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只因阴阳数不同——《红楼梦》中的“易道”思想

这是我久想写而又不敢轻易动笔的大题目。

因为要谈《红楼梦》中的"易学"思想,首先就要对《易》、"易学"的思想内容、发展流变有些最起码的了解和知识。否则何从谈起?而不论是《易》还是"易学",都是博大精深,森罗万象,神秘莫测。


诚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至繁。"正因如此,凡夫俗子实在难窥其奥于一二。所以虽"久想"而又"不敢动笔"。

说曹雪芹或《红楼梦》中有"易道"思想,绝不是因为《红楼梦》中提到了《太极图》《易经》"九宫""八卦""参同契"之类的易学名词。如果单纯从这些偶尔写到的易学名词上下功夫,是难于理出作者在小说中渗透的"易道"思想的。仔细研读《红楼梦》后,我觉得小说中的"命定"思想、"星命"之说、"占卜"之术,都是"易道"思想的组成部分。但是,我认为《红楼梦》一书中的"秉正邪二气而生"说,"盛衰有时"说,"阴阳顺逆"、"千变万化"说,更能表现(或反映)曹雪芹的"易道"思想,应该成为我们研究或是阐释的重点。下面就这三个问题,谈谈我的一孔之见。

(1)"秉正邪二气而生"的思想。《红楼梦》第2回写"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贾雨村曾有如下一段"宏论":

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张、朱,皆应运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等,皆应劫而生者。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挠乱天下。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

今当运隆祚永之朝,太平无为之世,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至朝廷,下及草野,比比皆是。所余之秀气,漫无所归,遂为甘露,为和风,洽然溉及四海。彼残忍乖僻之邪气,不能荡溢于光天化日之中,遂凝结充塞于深沟大壑之内,偶因风荡,或被云催,略有摇动感发之意,一丝半缕误而泄出者,偶值灵秀之气适过,正不容邪,邪复妒正,两不相下,亦如风水雷电,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让,必至搏击掀发后始尽。

故其气亦必赋人,发泄一尽始散。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此皆易地则同之人也。

这是"易学"中的"气学理论"。作者远取宋之张载,近取于明清黄宗羲、王夫之、戴震等人以"气"释《易》的认识和阐发。所谓"正邪二气"的"搏击掀发后始尽",正是张载所说的阴阳二气的对立及其相互是一切事物变易的根源。"太和所谓道,中涵胜负、屈伸之始。其来也几微易简,其究也广大坚固。"(《正蒙·太和》)这里的"道",就是指气化的过程。在气化的过程中,阴阳(正邪)二气,有动静相感的本性,产生出自然界各种运动变化形式。这种自然界的变化又影响到人类社会,使之世态万千,人事各异。

至于贾雨村说到的"运",属于《易经》中的"象数"之学的内容。"运",指的是"气数"。以"气便是数"的观点来解释,即属"乾道变化"的范畴。

(2)"盛衰有时""盛宴必散"的思想。《红楼梦》中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盛衰。第4回门子拿出的"护官符"上所写的俗谚: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就是"当年"这四家"盛"时的家富景象。第2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与贾雨村谈到"当日"荣宁二府的"盛",也谈到"如今"的"这宁荣两门,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至于小说中通过薛姨妈之口、史湘云之口介绍王薛史三家的盛衰,例子更多。尽管"如今"的宁荣二府已是"不比先时的光景",但仍写了这个功名奕世、赫赫百载的贵族之家"鲜花簇锦""烈火烹油"的"盛"况。

直到小说的第53回,贾家才逐渐露出那末世的光景,最后是被抄家,家亡人散各奔腾,"食尽鸟投林","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红楼梦》中通过各种人物之口说的"盛宴必散"、"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运终数尽"都是"盛衰有时"、"盈不可久"的思想。第13回秦可卿托梦王熙凤,安排贾家后事二件,说得更清楚。小说中写道:

凤姐方觉星眼微朦,恍惚只见秦氏从外走来,含笑说道:"......婶婶,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人也不能过你,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

婶子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

这段话中的"否"、"泰",就是《易经》中的卦名。否卦象征"衰"运,泰卦象征"盛"运。秦可卿的话中不断引用"俗语"。而这些"俗语"无不贯通着"易道"中的"变易"思想。魏阮籍《通易论》中有云:"自乾以来,施平而明,盛衰有时,刚柔无常,或得或时,一阴一阳。"说明世界万物发展是不断循环变化,总是有盛有衰的。此即是《易经·乾·象》中所说的"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所谓"盈",满也;"久",长也。"阳极则生阴,故盈不可久。"(孙星衍《周易集解》卷一引姚配中注)

(3)"阴阳顺逆""千变万化"的思想。《易经》首次系统体现阴阳思想。阴、阳爻符号是上古初民对宇宙万物的抽象概括。故《易传》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原则。认为阴阳两种势力的"相推""相摩""相荡",造就了无穷的变化。《老子》中讲:"万物炙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合。"程大昌《易原》认为:"阴阳之交,有互体相入者焉。凡曰:相错、相杂、相易、相荡、相推、相摩、相知、相感、相攻、相逮、相悖,是皆合二,以成其互者也。"这就是阴阳互根之说,"孤阴和独阳"都不能生长和滋长。

《红楼梦》中第31回写史湘云与小丫环翠缕大论阴阳的故事,由花草而及人事。史湘云道:

"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变万化,都是阴阳顺逆。多少一生出来,人罕见的就奇,究竟理还是一样的。"翠缕道:"这么说起来,从古至今,开天辟地,都是些阴阳了?"湘云笑道:"糊涂东西,越说越放屁。什么'都是些阴阳',难道还有个阴阳不成! '阴' '阳'两个字还只是一字,阳尽了就成阴,阴尽了就成阳,不是阴尽了又有个阳生出来,阳尽了又有个阴生出来。"翠缕道:"这糊涂死了我!什么是个阴阳,没影没形的。湘云笑道:"阿弥陀佛!刚刚的明白了。"......

史湘云论阴阳,归纳起来有三个重点:一是阴阳不过是个"气","器物赋了成形";二是世间万物皆阴阳二气所生千变万化,"都是阴阳顺逆";三是"阳尽了就成阴,阴尽了就成阳"。这都是《易经》中的思想。就连小说中说到的"树叶"向上的是"阳"、向下的是"阴",也是有根据的,绝非是玩笑之谈。

从以上所列举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可以确认《易经》对曹雪芹与《红楼梦》有很重要的影响。可以想见,曹雪芹不仅对《易经》有相当的研究和深刻的理解,而且他还吸取了前代"易学"大师们关于《易经》研究的成果,并有所发明(如关于正邪二气的论述)。因此,我认为重视《易经》、"易学"对曹雪芹哲学、美学思想形成的影响,乃至对他人生观的影响,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作为一个重要课题,进行系统、全面的深入研究。这对我们正确认识曹雪芹与《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价值,都将有重要的、积极的意义!

行文至此,我不禁想起了《红楼梦》第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迎春写的那首灯谜诗:

天运人功理不穷,

有功无运也难逢。

因何镇日纷纷乱,

只为阴阳数不同。

1993年8月3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湘云长篇大套地说阴阳,有什么含义吗?
史湘云讲《易经》
红楼梦十二金钗判词赏析
史湘云论阴阳的背后,藏着贾府的兴亡密码,你读出来了吗?
《红楼梦曲》赏析之六
正邪两赋成败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