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中国书法——行书

行书,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大约出现在东汉末年,始见于西晋卫恒《四体绝书》。

从行书的产生、形成和历代演变的发展过程来看,行书并没有独立一套的《行法》,这是与篆、隶、草、楷的最大区别。

行书无法却有体。其最大特点是用连笔和省笔,不用或少用草化符号。较多地保留正体字的可识性结构。从而达到既能简易快速书写又能通俗易懂的实用目的。便于文字信息的流通交换。另外,行书具有紧粘其它书体的特点。所以孙过庭《书谱》说:“趋势变适时,行书为要。”从汉代起,行书随着正体字的发展,在体势、笔意上有所变化,成为适应性最强、应用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的书体。它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也可以说行书是楷书的快写。

行书兼楷书、草书特点,独成一体,笔法既不象楷书一样逆入回出、藏头护尾,要求工整,又不似草书气势连绵不断,行书讲究“顺势入笔”,中锋行走,收笔多是顺势带出,或牵连下笔,或钩挑出锋,不再回锋作顿,书写起来,宛如行云流水一般,很是潇洒。明代丰坊在《书诀》中则有更为形象的描述:“行笔而不停,著纸而不刻,轻转重按,如水流云行,无少间断,永存乎生意也。”行书正因其行云流水、书写快捷、飘逸易识的特有艺术表现力和宽广的实用性,从产生起便深受喜爱、广泛传播。

行书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行书中有楷书或近于楷书的为“行楷”,带有草书或近于草书的为“行草”,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是王羲之33岁时与文友在山阴兰亭举行“修禊”宴会上,为诗友的诗作写的序文。前人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形容其字雄强俊秀,其书在章法、结构、笔法方面都达到完美的境地,被中国历代书法家推举为“天下第一行书”。唐代颜真卿所书的《祭侄稿》,书法气势磅礴,劲挺奔放,一气呵成。古人评之为“天下第二行书”。而苏轼的《寒食帖》则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行楷中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畅达而腴润,宋代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的赵孟頫、鲜于枢、康里巙巙[náo],明代的祝允明、文征明、董其昌、王铎,清代的何绍基等书法家都擅长行书,如米芾的《蜀素贴》和《苕溪诗贴》、董其昌的《杜甫醉歌行诗》等,皆是行书的传世精品。

赵孟頫的《胆巴碑》通篇基本为楷法,偶间行书写法,且上下血脉相连,自然流便,其字形开张舒展,点画精到沉着、神完气足、萧散率真。用笔沉着痛快,书法字体秀美,法度谨严,用墨基本是均匀的浓淡相宜的墨法。学习行书可以选择《胆巴帖》临摹。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行书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行书的特点是通俗、随意、潇洒。品书法悟人生,书理即人理,做人也是需要讲究随意性。当然这种随意性并不是随随便便,而是一种有规有矩的随意简便,是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宠辱不惊的人生境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生之路无非是来于自然,去至自然,认识自然,把握自然,驾驭自然,顺其自然,一切缘随自然。这样的人生随意潇洒而富有内涵,简单而不失趣味,不失为随意人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行草书章法(二)-行书的章法、特点及源流
从楷书过渡到行书,究竟过渡的什么
《书法问集》351、当今人们最常用的是哪种书体?
刚柔相济 端庄大方——张銅彦行楷书摭谈
书法家各种书体皆通,只是某种书体特别突出 写静的书体如楷书,端庄
为什么田英章写不了行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