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儿童阅读,请做和年龄匹配的事


文章观点摘要:5-8岁(大致是幼儿园大班后,小学三年级前)无论对中国孩子还是英美国家孩子来说,都处在从开始学习阅读,到逐步向阅读章节书过渡的阶段。这个阶段,中国孩子如果在发展母语阅读的同时,也开始英语阅读的起步,可以比较充分地借助积淀深厚的英语童书资源和“分级阅读”体系,“解锁”更为广阔的书籍和文化世界,积累两种语言的阅读能量。


文|故事星球


阅读起步不能太晚

 

不是要制造“恐慌”。我一直认为,只要真正找到阅读的动力和热情,英语阅读起步并没有“太晚”一说。故事星球不缺少三四年级零基础起步,进展让人惊喜的孩子,但我们总会反复叮嘱家长:需要加倍小心和努力,我们对孩子的引导方法也会不同。从一个熟悉和喜欢英文童书的人看来,从小学中高年级起步英语阅读,孩子会遇到一些“挑战”。

 

这并不是说错过了所谓“窗口期”会导致学习吃力或缓慢——相反,随着心智的成熟和系统学习能力的增长,高年级孩子甚至可能比幼儿园或低年级孩子更能快速有效地学习语言和阅读。


《别说你懂英语启蒙》中提到美国的一项关于“学成一门外语所需时间”的对比统计研究结果:并不是年龄越小的学生需要的学习时间越短,5-7岁组平均要比8-11岁组多花1-3年时间。


只是如果你像我一样常常浸泡在英文童书的包围中,也许会有个小小心愿:要是孩子可以及时地、充分地享受这么多用心为孩子编写的书,该有多好!


这里的“及时”和“充分”是什么意思呢?理想的状态是,当孩子对一种类型的书感兴趣时,Ta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阅读能力。英文童书体系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发展酝酿,已经为学习母语阅读的孩子搭建出一条“阅读水平”和“兴趣水平”相携发展的通道。


这是AR分级系统的图书信息页面,“ATOS Book Level”指示一本书的“阅读难度”,主要通过词汇、句式等语言要素来衡量;“Interest Level”指“兴趣水平”,主要结合书的主题、内容,衡量它适合哪个年龄/年级阶段孩子的阅读兴趣。


比如在启蒙阶段,孩子读的可能是像Biscuit这样的书:主角是可爱的小动物,有很多重复的词汇句型,又有贯穿全书的“象声词”,六七岁的孩子也有兴趣和能力尝试自己阅读。


说过很多次的“小猪小象”适应的年龄段就更广:用的都是常见的词语和简短的句子,却非常活泼生动(加上字体的大小形状,你都能想象怎么把它们“演”出来),好多爸爸妈妈自己也喜欢看!



而到了二三年级,孩子们的阅读耐力和理解能力都在增强,对“故事情节”有了更高的期待,冒险、侦探、校园生活都成了孩子喜欢的题材。“小侦探内特”“朱尼·琼斯”“神奇树屋”这些成套的简短章节书,都非常受欢迎。



再往后到三四年级上下,就可以观察到不少孩子开始以“小大人”自居:不论是从自己的期待还是伙伴、家长的“压力”出发,他们开始觉得,再读低年级孩子小小薄薄的童话故事书,有点“不好意思”了。


在英美国家的阅读教育体系中,三四年级也恰是孩子从“Learn to Read”(学习阅读)向“Read to Learn”(通过阅读来学习)的飞跃阶段,孩子经过对初级章节书系列的“narrow reading”,在不长时间内完成从“绘本”向“章节书”的过渡;有关科学、历史、人物传记等等的“non-fiction”(知识、纪实性“非虚构”读物)也系统进入孩子的视野,成为搭建广阔知识体系的“脚手架”。


这张折线图表示英美孩子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五年级的“100本书单词量统计”(如:一年级孩子读100本相应程度的书,阅读的总单词量为25000词;五年级孩子读100本相应程度的书,阅读的总单词量可达1740000词)。可以看到,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二三年级阶段的折线还相对平缓,3年级以后,每100本书的单词量迅猛增加。


