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歌都听,怎么挑耳机?五大厂牌精选,总有你的菜

很多年前追求音质的耳机发烧友或音乐爱好者,都知道选耳机的三要素:预算、需求、听音风格。预算自不必说,有多少钱办多少事;需求则是分场景,比如有些是运动时听,那就需要一副防汗效果好的耳机;有些是出差坐飞机用,那就得选一副主动降噪效果好的耳机;最后一个听音风格,即根据音乐对于频段的需要以及自身听音的偏好来确定需要哪种调音的耳机。

其中音乐对于频段的需要是有据可查的。乐音是基音和泛音的叠加,基音决定音高/音准,泛音决定音色。泛音对应的频率是基音对应频率的整数倍,且不同发声体的泛音是由基音频率不同的整数倍经过叠加而成的'混合体',比如某女声唱的一个音,基音频率是500Hz,那么泛音就有1000Hz、1500Hz、2000Hz…,这个音的泛音也是由这些频率经过叠加而成,频率越高/越往后,能量越小,不同的叠加效果,造成的音色也就不同——所以如果某男声唱同样音高的音,听起来和女声的音色也并不相同。

由于泛音的存在,我们就不能简单的把基音频率套到耳机调音标准上——典型的错误就是:'我听人声多,所以要中频好的耳机。'中频只是包含绝大部分人声的基音频率,但若要覆盖完整的泛音频率,那么高频响应也需要出色。哪怕人声的音域没有钢琴、小提琴那么宽广,但唱功越好的歌手,其高频泛音列的延伸也就越好,'头腔共鸣'的泛音频段在2000Hz-4000Hz,也被称为'金属芯'。人耳听觉极限频率是20000Hz,2000-4000Hz属于高频段,也是人耳最为敏感的一段频率,一旦泛音延伸至此,有足够的响应,人耳听起来就会格外明亮。

所以不只是古典党,哪怕是流行党,hifi耳机的音质优势也能充分体现——大部分录音采用声乐+器乐的组合,经过前期多音轨录制+后期混音合成,对于录音的还原,其关键就在泛音列的响应/弱音的还原能力,一方面能更好地还原人声和乐器的音色,使其更自然、更接近真实,另一方面,把一些细微的伴奏/配乐捕捉进去,丰满整首歌的元素。简言之,越hifi的器材,所还原的歌曲就越好听、越清晰。

当然,古典党对于流行党的'鄙视链'存在也是有一定理由的。古典曲式调式都复杂,编制较大的古典乐对于hifi器材的综合要求极高,远远不只三频的响应能力,对素质的要求如动态、瞬态、分离度、声场等等,都比流行音乐更高。一旦素质拉胯,你所听到的就是绵软无力、拥挤杂乱、音色怪异、感染力差。因此要做到什么歌都能听、什么歌都好听,对调音的平衡性和素质的全面性都有较高要求。

提到调音平衡,大多数烧友的第一反应一定是拜亚动力,毕竟是动圈耳机的发明者,其干净的声底、相对较小的染色,都给人'十分hifi'的印象。若要说最能代表拜亚产品形象的,无疑是1980年推出至今依然畅销的DT880系列,尽管它不是DT48系列那般具有开创意义,但知名度和拥有量绝对是最高的,要论经典性也不遑多让。当年DT880推出时拜亚号称突破传统的动圈耳机,能媲美静电的细节表现——第一款静电耳机是1959年由日本Stax发明的。在DT880推出的5年后,拜亚又更新了带'diffuse-field equalized'频响技术的DT770和DT990,拓展频响范围。到了2005年,DT770、880、990全面更新,但个人推荐的880版本并非05版,而是监听版本的DT880PRO 250欧姆版(600欧姆版更好但不容易买到),加了适量耳压后的PRO版低频响应比DT880更好,把DT880相对缺陷做了弥补,可以说是保留DT880调音精髓的杂食版本。

