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寻·碑丨你见过两个版本的《秦峄山碑》吗?

文丨贺进


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峄山碑》据说四个版本,按照时间顺序及地点分为以下四种:

一、“长安本”。现在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内所看到的《峄山碑》就是后世艳称的“长安本”。圆首方座,通高218厘米,宽84厘米,两面刻字,一为九行,一为六行,行十五字。

二、“绍兴本”。元至正元年(1341)申屠駉摹刻于绍兴学府。

三、“应天府本”。元至元十二年(1275)李处簨摹刻于江宁应天学府。

四、“邹县本”。宋张文仲摹刻于邹县。

五、“青社本”。宋绍兴四年河南李仲坦摹刻于青社郡舍。


这是至今为止所记载的四个版本的《秦峄山碑》,然而更为通行,或者说更广为人知的就是现藏西安碑林的“长安本”,在著述中所说的“昔徐铉在江南,以小篆驰名,郑文宝其门人也,尝受学于铉,亦见称于一时。此本文宝云是铉所摹,文宝又言尝亲至峄山访秦碑,莫获,遂以铉所摹刻石于长安,世多传之。”便是对“长安本”的记述。因此,无论是文物参考还是碑学考证,都以“长安本”作为标准的《秦峄山碑》为“正统”。从时间上来讲,“长安本”也是最早摹刻的版本。


到目前为止,唯一可与“长安本”相较的就是现藏邹城博物馆的“邹县本”,“邹县本”晚于“长安本”200余年,一个是宋代的碑刻,一个是元代的碑刻,“邹县本”的摹刻定以“长安本”作为参照。因此,我们将这两个版本的《秦峄山碑》做对比研究,这也对我们如何学习《秦峄山碑》会带来更多的思考。



一、形制、石质对比


“长安本”《秦峄山碑》形制为长方形扁式立体,通高2.18米,宽0.84米,共15行,满行15字。两面刻字,共222字。


“邹县本”形制为立式方形柱体,通高1.95米,宽厚皆0.48米,四面刻字,每面5行,共222字。


整体上来看,“长安本”更接近汉代墓碑石刻的造型,标准的两面碑文。而“邹县本”则是用一种独特的造型来呈现碑文。从造型对比来来看,“长安本”体现出来的章法更加宽博大气,字与字之间的排布更加规整,再加上石质较为坚硬,点画呈现出来的立体感更强烈,使得整个碑刻规矩和谐,整齐化一。而“长安本”则显得碑文空旷,由于方柱体的缘故,碑文连贯性的欣赏上有所阻碍,四面碑文,每一面只有48公分,整体无法体现小篆的圆浑气象。从石质上看,“邹县本”的石质偏差,且磨损严重,且有斑驳气象。


二、点画、字形对比


“长安本”字迹横平竖直,布白整齐,笔画挺匀刚健,风格端庄严谨,一丝不苟,字的结构上紧下松,垂脚拉长,有居高临下的俨然之态。字口更深,线条的宽度较大,体现出秦代篆书的博大气象,将李阳冰的“骨气丰匀,方圆绝妙,画如铁石,字若飞动”的用笔体现的较为到位。


“邹县本”相较于“长安本”,从线的表现上更单薄,且粗细上更加纤细,字口也较浅,使得此版本的字略显轻飘,在字形中的线的排列经营上,也更加率意自然,缺少了更多的装饰性,将小篆天真烂漫的字形表现的淋漓尽致,从这一点来说,“邹县本”整体上并没有将《峄山碑》的规整性体现到位,倒是具有几分“诏版”的气韵,整体上更加富有趣味,只不过这种趣味还不够完美。


三、字数对比


“长安本”碑文几乎全部呈现出了全文,即222字,碑刻中断断开,导致“维”、“极”、“暴”、“泰”、“臣”、“开”、“皇”、“首”、“从”、“成”、“有”、“直”、“嗣”、“以”、“于”、“德”、“死”此十七字模糊不清,且有明显的断开痕迹,除此之外,都基本清晰,且由于碑刻断的原因导致的十七字基本能分辨字形及线的表现。因此,“长安本”中222字几乎是全文呈现的。


“邹县本”碑文由于受石质的影响,导致很多字是看不清楚的,甚至很多字已经磨损耗尽,几乎辨别不出字形,诸如“经”、“石”、“高”、“号”、“孝”、“远”、“方”、“追”、“念”、“乱”、“作”、“流”、“血”、“及”、“五”、“帝”、“莫”、“兵”、“不”、“复”、“起”、“久”、“群”、“臣”、“诵”、“金”、“石”、“刻”、“之”。29字完全看不清楚,这些字几乎都集中在碑刻的下端,以至于整体222字的碑文只能呈现出193字,且在193字中也有诸如“嗣”、“伐”、“乱”、“直”、“奉”、“诏”、“廿”、“有”、“年”、“荐”、“既”、“成”、“巡”、“臣”、“从”、“者”、“长”、“战”、“曰”、“皇”、“首”、“泽”、“长”、“以”、“曰”、“为”、“辞”、“以”、“疾”、“御”、“臣”、“书”、“金”、“石”、“可”等35字是磨损不清的,只不过磨损程度不一,但最终却导致只能有158字是清晰的。


我们将这两个版本的《秦峄山碑》作如上三种对比,是让我们学习《峄山碑》更加有清晰的认识,“邹县本”并不常见,但是却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这是为什么我们要将这两个版本的《秦峄山碑》放在一起参考对比的原因。关于如何选择与甄别,都在学习者的审美倾向以及想要哪种表现方法的问题上,总之,这种对比是有一定意义的,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对比,让我们更准确的把握住《秦峄山碑》的风格特征。



“长安本”vs“邹县本”

高清碑刻欣赏

注:左侧为“长安本”,右侧为“邹县本”。右侧图为空白图说明“邹县本”中该字无法辨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篆书二十四品【19】
《峄山碑》
【书画世界】新发现的北周第一碑——《挚绍碑》书法艺术简析
《西狭颂》简介
曹全碑
富平碑刻散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