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超导“小时代”(7):冻冻更健康
2016-3-14 19:56   科学网  罗会仟博客  (收藏有删减)

要准确描述有多冷多热,需要一个客观的物理概念—温度。一般来说,人体的温度在37℃左右,而烈日炙烤下的美国加州死亡谷可达56.7℃,伊朗卢特沙漠的地表温度竟可高达71℃。相比高温,地球上的低温在寒潮来袭的时候,-30℃以下的气温足以让一盆刚撒出去的热水瞬间结成冰凌。史上最冷的气温记录发生在南极最高峰文生峰顶,达到-89.2°C

大部分物体在同一种物态(固体、气体、液体)下,一般都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16世纪,伽利略发现了这个秘密,他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作了第一个空气温度计。可惜这个温度计太粗糙,以甚于没有定义一个温标。100多年后,酒精温度计问世,以氯化铵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人体温度为100度,把水银的膨胀体积在此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华氏度(符号℉)。后来发现人的体温有时不大靠谱,最终将水的沸点定为212℉,冰点定为32℉,这样人体体温约为98.6℉。华氏度一推出,不少科学家并不很喜欢,反而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温标,诸如兰氏度、列氏度、摄氏度等相继出炉。最终被广泛接受的还是摄尔修斯在1740年定义的摄氏度:取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为0度,水的沸点为100度,这样人体体温约为37℃。不过,华氏度至今在不少欧美国家仍然普遍使用。

定义的各种温度都是依赖于测温物质的物理属性。那么,有没有一种温标,它完全可以不依赖于测温物质,只由物理基本规律决定呢?答案是肯定的。

威廉·汤姆逊(开尔文)从热力学第二定律出发,提出以热量作为测定温度的工具,即把热量作为温度的唯一量度,可以建立不依赖于任何测温物质的温标开氏温标,亦称热力学温标,符号为K

所谓热量,指的是物体内能改变的一种量度,它通常以某一参照物(水)体系温度变化1度来定义热量单位。任何物质都有一定数量的内能,这与物质的微观构成有关。当两不同温度的物质体系处于热接触时,它们便交换内能,直至双方温度一致,也就是趋向热平衡。体系之间传递的能量数等同于所交换的热量数。因此,热量指的是内能的变化、系统的做功,它描述内能的变化量;而内能是状态量,是系统的态函数,对应系统的一个状态点。热传递过程中体系之间传递的热量与过程(绝热,等温,等)相联系,即吸热或放热必然是在某一过程中进行。体系处于某一状态时,我们不能说它含有多少热量,因为热量是过程量,即过程中的变化量。

1954年国际计量大会正式规定,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固液气三相点热力学温度为273.16K,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就是273.15K(注意差了0.01K)对应于0℃。回头看1819世纪关于气体热胀冷缩的研究,1787年法国查理发现气体每升高1℃,定量气体膨胀出的体积约为0℃下体积的1/2691802年法国盖·吕萨克精确测定这个膨胀率为1/273.15。于是物理学家干脆把0℃定义为273.15K了。在热力学温标下,温度是采用物理学基本定律严格定义温度的绝对零点(0K),称之为绝对零度,亦称为绝对温度。

温度以零为起点,往上是无上限的。我们的宇宙诞生之初,温度冲到十亿多度,历经138亿年到了今天,宇宙已经“冷静”到了2.7K,只残余一些微波背景辐射。暴露在如此低温的太空,目前只发现有一种叫做水熊虫的小生物可以生存数小时。

是否可以实现绝对零度?答案却是否定的。既然是绝对零度,当然永远不可能实现。但人类还是可以在实验室无限逼近绝对零度的。


        1()水的温度-压强相图;()水变水蒸气与冰融化成水

如何实现低温?从水的温度变化可以得到灵感。一杯热气腾腾的开水变成凉开水,除了因为空气导热之外,水蒸发成汽也带走了不少热量。冬雪天出太阳也感觉寒冷,是因为冰雪融化成水吸收了环境中的大量热量。这告诉我们两点:环境温度导致了物体状态的变化,反之,物体状态的变化也可以改变环境的温度。除了温度,压强也能改变物体状态,例如青藏高原要用高压锅煮米饭。水的温度-压强相图明确告诉我们,水有多种物质形态,只是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点为0℃罢了(图1)。只要压强足够高,水蒸气完全可以在100℃下转化为固态冰,或在200℃下转化为液态水。一般来说,许多常压下的气体在足够高的压强下都可以被液化。如果让这种状况再回到标准大气压(常压),那么这些液化气的温度就比室温要低。

