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网红踩踏丹霞地貌:沉溺“想象之中”,何谈自然魅力?

「对于“雷探长”来说,放下对于想象的执着,实现想象与现实的平衡,带领观众多去留意大自然的魅力,这些都远比拍出如何绚丽的影像来说更加重要。」

“我拍摄的目的不是为了炫耀,而是想在疫情后探秘陕西人文,安利当地的旅游资源。”

近日,一位名叫“冒险雷探长”的网红旅行博主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了一则争议颇多的短片。 视频中,他与一位外国女子以及一名摄影师进入了陕西省靖边县龙洲丹霞地貌景区,并无视“上有落石,禁止进入”的危险标识,强行闯入了该封闭区域。

(无视警告标志)

(强行进入该封闭区域)

随后,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一行人从围栏破坏处进入了另一处封闭区域“波浪谷”,并在这片土地上随意行走。

(违规拆除栅栏)

事实上,当地政府已经在上个月发布公告,严禁任何人擅自进入这片保护区。景区的工作人员也表示,这些人的活动可能会对封闭区域的丹霞地貌造成损害。

事后,面对网友们广泛的质疑和愤怒,“雷探长”删除了相关视频,并在微博上发布“致歉声明”。

(“雷探长”的道歉声明)

7月9日,当地警方也公布了处罚决定: 1.对带领“雷探长”等人进入封闭区域的村民行政拘留。2.对“雷探长”等三人进行批评教育,并要求其在网络上公开道歉。

从无视警告、闯入封闭区域,到“巧走门路”、踩踏丹霞地貌。 在这场谁也不想看到的闹剧背后,我们又该如何展开反思,避免此类事件再度上演?

◆ ◆ ◆ ◆

变质的旅行

无心之举还是铤而走险?

◆ ◆ ◆ ◆

回顾这起“冒险”我们就会发现,令大家愤怒、不解的原因其实可以概括为两个:一是“雷探长”一行人无视警告,践踏规则的违法行为;二是事后警方对于他们的处罚。

从第一个方面来说,“雷探长”虽然在事后及时删除视频并出面道歉,但是其“欣赏陕西人文风光,推荐当地旅游资源”的解释确实有些站不住脚。

作为一个专业旅行博主,“雷探长”的微博粉丝突破百万,在全世界各地拍摄纪录片已达七年有余,期间从未发生过违法乱纪的事情。 按理说,一个经验丰富、恪守行业规则的“老炮儿”,最起码应该具备基本的法律常识和自然知识。

(“雷探长”的微博认证)

而这也是令网友们最为疑惑的地方;“雷探长”不仅在视频中明知故犯,无视“禁止进入”的警告,而且踏足丹霞地貌,忽略了可能对其造成的潜在伤害。事后还将自己跨越禁区的视频公之于众,完全没有认识到这其中可能存在的不妥之处。

换句话说,“雷探长”这次挑战的不是自然,而是法律。

(“雷探长”的相关报道截图)

此外,当地早在上个月就已经对这片区域进行了封闭管理,就算“雷探长”一行人在出发之前并不知道,那么来到当地、询问村民过后也应当及时停下脚步。

拍摄视频,展现风土人情并没有错,但是拍摄也必须遵守底线。虽然无法进入到当地景区之中,完整地展现丹霞地貌,但“雷探长”一行人也完全可以在合法的区域选择拍摄角度,或者将拍摄重点转向“人情”身上,而不是为了头脑中“最美的风景”一意孤行、铤而走险。

在对“雷探长”的指责之外,我们也应该看到其它暴露出的问题。例如当地管理部门在景区的封闭和保护工作上面显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偌大的景区边界围栏,不但没有工作人员进行巡逻,也没有技术人员对围栏进行日常的检修。从村民熟练地拆除两根围栏的动作看来,当地人带领游客涉足禁区的行为恐怕并不止“雷探长”这一次。

(“雷探长”遭到警方调查)

当然,保护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丹霞地貌,不仅仅要依靠恰当、及时的管理,还要依靠当地村民的协同配合。“雷探长”这件事儿最令人担忧的,其实并不是潜在的破坏行为,而是当地村民的主动配合。

作为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在外来游客企图闯入禁区、破坏风景之时本应主动站出来加以阻止,但这位村民的行为却反其道而行之。这也为当地的管理部门提了个醒: 下一步应当加大对当地村民的普法宣传,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将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之中。让村民们能够自发地组织起来,自愿地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对于事后警方的处罚,大部分人认为“过轻”。但在此之外,我们的注意力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处罚本身上面,还要扩展到背后的法律问题。

(破坏巨蟒峰的游客遭到处罚)

我国在保护文物古迹方面确实有法可依; 治安管理处罚法、文物保护法,乃至刑法都对故意破坏文物古迹的行为做出了详细的处罚规定,但是这其中也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困难。例如“定罪的困难”;2017年的“巨蟒峰被打入钢钉一案”,多位地质学、地理学的专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对26枚钢钉的破坏程度进行了逐一确认,三名犯罪嫌疑人才最终能够按照刑法进行定罪。

反观大多数“破坏古迹”的案件,其处罚程度确实有些令人难以接受;例如2017年,贵州一男子故意踢坏了近亿年的钟乳石,最后也只是被罚款500元,拘留十日。

回到“雷探长”这件事儿上来,无论他的行为是无心之举还是别有用心, 提升违法成本、加大处罚力度和广度,补足相关的法律漏洞,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避免下一个“雷探长”的误入歧途。

◆ ◆ ◆ ◆

想象的颠覆

谁在将“我”剥离现实?

