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家讲坛】周少虎——勃起功能障碍的中医证治新观念

勃起功能障碍的概念

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 ED),即阳痿(impotence, IMP),是男性性功能障碍中最常见的疾病。中医药治疗阳痿具有悠久的历史,我们认为在中医文献仍以阳痿命名为妥。一般认为我国ED发病率约为5%~10%,最新结果表明我国城市20~86岁男性的ED总患病率为26.1%,而40岁以上中老年男子ED的患病率为40.2%[1]。虽然ED不会直接危及生命,但会给患者带来三大危害:精神困扰,心身痛苦;降低对生活的满意度;影响家庭的和睦、幸福和稳定。

中医病因病机沿革

中医病因沿革 

古今绝大多数中医认为,破阳太早、恣情纵欲及自身戕害(手淫)等房劳伤是引起阳痿的主要原因。然而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过激致病在中医发病学理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各种不良的情志因素,日久必导致机体功能紊乱,或忧郁伤肝,或思虑伤脾,或惊恐伤肾等,影响宗筋功能而致阳痿。情志变化往往归因于“郁”,故以上可以称之为“因郁致痿”。过激的情志变化既是阳痿发生的易患因素或促成因素,又是阳痿的维持因素,有些患者因非情志因素所致病后亦多出现情志抑郁不舒而发生肝郁,即“因痿致郁”,亦即多数阳痿患者在病前病后都存在着过激的情志变化[2]。综上所述,中医病因学认为,在当代社会环境条件下,情志之变已经成为阳痿的主要发病原因。中医学理论认为,恣食肥甘厚味、辛辣煎炒之物,易致湿热内生,湿热下注,浸淫宗筋,宗筋弛纵不举则病阳痿。吸烟、饮酒及饮食习惯与阳痿有显著联系, 因此,不良生活习惯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中医病机沿革  

中医病机学理论认为,久病多瘀、久病多虚、怪病难病多痰是慢性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病理变化,多表现为虚实夹杂证,或因虚致实,或因实致虚,但很少单纯的实证或虚证,反映到阳痿的病理变化上也是如此。在阳痿病机的虚实变化上,虽然有因脏腑的亏虚而病者,但更多的是因痰、湿、湿热、瘀、郁等邪实而致病以及虚实夹杂而致病。即对于阳痿中医病机学中的虚实病机规律来说,在当代社会环境条件下,实多虚少是现代人类阳痿病机学上的普遍规律之一。

中医辨证分型

阳痿一病,宋以前多不辨证分型,明代才开始出现阳痿分证论治的文献,但阳痿中医辨证分型不一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辨证分型是中医科研的基础,辨证分型不一致,终将影响科研成果的客观评估和临床推广应用,从而制约学科的发展。中医学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反复的理论总结,产生了多种辨证体系,主要有脏腑辨证、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阳痿在中医辨证时,分型不同与采用不同的辨证体系有关,在各种辨证体系中,脏腑辨证占主导地位,其中肾虚和肝郁这两个证型在众多分型中最为常见。在临床上,阳痿各个证型之间并不是绝对独立的,常常呈现相互兼夹的趋势,因此也采用兼夹证的分型方法[3]。一般认为实证在肝,虚证在肾,应先分虚实,其中虚证又包括了肾阴亏虚、肾阳不振、心脾两虚等3个证型;而实证又分为肝郁气滞、精脉瘀阻、湿热下注等3个证型。

1.肝郁气滞型:阳事痿弱,精神抑郁,多疑善虑,胸胁胀痛;或针对不同性伴勃起质量有很大差异。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

2.精脉瘀阻型:阳事不举,或举坚时短,阴囊坠胀,阴部时痛,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舌暗红边有瘀斑瘀点,苔少,脉沉细涩

3.湿热下注型:临房不举,或举而不坚,尿道口即有精液溢出,更致痿软;阴囊湿热,口苦咽干,尿黄便滞;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4.肾阳不振型:性欲低下,阳事痿弱,面色无华,精神萎靡,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精冷滑泄;舌淡苔白,脉沉细尺弱。

5.肾阴亏虚型: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口干目涩;舌红苔少或薄黄,脉细数。

6.心脾两虚型:阳事痿弱,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食少便溏,心悸少寐,多梦健忘;舌淡苔少,边有齿印,脉细弱。

(精彩内容待续)

周少虎教授简介

周少虎教授简介

广州中医药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现任:

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分会常委;中国性学会性医学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男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男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优生优育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从事生殖泌尿男科学的中西医结合科研和临床工作,在不育症、辅助生殖技术配合中医药调理、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疾病、性心理障碍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上有较深的造诣。临床上首创中药栓剂直肠用药治疗男子性功能障碍;在本地区率先开展阴茎短小延长矫形手术;在国内首先倡导“睾丸储备功能”、“男科病从瘀论治”学说。发表SCI等论文二十多篇,主持参与不育症等科研课题七项;获科技成果奖2项。主编参编专著六本,任《中西医结合男科学》主编、《性医学》副主编;参与编写《中国中西医结合不育症诊疗指南》、《中国中西医结合前列腺炎诊疗指南》。

医疗特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不育不孕症、辅助生殖技术、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疾病等。

出诊时间:周一全天、周二全天、周三下午、周四上午、周五全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秋季到,阳痿是不是真的高发?8种中成药对症缓解!
勃起功能障碍,中医1方帮您恢复
中医治疗肾阳虚证勃起功能障碍案例:某男,...
李建民教授谈:如何学研经方?
勃起功能障碍中西医结合多学科诊疗指南(2022版)
中医治疗肾阳虚证勃起功能障碍案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