一个四年级的美国孩子,通常已经可以读不少有些深度的精彩小说了。像获得“纽伯瑞奖”的《夏洛的网》《独一无二的伊凡》《时间的皱褶》,在AR系统的阅读分级中都适合四年级孩子阅读。


那么,如果一个中国孩子以常规节奏开始中文阅读学习,而在三四年级阶段零基础切入英语阅读,会面临怎样的局面?这时孩子的“阅读兴趣”已经在阅读中长篇的章节小说,而“阅读能力”还停留在读启蒙绘本的阶段;当Ta开始一铲一锹打基础,英美同龄人已经在阅读道路上突飞猛进,这两个“落差”即使可以弥补,也相当费力。要想比较“同步”地阅读英美同龄孩子在读的英文书,已经比较困难。


当然你可以说,英语国家孩子“母语阅读”的经验,并不能直接用在中国孩子身上;也可以说,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开始英文阅读,都可以找到有效方法。但如果有条件,何不在孩子通过丰富的画面和简单的文字初试“阅读”的阶段,就让Ta见识到在中文童书之外,还有“英文原版童书”这片广阔天地?如果爸爸妈妈能够在三四年级这道“分水岭”之前,帮助孩子发现英语阅读的乐趣,孩子其实有很大的机会,一路阅读和Ta的心智、兴趣发展相匹配的英文原版书。在国内优秀原创绘本积累尚不够充分的阶段,这不仅仅增加了孩子顺利开始“英文阅读”的机会,也增加了孩子爱上“阅读”本身的机会。


最近在看《亲爱的天才——厄苏拉·诺德斯特姆书信集》,导言中写道,这位“20世纪美国童书出版界最富有创造力的开创性人物”,有句口头禅是要找“为坏孩子们准备的好书”。她反感当时常见的一种为童年涂脂抹粉、或戴上种种枷锁的童书。如今成为“经典”的《逃家小兔》《野兽国》背后,都有她的慧眼和努力——这已是美国20世纪中叶的观念和作品,能达到这一标准的中文原创童书,如今还不算多见。



  独立阅读越早越好吗?


前一节说了小学中高年级开始英语阅读启蒙的“挑战”,那阅读启蒙“越早越好”吗?

 

这里也许要对“启蒙”做一点说明。它可以有很多层次:


  • 家里到处都是书,爸爸妈妈爱看书,小朋友从小就在书堆里摸爬滚打,慢慢有兴趣翻书看图,这是最早最早对书的“亲近感”;

  • 再大一些,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看书,讲故事给孩子听,伴随即兴互动讨论,这是轻松自然的亲子阅读体验;

  • 再后来,有些孩子会自己找书来看,或者看图,或者连蒙带猜看文字,这是孩子主动阅读愿望的萌芽;

  • 到学校跟着老师学拼读、学认字,学阅读的方法技巧,开始有明确的阶段和目标,这算是系统地开始“阅读启蒙”。


从这些“层次”来看,亲近书本的时间也许不分早晚,爸爸妈妈不用抱太具体的期待,也别设置制式化的目标,只要在家里放一些英文书,让孩子自己去发现,等待合适的契机去向孩子介绍就好。如果是系统的阅读学习,我认为不宜早于5周岁。在孩子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依照大人的意志开始强硬“启蒙”,不仅没有效果,还可能造成长久的伤害。


有的爸爸妈妈把两三岁的孩子送进机构学“自然拼读”,或者在家听音频“磨耳朵”,说:“我希望孩子把基本功打好。”——可是什么才是阅读的“基本功”呢?我们容易着眼在具体的“技巧”或“能力”,却忽略了那些构成孩子一生“阅读潜力”的因素:Ta是否对周遭世界充满好奇,拥有观察和了解宇宙人生的冲动?Ta是否有机会发展自由的想象力,把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Ta是否在玩耍和生活中养成了专注力和意志力,能从挑战困难中获得深层愉悦?有时为了把所谓的英文学习“起跑线”往前挪一两年,损伤的却是孩子一生阅读、学习和自我精进的根本。


