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毁掉孩子安全感的这些事,你有在做吗?影响其一生

安全感是孩子生命的底色,需要父母用爱来供给

在每个年幼的孩子心里,父母在任何时候都是最重要的,是他的整个世界。父母能否给予孩子充足稳定的爱,极大程度决定了他今后的生存状态,影响孩子的一生。

情境一:小区里,妈妈着急想回家,孩子却还兴致勃勃地玩着滑梯不肯走。于是妈妈耐着性子,苦口婆心地拉着他说了好一阵,但孩子还就赖在那里,昂着头一个劲儿地喊着:“我不要,我不走”。妈妈的怒火一下子被点燃了,“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啊,你再不走,我就不要你了!”说完义无反顾地离开了,任由孩子无助地在后头哭,在后头赶……

情境二:因为在单位受了憋屈,妈妈的心情跌到了谷底,经常莫名地冲孩子发脾气,“快去那边玩去,别过来烦我,小心我打你”、“不许哭闹,不许给我添乱”、“赶紧把你的玩具收好,乱七八糟,待会我都丢垃圾桶里”,妈妈说着这些话的时候,孩子瑟瑟地躲到一旁伤心难过,怕一不小心又惹到妈妈……

情境三:孩子淘气爱玩,不小心将妈妈新买的香水摔碎了。妈妈实在太生气了,想都没想就给了孩子一巴掌,孩子委屈地哭了起来。一听到孩子哭,妈妈心里就更烦,更躁了,“不准再哭了,听见没有,停!”孩子竭力控制着哭声,小声地啜泣着,将苦涩的泪水往心里咽……

妈妈,这个世界真的是安全的吗?

社会文化精神分析的代表霍尼认为儿童在早期有两种基本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和满足的需要,这两种需要的满足完全依赖于父母;当父母不能满足儿童这两种需要时,儿童就会产生焦虑。

父母持续稳固的爱,是孩子安全感的最初来源

换个角度说,孩子最初对这个世界的感受来自于父母。如果孩子在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接收到温柔细腻的爱和照顾,明白他所有的情感都能很好地被看见并接受,他的需求也能合理得到满足的话,就会形成“世界是安全的,我能在这个世上有所获”的信念与印象,也即安全感。

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基础,有安全感的幼儿才能有自信和自尊,才能与他人建立信任的人际关系,积极挖掘自身的潜能。

而缺乏安全感的幼儿更多地会感知到孤独和被拒绝、对他人通常持有不信任、嫉妒、傲慢甚至仇恨和敌视的态度,行为上也更容易出现逃避、退缩或攻击性的行为,较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缺乏安全感也是多种心理疾病的隐患之一。

然而,上述三种情境中父母不正确的对待,都会对孩子的安全感造成伤害与威胁,使他时刻挣扎在恐惧、焦虑的心理之中,难以解脱。

妈妈要抛弃我,我还能相信谁?

当孩子怎么也不肯听话时,一些父母往往会对孩子使出每次屡试不爽的一个招——威胁吓唬他说“不要他了”,孩子立马就会变乖起来,就如情境一里的情况一样。

在我们狠心地向孩子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孩子心里感受到的是什么呢?幼小的他并不能理解你只是想吓唬他,在那一瞬间,你认真严厉的表情,凶狠坚定的语气,决然离去的背影,统统都在提醒他,他已经失去了妈妈的爱,妈妈真的会抛弃自己。

“不要你”这句话会令孩子陷入绝望,怀疑自己的价值

这种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就会被最亲的人抛弃的感觉,让孩子感到既真实又强烈的恐惧,他甚至可能感到自己的生存受到了威胁,他不能够信任父母,也不敢相信世上真的会有一如既往对他好的人,为了不受伤,只好不亲近。

情境二中,父母表明好像是在叮嘱教育孩子做好,实际上却是借着呵斥命令孩子的劲,发泄自己无处安放的怨气,孩子不管做什么,即便什么都没做,都会挤压到你那根早已超载的神经,你想要骂人。

可孩子不知道啊,他看到一天没见的妈妈终于回来了,便兴奋地凑过去,想和妈妈腻歪甜蜜一下。他没想到妈妈这会儿正不开心,对自己就要撞到“枪口上”毫无意识,他会被妈妈突如其来的发火吓到,想着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惹到妈妈了。

如果父母的情绪总是这么阴晴不定,孩子在家里就会时常感到威胁,他可能会变得胆小自卑,做什么事都缩手缩脚,因为他怕自己一不小心错了,又会招来别人的骂。

较多争吵与冲突的环境,常使孩子感到茫然无措

每个人都有伤心难过的权利,对一个刚刚遭到父母打骂的孩子来说,一时情绪缓解不过来也是正常,这是孩子作为一个生命体应该有的真情流露的权利,但就像情境三里呈现的那样,这种权利有时也被剥夺。

