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杜甫的标签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古典诗词,新鲜解读】

杜甫的标签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丁启阵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床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

这首诗,堪称杜甫的标签。人们通过这首诗了解杜甫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人们以为这首诗便是杜甫一生经历和思想感情的浓缩。对这首诗的影响和力量,我有过切身的领教。每当我作文谈到杜甫比较优越的出身、不那么贫穷的青少年时代以及中年以后两段相对富足悠闲的生活状况时,总会有人挺身而出,引用这首诗中的若干句子,对我进行严厉的批评。其义愤填膺、正气凛然的风格,令我肃然起敬,啼笑皆非。

实际上,这首诗也不过是杜甫一生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一个侧面,一个片段而已。

2

想要真正理解这首诗,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杜甫茅屋的来历。

杜甫携妻子儿女,于乾元二年(759)十二月抵达成都。开始时,借住在浣花溪边的草堂寺。次年,上元元年(760),“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卜居》)。在当地为官的众朋友帮助下,杜甫开始在浣花溪畔营建草堂。一年以后,即宝应元年,草堂营建工作宣告完成。《题草堂》:“经营上元始,断手宝应年。”这期间,杜甫得到朋友们帮助的情况,通过下列诗歌题目,可以大致了解:

《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遗营草堂赀》——王司马,杜甫表弟

《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萧实,县令。

《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韦续,县令。

《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木栽》——何邕,县尉。

《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韦班,县尉。

《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同上。

《诣徐卿觅果栽》——徐卿,可能就是日后叛乱的西川兵马使徐知道,严

武下属。

《堂成》一诗,记录了草堂完成的情况。“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可见草堂位于浣花溪畔,屋顶真是用茅草覆盖的。从种植果树的数量看,可供杜甫使用的土地,面积不小。

但是,这一时期,杜甫的作品中也屡次抱怨亲友救济的不及时。请看:

《狂夫》: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江村》: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

不难想象,这一时期,虽然生活总体而言是安定的,但杜甫的内心对于自己寄人篱下、仰人鼻息的生活,是有不满情绪的。

上元二年(761),秋风卷走他家盖了才半年的住宅屋顶的茅草,淘气的邻村儿童又将这些茅草抱去玩耍,使他无法修补被损坏的屋顶。杜甫之所以会有那么强烈的反应,除了寄人篱下心情欠佳之外,还有更加直接、激烈的原因。

3

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同一时期的《楠树为风雨所拔叹》一诗,透露了相关信息。草堂前浣花溪边一株相传有二百年树龄的楠树被狂风暴雨摧折枝干。“虎倒龙颠委榛棘,泪痕血点垂胸臆。我有新诗何处吟,草堂自此无颜色。”杜甫的悲愤、惋惜之情,无以言表。

有前人认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创作另有意图,即跟郭英乂有关。严武去世后,郭英乂接任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郭英乂为人骄横放荡,多行不轨,深受部署怨恨。不久导致山南节度使崔旰起兵与之对抗。郭英乂在与崔旰交战失败后逃往简州,被普州刺史韩澄斩首。韩澄在将郭英乂首级送给崔旰的同时,杀死其在蜀中的妻子儿女。可见,杜甫为封疆大吏惨遭杀害感到震惊,悲愤。

王嗣奭的说法:“秋风破屋,必有是事”,是可以相信的。同理,楠树为风雨摧折应该也是真有其事。不过,杜甫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全是暗指郭英乂的事情,还有对于乱世中他本人、寒士乃至普通百姓不幸命运的悲悯之情。

4

一般认为,杜甫这首诗,尤其是“安得广厦千万间”以下的诗句,表现了很高的思想境界。宋人认为杜甫有“胞与为怀”(民胞物与)的思想。但是,浦起龙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杜甫在这首诗中所表现的,不过是他的“狂豪本色”。

仇兆鳌引朱鹤龄注:突兀见此屋,即广厦千万间也。白乐天诗,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即祖此意。

拿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等诗句,跟白居易《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的“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相比(白居易《新制布裘》诗也有类似的诗句,“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有一种意见:杜甫说大话,不切实际,而白居易说的是实话,切实可行。我不认同这种说法。我认为,杜甫的思想境界明显比白居易高得多。杜甫已经超越了与他人分享财货的层次,而进入了类似佛陀、耶稣的献身救人境界。说白居易想法切实可行,并不符合事实:白居易并没有让他人分享自己的财富,也只是一张空头支票而已。

5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非常适合朗诵的古体诗歌。浦起龙对内容、句法的转换变化,有生动的描述:起五句完题,笔亦如飘风之来,疾卷了当。“南村”五句,述初破不可耐之状,笔力恣横,单句缩住黯然。“俄顷”八句,述破后拉杂事,停风接雨,忽变一境;满眼“黑”“湿”,笔笔写生。“自经丧乱”又带入平时苦趣,令此夜彻晓,加倍烦难。末五句,翻出奇情,作矫尾厉角之势。

这里,我要提请读者朋友们注意的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韵脚的转换情况。全诗一共三次换韵,如下:

八月秋高风怒,卷我屋上三重

茅飞度江洒江,高者挂罥长林,下者飘转沉塘。(平声肴韵)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忍能对面为盗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归来倚杖自叹

俄顷风定云墨,秋天漠漠向昏

布衾多年冷似,骄儿恶卧踏里

床床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入声质、德、屑、薛合韵)

安得广厦千万,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风雨不动安如。(平声山、删合韵)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吾庐独破受冻死亦!(入声屋、烛合韵)

押韵有两个情况:一、数次转韵。舒声韵(阴声韵、元音尾韵)入声韵(舌尖前口辅音尾)舒声韵(阳声韵、鼻音尾韵)促声韵(舌尖后口辅音尾);二、大多数诗句是句句入韵。

多次换韵,说明诗人情绪几度变化,在平和与激烈之间转换;句句押韵,使得语言节奏紧密,收繁弦急管之效。

6

阅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应该了解某个特殊年代郭沫若先生在其著作《李白与杜甫》中对这首诗所作“独具匠心”的解读。郭氏的解读,可以消遣娱乐,解颐益寿;也可以引以为鉴,发人深省。

郭氏《李白与杜甫》解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是《杜甫的阶级意识》一节。兹将部分“精彩”论述摘引如下:

诗人说他所住的茅屋,屋顶的茅草有三重。这是表明老屋的屋顶加盖过两次。一般地说来,一重约有四、五寸厚,三重便有一尺多厚。这样的茅屋是冬暖夏凉的,有时候比起瓦房来还要讲究。

使人吃惊的是他骂贫穷的孩子为“盗贼”……他在诉说自己的贫困,他却忘记了农民们比他穷困百倍。

异想天开的“广厦千万间”的美梦……其实诗中所说的分明是“寒士”,是在为还没有功名富贵的或者有功名而无富贵的读书人打算……农民的儿童拿去了一些被风吹走的茅草都被骂为盗贼,农民还有希望住进“广厦”吗?那样的“广厦”要有“千万间”,不知道要费多大的劳役,诗人恐怕没有梦想到吧?……如果那么多的“广厦”真正像蘑菇那样在一夜之间涌现了,诗人岂不早就被住了进去,哪里还会冻死呢?

2017-9-3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去成都杜甫草堂一定要看的几个地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从“茅屋歌”的立意,看杜甫的人格魅力〔181〕
经典咏流传: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难忘草堂水榭间那抹新绿……
高考语文古诗理解性默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