关于过早的英文/阅读启蒙,见过一些让人心痛的例子。极端的情况是,孩子一看到英文书就眼泪直流,怎么也不愿读下去。隐蔽一点则是:孩子长期被要求读太难的书,造成不求甚解或为了讨好大人“不懂装懂”。这样的孩子看似能读很难的书(甚至因为听音频背诵或学过Phonics,能够流利朗读),却并没有形成扎实的阅读理解功力,也不情愿回头补足基础。这时再介入引导,已经不大容易。


如今对于“英语阅读启蒙”,爸爸妈妈好像都能说上一点“方法”,但对于孩子成为“独立阅读者”的长期成长路径,对于语言和阅读能力发展的整体“系统”,却不容易了解完全。常常被忽略的一点是:许多教育方法可能各有道理,但需要在一个综合而有延续性的系统之中,从每个孩子的独特天性出发,结合家庭和专业教育者双方的努力,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今天看到这个说法有理,明天看到那个方法好用,用作兴趣延伸也许没问题,却很难形成真正有效的“教育”。


最后再分享一个纯粹个人的观点:虽然热爱阅读,与书朝夕相处,我并不认为阅读是一个人绝对不可缺少的素养。之所以如此看重阅读,是因为“阅读”可以越过时空限制,让一个人看到无限广阔的世界,生长出自由而独立的思想,进而打开无数可能性的大门;而一个幼小的孩子,本身就处在展开无限可能性的阶段。与其着急培养这个素养那个能力,不如静下心来观察和倾听,给孩子充足的时间、空间去摸索和尝试。首先要知道这是一颗什么样的种子,才知道该把Ta播种在怎样的土壤中。



英语vs母语


最近大家大概都被《中国诗词大会》刷屏,可能也会有爸爸妈妈想问:现在英语阅读有很多人在提,但“母语阅读”怎么办?关于这点我的想法很简单:好书是不分语言的,阅读素养也是不分语言的。比起孩子更习惯用哪种语言来阅读,我更在意Ta能在多大程度上领略一本书的趣味和深度,在意阅读是否帮助Ta更好地感受和思考,成长为更独立、丰富、充满可能性的人。

 

如果着眼点在“阅读素养”而不是在“语言学习”上,其实不用特别纠结孩子在读中国书还是外国书。越是精彩的书,越能燃起孩子继续去阅读、去探索的热情,不论再去读英文书还是中文书,都更有动力。

 

还有一个很个人的观点:从目前国内和英美国家的阅读教育积累来看,比起“通过阅读学英语”,我们更需要“借助英语学阅读”。经过几十甚至上百年的积累,“英语阅读”已经有了成系统的方法和资源。像AR系统细致衡量每一本书的“阅读难度”和“兴趣水平”,GRL、DRA系统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估融入了老师的直接观察,背后都是众多教育者长期和扎实的工作。再加上英语阅读、写作教育对Critical Thinking/Creative Thinking的关注,对有效沟通/创意表达的探索,孩子在引导得当的英语阅读中,可以收获跨越语言的阅读和思维方法。

 

英语阅读有可能为母语阅读“助力”,但对中国孩子来说,如何理解Ta浸润其间的文化传统、朝夕晤对的邻里亲朋,显然不能离开“母语”。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0-4岁科学安排英语启蒙计划,如何高效使用绘本、音频、视频?
英语启蒙太晚,孩子可能一生对英文原版书都没有兴趣
小学四年级英语38分,为何小学生学英语这么难?3个秘籍分享
把握好时间窗口,用最轻松方法让孩子成为双语娃| 英语启蒙好书推荐《做孩子最好的英语规划师-盖兆泉》
双语幼升小:用学习母语的方式学英语的技巧|国际学校|国际教育|英语学习
宝宝0岁,我该怎样规划TA的英语学习线路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