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使说伤寒157(316条)
userphoto

2024.05.03 上海

关注
【316】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

 茯苓 三两 芍药 三两 生姜 (切) 三两  白术 二两  附子 (炮,去皮,破八片) 一枚                      









 316条是真武汤,因为少阴病他的整体状态就是脉微细,但欲寐。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前面已经说到了一个有“少阴病,得之二三日”用的是“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302汤)这个“二三日无证”指的是不是就是没有里证啊。没有后面说的这一些什么腹痛啊,小便不利啊,四肢沉重疼痛啊,自下利呀这样的,或者是等等其他的症状吧。只是有一个少阴病,得之二三日才可以微发汗,如果他有了里证,也就是说有了腹痛啊,有了小便不利的话,那是不是就不可以发汗了呢?


     我们再往下看:因为“少阴病,二三日不已”。就是两三天的没好,他可能用了是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了,但是病没有好,也就是说,可能是有点那种或是没有劲啊,打喷嚏流鼻涕啊,不舒服的那种感觉呢没有好掉,之后呢浑身可能沉呢,到了四五日的时候呢,他的里证更明显了,出现了腹痛肚子疼。那么说到肚子疼的话呢,之前也涉及到过很多个条文,例如黄连汤中有呃,黄连汤里头是“腹中痛”;还有个小建中汤里头是有“腹中急痛”;还有一个桂枝加芍药汤里是“腹满时痛”;都是说到了“腹痛”,同时呢他们也都是跟芍药有关系。

     那么这个真武汤里头也是有芍药的,所以说这个“腹痛”是不是就是芍药的药证呢?那么这个腹痛又是怎么来的呢?

再往下看之后呢,他又有一个“小便不利”,“小便不利”的话是什么意思,就是尿不出去,或者尿的少,或者尿的多,或者是量多,或是量少都叫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的条文呢也有很多,我们只是简单的说吧,第一个就是去桂:“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嘛的去桂。

    还有柴桂姜啊,“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

     还有就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是“胸满烦惊,小便不利”。

     还有就是五苓散,渴而小便不利。所以说这个“小便不利”呢也有很多个方证。“小便不利”就是属于水液代谢的一个问题。

之后他还出现了“四肢沉重,疼痛”。那么一涉及到沉呢重啊这样的话,就是跟茯苓白术的药证是非常的贴近。沉或者重,就是说它跟水饮是有关系的了。那么这个疼痛呢是怎么来的呢,是里寒、还是不通则痛,这个现在看不出来,还是津液不足。因为少阴病里头是还是血液不足来的这种疼痛,现在不知道,但是只能知道的是“四肢沉重”。这个沉重是茯苓白术证

     因为在去桂里头呢也会涉及到嘛,虽然条文里头没有说全身那种酸痛啊。但是在临床上会有很多的,就是那种全身酸酸的,沉沉的那种疼,那种沉啊重啊,之后他还有心下不舒服呀,或者是胃疼啊,不只是胃呀,就是全身都可以疼啊,水饮冲击到哪里,哪里就会疼啊,所以那个时候我们用去桂非常的多。

     那么,这里头为什么又用了真武汤呢?所以说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附子的药证。

    “自下利者”,那么下利的话呢指的就是腹泻了啊,腹泻的次数可能会多一些。

     “自下利者”,那么自下利的话呢,我们也之前也说过了,你看刚说过的是那个白通汤,白通汤里头不是有下利,各种的下利啊,例如那个葛根汤里头也有下利,葛根汤里头是有葛根啊,太阳与阳明的下利用的葛根汤。汗出脉缓的下利用的是桂枝汤。黄芩汤的话呢是太阳与少阳合病的话的那种下利,用的是黄芩汤。而少阴病的那个下利呢用的是白通汤。

     那么这个条文里头的这个“下利”用的是真武汤,那么说明这个也是少阴病啊,它的前提是少阴病,少阴病的这个下利用的是真武,为什么不用白通汤了呢,因为他这里头还涉及到一个(水饮问题),下面他会说到了,“此为有水气”。因为他所有的症状呢都是因为水气而导致的,就是说废水没有去掉,就是因为“小便不利”而导致的体内的废水存在了。有了废水的话,他就会四肢沉着疼痛啊,下利不止啊。

