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琴文化当有自己的文化自信

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魂,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节选自:

唐代 薛易简《琴诀》

一说到琴乐,我们都会不由自主的想到历史上许多动人的故事:伯牙子期高山流水弹琴遇知音;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弹琴互诉爱意;嵇康《广陵散》的千古绝唱。与琴有关的典故我们总能说出一二。

从“士无故不撤琴瑟”到孔子“弦歌不辍”,无不都印证了琴在古代一个重要的生活地位。

古人以为琴可修身养性,可经世济用,可抒情咏怀。文人与古琴在历史中有着文化共生关系。文人继承了乐教传统,以琴比德,琴材的灵性生长、耐久坚忍与琴音的超逸绵远、清和通透是文人所青睐的琴德,这与文人的理想人格有着高度的契合。通过自己对琴的独特理解来对现实进行反思,同时也借由古琴抒发自己的生命情怀与社会责任。

比如嵇康,提到嵇康我们第一想到的就是《广陵散》。清淡、放逐、风骨,这是竹林七贤的特色,也是嵇康的标签,面对司马昭的诬陷查办,不去辩解,行刑之时,面无惧色,琴弦不乱,坦然弹奏一曲《广陵散》,展现一代名士最后的风骨,成就一曲绝响。

在古代,古人尚且把琴当做一门必修课,作为承载与自己对话、与自然对话、与知音对话的媒介。

古琴悦己,不是简单地乐器演奏,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契合,是一种表达自我的风范。

然而,在当代传统文化式微,古琴甚至被归为“小众”一类。

传统文化的不自信,以至于大多数人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却不想有身为传承者的自觉,文化精髓的延续即便根基再深厚也会慢慢变得薄弱。

只是每一种乐器都有其之道义,学习古琴也不是要四处宣扬呐喊“君子必左琴右书”。

更何况时至今日,在中国古典文化中浸润了3000年之久的古琴,已然成为集众多文化符号为一体的乐中“重器”。其起源、形制、律制、琴谱、演奏,无不蕴含着浓厚的文化韵味。

古琴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将其束之高阁,只屈之“小众”一词,而是更应该向外传播中国传统独具特色的音乐审美。

古琴文化当有自己的文化自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琴:文人雅士精神生活的弦歌
千年遗音——《广陵散》
镇江六朝时期古琴文化源流谈略
十大古琴名曲之《广陵散》:一曲广陵散,绝世不可写
十大古琴曲之《广陵散》如同漫天剑舞,摄人心魂
嵇康与《广陵散》的传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