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梵网经十发趣心白话文

第一舍心:佛弟子,应舍弃一切:国土、城邑、田宅、金银、明珠、奴婢,乃至自己身体等,毫不吝惜。 一切万物,现象虽有,本质却空,只因「无明」蔽障,方使凡夫外道妄计有我、有人、有物,以为情之所知,目之所见皆实,并以我为主宰,生种种贪着。其实一切万法(包括身体、外物)都是假,都是众缘和合而成。

 

  二乘之人以为佛说十二因缘是实法,其实因缘和合而生灭的仅仅是现象,是假有,而本质则是无生灭,是空。本质既不属生灭法,则缘生无合,缘灭无散,亦无受合散者。

 

十二因缘之三世因果生灭既假,则现在之法:「十二入」、「十八界」和「五蕴」身心等,一切凡夫所计之种种有,都是「一合相」,本无我及我所之相。

 

  总之,一切万法,若内五蕴身心,若外国土、田宅等皆空,故不见有舍者、受者和舍物。菩萨修智观,一当彻见万法皆假,皆幻化,而本性虚空。当修观成就,即入「真空三昧」。

 

第二戒心

  佛弟子,大乘佛戒不同于小乘戒律执着于有,以为有戒相可持,可约束于身;也不是无戒,似凡夫、外道那样,以为无戒可持,恣意妄为,不受束缚。它是种无受而受,无戒而戒的大戒。菩萨以自性为戒,虽了知性体如虚空,本无垢染,亦不妨随之修行。

 

  大乘「十善戒法」,虽师师相授,而实非师授而有,因为这戒法,一切众生本性中各各具足。以此对治的欺盗乃至贪、瞋、邪见等恶法,本无聚集者。此恶法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未生无藏处,欲生无来处,正生无住处,生已无去处,法性无污染也。

 

  虽然如此,佛弟子仍常行法性中,本自具足一切性德。即:慈(不杀)、良(不盗)、清(不淫)、直(不两舌)、正(不恶口)、实(不妄言、不绮语)、正见(不痴)、舍(不贪)、喜(不瞋)等。这十善体性可以制止凡夫、外道的「八种颠倒」。

 

  菩萨了达自性本源之戒,不但恶戒(邪魔外道之戒)体空,即使善戒亦体空,因为俱为对待。既然善恶皆空,则正戒性离,邪戒性离,有戒性离,无戒性离。如此一切性离,则清净体性便显现出来,以益众生。

 

第三忍心

佛弟子,菩萨「三忍」皆以「无相慧」(觉诸法为空,无自性之智慧)为体性,本乎此妙慧而起光照,观一切「坏苦」,皆知本空,故名空忍;观一切处「行苦」,本无生灭,故忍亦为名无生行忍;观一切「苦苦」,得具实相(本体),了知实相即真如,故忍名如苦忍。若无此三忍之力,一切行皆不能成就,故无量行,一一名忍。

 

菩萨以妙慧观「坏苦」境界,内无能受之我,外无能打之人,中间无所用之刀杖等,故亦无瞋心。四者皆无,故名「如如」。再观「行苦」境界,了知无苦、集等二差别之谛,惟是一真实相;虽无一一谛,而并无无相;虽有一真实相,而亦无有相;亦非心与非心之相,亦无缘与无缘之相。

 

  复观「苦苦」境界,了知立(站立)、住(安住)、动(行动)、止(卧止),我、人、束缚、解脱等,一切法当体皆空,而忍相亦不可得。

 

第四进心

 佛弟子,应在行、住、坐、卧一切时间里,进修菩提,降伏其心,而入于空,观照万法,了知一切假会和成,当体全空。

 

  菩萨将空观、假观互融,直趋中道最高处,于此,观一切有为之法,彻见空无所有,然皆即真如。即所谓,有亦真如,无亦真如,总不离法性。故从天地间等世间法,乃至三宝等出世间法,以及一切贤圣诚信,进修之道等皆为真如显现。菩萨于世间与出世间法,修习精进,证得空、无生、无作三解脱,然亦无三解脱之慧可得。

 

  菩萨起真空观入世谛法,亦与空法无二,以自性清净心,发起种种精进,心心相续,分分增进,直趋佛位,故为无相精进。

 

第五定心

  佛弟子,能定之心与所定之境,虽皆寂灭无相,而能具无量行。「四无量定」不仅三乘圣人所共修,一切凡夫亦皆会证,并依此定力证得自性体性与圣性相应。

 

  一切我见、人见、作者见、受者见都会产生执缚、邪见之性,它们都是障道因缘,一遇散乱境风鼓动心海,便随波逐浪,流转于生死,无有穷尽。然这一切皆可依定力而寂灭,就是说入定后,不着意求寂而自行灭亡。是以凡夫、二乘八种倒见亦皆不寂而灭。

 

  菩萨依静(定)慧观照一切假会之法,皆依此定力而念念寂灭,而一切三界苦果,及其罪性亦皆依此定力而灭。一当苦果、罪性既灭,则生慈悲等一切善。

 

第六慧心

  佛弟子,真空妙慧非无缘而生,亦非即缘而生,真心是其体,妙慧为其用。凡夫、外道不明其体,分别一切法,假立其名,执「我」为主者。其实这种分别是妄,是错误。尽管如此,它亦与至道相通,即妄而真,就是这道理。