     水气往上冲的话,就会造成腹痛啊,如果水饮撞击皮肤的话,撞击肌肉的话,他就会出现疼痛啊,或者是他不通啊他就会疼啊,所以说这些都是因为水饮而来的。或者是在后面会出现咳,如果往上冲到肺的话他会咳的,冲到头的话就会头晕的。如果是涉及到胃的话他会恶心的,所以说,这就是一个水饮泛滥的一个问题嘛。

     水饮流在哪里,哪里就会出现不舒服的感觉,但是它的前提呢是“少阴病”,因为“少阴病”的话,它脉象是脉微细、但欲寐也就是说还是有里寒的,那么在水饮的基础上再加上里寒,因为这里头是有附子证的嘛。

    真武汤药证里头涉及到了一个附子嘛,附子的药证涉到里寒的话,就是到手足厥冷啊,虽然这个条文里没有说,但是从药证里可以推出来呀,手脚会凉一些的,因为这是附子的药证。第二个呢附子的会有骨头痛的,就是按下去骨头会疼的,这个也是附子的药证啊。还有就是但欲寐啊,总想睡觉迷迷瞪瞪的,脉是微细的,或者是沉细的那种状态,手脚呢是冰凉的,或者是身上骨头疼的这都是附子证

     所以说它这个水饮呢,是夹杂着寒气的那种寒饮,确切的说是应该是寒饮泛滥的,这是附子证。

    生姜证的话,主要就是呕啊,就是恶心嘛,用的是生姜。生姜能够降逆止呕嘛,

     茯苓白术证的话在这个条文里头,主要就是小便不利啊,还有四肢沉重疼痛啊,水饮的那种疼跟白术有很大那个关系。所以说四肢沉重疼痛啊这都是茯苓白术证,这还有就是咳呀,这是跟茯苓有关。“自下利”的话,这个也是跟茯苓有关,所以说都是茯苓白术的药证。茯苓白术的药证呢有头晕呐,或者是你按一下那个腿呀,手啊或者是脸呢,他会起有坑的、起不来的,那也是水肿这个标志啊,这个就是茯苓白术的药证。茯苓白术的药证也可以是四肢全是那种沉沉的,重重的酸酸的感觉,这个酸呢可以是茯苓白术的药证

     同时它也可以是津液不足来的,或者是干草干姜证。

     也就是说在这里头说只能是茯苓白术的,有茯苓白术的可能,但同时也有别的可能。沉呢重和酸都可以跟茯苓白术有关系,还有小便不利。那个咳的话是跟白术有关系。这就是茯苓白术的药证。

     芍药的药证,主要就是这个腹痛了,之前我们在芍药药甘草汤里头,涉及到了一个“以复其阳”,之后就手脚是温的了,手脚是热的了,但是还腿抽筋怎么办,用的是芍药甘草。那个芍药甘草补充的是血液嘛,所以说这里头的这个芍药,它有缓急止痛的作用嘛。可以各种的胃疼啊,腹痛啊嗯,面神经的那种疼痛啊,等等吧他们主要是由于那个血液不足来的那种痉挛痛才可以,这就是芍药的药证。按诊的话是肌紧张的也是芍药证,芍药的按诊也很重要。

     真武汤里头涉及芍药甘草附子汤的这个方证嘛,在68条的时候说过了:“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之”,这里都涉及到了一个芍药和附子。这里头当然就涉及到了一个“发汗”后仍“恶寒”那怎么办,他也是“虚故也”,所以说用芍药和附子搭配,来治疗这个血液不足的那种“虚故也”。

     所以说,这里的自然就隐含着一个怕冷啊,隐含着一个发完汗之后呢,还有个怕冷的意思,因为这里头是芍药附子搭配,有个“虚故也”在里头啊。


     第二部分呢主要就是一个鉴别了。

      真武汤和去桂之间怎么鉴别呢,因为他们的条文真的很相似呀,都是因为发汗之后,去桂是因为“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而真武汤呢也是发了汗,他不说了嘛,“少阴病,二三日不已”嘛,少阴病二三日的时候呢,我们用的是麻黄附子甘草汤嘛,他也是发了汗。