除了DT880之外,高阶的选择自然是旗舰T1。第一版的T1在2009年发售,也是拜亚第一款采用特斯拉技术的耳机,该技术的主要好处是增加磁通量,提升单元换能效率,降低失真,让音染更少、细节更精准。这里推荐的是T1二代版本,比起一代换成了可换线设计,声音刺激度降低,相比一代频响更接近哈曼曲线。虽然用料上有一定缩水:原配铝箱换成塑料盒、小牛皮头梁换成人造革,但这类成本的缩减并未影响到最核心的音质部分,参考如今的售价,无论是对比一代还是刚刚上市且风评不佳的低阻版三代,还是600欧高阻版的二代最香。

说完拜亚就不得不说说老邻居森海塞尔。对于hifi的理解或者说对古典乐的理解,人们总会先入为主,觉得德国厂牌味道更正。没错,赋予这个印象的一个是拜亚的DT880,第二个就是森海塞尔的HD600。虽然资历没DT880老,但HD600好歹算是不折不扣的90后,把1997年的hifi调音传承至今,其实森海老的HD5系也非常好:HD540、HD560、HD580个个都是好东西,但如今停产太久状态不能保证,还是老老实实上6系稳妥。为什么不选HD650或更新的HD660s呢?很简单,HD600的调音比两位后辈更平直,对于器乐的表现力更佳,而HD650是增加了中低频能量,HD660s主要凸出了中频,两者的平衡性都不如HD600,另一个重要的点就是声场,HD600的声场是公认的出色,而HD650和HD660s就要平庸不少,总之,要杂食,选HD600是非常稳妥的。你看,连法国总统都直接拿它当潜艇声呐探测的监听耳机了。

旗舰款的8系,HD800、HD800s和HD820,这三者的变化或者说调音趋势和T1的三个版本颇为相似,第一代和第二代调音相对接近,二代声音相对更均衡、刺激度降低(800s低频量更多,人声毛刺更少,在流行听感上相对更讨好耳朵),而三代从单元和腔体上都进行了相对的大改,调音认可度目前较低。不过和拜亚不同的是,森海的价格更为坚挺:在HD800停产之后,HD800s反而价格有小幅上涨,并维持高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HD800s的强大。

说完德系双雄,再来聊聊'奥地利之声'AKG。老烧玩hifi大耳总是对德奥系有执念,所以AKG是绕不过去的。不过这里我只打算推荐一款十分便宜的AKG头戴:K240s。虽然便宜,不过它却是我认为的非常杂食的一副耳机,远远比最出名的K701全面,甚至比旗舰K812更平衡。理由也很简单:作为一只经典的监听耳机,它的本职工作就是录音室干活用的。和701一样,K240s也用了'Varimotion'技术的异厚振膜,因此灵敏度较低,但动态和声场在同价位还是有一定优势的。采用半封闭式设计,是难得能兼顾录音监听和音乐欣赏的专业向耳机。相比大多数AKG耳机,它的低频响应能力在合格线以上,并不会出现瘸脚,中频、高频的染色也非常少,总体侧重精准、平直,这和它的定位也相符。

其实还有一些很平衡的AKG耳机,比如K702 65th、K1000,但都是停产已久的东西。早先AKG已被哈曼集团收购,之后哈曼又被三星收购,2017年,哈曼进行了一轮涉及650名员工的大裁员,AKG维也纳工厂被迫关闭,核心人员出走,组建了'奥地利声学'。如今的'奥地利之声'更多只剩下情怀,这些K701、K240们的身价也一跌再跌,hifi的尊贵身价不复存在。但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能用很低的价格体验到足够的好声,本身是一件好事,没有奥产的情怀,也没有品牌的执念,把它当做实用向的高级消费品,岂不快哉!

