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伟大的人格,教育的力量——《陶行知教育名篇》导读

伟大的人格,教育的力量——《陶行知教育名篇》导读

朱小蔓

青岛教育局最近几年在全市中小学教师中开展“读教育名著,做智慧教师”读书实践活动,取得很好成效。近期,他们将选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已故老会长方明同志主编的《陶行知教育名篇》,闻之欣慰。青岛教育科学研究所于立平所长约我写一个导读。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很荣幸与大家分享学习陶行知教育学说的心得、体会,并藉此机会,向青岛教师的读书活动表示赞赏和敬意。

陶行知先生(18911946)被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高尚人格、伟大精神与精深教育思想、学说代表着中国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他是中国教育工作者的“万世师表”。学习近现代教育家绝不可能越过陶行知。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陶行知?是因为中国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还远未完成,陶行知精神对改善现有教育仍具有重要价值。对于办学校而言,最重要的是通过学习陶行知理解究竟什么才是现代学校的基本任务;对于一名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是通过学习陶行知先生高尚的精神、博大的情怀和坚定的教育信仰与追求、现代教育观、科学方法论。他将发展教育作为立国的根本,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教育之路。他认为:“如何办理教育,使他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使我们教育界的根本问题”。他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什么是民意,要目有四项:觉悟、联合、解放、创造。——要到会痛苦的地狱,创造人间的天堂。”

一、陶行知全部教育学说的核心和基石是生活教育理论,有人将它喻为“中国版”的教育哲学。陶行知提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他将美国进步主义教育代表人物杜威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主张翻了“半个筋头”,改造成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从而使教育与自然、社会和人生紧密联系在一起。陶行知反对学校教学脱离生活,反对学生成为不会生活、不会做事、不关心社会改造而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他认为办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改变人而改变社会。在他看来,“真正的生活教育必须以生活工具为出发点。没有工具则精神不能发挥,生活无由表现。”(《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因此,“教育有无创造力,也只须看他能否发明人生新工具或新人生工具。学校必须教人使用新工具,并且发明新工具。”(同上)可见,他心目中的生活教育一定是能引领生活向上、向前的教育,而这样的教育必然当是有活力、有创造力的教育,而不是封闭、隔离、呆板、僵死的教育。194310月陶行知先生在重庆凤凰山山麓写下了充满激情与热力的传世名篇《创造宣言》,其中有一句话使人铭刻在心:“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神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除此而外,“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在他看来,创造之神无处不在,可谓“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生活教育”要求学生过完全的生活,精神上的生活,永久继续的生活 ,“不可学是学,生是生,要学就是生,生就是学”,“学生所学的是人生之道”。(《新教育》)所以,陶行知从来反对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也发对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

二、关于学校要培养怎样的人,陶行知有多种具体的表述,诸如:          

1.真人。即: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以“行出一真是一真,谢绝一伪是一伪”自勉并勉人。

2.整个的人。“整个的人”具有三种要素:(一)要有健康的身体;(二)要有独立的思想;(三)要有独立的职业,所谓“智仁勇”兼备。

3.主人。在陶行知教育学说中,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主”、“自立”和“自动”的共和国国民。他批评“现有的奴隶教育太多,主人教育太少”,主人教育的目的是教民众联合起来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政府的主人,做机器的主人,做大自然的主人。

4.健全的人格。它包括四方面:(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国家之本;(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三)强健活泼之体格;(四)优美和乐之感情。(引自《教育改进》,载《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577页)他引用孟子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要做“人中人”,具有“独立的意志、独立的思想、独立的生计和耐劳的筋骨,耐恶的体肤,耐困乏的身,去做那摇不动的基础”。(引自《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陶行知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越大”。(《每天四问》),

5.有创造精神的人。他主张儿童的世界,要由儿童自己动手去创造;提出儿童的“六大解放”:即(一)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儿童的嘴,使他能谈;(五)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学问;(六)解放儿童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的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

显然,今天学校对于培养上述所说的人还差得很远。今天的学校和家长受功利主义之风和眼前评价标准的束缚,把书本知识和分数看得过重,不敢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学校及家长的沉重压力,教师同侪以及师生间不那么健康和谐的关系,一些青少年在性格、人格上的扭曲,乃至对社会、对人生失去信心也往往起源于分数排名、升学竞争而导致的自尊心受损与变异。我们读陶行知,必须针对今日教育之弊害,扪心自问我们可以-做一些什么。

