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3.1每一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

目录

2/一个人的成长历程

2.3/职业与社会化

2.3.1/分工、交换与人类社会的进化

  社会生产分工是指人类从事各种劳动的社会划分及其独立化、专业化。现代社会就好比一台机器,这台机器上有许多的部件,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如果这些部件被我们看做成千上万个行业的话,那么在职场中生存的每一个人就是更加细小的一个一个零件。

  不同的人组成一个行业,不同的行业承担着不同的社会功能,只有这样社会才能良好地运转。这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生产分工,不同的人从事不同的工作,每一项工作都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这样全社会就在这种互相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社会生产分工能够提高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就好比生产流水线的发明提高了生产效率,每一个都只专注于一项特定的工作,就能够把这项工作做到极致,效率自然提高了。

  社会生产分工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也是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之一。从原始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也是一个社会生产分工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同时社会生产分工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社会生产分工,就没有交换,市场经济也就无从谈起。社会生产分工的优势就是让擅长的人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使平均社会劳动时间大大缩短,生产效率显著提高。能够提供优质高效劳动产品的人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高利润和高价值。社会生产分工最根本的体现就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我们提到社会生产分工就要说到“三次社会大分工”。这一概念是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提出的。这三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东大陆原始社会后期,即游牧部落从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商人阶级的出现。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因为人类在早期的征服自然过程中,有些部落学会驯养动物以取得乳、肉等生活资料,随着较大规模畜群的形成,这些部落就主要从事畜牧业,使自己从其余的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成为游牧部落。游牧部落生产的生活资料不同于其他部落,而且数量较多,从而促进了交换的发展,使经常的交换成为可能。放牧一群牲畜只需要少数人,于是,个体劳动代替了共同劳动,相应地出现了私有制,家庭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男子从事的畜牧业成为谋生的主要手段,男子在家庭中取得了统治地位。后来,农业和手工业也有所发展,谷物成为人类的食物,出现了织布机和青铜器,人们开始掌握矿石治炼和金属加工。一切部门生产的增加,使人的劳动力能够生产出超过劳动力所必需的产品。于是战俘不再被杀掉,而被吸收为劳动力,成为奴隶。这样,就零散地出现了奴隶制。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结果产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裂,社会分裂为两个阶级:主人和奴隶、剥削者和被剥削者。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源于生产工具的进步。铁制工具的使用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使手工业向多样化发展。如此多样化的活动已经不能由一个人来进行了,于是发生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交换的发展,使贵金属成为占优势的货币商品。在社会上一旦出现了货币财富,它便成为人们追求的对象和重要的生活目的,一些人会想方设法积累财富。在剩余产品逐渐增多的情况下,提高了人的劳动力的价值,在前一阶段还是零散现象的奴隶制,现在成为社会制度的本质组成部分。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由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一个不从事生产只从事交换的商人阶级,作为生产者之间的中间人。交换发展的需要产生了金属货币,货币借贷、利息和高利贷也相继出现。土地私有权被牢固地确立起来,土地完全成为私人财产,它可以世袭、抵押以至出卖。现在除了自由人和奴隶的差别以外,又出现了富人和穷人间的差别。这是随着新分工产生的新的阶级划分。财富更加集中,奴隶人数增多,奴隶的强制性劳动成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基础。由于有了阶级对立,于是产生了国家。

  经历了这三次社会大分工,人类社会终于走出了蒙昧野蛮的时代,开始进入文明社会。而后人类社会的发展就在这第三次大分工的基础上不断扩展,各种职业不断出现,使得全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相应的社会生产效率也不断提高。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工业革命以前的几千年间,人类社会基本处于农业社会的自然经济状态,社会生产分工并不细致,而且变化非常缓慢。而在200年前工业革命以后,社会变迁加速导致了社会生产分工不断细化,直至今日新的职业依然不断出现

  对于社会生产分工很多学者都进行过研究,在恩格斯之后对于社会生产分工研究最重要的社会学家就是法国的涂尔干,涂尔干的名著《社会生产分工论》把社会生产分工与社会形成以及社会变迁作了深入的分析。涂尔干在书中重点回答了社会秩序何以成为可能,他强调劳动分工不止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涂尔干认为社会之所以能够形成,人与人之间之所以能够彼此依赖,关键就在于社会生产分工的存在;而且现代社会随着分工越来越细,这种依赖将更加深刻,表面上看现代社会个人更加自由,不像传统社会那样被家族或其他团体所束缚,但实际上细化的社会生产分工把每个人都拴在了一张大网上,每个人更加不能离开别人而独立存在。



  社会生产分工导致了生产者之间的相互依赖,每个人都要靠他人的工作来满足个人需求,这种需求隐藏在社会制度中,而这个制度化的过程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凝聚力。

  不同的人之间形成相互依赖的关系也是交换产生的主要原因,而这种交换总是有赖于一定程度的劳动分工。劳动分工也使得相应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能够有效地组成一个体系,这个体系最终形成了社会的规范,使得社会能够有秩序地存在下去。随着社会生产分工的不断发展,那么社会规范也同样会发展。

  涂尔干说过: “如果社会中所有的个体都能完全遵循私人利益并且依此制定合约,那么社会就能运行,如果共同利益将彼此拉近,但那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个人利益是世界上最不可能持续不变的。”这种个人之间由于利益相关而制定的合约,不断扩大就会形成社会规范并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涂尔干还将社会生产分工分为三种类型,即过快的分工、强制的分工、缺少协作的分工。

(1)过快的分工是指不同工作的职能越是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可能会远远超出了社会团结的发展水平,而导致冲突的加剧。

(2)当某种转变产生时,社会整体在个人能力及其,限定的活动方式之间的和谐状态被打乱了,只有一种强制力量还能把这些功能维系起来,这就是强制的分工。

(3)缺少协作的分工是因为分工并不能使每个人的活力都被激发出来,各种职业功能之间或多或少地缺少共同协作,这样就产生了一种松散和混乱的状态。只有分工增强活力,能使每个成员都忙忙碌碌的前提下,才能充分显示分工的整合作用。


  社会生产分工在经济活动上的确提高了全社会的生产效率,使得物质财富能快速增加。但是社会生产分工在道德层面产生的影响要比它的经济作用更重要。分工在两人或者多人之间建立了一种团结感,这种团结感扩大成为社会团结的一种力量,这才是社会生产分工的意义所在。

  我们可以说社会的凝聚是完全依靠或至少主要依靠社会生产分工来维持的,社会构成的本质特性也是由分工决定的。一个社会需要秩序和稳定就必须进行分工,特别是当这个社会人口众多而且物质财富非常丰富时,分工使每个人都成为不可缺少的社会组成部分,这种彼此依赖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社会分工
“正确了解的”利益和谐|米塞斯
亚当·斯密似悖非悖的风格
失范的分工 ——读《社会分工论》之失范的分工
童年集中托育是人类社会分工协作体制精细化的必然选择
中国工人阶级大百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