常压下各种气体的沸点不一样,二氧化碳约为195K,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乙烷是169K,氧气是90K,氮气是77K(图2)。依赖各种气体沸点和压强的差异关系,可以分离空气中的各种气体,工业上的氮气和氧气就是这么制备的。如果把液化的气体进一步减压或迅速气化,就可以得到比其常压沸点更低的温度。


2:常压下各种气体的沸点

增大压强来液化气体的方法虽然快速高效,但人们试图进一步液化其它气体如氖气、氢气和氦气的时候,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原来,先前的气体在理论上都是“理想气体”,即气体分子间距是分子直径的1000倍以上,分子大小和相互作用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气体压强与体积、温度都成简单的正比关系。而当气体分子被压缩到一定程度时,分子本身的大小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就不得不考虑了。1873年,荷兰莱顿大学范·德·瓦耳斯(常译成范德华)解决了这个关键物理问题。他提出了一个新的“状态方程”,考虑到分子体积和相互作用,把气体和液体当做一个可连续变化的共同体。

1882年,实验物理学家卡末林·昂尼斯进驻莱顿大学,并创建了历史上最重要的低温研究中心莱顿实验室。他的首要目标就是把还未被液化的两个气体氢气和氦气给液化,得到更低的温度环境。昂尼斯改进了英国人詹姆斯·杜瓦于1880年成功液化氧时发明的真空保温装置杜瓦瓶,理论上有范·德·瓦耳斯的指导。昂尼斯花了十余年时间在莱顿实验室建成了大型的液化氧、氮和空气的工厂。1898年通过低温下把高压氢气迅速膨胀,终于获得了液态氢(同年杜瓦也成功制备了液氢)。液氢在常压下沸点是21K,如此低的温度下,连氧都成了淡蓝色的固体。昂尼斯对液化氦气有信心,因为他掌握了液氢这个尖端武器。利用液氢,首先把氦气冷却到了20K左右的低温环境,然后让加压的低温氦气流通过他设计的一系列复杂的管道“隧道”,每过一个节点就让它体积迅速膨胀,温度就低了一点。1908710日,昂尼斯终于在莱顿实验室观察到了第一股透明的液氦。液氦在常压下沸点仅为4.2K,创下了所有气体沸点的低温记录。昂尼斯的实验证明了范·德·瓦耳斯的理论是十分成功的。


    图3(a)He-4的温度-压强相图;(b)常压下液氦在4.2K沸腾;

   (c)低温下超流的液氦

液氦的发明让低温物理学进入到了新篇章。液氦在常压下4.2K沸腾,如果进一步节流制冷,可以达到1.5K左右的低温。在如此低的温度下,液氦还会展现出超流的神奇现象。这时氦虽然处于液态,但氦原子之间几乎不存在范德华力,液氦完全失去了黏性,它会借助容器壁的吸附力自行往上爬,再从容器外表面慢慢流到容器的底部,变成液滴,然后像眼泪那样一滴一滴地落下(图3

低温物理的研究,激发科学家们努力尝试各种办法获得更低的温度。把He-3He-4同位素混在一起,改变He-3的浓度,可以做到所谓“稀释制冷”,实现10mK1mK=1/1000K)左右的低温。利用六束激光把原子束缚在“陷阱”里,就像用无数个乒乓球从四面八方轰击振动的铅球一样,热运动中的原子会逐渐“冷静”下来,最终达到nK(十亿分之一开)的极低温。实验室低温记录由核绝热去磁的技术所创造,即把原子核磁化,然后在绝热环境下再退磁,原子核都要被“冻住”,这时原子核的温度只有0.1nK(百亿分之一开)左右。

在不断逼近绝对零度的进程中,人们除了发现超流这类神奇的物理现象外,还发现了许多新物质态。比如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和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等。前者指的是一些原子在极低温下会“集体冻僵”到低能组态,后者指的是电子在极低温强磁场下会“精神分裂”成分数化的量子态。可见,极度低温下展现出极其复杂的量子行为。


图:超冷原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图


图:分数量子霍尔效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空气能热泵地暖
常压下,为什么开水烧到100℃就再也无法升温了?
高压锅煮饭比电饭煲能更快煮熟,是因为什么?
为了让你过好夏天,你知道科学家们有多努力吗?
初中物理:大气压的变化规律
工业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