      去桂的话呢,他是用了桂枝汤或下之,也是整了半天之后呢都不好,它也是到了四五天,到了四五日的时候出现腹痛,小便不利。

      而去桂呢,服桂枝汤或下之后出现了“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啊,。这里出现了的是“腹痛,小便不利”啊,他更具体了,有什么“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

      去桂的话呢主要就是“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那么也就是说真武汤和去桂他们有很多的雷同,都是用了发汗的方法不好,为什么不好呢?因为里头有水饮啊,此为有水气”嘛,也就是说里头有水气的时候,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无汗,恶寒的那种表证的时候,你去发汗是效果不好的啊,只有把这个水饮通过利小便的方式,把这个水去掉了,这个无汗、恶寒自然就会解掉,自然就会解掉了,所以说真武汤和去桂它俩,区别点就在于一个有附子,一个没有附子呀。

      就是把附子的药证给加上去呗,也就是说去桂的时候手脚一般是不可以凉的啊,不可以陷阴的,他只是一个废水不去。

      而真武呢是属于废水不去的基础上加上了有寒,有津液有血液不足的那种寒。 那么具体症状呢就在于他可能会手脚冰凉啊,可能会有骨头的疼痛啊,这个就是附子的药证。如果出现了的话那么就是从去桂就变成了真武汤。
      第三个呢医案,真武汤跟去桂很相似嘛,所以说真武汤也可以治发烧啊,同时手脚冰凉。手脚冰凉的那种发烧啊,肚子疼啊,没有汗啊,脚疼,脚肿,脚呢又肿呢又疼啊,小便的少这个时候呢,用真武汤效果真的很好。能够通过利尿的方式呢来达到了汗出,脉静身凉的那样的程度啊。

用的是真武汤治的是痛风啊,痛风发烧了嘛,用的就是真武汤治的啊,真武汤治发烧。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呢是李忠的医案,身痒,后背痒怕冷,不出汗,用了各半汤之后呢身痒减轻了,但是一夜都没有睡。后来出现了什么就是洗脸的时候啊,会感觉脸肿,胳膊呢也是肿的,后背呢还是痒而且后背呢会冷,这个冷呢不缓解,大便呢是通畅的,小便呢是少的,舌淡暗苔呢是白腻的。也就说用了各半汤之后呢,在出汗的时候呢可能是不冷,但是不出汗了他又会冷,不出汗了他还是会冷的。所以说就是“发汗”后,”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这不是咱们之前那个条文说过的嘛,所以说那就不能在使用各半汤了,不要再去发汗了,因为他“虚故”了嘛。

       所以说,就用那是芍药和附子的一个搭配,同时他还有肿啊,因为四肢肿啊,脸肿啊茯苓白术。之后芍药和附子嘛,所以用真武汤治疗那个感觉冷啊,后背冷啊身痒哎效果挺好的。用了真武汤之后,那个冷就不再出现了。 因为各半的时候呢总会出现那个怕冷,但是用了真武汤之后这个冷就彻底的解决掉了,身痒呢减轻,但是还没有好利索,后面我们又换了别的方证。

      第三个呢我的医案,是一个老大娘嘛,来的时候左侧脸呢是膨胀的,鼓个大包一样的,她本来她的脸盘就大,左侧更肿胀了就是非常的明显,她是长年都得吃止疼片,她说不吃止疼片,浑身上下的骨头都会疼的,人一天都没有精神,但是吃上了两片之后就是疼也不疼了,人也有劲了,能干活了,不吃的话就是人一点精神都没有,浑身都疼,头也是晕的,睡觉不好,总是做梦,手脚我摸着呢是还可以,但是他自己说会有一些凉,腿抽筋,腿是总是抽筋的,大概的状态就是这样子的。我用的就是真武汤,吃了五副吧,那个肿消了90%以上,欸!再来的时候,左半脸原来不是膨胀的嘛,就没有了,真的是立竿见影。她五付之后再来的时候,就感觉像给她削掉了一块肉一样,一个大包就没有了。