用同样的思路去评判另一个品牌,就在合适不过了。这就是欧系的另一个大厂飞利浦。虽然名气大、规模大,但在hifi耳机圈,飞利浦更像是'挑战传统贵族的平民代表'。2013年SHP系列更新了新旗舰SHP9500,定价1499,同时又宣布推出高端定位的Fidelio系列,首款旗舰是3000档的X1。几年后,SHP9500跳水到了500以内,X1跳水到1000内,其中原因有很多,比如操盘手的问题、品牌力的问题等等,总之飞利浦就被冠以了'跳水王'的称号。平民价位的杂食头戴,原来还有创新live和松下HD10,但无论是销量还是口碑,SHP9500都只能说是'永远滴神'。低频强于live、人声强于HD10,虽然解析力没有胜出,但依然称得上hifi的水准,比很多千元级便携头戴都要强,再加上越来越低的价格,和别家旗舰比起来,甚至可以说省一顿饭钱就能享受到hifi了,还要啥自行车?!

没有SHP系列那么香,不过Fidelio系列也是很不错的进阶选择,单论平衡性,Fidelio一代X1比二代X2更好,但这次更推荐的还是二代,首先目前二代还有现货,是HR版本,声音和X2老版几乎没区别,相比X1,X2的低频做了加强,同时增加了可换耳罩设计,有低音增强耳罩,增加了实用性(照顾到看电影打游戏用途),相比拜亚DT880或森海6系,X2更好推,接个电脑就出好声,目前大几百的价格相比刚出的三代也是香很多,值得抄底入手。

最后聊到的是日本hifi耳机品牌的代表铁三角。说到'老铁',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漂亮的木碗和女毒调音。然而这次推荐的杂食向耳机则和木碗还有女毒没任何关系。稍微了解铁三角一点的朋友都知道,它是一个标准的长尾品牌,耳机产品线之庞杂,在全世界都是独一份,其中夹杂了大量的入门款即花里胡哨的低端产品,还有中端走量的主打款,比如监听产品中的'网红款'M50或者便携头戴里的'经典人妻'MSR7,另外就是代表品牌真正水准的中高端,主要是艺术监听A系列、空气动圈AD系列和木头W系列,最后就是顶级旗舰和一些限量款,比如皮革L系列。我这边推荐的两款铁三角有着'大小风扇'的绰号,分别是监听产品线的旗舰和空气动圈系列的旗舰,R70x和ADX5000。

R70x于2015年上市,作为铁三角第一款开放式的监听,也是第一款参考级监听(Reference)定位的产品,r70x罕见地采用了470欧姆阻抗设计,在遍地40欧姆的铁三角大耳中成为异类。在刚上市的几年内,基本都是给专业录音棚用,最近1-2年,逐渐有烧友尝试后,发现它的调音也是个异类:堪称铁三角中最为全面杂食的中正向调音。平直的中频完全和女毒扯不上任何关系,低频的调校有点森海的影子,因此声底要比大部分铁三角都暖,高频依然保留铁家传统,有着不错的延伸和透明度。由于其少染、均衡、杂食的表现,也有'铁三角的HD600'之称。不过除了音质之外,超轻量的佩戴是其另一大特点,和AD系列类似的专利释压耳垫设计,能确保久戴不累。

在开发完R70x后,以此'小风扇'为基底,铁三角在2018年推出了'大风扇'ADX5000。隶属空气动圈旗舰,定价也从R70x的2480直接飙到13888.ADX5000一样采用高阻设计(420欧姆),并沿用了r70x的中置单元技术,这种技术的好处在于提升低频和中频细节,减少掩蔽效应,让声音更干净、清晰,为了达到更极限的素质,大风扇用了刚性极大的镀钨振膜,大幅提升瞬态和解析,但对前端要求很高,两者的关系简言之就是'小风扇'主打杂食向的性价比之选,伺候好了能越级打怪,而'大风扇'能证明铁三角也能做出hifi调音的顶级旗舰。这两款铁三角唯二的高阻头戴,充分发挥了高阻单元低失真、高素质的优势,也改变了很多烧友对铁三角'女毒'调音的'偏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音甜、中音准、低音劲的耳机,只要1000块?
【HiFi奇葩说·耳机老烧篇4】什么?HD800都开始有人炒作了
6个连老烧都未必能答出来的HiFi问题
玩了7年,说说几只让我又爱又恨的耳机
值得每个国产品牌调音工程师去认真聆听的声音——山灵M6
大厂调音实力尽显!飞傲FH5s圈铁耳塞评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