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跨入“思想之门”不得不知的8件事儿

前言


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我的漫漫读书路》,描述了我从“不看书,看专业书,直至迷上心理学和哲学”的几个阶段。


前阵子听了复旦王德峰教授有关读书的讲座,如醍醐灌顶,觉得他说到我的心坎上了。忍不住分享一些他的语录, 和大家互相督促,一起成长~~

1 书的分类

“天下的书分三类: 一种是作为工具的书第二种是娱乐的书。它们因人而异,可以用来消磨时间。第三类则是思想的书。”


“今天要讲的重点是“思想的书”。那么问题来了:何谓思想呢?”

2 何谓思想

“我们平时会思考,会做判断推理。这不等于思想,这叫趋利避害。通常来说,我们根据经验和逻辑,发现事物的因果关系,逻辑推论来趋利避害。但趋利避害并不是真正的思想。”


思想是什么意思?思想是超出知识和经验的层面,去反思人生和文明的根基,倘若我们突然有了这种要求,就已经跨入思想的大门了。”


3 怎样的书

才能算作思想之书

“只有伟大的人文经典才能叫做“思想的书”,因为它能够改变人的生活态度。”


“如果没有读过伟大的人文经典,我们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来自这个时代和社会的价值标准和压力。虽然我们身在其中不以为这样有什么问题。但其实,这样的生活状态和行为是有问题的,比如我们会焦虑或纠结。”


“读人文经典就是和伟大的心灵对话,就像恋爱。甚至于我们还可以移情别恋。多次移情别恋之后,我们有可能成思想上的巨人。”

4 怎样跨入思想

“怎样跨入思想之门?痛苦是前提。当我们遇到真正的痛苦,而且这些痛苦逼我们追问人生或文明的根基的时候,我们就被推入了思想之门。”


“没有痛苦也能进去的人是少数,这种人叫“宿慧”或“有慧根”。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只有遇到大痛苦才会去寻求思想。”

5 思想之书的作用

明德/去蔽

“思想的书并不是从外部把思想灌输给我们,它只是启发我们本有的东西。按照儒家的语言,这叫“明德”(出自《大学》的第一句)。”


“我们读思想的书就是去蔽,让本有的东西呈现出来。前提是我们有人生阅历。因为,当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生命感受时,阅读伟大的人文经典能够使我们发现自己的生命感受。无论我们读儒教还是佛教的经典,如果始终没有把生命感受放进去,我们是不懂的,那个时候的任何讨论,一定只是逻辑的讨论。”


“阅读的时候要把我们的感受放进去,然后再拎出来。一旦拎出来,我们原有的生命感受,就提升为生命境界了。”

6 什么是悟

“怎样才算读懂思想的书了呢?”


“读思想的书不是头脑的思考活动,而是心灵的活动,要读出法喜来。在法喜最强烈的时候,叫悲喜交集,不免落泪。如果没有达到这样的状态?怎么可能读懂呢?”


“读人文经典和学物理学是两回事情,学物理学到流泪是不可能的,它是头脑的活动。但是,你读人文经典不流泪,就不可能理解它。当你读书的时候,突然有某一个段落,引起你深切的感动,忍不住流泪,这就是悟,这就是懂了。”

7 中西哲学的主要差异

“中国哲学是人生哲学,都是静观所得;西方的哲学是知识的哲学,都是思辩而来。”  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呢?


“中国哲学在于天人合一,儒家的重点在人,道家的重点在天。中国哲学典籍里包含的道理都是静观所得,信不信由你。”


“西方哲学不讨论人生问题,认为解决人生问题的前提是解决知识问题。人在这个世界上,如何获得客观可靠的知识,这种知识的前提和方法基础是什么,这就是西方哲学的主体。西方哲学认为解决了这个问题,正好顺带解决人生的问题,因为人生的价值是要用理性来论证的。”

8 头脑和心灵

“西方哲学锻炼理性的思考,效果和数学差不多,中国哲学则是滋养心灵。换句话说,这就是头脑和心的分别


“头脑和心哪一个是根本?是心。”

“比如,当你恋爱了,爱的如此深切,结果失恋了,痛苦来了。在孤苦无告中,你的朋友对你说“天涯何处无芳草”。这句话很理性,潜台词就是,“她不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于是,你想通了,头脑打算把它放下。但是,刚做好这个决定,心里又一阵难受起来。李清照那首词写的好,“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下了眉头说明头脑想通了,却上心头说明心里又来了。这就使头脑和心的区分。

“头脑的概念/判断/推理永远不可能把我们的生命体验消解掉。所以,我们需要滋养心灵来获取生活的力量。而生活的力量,就是读中国哲学的书,思想的书,中国文化,史学,带给我们最重要的东西,最根本的东西,就是我们的心。”

后记


在书友会活动里,Claire曾经介绍了一本大家都很熟悉的书:《小王子》。其中最吸引我的一个片段,Claire是这样讲的:


“那天由于大雨,很多飞机延误了。虹桥机场的人特别多,特别吵闹。我坐在座位上慢慢地,一页页地翻着《小王子》。突然之间,我觉得周围的人都离我而去,再没有什么喧闹了。我看到了小王子的喜怒哀乐,只觉得内心充满感动,几乎落泪”。


这,就是教授所说的“欢喜最强烈的时候,悲喜交加”吧。看过《小王子》的人有很多,又有多少人真的读懂它了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么样读懂古籍?
复旦哲学小王子郁喆隽的哲学课:读懂人类思想经典,拥有深度思考力
假期充电系列:人文哲学类书籍推荐
3月推荐6本新书,最后一本非常治愈!
《反者道之动》浅析
如何品读经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