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讼阅读|最好的纪念是传承——浅谈邹碧华审判心理学方法在实践中的运用

 

 

本文为作者向无讼阅读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题记:在追求人类精神价值的道路上,我们有时候会感觉孤独,但只要我们真的踏上这条道路,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并不孤独。--邹碧华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般,转眼间,邹碧华院长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两年了。这两年中,有无数的法律界同仁悼念他,学习他的敢于担当、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司法为民的精神;也有很多人追随他,学习他的《要件审判九步法》,以提高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庭审驾驭和文书写作的能力;但是他生前一直在努力推行的审判心理学方法却较少有人去关注和学习。本文想通过梳理和总结对审判心理学、法庭情绪管理的知识,让更多的法律人认识和学习心理学,提高审判工作效率,同时也希望能借这篇文章怀念邹院长。


不少新任法官都有较高的学历,也不乏较强的学习能力,在遇到法律难题时,通过努力大多可以得出符合法律规定的结论,但最终结果有时却是--自己的努力不但没能得到当事人的理解,反而让当事人产生误解,甚至四处信访。当事人反映的内容经常是法官的司法作风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指法官的态度问题。想起自己的满腔热情,对比当事人的误解,无疑是心中的一腔热血被泼了一盆冷水。心病还需心药医。邹碧华在长宁区法院担任院长时,身先士卒学习心理学知识,并鼓励法官参加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笔者结合自己参加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的经历,认为学习心理学会有如下裨益:


一是可以缓解法官的个人心理压力。近日,一张朝阳法院办公室的照片不时出现在朋友圈和各大法律群中,照片中,高高堆起的案卷包围了法官的办公桌,在案卷衬托下,法官伏案工作的背影显得格外单薄--这就是法院系统年底结案时的缩影。随着立案登记制等各项制度的实施,涌向法院的诉讼案件大幅增加。面对不同的当事人、更多的案件类型、以及更加激烈的矛盾冲突、繁琐乃至繁重的法院工作,法官--尤其是中基层法院法官--面临着异于常人的心理压力。同时,法官还面临着社会认同压力,主要是司法结果的社会认同问题,由于多数群众对案情了解不多,部分情况下,法律规定与常识又有一定的距离,法官难免受到一些“标题党”宣传的误伤。此外,法官作为普通人,也会遇到普通人所会遇到的生活困难、心理健康压力等等。


二是可以化解当事人的负面情绪。从当事人角度来看,他会感觉法官总是在忙其他案件,而自己的案件却被搁置。对当事人而言,这一案件是他的百分之百;但在法官看来,手头正在审理的案件往往有上百件乃至数百件,这还不足法官总工作量的百分之一。很多当事人往往是在尝试过诸多途径之后,才选择到法院诉讼,于是期望马上得到一个自己满意的结果,而程序却需要平等地保护双方当事人,在程序进展过程中,一些当事人的负面情绪已在慢慢蔓延。当事人带进法院的,绝不仅仅是法律问题,同时也将自己的情绪问题、心理问题一并带来,面对人身损害、亲人丧生、亲情反目、婚姻破裂等生活中的重大变故,由此会产生诸如抑郁、焦虑、烦躁、压迫、紧张、多疑等情绪。


了解当事人的诉求,或让当事人接受你的建议,首先需要消除当事人的负面情绪,尤其是抵触情绪。比如在很多建设施工合同案件中,施工方往往作为原告起诉,要求被告支付工程款。原告背后是一大批追着他要工资的工人,原告要钱的心情难免显得心急火燎。被告欠款又多数是因为工程存在部分质量问题。被告得知自家的工程没干好,还当了被告,难免急火攻心,将法院视为原告的代理人。若不能妥善解决双方的情绪,法官有可能成为双方共同攻击的对象。


三是可以提高沟通效率。邹碧华在长宁法院成立了“谢寿山接待室”。成立“谢寿山接待室”的缘起,在于一次小的事故。有一次,谢寿山法官向邹院长汇报工作时,楼下有一老人在大吵大闹,谁也摆不平,于是有人就打电话找谢法官。邹院长以为怎么也得等15到20分钟,结果谢法官5分钟就回来了。谢法官怎么处理呢?谢法官下去后,就问老人“老先生,你高血压有没有?心脏病有没有?”老人一愣,说有。他马上说“那可不能激动,对你身体不好。”然后他把老人劝到旁边的椅子上,让他坐下来。谢法官又倒了一杯水给老人。等老人情绪平复下来,他就问:“你有什么事情给我说,我给你想办法。”结果老人给他说了具体的要求。谢法官就叫来一个同事专门处理这个事情。然后对老人说:“我们这位同志专门帮您处理这件事情,你慢慢说,不要急。”

 

邹院长总结认为,谢法官的做法涉及三个效应:1.观众效应,人越多越兴奋,所以要把他隔离开,离开人群。2.站立效应,人站立的时候更容易激动,坐下来就更容易让情绪平复下来。3.互惠效应,给他送了杯水,意味着你对他的尊重,他也会回馈一些尊重。一个谁也摆不平的当事人,由一个掌握了心理学知识的法官几分钟搞定,可见学习心理学对提高沟通效率的重要作用。


四是提升法院整体运行效率。粗略统计,适当运用心理学方法,可以让每个法官在每个案件中所花费的时间节约近三成。如果可以电话沟通,让被告及时到庭领取开庭传票,则可以减少发送司法快递、查找司法快递回执以及寻找当事人的时间。如果沟通顺畅,则可以减少当事人与法官之间的误解,节约解释的时间,提高调撤率,减少撰写文书的时间,提高服判息诉率,减少信访案件,减少院庭长接待当事人的几率,从而整体提升法院运行效率。


