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惠林教授经方治疗血痹验案一则
userphoto

2022.10.16 陕西

关注

“血痹”为中医病名,中医学认为血痹是邪入血分而成的痹症。由气血虚弱,当风睡卧,或因劳汗出,风邪乘虚侵入,使血气闭阻不通所致。《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答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诸病源候论》卷一:“血痹者,由体虚邪入于阴经故也。血为阴,邪入于血而痹,故为血痹也。

病史简述

魏某,女,59岁,2021年03月27日初诊。

主诉:全身酸胀2年余。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酸胀不适,伴有双手指麻木,呈进行性加重,天气转凉时症状加重,活动及推拿按摩后稍缓解,曾多次于当地医院就诊,予中西医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遂来求诊。刻诊:精神一般,全身酸胀,双手指麻木,遇冷加重,活动后可缓解,汗多,动则汗出,畏寒怕冷,纳可,夜寐不安,多梦,眠浅易醒,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细。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3年,平素规律口服降压药(具体不详),血压控制可。

月经史:50岁已绝经。




中医诊断:血痹(血虚寒凝症)。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选方:当归四逆汤加减。




复诊

诊:2021年04月06日,全身酸胀不适、手指麻木好转,睡眠明显改善。守前方,加制川乌10g,14剂,1剂/d,水煎服,早晚温服。

患者定期复诊,方药随症化裁,随诊至2021年05月07日,患者诸症自平,身体状态较初诊时明显好转。

按语
按语:患者年近六旬, 素体虚损,风、寒邪入阴分而生为血痹。气血亏虚,表虚不固,汗液外泄失常,故见汗多,动则汗出;血虚寒凝,血脉不畅,筋脉、肌肉、心神失于濡养,故见全身酸胀不适,畏寒怕冷,夜寐不安,眠浅,多梦易醒;血得温则行, 遇寒则凝,故遇冷加重,活动后减轻;寒邪凝滞,血行不利,阳气不能达于手指末端,营血不能充盈血脉,故见双手麻木;结合舌脉,本方证由营血虚弱,寒凝经脉,血行不利所致。治当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尤怡认为:“夫脉为血之府,而阳为阴之先,故欲续其脉,必益其血,欲益其血,必温其经。”方中当归甘温,养血和血;桂枝、附片辛温,温经散寒,温通血脉,白芍养血和营,助当归补益营血,桂枝配伍白芍,内疏厥阴,调和营卫。通草通经脉,以畅血行;细辛散表里内外之寒邪,助桂枝温通血脉;水蛭、益母草活血通经,地龙性善游走,通行经络,羌活、桑枝尤擅走上肢,祛风通络,大枣、甘草,益气健脾养血。且大枣既合归、芍以补营血,又防桂枝、细辛燥烈大过,伤及阴血,甘草兼调药性。全方共奏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效。诸药合用,温阳与散寒并用,养血与通脉兼施,温而不燥,补而不滞。2诊患者症状改善,说明药证相符,加制川乌增强温经通络之效。诸药合用,与患者病机相符,故疗效较好。当归四逆汤在《伤寒论》中为治疗“寒厥”之病,原文中手足厥寒是血虚受寒、寒凝经脉,血行不畅所致,其病机亦符合本案患者,故可取其散寒通络之效。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方剂】当归四逆汤
四逆汤的组成及作用
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比较
方剂之温里剂之温经散寒之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汤在临床上的应用
经方验案——当归四逆汤(雷诺氏病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