在东西被孩子捣碎搞乱的状态下,父母心里本来就够糟够乱的了,孩子还不知趣的在旁边哇哇哭着吵人,你只能叫他不要再吵你,因为你很怕自己会控制不住,再次对他发脾气。

孩子正为自己被你打了一巴掌伤心委屈着呢,他的情绪很不好,他没有办法让自己听你的话,立即擦干眼泪,就算他能做到,也不可以做到一点啜泣的声音都没有。

如果连这点正常的感情宣泄都得不到妈妈的允许,他就会对自己的内心感受产生怀疑,认为自己不好,他必须藏着掖着真实的那个他,那个很难被人接纳的自己。

我也想有力量享受生活,可是我怕

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孩子进了幼儿园会因戒备心太重,而去打其他的小孩;也会因得到的疼爱太少,变得哭闹、爱粘人;还会因为在最亲最近的人那里受过伤害,就不敢自在地交朋友。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长大后是这样的:一直是个很自卑的人,总觉得自己比不过别人,害怕自己做错或说错什么被人讨厌,渴望亲密的关系,同时又害怕和人建立太亲密的关系后被伤害。不想照顾别人,也不想麻烦别人。很少跟人分享自己的秘密,害怕自己的秘密会被泄露等等。

在没有安全感的孩子眼里,世界是灰暗纠结的

所以,为了让孩子今后少些恐惧和纠结,能够自信而有力量地享受生活,愉悦地投入工作,父母要多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传给孩子满满的安全感。

妈妈错了,你能原谅妈妈吗?

父母的态度有时候对孩子而言是生死攸关的大事,特别是涉及抛弃这一基本的安全感。

因此请记住:不论再着急上火,再心冷失望,也不要用抛弃、不理睬来威胁孩子。要让孩子知道,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你都永远不会抛弃他的。这样,孩子才能建立起最重要、最基本的安全感。

在情境一中,妈妈可以试着让自己轻松下来,交给孩子一些选择,告诉他“我知道你还不想走,那我们就来做个约定,你可以再玩三分钟或者五分钟,玩好了就跟妈妈回家,好不好?”

等孩子说出他想要再玩多久后,你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答应他。若是孩子没有做到,玩了说好的几分钟后还是不愿走,你就坚定不加责备地抱着他离开,孩子也就明白一定要这样做了。

妈妈只有情绪平和,才可持续给孩子充满关怀的爱

孩子没有招我们惹我们,我们的情绪只是我们的,不应该由孩子来承担。任何时候,都不要让孩子无端成为我们发泄倾倒情绪的垃圾桶。

他只是想跟你走得比较近,一个爱着你的孩子而已,没道理就要被你当炮灰轰炸。

遇到情境二提到的心情不好的情况时,我们可以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就将自己杂乱郁闷的心情好好梳理一下,听听歌,或者深呼吸几下,尝试让自己从烦闷的心情中解脱出来。

如果这点时间根本没办法处理好,你可以回到家后,蹲下来抱抱孩子说,“妈妈现在有情绪,这是妈妈自己的事,跟你没有关系,你先乖乖到那边看你的故事书,等会我再过来找你,妈妈爱你哈。”

这样孩子就会明白,我们虽然有情绪,但仍然很爱他,而且不需要他来为我们的情绪负责,孩子的安全感也就得到了保护,同时还学到了正确处理自己情绪的方法。

父母的宽容接纳,会让孩子更乐观地去拥抱世界

一个人如果可以不受约束地接触自己所有的部分,好的或者不好的,他就能活得逍遥自在,少有纠结。实现这种状态的前提是,他要有足够的安全感来支持自己怎么做。也就是,他在父母面前表现出真实的自己时,父母都有去接纳他。

在情境三中,本来就是父母不对,他被你打了,然后你还不准他哭,甚至要他连啜泣的声音也不准发出,任谁也做不到呀。

谁被打了都会感到难受,孩子可能一时玩疯了,忘了你的提醒,这才摔碎了东西,他害怕,也怀着侥幸,以为你会过来听他说,但没想到你一个巴掌就过来了,他自然就委屈得哭了。

父母应该允许孩子哭,也要等他心情平静下来后真诚地蹲下来,握着他的手,向他道歉,“你不小心摔碎了东西,心里肯定很害怕,妈妈不应该打你的,妈妈错了,你能原谅妈妈吗?”

接着你再向他说说你的感受,“可是那个东西是妈妈最爱的东西,就像你最爱的布娃娃不见了你会难过一样,妈妈也是。”

最后再跟他商量好解决的方法,“我们来想想,可以做些什么,让这样的情况不会再发生好不好?”

总之,请在你还是孩子全世界的时候,好好地对待他,因为他真的很需要这些来让自己相信,世界温暖美好,他人友善可靠,而不是无奈地竖起刺,将触手可及的世界阻挡在外。

如果可以相信,谁也不愿当孤独敏感的刺猬

微信搜索“青芽儿”关注;呵护幼小心灵,托起明天的太阳!关注儿童心理,传播科学的育儿理念。

如果你觉得文章有价值,请分享到朋友圈;公众号转载,请联系我们并取得授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看待将两岁孩子关黑屋子的教育方式?
儿童依恋与安全感
孩子被性侵犯后有哪些影响?
请家长别总说“不要你了”
婴幼儿的分离焦虑症(附图)
养育一个心理不生病的孩子!正确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是核心和基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