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龙渊《道德经讲义》——虚中章第十一

虚中章第十一

恭闻天地之道。虚其中。故有阴阳之妙。圣人之德。虚其心。故有运用之妙。天地不虚中。则四时不行。万物不生。鬼神不能变化。是以知虚中者。乃是造物之本也。圣人不虚其心。不能明天理之微。不能立人心之正。不能范俗垂世。为法于天下。是以知虚心者。又是道德之本也。以此观造车。制器。凿室。正是太上教人借物达本。知其有者为利。而无者为用也。道本于无。器本于有。有者为利。无者为用。人能知此利中之用。悟此无中之有。则近道矣。

此章经旨。乃是太上教人就物明本。无者以有为利之体。有者以无为器之用。人之幻身。以无形之性命做主。其理得矣。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辐者。轮之股也。毂者。受辐之空窍也。造车者。以轮而辏其辐。以辐而辏其毂。因毂之窍空。所以有车之用。人皆知用。车不知车之用妙。在虚中也。虚中之窍。其窍虽小。其理则大。无心之心。其心虽无。其道则有。是以车之用。虽用于有。而所以用者。实用于无。故曰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三句。不但车之虚中。有合天地太虚。即如我一身中。我心是御车之人。性即是车中玅无玅有之用。周行而不殆。往来而不息。即是元气运行之妙。人可不即车而悟乎。

蜒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埴者。土也。以法制泥。使之精细。曰蜒埴。此是陶冶造器之法。器之形。外实而内虚。外有而内无。工虽施于人。妙实合于道。妙在以空为用。以无为中也。故曰蜒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三句。以此观之。可知乾坤造物之道。即陶冶造器之道也。乾坤即是太极之大炉也。其中五行运化。即是蜒埴之法也。春温夏热。即是冶炼之工能。太虚无体。便是器空之妙处。天地有象。即如有器之形。四时百物。即如大器之用。人能体此用陶冶之功于身心。施陶冶之能于性命。何患大道不成。而道器不就乎。道器既就。是为天下之神器。道器不就。即是天下之败器。故君子谓之神器。小人谓之败器。正是取喻于此。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凿者。开也。单开者曰户。双开者曰门。牖。即是窗棂。开其户者。以通往来出入之用。开其牖者。以透天地日月之明。有户有牖。所以谓之室。室因虚其中。故有室之用。有巢氏析木为室。以代巢穴之居。人知室之可以安身。不知室之非虚其中。焉可以容物。是以造物者。即太虚之妙用也。两仪者。即是天地之门户也。玅合万物于一室之中。并行并育。即万象之窗牖也。人之有口鼻。即是人身之门户。人之有耳目。即是人身之窗牖。性命之主人公。即是虚中之妙体。庇物之实用也。故太上取喻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三句。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有。是上言车器室三者。实有之物。利。有善成委顺之妙。故曰利。无。即是三者中间空虚无物。用。即是三者之妙用。细想三者。异而不同者。异其有也。同而不异者。同其无也。有其利而无其用。则虚中之理不见。有其用而无其利。则妙用之用不彰。必须有无皆具。利用两得。车。器。室。利天下万世而不可穷。太上以此喻道。总结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二句。盖是此义。详观车器室。皆用之于无。无者虚也。虚能容物。虚能生物。天地万物俱从虚无中生将出来。所以为大道之本元。天地万物之根本。人之有此形骸。便有此心。心之本体。清净光明。原无一物。亦与太虚同其体用。只因忘缘。填塞虚灵之窍。遮障妙明之光。所以灵明之体不现。体用不能全彰。即如车器室之中。以物塞之。焉有三者之用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地不仁章5老子指归宋徽宗道德真经解义诗释
道德经第四十章笔记
【修真经典---《净玄经》】王世保 著
吕祖《道德经》解读
117道德经(下)(huiyeyuan ppt)
《老子西升经》全文语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