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秦可卿解读《红楼梦》的成书过程

作者:欧国强

研究秦可卿,绕不开焦大醉骂,说到焦大醉骂,绕不开一个生僻词语——爬灰。咱们先来科普一下,这个还是挺有趣的。爬灰,又称扒灰,是一个形容乱伦的词语,而且是专指公公和儿媳之间发生性关系的乱伦。扒灰一词的来历有许多民间传说,第一个版本和王安石有关,说王安石路过儿媳房间,见儿媳睡在透明纱帐的床上,怀着“贼心”在沾满灰尘的墙上写道:“缎罗帐里一琵琶,我欲弹来理的差。”写完后躲在一旁察其动静,儿媳看到鬼鬼祟祟的公公并墙上诗句,当即明白是何意思,于是在公公的诗句后续道:“愿借公公弹一曲,尤留风水在吾家。”王安石看见后正暗自高兴,没想到这时儿子出现,于是赶紧用袖子擦去墙上字迹。儿子奇怪,问老父在做什么,王安石道:扒灰。

是谁这般污蔑老夫?速交刑部治罪!

另一个版本则和苏东坡有关,故事情节大同小异。看完野史,我们再看看清代作家的解说。清人王有光所著《吴下谚联》释其由来云:翁私其媳,俗称扒灰,鲜知其义。按昔有神庙,香火特盛。锡箔焚炉中,灰积日多,淘出其锡,市得厚利。庙邻知之,扒取其灰,盗淘其锡以为常。扒灰,偷锡也。媳同音,以为隐语。故偷锡即为偷媳。人李元复所著《常谈丛录》中则补充解释说:爬灰是污媳的隐语。在地上爬行会弄脏膝下,膝媳同音,污膝就成了污媳。

无论是偷锡即为偷媳,还是污膝成了污媳,《红楼梦》第七回所写的焦大醉骂,实际上就是借焦大的口去揭露贾珍和秦氏的奸情,这也合理地解释了秦可卿死后为什么贾珍悲痛欲绝,秦可卿的葬礼为什么如此奢华靡费,瑞珠和宝珠两丫鬟为什么一寻死一守灵,以至于“全家无不纳罕”等一系列的疑问。

秦业只是一个宦囊羞涩的营缮郎,年已七十,夫人早丧,至五旬尚无儿女,故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儿子已死,秦可卿正是他抱养的那个女儿,因素与贾府有些瓜葛,故结了亲,后老来得子,生下秦钟。这是书中介绍秦可卿的出身以及她的家庭成员,值得注意的是,家庭成员少得可怜,所谓介绍充其量只能说是草草地交代了事,而且疑窦丛生。

据考究所得,明清两代工部设有营缮司,主管皇家宫廷、陵寝建造、修理等事,司内设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并无营缮郎。纵观各版本《红楼梦》,程已本以及存在较大争议的列藏本改作“营缮司郎中”,与原著之意不符。工部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加水利部,营缮是其中一个司,营缮司郎中就是司长,此职在明清时为正五品官,级别颇高,当然俸禄亦颇丰,比贾政的工部员外郎(从五品)还要高,与下文所写秦业“宦囊羞涩”情况明显不符。“营缮郎”此官名当为曹雪芹虚拟,甲戌本在“营缮郎”下有脂批:“官职(名)更妙”,可作佐证。应该是作者虚拟的营缮司郎中的部下,或者是主事等官的部下,是低级官员,所以庚辰本,戚序本,蒙府本,梦稿本原文均作“营缮郎”。

至此第一个疑点显露,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现象严重,秦业既然要去养生堂抱养,想必是担心自己膝下无儿但又希望能得子嗣以承家业,抱养一个男孩实在情理之中,但又何必再抱养一个女儿呢?

疑点二,以贾府之荣,不可能与宦囊羞涩的小官员结为亲家,况且秦可卿是从养生堂抱养的来历不明的孩子,并非大家闺秀,而贾蓉则是宁府三代单传的嫡系男孙,终身大事怎可随便,两人的结合让人意外,即使贾敬不闻不问,贾珍属意可卿,那贾母呢?为三代单传的贾蓉选媳是何等的要紧大事,那是长房媳妇啊,总不能儿戏吧!若以当时封建社会的标准去衡量,可卿能顺利入选的机会几乎为零。《红楼梦》中各个封建大家庭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联姻更是带有强烈目的性,荣府上至贾母,下至王夫人,娘家殷富,权势滔天,后一辈贾琏之妻王熙凤,贾珠之妻李纨,也都出身名门,有财有德,引用王熙凤的原话正是:“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而宁府在这方面则比较耐人寻味,难道长房选媳反不如次房讲究?