如何在审判实践中学习和运用心理学方法,笔者以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掌握倾听技术。右侧这张邹碧华接待当事人的照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照片中,邹碧华注视着当事人的眼睛,身体前倾,一只手扶着坐着的椅子,一只手支撑在桌子上。这些肢体细节可以看出,邹碧华一定是在认真倾听当事人的意见。


邹碧华曾指出“倾听有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让当事人对法官产生信任感;二是正确理解案情和当事人内心深处的想法;三帮助当事人平复或控制情绪;四是为当事人理解和接受法官的建议或最终判决奠定基础。”根据邹碧华的总结,倾听的技术包括:保持尊重和接纳的态度、理解当事人理解事物的角度和看法、争取理解当事人的话语、敏锐察觉当事人的身体语言、鼓励当事人倾诉内心想法、表示理解和作出归纳解释、回应当事人的情绪和体验、控制最初的阻抗、理解当事人的背景及差异等等。通过掌握上述倾听技术,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事人的意思,消除当事人对法官的抵触心理,避免将矛盾转移到法官身上,进而确保法官与当事人之间可以进行有效沟通。


二要站在当事人角度管理个人情绪。情绪管理有一个很著名且很重要的理论,即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所提出的ABC情绪理论。A是Activatingevents,指不断发生变化的环境所引发的事件,但并非每个事件都会引发人们的反应,是否有反应,则因为B的缘故。B是Belief,指人们对这个事情的信念、感觉和观点。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关注点,原因就在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兴趣、身份、职业。因为观点不同,所以导致反应不同,这个反应就是C,Consequence,在情绪管理的语境中,C也就是一个人的情绪。ABC理论中,B是一个桥梁,同时也是情绪管理中的重点。试着改变B,C也会随之改变。


当事人在法庭上滔滔不绝,如果陈述内容与法官所思考的案件事实无关,有的法官会认为当事人在浪费时间,情绪上也会产生厌烦情绪。如果法官站在当事人的角度着想--当事人因为不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但又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才会导致上述情景的出现。如果能做到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站在理解当事人的立场上,法官则不会出现厌烦情绪,同时也可以运用情绪影响技术,引导当事人陈述与案件相关的事实及理由。


三要掌握情绪影响技术。根据邹碧华的总结,情绪影响技术包括情绪初始变化控制技术、情绪消解或平复技术、情绪控制技术等等。情绪影响技术,包括正向和负向两个方面。其常见的技巧有:情绪初期控制、建立信任、冷处理、转移注意力、循序渐进、恢复心理平衡、反馈、对质、解释、指导和建议等。原被告在法庭庭审中陈述各自的意见,法官在当事人陈述中了解相关事实。当事人陈述并非简单地各说各话,而是需要围绕案件事实展开陈述,陈述中难免有一定的情绪。一方陈述,必然会引起对方的一些情绪反应,若反应异常,引起对方的情绪波动时,法官则应当适当地予以控制,通过各种情绪控制技术的运用,保证沟通的顺利进行,保证庭审的顺利完成。


四要掌握沟通技术。沟通过程中,法官应注意语言技巧的恰当运用,如应注意语速、语气的变化,结合运用肢体语言,采用合适的措辞,如此才能保证当事人可以接受、乐于接受法官意见。邹碧华曾提及一个当事人的投诉:法官在法庭上看了对方十八眼,只看了自己两眼,认为法官有偏颇。就当事人的投诉而言,无法就此推知法官具有倾向性,但法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举止和眼神会在当事人内心引发强烈心理反应却是实情。


熟练掌握上述技术和方法,需要我们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知识。本文仅是浮光掠影地进行了一些简略介绍,若读者感兴趣,可以阅读本文文末所推荐的文献,并通过参加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等方式系统学习心理学知识。


邹碧华在美国的时候喜欢去参观教堂。看了好多个教堂以后,邹碧华发现几乎所有的教堂前面都树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MISSIONAREA”。他不明白为什么摆这个牌子、这两个字什么意思,就问随行的美国朋友。朋友告诉说,“MISSIONAREA”的意思是每个进入教堂的人接受了思想洗礼之后,离开教堂时就应该记住自己负有宣扬上帝的使命。所以,那块牌子是面向从教堂走出去的人设立的,设立在教堂的边界。教堂边界以外的区域就是使命区域。后来,邹碧华院长在多个场合提及此事,嘱咐法学毕业生及法院工作人员,不要忘记现在已经进入弘扬法治精神的使命区域。邹院长去世后,很多人说“法官当如邹碧华”。其实,邹碧华精神不仅影响着法官,也影响着检察官、律师、学者,这已经成为所有法律人的共同财富。弘扬法治精神更是所有法律人的共同使命。


纪念,是为了更好的前行,而最好的纪念就是传承。邹院长走了,在那个冷清的冬日离开了我们;“庭前独角兽”没有走,千千万万个我们带着对中国法治的理想坚定地行走在大地上。


推荐阅读文献:

 

1.邹碧华:《法庭上的心理学》,法律出版社出版2014年04月出版。


2.邹碧华:《庭前的思考》,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年6月版。


3.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编写、严剑漪执笔:《邹碧华传》,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4.[美]戴维o迈尔斯:《社会心理学(第11版)》,侯玉波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年版。


5.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编:《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心理咨询师三级》、《心理咨询师二级》,民族出版社2015年版。

 

 

 

编排/王琨

责编/连哲  微信号:hcjae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好书共读: 邹碧华法官主编的《法庭上的心理学》
邹碧华的遗产:《法官尊重律师的十条意见》(全文)|法客帝国
全国首个家事审判心理学重点研究基地|省高院与东南大学共建
诉讼心理学在法院调解工作中的运用与完善|心理学|工作
【法学天地】手绘:11张图看懂法院版《万万没想到》!
调解过程中调解语言的运用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