三、“教学做合一”是实现生活教育目标的途径,反映陶行知教育学说的“方法论”和“教学法”。陶行知先生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学做合一》);“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育的新生》)。“做”的含义有三:(一)行动;(二)思想;(三)新价值之产生。(《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陶行知先生一生笃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四处办学,皆提倡“小先生制”,主张实行学生自治。他说,“现今学校中所通行的修身伦理,很少实行的机会;即或有之,亦不过练习仪式而已。所以嘴里讲道德,耳朵听道德,而所作所为却不能合乎道德的标准,无形无影当中,把道德与行为分而为二”。他主张教学相长、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主张通过学生自治养成他们对于公共幸福主动的兴味、担负的能力、明了的判断(《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总之,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之方法之理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它不是要求教育与生活联络,而是在学校从教材、到教法、到管理统统体现教学做合一,讲求既动手,又动脑,既劳心、又劳力,培养的不是“人上人”,而是“人中人”。

我们必须改造今天之学校,也必须探索如何通过学校,发出健康的信息、正面的力量以推动社会的改造。在陶先生看来,学校是小的社会,社会是大的学校。教育不是少数人手中的玩物或装饰品,不是升官发财的媒介,更不是有钱、有闲、有脸、有权的阶层独占的专利,而是人民大众争取民族、人类解放的武器和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上升、进步的力量。因此,“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生活即教育》。要用“好的生活”改造“坏的生活”,拿“前进的生活”引导“落后的生活”。他主张拆除学校与社会中间“造了一道高墙”。教育不是少数人手中的玩物或装饰品,不是升官发财的媒介,更不是有钱、有闲、有脸、有权的阶层独占的专利,而是人民大众争取民族、人类解放的武器和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上升、进步的力量。今天的学校如何发挥这样的功能?今日的教育工作者有这样的志向和气魄吗?

四、我们怎样做教师?陶先生的思想非但不过时,而且其深刻见地正是疗救、改善学校教育、端正教师培养方向的指南。陶行知先生一生重视师范教育,他创办晓庄师范,创办教师暑期学校,并格外看重农村教师的培养。现在我们懂得了,陶先生对教师职业性质和品格的认识,与他倡导的生活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思想是完全一致、高度一体化的。他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好的先生,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必须要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教学合一》)。他还说,“教职员和学生愿意共生活,共甘苦,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工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我们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南京安徽公学创学旨趣》)。陶行知反复强调教师必须首先了解儿童,会与儿童相处,他认为,作为教师,除非“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发现小孩”、“了解小孩”、“解放小孩”、“信仰小孩”,甚至“变成一个小孩”,否则“你不能教导小孩”(《教师歌——献给儿童教育社同人》)。今天儿童生长环境开放多元,学校生源结构较之过去时代异质性强、学生个体差异大,陶先生的要求似乎难以做到,但它一定是现代教育的方向。最近几年,一些地区及学校在课程改革中尝试“先学后教”、“小组合作学习”、“小先生制’,课堂形态和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不小的变化,其中许多成功经验是学习、践行陶行知思想的结果。他们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尝到了“甜头”,激发起读陶书的愿望和积极性,希望“做陶行知式的校长”,“做陶行知式的教师”。我们欣喜地看到那些加入到学习陶行知队伍中来的学校和老师,其精神面貌之大不同。各级政府这些年在宏观政策上给予教育不小的支持,但真正影响人心与人性的还是文化,是弥漫在学生生活周围的文化气氛、气息。从这个意义上讲,真切、实在的教育影响有否发生,发生怎样的影响,教师至为关键。在陶行知看来,立志做教育家的校长、教师是要用整个心去做的。因为教育与生活是一件事情,不是两件事情。学校里的德育、智育、体育也本不该分离。由此,我们也更加体会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对学生的价值观影响、人性与品格教育正在于教师的教学之中,在于师生的关系之中,在于生命与生命的朝夕相处之中。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伟大教育人格和情操,让我们懂得,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人文文化现象,是生命间的爱护、扶助与提升,是人的情感、信仰、价值观浸润于其中的活动。若失却了人格力量和价值方向,任何物质、技术以及教学法的施加都不能真正支持健全的人与健全的社会。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理论,建树了中国现代教育思想体系中最深刻实用的教育哲学。他的理论从不故作高深,辞浅义深、言简意赅;他的文字有锋芒、有血肉、有个性;读他的文章总有身临其境、息息相通之感。我衷心地希望老师们能够喜欢上他的书、他的文字,景仰他的思想,并自觉自愿地追随这位伟大的教育家。

                       2013年8月12 于北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在行知的路上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
教育格言精粹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教育名篇——我们的信条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之四
周末推荐 | 看中关村一小老师都在读什么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