◆ ◆ ◆ ◆

破坏丹霞地貌的恶性事件其实早有先例;2018年,四名游客先后踩踏、破坏张掖丹霞地貌,期间还拍视频炫耀,浑然不知被破坏的土地需要六十年才能够慢慢恢复。同样是在张掖丹霞地貌公园,一名游客不听劝说,翻越栈道护栏,只为在保护区中拍照。

(破坏张掖丹霞地貌的四人)

而上文提到的“巨蟒峰”一案,三名犯罪嫌疑人也是为了拍摄自己登顶的画面而走上了破坏自然的不归路。

或许我们会惊讶地发现,无论是“雷探长”还是“四人组”,这些触碰法律底线的人在自己的镜头面前时就像被剥夺了思维一样,对于自己行为的后果完全没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反而是在事后才渐渐后知后觉,悔不该当初。

如果再扩大一点范围,那么那些在马路中间摆拍,在飞机驾驶舱自拍,为了流量而无所不用其极的人们与上述的“雷探长”们都不约而同地体现出了一种“剥离感”。

(“雷探长”的视频)

这种剥离感具体体现为:当事人在使用手机、相机等媒介的时候,其对于自身所处的现实语境、场景的感知却迷一般地失不见了。这些人徜徉于自己头脑中想象出的各种画面之中,将自身的意愿置于放大镜之下,而对现实的规则约束却不予置评。

这些人的行事逻辑在于“想象优先”而非“现实优先”。例如翻越栏杆拍照的人,他们的头脑中先行浮现的是自己精美的照片,而不是自己脚下踩着的泥土。正如苏珊.桑塔格所言,照片亦或摄影其实自成一个体系,它们不属于现实,而属于想象所制造出来的超现实。

(“雷探长”的视频截图)

但是在此过程中,想象与现实的边界却正在逐渐模糊,人们为了达成目的而建立的行事逻辑也在逐渐颠倒。本应从现实出发,最终回归现实的逻辑链条,现在却被困在了想象的牢笼之中,为单纯的个人意愿所服务。

例如国外某些网红在切尔诺贝利遗址中的各种摆拍活动,他们的行动就是由自己头脑中预先构思出的各类影像所驱动,由脑补的“完美个人”所驱动。他们无视这座城市曾经遭受过的磨难和痛苦,无视自己的行为可能会给他人造成的潜在伤害,甚至无视检测表上不断上升的核辐射指数。

(国外网红在切尔诺贝利遗址自拍)

我们可以说,如果将单纯的想象置于所有行动的首选项,那么无视现实、甚至破坏现实的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了。

“雷探长”可以为了拍摄向往的风景而忽略现实的警告,四名游客可以为了炫耀自己的“成就”而忽略眼下的脚印。各路网红可以为了突显自己的与众不同,而站在马路中央翩翩起舞,甚至闯入学校课堂假冒老师。

(抖音网红进教室拍摄)

虽然我们的想象空间借助技术得以拓展,并实现了现实与想象之间初步的对话,但是归根结底,想象就是想象,它不能被照搬到现实之中。

想象只能是一种对现实的有益补充,而不能替代现实本身、让现实为个人化的想象服务。“雷探长”既然能够从现实中的景色出发,就应当最终回归到欣赏自然、爱护自然的社会现实需求上面。只有在尊重自然、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去发挥人的想象力,真正的自然之美才能够得以完整、真实地呈现出来。

对于“雷探长”来说,放下对于想象的执着,实现想象与现实的平衡,带领观众多去留意大自然的魅力,这些都远比拍出如何绚丽的影像来说更加重要。

参考文献:

韩炳哲:《在群中:数字媒体时代的大众心理学》

中国日报:《气愤!“网红”带外国人踩丹霞地貌,“道歉就完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网友带外国女子违规踩踏丹霞地貌被批评教育,带路村民被拘留
B站UP主引众怒,亿万年成就的丹霞地貌,岂能容你踩踏!
小情侣在靖边龙洲丹霞上面刻字,该当何罪?
踩踏丹霞地貌网红成“旅游推广大使”?本人深夜回应……
蚂蚁全媒体刘鑫炜:踩踏丹霞地貌的网红当文旅推广大使,合适吗?
丹霞,初冬里一份别样的温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