疑点三,秦可卿不仅顺利入选贾府,而且上上下下很得人心。缺乏娘家势力撑腰,贾府的媳妇还是鲜有发言权的,看看邢夫人和尤氏就知道了。但可卿却例外地获得贾府上下的高度评价,贾母引以为荣:“素知秦氏是极妥当的人,因他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得意之人。”众人真心爱戴:“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者。”不得不叹服,作者笔下的秦可卿塑造得非常完美,那个引发钗黛合一论的词语:兼美!兼美者——鲜艳妩媚大似宝钗,袅娜风流又如黛玉。可卿既兼钗黛之美,其妩媚动人可想而知,由此可见作者在这一人物身上倾注了满腔心血。

疑点四,兼钗黛之美的秦可卿却是批判味最浓的十二钗,人物形象也是最矛盾的。参照其判词和红楼梦曲:诗后又画一座高楼,上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其判云:情海情天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好事终]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脂批作出了解释:“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始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是以此回只十页,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

从脂砚斋的评语中能看出,可卿一直处于被动,纯粹是屈服于贾珍的淫威之下,瑞珠的以死相随,宝珠的摔丧驾灵,也充分说明宁府上下不得不屈从于族长贾珍。脂砚斋因过于史实而惋惜,而且对可卿魂托后事心悦诚服,力劝作者删去天香楼相关情节,这一删除,导致人物形象的矛盾。

笔者在此大胆抛砖,这些疑点都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红楼梦》的成书过程,以及作者在“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中逐步成熟的心路历程。秦可卿之所以完美,说明她在作者眼里非常重要,就如同主角一般重要。笔者认为,可卿确实是主角,是《风月宝鉴》的主角,作者把《风月宝鉴》的故事归并到《红楼梦》当中,痕迹最为明显的就是“正照风月鉴”和“淫丧天香楼”,写作手法也非常接近,整块截取并移植,所以故事都集中在第九到第十六回(第一到第八回作为一个整体,笔者在“送宫花”一文再详述),这种融入最难处理的是人物的横空出世,所以疑点一二纯粹是服务于剧情,这样添加处理不失为一种方法,虽然某些补充难免突兀。

秦可卿与王熙凤

值得一提的是,秦可卿是金陵十二钗中唯一一个未曾到过大观园的,王熙凤常在园里头走动,史湘云也有间歇的短暂居住史。不仅如此,可卿的家庭成员草草交代之后还要尽快处理,三言两语让秦业殒命,甚至秦钟的死也出现了两个差异颇大的版本,书至十六回,秦氏一脉彻底灭族,不再和《红楼梦》其他情节产生关联,也就不会影响《红楼梦》后续故事的展开,这些都是移植的佐证。秦可卿作为后补的金陵十二钗,作者在创作这一人物的时候应该是满怀同情的,既羡慕其貌,复欣赏其才,叹其薄命正因可卿身不由己的悲剧经历,疑点三四更能品出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内心的痛苦和挣扎,甚至亲密如批书人和作者之间也出现了删与写的矛盾,故此该人物很早退场且矛盾重重,使得读者很难把握作者对待可卿到底持何态度,是褒是贬,是赞是叹。能让批书人和作者印象如此深刻的人物,想必在现实中能找到原型,可惜笔者暂时考证不出,望各位红友赐教。

作者通过这一人物,表达了对宿孽因情、败家不肖的批判,也是对贾珍的批判,甚至是对整个贾府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批判。可以说,金陵十二钗能反映出封建社会悲剧味的很多,但对封建社会带有批判味的就只有秦可卿,贾元春和李纨了。宁府作为长房却人丁单薄,三代单传,细考曹家族谱不难发现,宝玉所处的荣府对应作者所处的曹玺、曹寅一支,确实人丁兴旺,而宁府对应的另一分支曹尔正、曹宜,在现实中确实就是三代单传。这种成长经历如实出现在作品中(只是长房次房对换了),影响着《红楼梦》整个作品的格调,所以说分析秦可卿有助于我们分析《红楼梦》的成书过程,但不能过分解读,认为其身上隐藏着重大秘密,是解密关键,甚至是废太子千金等,笔者不敢苟同,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秦可卿身上的疑点揭示着作者不断成熟的心路历程以及《红楼梦》取舍增删的成书过程,对作品结构的研究,对作者家世的考证都意义重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秦可卿死亡导致长房内绝灭无人?
金陵十二钗:秦可卿在《红楼梦》中的意义
《红楼梦》窈窕貌美的秦可卿有何“荒唐言”?秦可卿究竟影射谁?
《红楼梦死记》下卷死亡篇第三十八章贾瑞之死
『红楼情湮』红楼梦中像雾像雨又像风一对翁媳
秦可卿很可能是皇族遗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