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寸红楼大舞台 ——1998和2014版台湾红楼梦邮票丛谈

邮票是文化的代表。由于文化背景相似,海峡两岸的邮票题材也多有肖似。红楼梦邮票即是如此,两岸三地:大陆、台湾、澳门都发行过同主题邮票。

1998年7月16日,台湾省邮政部门发行《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特别邮票1套4枚,用工笔重彩设计,色泽亮丽,人物细致传神,为近年来畅销票之一。台湾邮政公司介绍其印制的初衷:”为增进国人对古典文学艺术之认识,并期使国际人士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故以“宝玉游园”、“黛玉葬花”、“宝钗戏蝶”、“湘云醉眠”为主题,来表现贾宝玉的聪俊灵秀,林黛玉的任性纯真,薛宝钗的理性练达,史湘云的旷达洒脱。邮票面值分别为3元5角2枚,5元、20元各1枚。邮票图案系委请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吴宏一先生规划,由台湾设计家李光棋绘制。


这套红楼梦邮票,有看似无理却文心深微处,例如宝玉的穿着为宝蓝色团花锻褂,初看来似乎与有着爱红癖好的“怡红公子”不符,对比可知,1981年11月20日大陆邮电部发行的小型张“双玉读曲”宝玉身着红装;1999年3月1日,澳门邮电司发行的《文学与人物——红楼梦》邮票中的“宝玉悟情”及小型张“宝黛偷看会真记”,宝玉也是身着红装。

那么,台湾版宝玉为何要穿着蓝装呢?是不是台湾版红楼梦邮票整体风格淡雅所致?均是以鹅黄、粉绿、浅红为主?应该说也有这方面的考虑,然而宝玉的蓝装也是有根据的,窃以为这是取材于《红楼梦》第三回宝黛初见时宝玉的穿著——“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据此再看邮票,宝玉果然是头束金冠,眉勒抹额,内着大红箭袖,外穿宝蓝锻褂,甚至那青缎小靴,也在衣摆下微露,写真毕肖。

此外,“宝玉游园”邮票的画面却是宝玉在诸位姐妹的陪伴下游赏大观园,是否与书不合?因为《红楼梦》第十七回的上半回《大观园试才题封额》曾经提到,贾政带领一批清客验收大观园工程时,恰好碰见带着奶娘小厮们在园中戏耍的宝玉,于是命他跟来为大观园的各种园林风景建筑题对额。当时诸位姐妹还没有搬入大观园,又怎么可能和宝玉一起游赏呢?然而根据邮票发行时所附的说明,原来此是撷取《红楼梦》神思和精义——“聪俊灵秀的贾宝玉终日在大观园中无事忙(游园),在众姐妹中穿梭来往,似乎已可预见书中人物的悲欢离合,贾府的兴衰成败。”

不过,1998版台湾红楼梦邮票,也有白璧微瑕之处,第三枚“宝钗扑蝶”用的是团扇,实际上应该是折扇。因为这一枚的来源为《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扇子能从袖中取出,可见应为折扇更为合理。

何况,宝钗如用团扇,也和第四枚“湘云醉眠”中湘云的团扇重复了。“湘云醉眠”取材于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1981版的大陆红楼梦邮票和1999版的澳门红楼梦邮票,对宝钗扑蝶所用的扇子都是用折扇来处理的。

台湾邮政于2014年10月27日发行《中国古典小说邮票—红楼梦(2014年版)》邮票1套4枚。针对1998年版的细节修订如下:宝玉游园改成了宝玉题额,宝玉的蓝装改成了红装,宝钗的团扇改成了折扇。

然而更值得注意的是重心的转移。暌违十六年之久,仍旧是四枚一组的红楼梦邮票,选材却实堪玩味,分别为“凤姐登场”、“宝玉题额”、“元春归省”、“宝钗戏蝶”。其中,曾经最重要的女主角却缺席了。可能有人会辩称说,凤姐登场正是选择黛玉进贾府众人厮见的场景“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然而,凤、黛于此场俱不弱也,似不应只提阿凤这般厚此薄彼。

或另有辩称说,这是依书目章回顺序续规划,四枚依次取材于第三回、第十七回、第十八回和第二十七回。然而,恰恰不然,因为第二十七回是黛玉和宝钗同时出现的——《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其中,杨妃代指宝钗,飞燕代指黛玉。况且,1998版和2014版都是一男三女的格局,但是,三女之中,只有宝钗延续了下来,而旧版的黛玉和湘云分别被代换为新版的凤姐和元春。这些无疑都强化了宝钗的重要性。


更深层的是,“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钗强黛弱(隐)也正是目前《红楼梦》钗黛接受史喜好转变的写照。

从清代一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对黛玉的同情还是隐然多数。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则是宝钗完全取得压倒性胜利。“拥黛”观不但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已经式微,而且评价也悄然变质,几乎一面倒地贬黛,不要说她和宝玉的婚姻不被看好,进而她和宝玉的爱情也遭人鄙薄,甚至她的性格也惹人讨厌。问卷调查显示,早在80-90年代,很多大学生已经不欣赏黛玉的性格,认为她的悲剧是自身性格造成的。步入21世纪,让当代大学生从红楼人物中选伴侣,结果“男孩子没人选林黛玉”。甚至还有大学生认为宝黛之间的感情不属于爱情,不现实、理想主义成了这些大学生对宝黛爱情的定评。这种认识一直延续到2013年。

2013年6月23日,《文汇报》还发表《这么早就拥钗了》的文章,老师在高三公开课上询问学生更愿意以宝钗还是黛玉为妻/为友,全班众口一词选了宝钗。虽然,投眼于大洋彼岸我们可以发现,美国红学界的钗黛之争不但都是在大陆“拥钗”“拥黛”的洪流中反弹琵琶脱颖而出,而且“拥西”与“拥钗”、“拥中”与“拥黛”是一种正比例关系。

但对于我们中华文化来说,宝钗确实在当今大行其道,我们未必需要搬出后殖民与商业化的理论来苛责当代少男或男子的“拥钗”、“弃黛”择偶观,事实上那只是全球化内化的一种表征,是现代性容貌身材、性格处事的一种追求,换言之,以“拥黛”为尚的古典时代的大门阖上了,尽管间中不无熹微晨光,当今主流的“拥钗”则是现代性的现代强势表述。“拥钗”、“弃黛”于今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终结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诗词鉴赏(中)
高考名著名篇训练之《红楼梦》选择题、简答题练习
《红楼梦》知识点汇总
林黛玉 深度解析
红楼梦里,黛玉的闺蜜不是宝钗湘云,而是她
史湘云:行走在大观园里的女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