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缠中说禅:中枢、盘整、趋势及其级别(一)
 

缠中说禅:中枢、盘整、趋势及其级别(一)

初初看缠中说禅的理论时,只是大略的浏览了一下,从经济废人开始,一直到最近的多义性的内容,缠中说禅初级理论的框架越来越清晰。根据缠中说禅给出的其理论的学历标准,学习缠中说禅理论的基础的关键词就是:中枢,走势类型及其级别。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补课之中,阐述的非常清楚了。
由于之前一直没有仔细阅读理解课程内容,所以思维混乱。最近稍微梳理了一下思路,记录下来作为学习笔记。
对中枢和盘整之间的一个关系,一直不清楚。对于盘整的概念,非常懊恼。今天看来,主要是浏览了一下,没有仔细看的缘故。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和盘整的关系,仔细看定义就非常清楚了。先不要去管级别的问题,现在只需明确:一个完成的走势类型,无论任何级别的,只有一个中枢,就是盘整,有两个以上的中枢,就是趋势。显然,盘整就是中枢,或者中枢就是盘整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但真正导致思维混乱的并不是这个定义,而是由于在同一张图中,没有搞清楚趋势与盘整的级别关系,才引发了头脑对中枢,盘整与趋势的彻底崩溃。
所以要真正搞清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盘整与趋势,并能游刃于其中的关键就是级别。
所以级别,就是这一切微妙的关键所在;级别,就是缠中说禅理论的基础的关键之关键。
给基础差的同学补补课|35
前面课程,最基础的无非两方面,一、中枢;二、走势类型及其连接。这两方面相互依存,如果没有走势类型,中枢也无法定义;而没有中枢,走势也无法分出类型。如果理论就此打住,那么一个循环定义就不可避免。要解决该循环,级别的概念是不可缺少的。有了级别,一个严格的递归式定义才可以展开。
所谓的最低级别,就如量子力学的量子概念,物理世界不是想当然地无限连续的,而市场的交易同样如此。最严格去定义,每笔的交易是最低级别的,连续三笔相同价位的交易,就构成最低级别的中枢。有一个最低级别中枢的走势,就是最低级别的盘整走势类型;有两个最低级别中枢的走势,就是最低级别的趋势走势类型,如果第二个中枢比第一个高,那就是上涨走势类型,反之就是下跌走势类型。
一般来说,假设依次存在着N(N>=2)个中枢,只要依次保持着第N个中枢比N-1个高的状态,那么就是上涨走势类型的延续;依次保持着第N个中枢比N-1个低的状态,就是下跌走势类型的延续。显然,根据上面的定义,在最低级别的上涨里,只要也只有出现依次第N个中枢不再高于、即等于或低于第N-1个的状态,才可说这最低级别的上涨结束。最低级别下跌的情况与此相反。
上面就用最低级别的中枢把走势在最低级别上进行了完全分类,而三个连续的最低级别走势类型之间,如果发生重叠关系,也就是三个最低级别走势类型所分别经过的价格区间有交集,那么就形成了高一级别的缠中说禅中枢。有了该中枢定义,依照在最低级别上的分类方法,同样在高级别上可以把走势进行完全的分类,而这个过程可以逐级上推,然后就可以严格定义各级别的中枢与走势类型而不涉及任何循环定义的问题。但如果按严格定义操作,必须从最低级别开始逐步确认其级别,太麻烦也没多大意义,所以才有了后面1、5、15、30、60分钟,日、周、月、季、年的级别分类。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不大严格地说,三个连续1分钟走势类型的重叠构成5分钟的中枢,三个连续5分钟走势类型的重叠构成15或30分钟的中枢等话。在实际操作上,这种不大严格的说法不会产生任何原则性的问题,而且很方便,所以就用了,对此,必须再次明确。
显然,站在任意一个固定级别里,走势类型是可以被严格划分的。例如,说一个5分钟的走势类型,显然不可能包含一个30分钟的中枢,因为按定义,一个单独的5分钟走势类型无论如何延续,也不可能出现一个30分钟的中枢。要形成一个30分钟的中枢,显然只能是3个以上5分钟走势类型的连接才可能。走势类型与走势类型的连接,这两个概念不可能有任何含糊的地方。5分钟走势类型,必须包含也最多包含5分钟级别中枢,至于是1个还是5个,都不影响是5分钟走势类型,只不过可被分类成是5分钟级别的盘整类型还是趋势类型而已。
显然,一个高级别的走势类型必然就是由几个低级别的走势类型连接而成,但不一定都是次级别的走势类型,例如,a+B+b,B是30分钟中枢,由3个5分钟走势类型构成,a、b是1分钟走势类型,那么a+B+b这个30分钟走势类型就能分解成2个1分钟走势类型和3个5分钟走势类型的连接。但我们还可以通过拆散重分,使得一个高级别的走势类型必然就是由几个次级别的走势类型连接而成,由于中枢里至少有三段次级别走势类型,所以就有了“缠中说禅走势分解定理二“: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都至少由三段以上次级别走势类型构成。
