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综合-针灸学第二版(1)
中医综合—针灸学
蒲公英中综考研学堂出品
微信:pgyzzkyxt
新浪微博:蒲公英中综考研学堂
QQ:25990952
QQ交流①群:457816061[已满]
QQ交流②群:254285273
QQ交流③群:324078377
☆本资料完全根据2016年考研大纲编写。特此申明。
腧穴总论
腧穴的概念及分类
【概念】
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转输、输通、输注
*“穴”→孔、隙
*腧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的施术部位
【分类】
十四经穴
归属十四经脉[十二正经+任、督]的腧穴
奇穴
固定的名称,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入或不便归入十四经脉的腧穴
阿是穴
无具体名称,无固定位置,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的部位
*十四经穴[简称经穴]→共361穴
*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
腧穴的治疗作用及主治规律
治疗作用[近远特]
【近治作用】(蒲公英中综考研学堂出品)
腧穴均能治疗其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症
【远治作用】
十四经穴尤其是十二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病症
【特殊作用】
*某些腧穴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
*相对的特异性
【注】
*所有腧穴都具有的共同的、最基本的特点→近治作用
*十二正经中肘膝以下经穴远治作用突出
*双向良性调节作用→同一腧穴起到两种相反而有效的传承作用
*相对特异性→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等
主治规律
分经主治→某一经脉所属的经穴均可治疗该经循行部位及其相应脏腑的病症
分部主治→处于身体某一部位的腧穴均可治疗该部位及某类病症
*分部主治与腧穴的位置特点有关
【注】
*四肢→分经主治为主[近治+远治]
*头身→分部主治为主[近治突出]
十四经腧穴分经主治规律
★重中之重!需重点掌握!★
【记法】
*循行→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本经脏腑生理特点
*个别需特殊记忆(蒲公英中综考研学堂出品)
手三阴经
经名
本经主治
二经同治
三经同治
手太阴经[肺]
肺、喉病
胸部病
手厥阴经[包]
心、胃病
神志病
手少阴经[心]
心病
手三阳经
经名本经主治二经同治三经同治
手阳明经[大]
前头、鼻、口、齿病
咽喉病
热病
手少阳经[焦]
侧头、胁肋病
目病、耳病
手太阳经[小]
后头、肩胛病,神志病
足三阳经
经名本经主治三经同治
足阳明经[胃]
前头、口齿、咽喉病、胃肠病
眼病
神志病
热病
足少阳经[胆]
侧头、耳病,胁肋病
足太阳经[胱]
后头、背腰病
[*背俞并治脏腑病]
足三阴经
经名本经主治三经同治
足太阴经[脾]
脾胃病
前阴病
妇科病
足厥阴经[肝]
肝病
足少阴经[肾]
肾病、肺病、咽喉病
【注】(蒲公英中综考研学堂出品)
*肾藏精,足少阴肾经循喉咙,夹舌本
任督二脉
经名本经主治二经同治
任脉
回阳,固脱,有强壮作用
神志病
脏腑病
[*总督一身之阴阳]
妇科病[脾肝肾]
督脉
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
【注】
*督脉→阳脉之海
*任脉→阴脉之海
十二经脉循行和交接
略[见针灸学第一版“z11/z12”]
*肺大胃脾心小肠;胱肾包焦胆肝肺
【经脉分布规律】
前→阳明[胃大];太阴[脾肺]
中→少阳[胆焦];厥阴[肝包]
后→太阳[胱小];少阴[肾心]
【交叉→六经传变】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流注次序】
肺→食指桡端[商阳]→大→鼻旁[迎香]→胃→大趾内端[隐白]→脾→心中→心→小指外端[少泽]→小肠→目内眦[睛明]→胱→小趾外端[至阴]→肾→胸中→包→无名指尺端[关冲]→焦→目外眦[瞳子髎]→胆→大趾毛际[中封]→肝→肺中→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脉辨证论治之我见 【中医针推外治版】
针灸名家王启才:答来自日本的三大困惑
【针灸学】特定穴的应用
原穴 络穴 郄穴 下合穴 八会穴 八脉交会穴 募穴 明细表
人体经络穴位系统知识
原穴、络穴、郄穴、募穴、俞穴、八脉交会穴的介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