      真武汤在临床上用过几例吧,用的不是很多啊,相对真武汤来说,我可能更喜欢用的是附子汤,因为在临床上附子汤用的更多,真武汤和附子汤呢,就差一味药嘛,生姜变成了人参而已,所以说我用附子汤相对的多。

      但如果他是有恶心的话,我还是会选择真武汤把恶心除掉之后,我可能会用附子汤会更多一些。

       最近治疗一例咳嗽,也很复杂了,之前用了很多的方证,每次用一个方证呢,都能好一些。欸!过两天呢,他可能又受点风啊,欸!就又犯了,就说体质呢比较的弱了。

       当我接手的时候呢,刚开始用小青龙把他的手脚凉和后背凉啊,治的还行,但是咳嗽没有好;他说嗓子那个地方痰好多好多,用了射干麻黄汤一副下去之后,咳嗽好像马上就都好利索了;结果又受了风着了凉,咳嗽呢就又加重了一点。

      当我再次看到他的时候呢那个舌质呢是暗暗的嘛,水滑那种舌质,而且呢他总是出汗呢,怕风啊怕冷。一出汗呢,怕风怕冷总得戴帽子嘛,所以说我也考虑是有一个“虚故也”在里头,就是说发完汗了,用射干麻黄汤也是发汗,用的那个小青龙也是发汗,都能好,但是呢又马上呢就又回来,所以我考虑他也有“虚故也”,就用了真武汤,用了真武汤之后呢,咳嗽呢是又好了,但是呢他会出现一个胸闷乏力,全身都没有劲的那种状态,但是舌苔和舌质会强,会亮堂一些,嗯,会比那个之前要亮堂一些,但是胸闷乏力的不得了,还有微微的喘,一干活呢,一走动呢就会喘,又出现了一个变证。

      这不就是苓桂术甘汤的症状而来了,因为他胸闷嘛,胸闷用那个桂枝啊,那乏力啊,身重啊沉重啊还是茯苓白术证,用的是苓桂术甘解决了他胸闷和乏力的感觉。但是咳嗽呢也是会好一些啊,用真武汤会好一些,用苓桂术甘汤也会好一些,但是还没有彻底,还有点微微的喘,后续还想让他用半夏厚朴汤再收一下尾。

       所以,我就想说的是你看用真武汤,出现了一个胸闷乏力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要用的就是苓桂术甘。因为真武汤里头它是芍药的,而苓桂术甘里头是桂枝跟茯苓白术搭配的。真武汤呢是芍药跟茯苓白术搭配的,如果出现胸闷的乏力,那么则用苓桂术甘,就是把芍药去掉用那个桂枝,如果没有明显的胸闷的话就用的是真武汤,这样才可以。

      这里头就又涉及到了一个芍药跟茯苓白术的搭配,桂枝和茯苓白术的搭配的一个点吧!什么时候用芍药,什么时候用桂枝他们之间的一个相互的转换的一个指标的问题。

      记得以前用葛根汤啊或者是带有麻黄的方证,发完汗之后也会出现一个什么胸闷啊!心慌啊手抖,欸,那个时候也用的是苓桂剂,也用的是那个苓桂术甘汤来解。

      这个真武汤出现了那个胸闷的乏力啊,或者是手抖的话也是用苓桂术甘来解。

      所以说这个苓桂术甘和这些发汗的药,或者是通过下法来达到汗解的这些个药之间。他们之间的一个转换,欸!真的很微妙。但是归根到底啊就是这个芍药和桂枝之间的一个关系。这个还得不断的在临床上去验去,去灵活的去体会吧。

转写:黄守宏     整理:任桥鸿

编辑:天使说伤寒编辑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到底是去桂枝还是去芍药?
经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太阳症、中湿)
回到本草学经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第十一方)
上卷 《中国医学归元》药理---君药篇(1)
脾阳虚导致水湿停于体内误治的解法
《伤寒》28条,到底应该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呢,还是像胡希恕所说应该是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