例如,还是上面a+B+b的例子,估计很多人怎么都看不出为什么这分解定理一定成立。其实,不妨假设B中有三段5分钟走势类型,分别表示为B1、B2、B3,那么a+B+b=a+B1+B2+B3+b=( a+ B1)+B2+(B3+b),显然( a+B1)、B2、(B3+b)都是5分钟走势类型,这就是该分解定理所说的东西。学过一点抽象代数的都容易理解上面的话,用抽象的话说,就是走势类型连接这种运算是符合结合律的。但走势类型的连接运算不符合交换率,这就是该运算的特别之处。只要明白了走势类型连接运算的结合性,那就不难同时明白“缠中说禅走势分解定理一”: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都可以分解成同级别“盘整”、“下跌”与“上涨”三种走势类型的连接。
其实,就像量子力学有多种数学的处理形式,本ID的理论,同样可以用抽象代数的方法来处理,只是那样的话,就更少人能看懂了。而抽象的方法,不仅简洁,而且更能暴露其实质。这些以后再说了,现在还是用比较简单的、类似几何的方法去理解吧。
注意,走势是客观的,而用什么级别去分析这走势却是主观的。根据“缠中说禅走势分解定理一”,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都可以分解成同级别“盘整”、“下跌”与“上涨”三种走势类型的连接,那么就意味着,按某种级别去操作,就等于永远只处理三种同一级别的走势类型及其连接。还是上面a+B+b的例子,站在5分钟级别的角度,这里有三个走势类型的连接,站在30分钟级别的角度,就只有一个走势类型。那么,前面反复说的,确定自己操作的级别,就是确定自己究竟是按什么级别来分析、操作。例如,5分钟级别上下上三段,意味着在5分钟级别上有2个底背驰、2个顶背驰,按买点买、卖点卖的原则,就有2次的完整操作;而按30分钟级别看,这里就没有买卖点,所以就无须操作。
从纯理论的角度,操作级别越低,相应的效率越高,但实际操作级别是不可能随意低的,而究竟按什么级别来分析、操作,和你的资金等具体条件相关。例如,T+1的情况下,按1分钟以下级别的操作,就面临着不能顺利兑现的风险,而系统的操作,要把所有可能的情况都考虑其中,因此完全按1分钟以下级别的操作是不可能的,除非是T+0。此外,级别越小,平均的买卖点间波幅也越小,因此,那些太小的级别,不足以让交易成本、交易误差等相对买卖点间波幅足够小,这样的操作,从长期的角度看,是没有意义的。所谓的交易误差,可以包括很多,例如你看见买点到你实际操作完成,必然有一个时间差,因此也就有了价位上的差别,这对于大级别无所谓,但对特小级别,那就需要特别精确,而这是不可能长期达到的。
因此,根据各种情况,你就可以相应定好自己的操作级别,这样就可以按照相应的级别分析、操作。也就是说,一旦该级别出现买卖点,你必须进入或退出。也就是说,在你的操作级别上,你是不参与任何调整或下跌走势类型的。有人曾问本ID为什么2001年后四年都不看股票,那很简单,就因为在本ID的操作级别上出现卖点,所以就全部退出,等有相应买点再说。制定了相应级别,是否按照次级别以下进行部分操作,那是操作风格问题,而实际上是应该安排这种操作的,特别当进入一个你的操作级别的次级别盘整或下跌,这是你可以忍受的最大级别非上涨走势,当然要操作一下来降低自己的成本。如果你的操作级别很大,那么其次级别的次级别,也可以用来部分操作的。这样,整个操作就有一定的立体性,从而更降低其风险,也就是能进行把成本降低这唯一能降低风险的活动,只有当成本为0时,才算真正脱离风险。
根据“缠中说禅走势分解定理”,很容易就证明“缠中说禅买卖点级别定理”:大级别的买卖点必然是次级别以下某一级别的买卖点。
这个证明很简单,具体就不写了,还用上面的例子来说明:a+B+b=a+ B1+B2+B3+b=( a+B1)+B2+(B3+b),最后的(B3+b)形成30分钟的买卖点,那么自然其极限点在b上,对b进行分解,如果该极限点不是b的买卖点,那么就意味着b还没完成,还要延伸下去,那么这极限点自然也不会是(B3+b)的极限点,这就矛盾了。但注意,大级别的买卖点不一定就是次级别的买卖点,在这个例子里,b可以是1分钟级别的,就不是30分钟级别的次级别了。所以只能说是次级别以下某一级别的买卖点。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有时候一个1分钟的背驰就会引发大级别下跌的原因。在最规范的走势中,该大级别的买卖点刚好是下面所有级别的买卖点。当然,这还是一个很粗糙的定理,在以后的课程里,还有更精细的,这以后再说了。
单个中枢的形态和中枢高低点的判断
本文作者为缠中说禅中的“大盘”同学。感谢大盘同学,为我们作出这么好的文档。
中枢由某一个起点开始的上-下-上或者下-上-下构成,构成中枢的一个最基本条件是连续的三段之间一定要有股价重叠区域(也就是每段当中有股价相等的一个交易区域),例如以下的a和b中的三段可以构成中枢,而c和d中的则不能。