 

  二乘不明其体,妄执空无,不知即有而空,故取得行因,灭罪起福,解脱一切缚着,这是种偏慧,是断见。不过,也是慧体的功用。

 

  凡夫、外道、二乘之人,由于慧性不明,不知常、乐、我、净四德,故或起分别、执着,或欲舍离。是以今应以慧为首修,破有、无二执,证人中道第一谛中。中道既显,方知无明等惑,本非有相,非有来处,非有生缘,非有罪累,非「八倒」,亦无生灭,惟有妙慧光明,独在照耀,如日处虚空。

 

  菩萨以种种方便展转变化,运御神通妙用,化导一切有情众生,这一切皆由智体所为,而空慧是其用。

 

第七愿心

  佛弟子,应发大愿,数数无尽,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以果地觉悟,行因地行。菩萨以果行因,故所发大愿,相连不绝,如此百劫修行,永无退悔,方能悟得见佛,灭罪无遗。

 

  修此愿时,当定慧圆融,常照常静,常静常照。是以无量邪见、束缚皆以此大愿心,依此观照之定慧之力而得解脱;无量妙行,亦依此愿求心而成菩提。无量功德,皆以愿心而为根本。所以初发愿心,中间修道,行满愿故,佛果乃成。

 

  菩萨以中道一谛起观,了知本无佛道可成,亦无众生可度,本无束缚,亦无解脱,菩提本来具足,功德本来圆满。是以观五蕴非五蕴,十八界非十八界,生灭非生灭,诸见非诸见,解慧亦非二乘解慧。菩萨当知愿即是中道体性,一切万行之本源。

 

第八护心

  佛弟子,应不惜身命,护持佛、法、僧三宝和六度万行一切功德,不使外道邪见、二乘偏空等八种颠倒,娆乱正信,障蔽佛法。我执、法执是娆乱我如是护三宝的根源,故应尽灭之。

 

  护心本具觉知,本具智慧,以此无生灭之观慧,照达真俗二谛。照真不沈空,照俗不滞有,不堕常见,不落断见,二谛圆融,互摄无碍。即此智观成就,则护根本——正信。因为一切功德,皆以正信三宝为根本。而空、无作、无相三解脱门亦应护持之。不过,能护之心与所护之境皆无形相,故护亦为根本无相护。

 

  菩萨依此心里智慧,相连不绝则能证入无生空道(无余涅槃理果),无上智道(无上菩提智果),使理智互融互发圆照,故慧光明焰,普照万法,巨细不遗。

 

  菩萨复从护心起观智(即深入空、智道后,再起观照),照入空假二境,彻见诸法,分分幻化,所起如无,而法体(本质)本无集散、生灭。就是说诸法缘会而集,法体本不生,缘灭而散,法体本来无灭。法体既无生灭,集亦非集,散亦非散,则实无实法可护,所护之法,既不可得,能护之心,亦不可得也。

 

第九喜心

  佛弟子,不仅自修功德,以益众生,而且见他人得世间、出世间快乐,亦常生随喜之心,并将此随喜功德,普悦于一切众生。菩萨定慧圆修,虽不入有为法,不无寂然大乐。它虽根境无合而有受,以其根境无合而化有法,使之忘相;以有此受此大乐之故,而能彻见之为假。

 

  以平等智一观心、佛、众生法性本来平等,无有差别,故菩萨当心心行于多闻,使观智更加明了,如是三世一切佛行功德,皆能了达,故生随喜心。喜心本来寂静,本具智慧,故恒以此静照之乐心,遍缘于一切已得法乐、末得法乐之众生。

 

第十顶心

  佛弟子,顶智超过前九种观智,是人的最上智。此智能灭除贪、瞋、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十种大惑。

 

  依此顶智相连观照,了知法界中若因若果,皆即真如,故此智名为最上最胜顶智。它犹如人顶,为人身最尊。此最上最胜顶智,非外道身见,六十二种错误见解,五蕴生灭法能束缚,亦非外道所计神我主人能转动,它不受诸法,无行相可得,亦无什么可执着。

 

  菩萨依顶智,进行修证,了知内外皆当体即空,一切法皆不可得,唯道独存。故当值空道,远离诸妄,心心平度,广度有情。菩萨虽心心以度众生为事,然不见有缘相,亦不见有悲缘之相,故安住此顶心三昧。

 

  菩萨于寂灭定中,发起妙行,趋向佛道,如此,则外道所执的我人四相,八种颠倒,生灭因缘等,皆入「不二法门」。所谓行于非道,通达佛道,故不受邪见「八难」之报,亦毕竟不受三界幻化果报。

 

  尔时,菩萨发起慈悲心,令一切众生在去、来、坐、立中修习佛道,灭十恶、生十善,入正道、作正人,得正智、起正行。

 

  菩萨通达观智,妙观成就,既不受六道有漏之果,亦复不退佛种圣性,生生世世生佛家、入佛地,而不离正信。

以上在大部内,<十天光品>中更广说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达摩大师血脉论注解
马鸣菩萨传
五百罗汉及讲解——1
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
百丈怀海禅师
五百金身罗汉图【带注释】(下卷)_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