构成每个中枢的连续三段总共只有4个端点,其中4个端点当中最高点为中枢的高高点(GG),4个端点当中最低点为中枢的低低点(DD),另外两个端点就构成股价走势中枢价值区间,中枢区间的高点就为中枢高点(ZG),中枢区间的低点就为中枢低点(ZD)。显然,中枢高低点完全可能与中枢三段当中相应的GG或DD相等。
由于构成中枢三段的4个端点位置的不同,对上-下-上型和下-上-下型中枢分别对应9种可能的组合,列出如下,其中三段的夹角可以任意(180度除外):

中枢级别扩展的两种类型示意
本文作者为缠中说禅中的“大盘”同学。感谢大盘同学,为我们作出这么好的文档。
根据博主中枢的定义和级别扩展定理,初步认为中枢级别扩展有两种比较典型的形式,一种是前后两个连续中枢的波动区间有重叠,一种是6个延伸段以上构成更高级别中枢。其中6个延伸段以上的情况中也可能有前后两个连续中枢的波动区间有重叠的情况,为了便于理解,本人只区分:围绕中枢价值区间[ZG, ZD ]上下震荡产生的级别扩展和呈现收敛走势的中枢不断延伸最终构成的级别扩展。
以上理解和以下示意图是否正确,需要博主才能判断,其它朋友也可以帮忙指正,以便及时纠错和修改。
1. 围绕中枢价值区间 [ ZG, ZD ] 上下震荡产生的级别扩展
理论依据:
缠中说禅走势级别延续定理二:更大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产生,当且仅当围绕连续两个同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产生的波动区间产生重叠。(课程20)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中心定理二:前后同级别的两个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后GG<前DD等价于下跌及其延续;后DD>前GG等价于上涨及其延续。后ZG<前ZD且后GG≥前DD,或后ZD>前ZG且后DD≤前GG,则等价于形成高级别的走势中枢。(课程20)
图1 由中枢震荡产生的级别扩展典型示意图:

(假设图中每段都为1分钟走势线段,红色和绿色标注的三段为5分钟中枢,蓝色虚线示意由5分钟中枢通过震荡扩展成30分钟中枢的三段,其中粉红线段表示导致前后两个中枢波动区间有重叠的部分)
2. 呈现收敛走势的中枢不断延伸构成的中枢级别扩展
理论依据:
课程33-走势的多义性一课:例如,5分钟级别的中枢不断延伸,出现9段以上的1分钟次级别走势。站在30分钟级别的中枢角度,3个5分钟级别的走势重合就形成了,而9段以上的1分钟次级别走势,每3段构成一个5分钟的中枢,这样也就可以解释成这是一个30分钟的中枢。这种情况,只要对中枢延伸的数量进行限制,就可以消除多义性,一般来说,中枢的延伸不能超过5段,也就是一旦出现6段的延伸,加上形成中枢本身那三段,就构成更大级别的中枢了。
图2 呈现收敛走势的多段中枢延伸构成的中枢级别扩展示意图:(此图有错,待修改)
(假设图中每段都为1分钟走势线段,红色和绿色标注的三段为5分钟中枢,蓝色虚线示意由5分钟中枢通过收敛走势的中枢不断延伸扩展而成的30分钟中枢的三段)

中枢延伸、中枢新生构成趋势或级别扩展典型示意图
看图说明:以下各图中所有的线段都为同一级别,例如假设为1分钟级别。红色和绿色标注的三段为构成中枢的三段,例如构成5分钟中枢。另外,以下所有中枢也都可以用zs1.htm网页图2中任意一个同类型中枢的一种来代替,从而产生更多类型的示意图。
典型单个中枢延伸示意图
中枢延伸的意思其实就是中枢三段接下来的任意一段必然有与原中枢区间重叠的部分。示意图如下图1。其中ZD点开始以后的线段都为延伸段。(g1,d1)和(g2,d2)就是对应博主第20课程当中
---
由此可见,在中枢的形成与延伸中,由与中枢形成方向一致的次级别走势类型的区间重叠确定。例如,回升形成的中枢,由向上的次级别走势类型的区间重叠确定,反之依然。为方便起见,以后都把这些与中枢方向一致的次级别走势类型称为Z走势段,按中枢中的时间顺序,分别记为Zn等,而相应的高、低点分别记为gn、dn
----
这段话的意思。

典型没有延伸的中枢新生构成趋势示意图
中枢新生构成趋势及其延伸其实技术要求相邻两个中枢不仅中枢区间不能重叠,就是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构成的区间也不能有任何重叠。即下图当中的[GG1,DD1]之间的区域与[GG2,DD2]之间的区域没有重叠的股价,否则就可能是下一个示意图的中枢级别扩展的情况。
下图2给出了分别由两种类型的中枢构成的上涨和下跌趋势的示意图,红色中枢代表上涨趋势中的中枢,绿色代表下跌趋势中的中枢,以后不特别说明,都是这个意思。

相邻两个同级别中枢扩展成高级别中枢典型示意图
当相邻两个同级别中枢虽然中枢区间不重叠,但是相邻两个中枢的[GG,DD]区间有重叠,就构成中枢级别扩展,如下图3中的[ZG1,ZD1]之间的区域与[ZG2,ZD2]之间不重叠,但是[GG1,DD1]之间的区域与[GG2,DD2]之间的区域有重叠,因而可构成更高级别中枢,假设下图3中的每一线段为1分钟级别,那么经过扩展后,5分钟中枢级别将会扩展成30分钟级别,接下来的可能走势之一可以参考zs2.htm网页中图1a的示意图。
下图3中的粉红线段就是造成级别扩展的关键走势段,也就是导致以下定理后半部分中'后ZG<前ZD且后GG≥前DD,或后ZD>前ZG且后DD≤前GG'的走势段
----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中心定理二:前后同级别的两个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后GG<前DD等价于下跌及其延续;后DD>前GG等价于上涨及其延续。后ZG<前ZD且后GG≥前DD,或后ZD>前ZG且后DD≤前GG,则等价于形成高级别的走势中枢。
-------

图解上证指数历史走势—中枢发生延伸和扩展的一个标准形态
为了便于大家看图,我把上证指数的历史走势以来的季度K线图复制后加上注解,为了便于说明,先定义以下注解符号的意义:
QZg-季线中枢高点  QZd-季线中枢低点  QZgg-季线中枢最高点  QZdd-季线中枢最低点
YZg-年线中枢高点  YZd-年线中枢低点  YZgg-年线中枢最高点  YZdd-年线中枢最低点
图解上证指数的分析依据
图解之前,想引用一下博主曾经对上证指数做出的长线分析的原话作为我图解的依据:
博主原话(参见炒股课程21)
站在特大型牛市的角度,中国就从来没出现过熊市,大家打开上海的年线图就可以看到,从1992年到2005年,一个完美的年级别缠中说禅中枢的三段次级别走势完成,时间刚好是13年,一个完美的时间之窗。站在年线的角度,中国股市的真正大牛市才真正开始,因为该中枢是中国股市的第一个年中枢,区间在998到1558点。站在年线级别,在下一个年线级别中枢确立之前,中国股市的调整只可能出现一个季级别的调整,而第一个出现的季级别的调整,只要不重新跌回1558点,就将构成中国股市年线级别上的第三类买点,其后至少出现如去年类型幅度的上涨。由此可见,本ID的理论是可以站在如此宏观的视角上判断大趋势的。目前中国的股市没有任何可担心的地方,即使出现调整,最多就是季级别的,其后反而构成第三类买点。而且更重要的是,站在年线的级别看,目前还在第一段的次级别上扬中,要出现第二段的季级别调整,首先要出现月线级别的中枢,目前连这个中枢都没出现,换言之,年线级别的第一段走势还没有任何完成的迹象,这第一段,完全可以走到6000点才结束。今后十几年,中国股市的辉煌,用本ID走势必完美的原则,会看得一清二楚。该原则无论是对年线还是1分钟线,都一视同仁,这就是缠中说禅技术分析理论厉害之处,这叫大小同杀,老少咸宜。
--------
按照博主的话,目前中国股市自从诞生以来,目前只产生了第一个年线级别的中枢,按照中枢定义,这个年线中枢必然由三段季度中枢构成,这在季度图上将能非常清楚的看到由三段季度走势构成的年中枢。
因此以下的上证指数实例将以季度K线图表的实际走势来图解,刚好也便于分析由月线走势构成的季度中枢是如何典型的扩展成年度中枢的,其它任何级别的扩展也可以依次类推。
下图1是一个没有加注释的上证指数季度图的实际走势,新学习的朋友可以打开行情软件的季度图对照来看,如果你的软件没有季度图,可以下载例如同花顺等行情软件来看。

图1 上证指数诞生以来季度K线图的实际走势

图2 对上证指数季度K线图走势的中枢注解
下面就对上图2中上证指数季度图每一段的走势进行简单描述分析:
(因为没有标注时间横坐标,大家应该打开行情软件对照上证指数季线图才能更好的理解每一段走势的过程)
从1990年12月-1992年第2季度,一个最初的月线或月线以下上升走势断完成。
1992年第2季度-1994年第3季度,虽然不是很明显,但是仍然可以看出由图2第1个红色虚线标注的椭圆所包围的'下-上-下'型3段月线走势构成第1个季度中枢,这第1个季度中枢的高低点和最高最低点分别用QZg1、QZd1、QZgg1、QZdd1进行了标注。这四个端点的指数分别为QZg1=1429.01QZd1= 386.85 QZgg1=1558.95 QZdd1=325.89。
1994年第3季度-1996年第1季度,这之间的走势段都属于在 [ QZg1,QZd1 ] 第1个季度中枢区间里面的延伸。
1996年第1季度-1999年第4季度,这之间的走势段有先后两次的离开又返回[ QZg1,QZd1 ]第1个季度中枢区间,虽然也构成由图2第2个红色虚线标注的椭圆所包围的'下-上-下'型3段的'类似季度中枢',但是这个'类似季度中枢'因为与第1个季度中枢[ QZg1,QZd1 ]有重叠区间,因此仍然只能算作第1个季度中枢的走势延伸段。
1999年第4季度-2002年第1季度,这之间的走势段也是先离开第1个季度中枢然后又返回,但是这个时候已经形成了一个从2000年第3季度-2002年第1季度之间三段构成的第2个季度中枢区间[ QZg2=2114.52,QZd2=1874.21 ],其区间与第1个中枢区间[ QZg1=1429.01,QZd1=386.85]完全不重叠,因此为第2个季度中枢。但是显然这第2个季度中枢的最低点QZdd2=1339.20与第一个中枢的中枢高点和最高点都有重叠区间,满足前后两个相邻中枢扩展成更大级别中枢的条件。
这样相邻两个季度中枢就扩展成为年线中枢,这个年线中枢的第1段就是从1993年第1季度-1994年第3季度,显然这一段看上去并不是什么包含季度中枢的季度走势段,但是根据博主最新课程35当中的分解办法,完全可以把从1991年开始直到1994年第3季度都看作是年线中枢的第一段,这样的第一段显然就是包含第1个季度中枢的季度走势段。
同理,年线中枢的第2段就是从1993年第3季度-2001年第2季度,这个第2段同样是一个季度走势,其中的季度中枢就是由图2中第2个红色虚线椭圆包围的三段构成(1997年第2季度-1998年第3季度),而这个所谓的年线中枢的第2段当中的季度中枢在中枢扩展之前只是第一个季度中枢的中枢延伸段。
接下来的年线中枢第3段自然就更容易理解了,年线中枢的第3段就是从2001年第2季度-2005年第2季度,整整被大家称为熊市的4年。显然,图2当中第3个绿色虚线椭圆包围的三段构成(2002年第1季度-2004年第2季度)的就是这第3段季度走势中的季度中枢。
这样整个构成年线中枢的3段就是由图2当中蓝色虚线构成的三段,年线中枢的区间是[ YZg=1558.95,YZd=998.23 ],年线中枢最高点与最低点构成的区间是[ YZgg=2245.42,YZdd=325.89 ] 。
而2005年6月30日以后的走势自然就是直到现在的离开年线中枢的走势段,这个走势段按照博主原文的话和我前面的分析,至少要有一个季度中枢出现才可能进入第2个年线中枢的走势3段,而目前连一个月线中枢都还没有出现,仍然处在周线中枢的形成过程当中,因此中国的牛市按照博主的理论,至少是从最大概率来讲是没有任何可以担忧的。
至于,2005年6月30日以后到目前的走势分析下次有时间可以继续引用博主的原话进行图解分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枢扩张或扩展
中枢——生住坏灭
中枢延伸、中枢新生构成趋势或级别扩展典型示意图
对缠论推导过程的理解(转)_
(一起学缠)8、中枢、及其新生、扩展、延伸、买卖
K线中枢与缠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