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3年人民银行收到神秘来信,总行领导表情凝重:速查绝密1号档案

1983年3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收到一封奇怪的信件,收信人看着信封上的寄信人名字百思不得其解,“马眉”是谁?,总行里有叫这个名字的职工吗?

信件来自山西省,收信人拿着信思索许久,决定把情况上报,由领导决定看不看这封信。

信件放在领导办公室里等待有人开启阅读,领导得知有一封奇怪的信件后,决定拆开来看看,看是别人的恶作剧,还是有事要说。

没想到,这信封的内容让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领导们重视,并且调出了总行的绝密档案。

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张报纸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收到的信里有3样东西,分别是一封代笔信,一个陌生人签名的信件,还有一份1983年3月1日的《山西日报》。

奇怪的是,这份《山西日报》中一篇关于介绍人民币票面上的题写者文章被圈出来,寄信人是对这篇文章存有疑虑吗?那为什么不直接写信给《山西日报》,而是写给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呢?

代笔信的内容让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领导表情凝重,信中明确指出了《山西日报》文章里提到的第二套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题写者有误。

但写信的人又不愿意直接说出真正的题写者,只说“我清楚真正的题写者是何人,是在何种情况下所写”。信末尾还附上了题写者的联系地址。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领导偏头看向签名,轻轻念出这三个字“马文蔚”,这个人是谁呢?会是信件中说的真正题写者吗?

信件被传阅到更多人的手中,最先看完信件的领导问其他人,“可信吗?”

《山西日报》上说的人民币票面上“中国人民银行”的题写者是其他人,和“马眉”和“马文蔚”没有关联,是报纸弄错了?还是这两个人闲得无聊写封信消磨时光?

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们再三翻阅信件,信的内容虽然没有直接明说马文蔚是题写者,但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坚定,一定要证明《山西日报》写错了。

“要不就考证吧”。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里的档案室里存有人民币的字体原版档案,只是被列为绝密档案,不能随意拆封。

现在既然有人对人民币票面上“中国人民银行”这几个字的题写者发生争辩,那么他们应该去向历史求证,可惜的是档案中没有题写者的署名,这要怎么办呢?

领导们思索再三,决定去信中留下的地址,找到这位题写者,让他重新写一遍“中国人民银行”这6个字,要是和档案里的字迹一模一样,那就能证明是他写的。

1983年5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派出金融研究所的陈溶和高级工艺美术师张作栋,带着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绝密一号”档案来到人民银行阳曲县支行会议室。

在这里,陈溶和张作栋见到了马文蔚本人,他们仔细打量着这个颤颤巍巍走进来的老人。

此时的马文蔚已经79岁了,他佝偻着腰步履蹒跚地走进来,见到陈溶和张作栋时,他苍老的眼睛亮了下,“是总行来的同志吧?”

马文蔚接到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来了2名同志找他的消息时,觉得不可置信,现在看到人站在面前,终于露出了笑容。

陈溶和张作栋向马文蔚说明了来意,“这次来,是想让马老先生再写一次'中国人民银行’这6个字,由我们做技术鉴定”。

马文蔚笑着点头,“好,好,好”,他看向身旁女儿马眉,眼底微微泛起泪光,没想到过了33年,他心底最大的秘密还能有看见阳光的这天。

会议桌上早就准备好了毛毡和宣纸笔墨,马文蔚站在桌前,长满皱纹的手将宣纸放在毛毡上,马文蔚从宣纸的右边摸到左边,拿出一支自带的秃毛笔,提笔的一瞬间,马文蔚像是回到了1950年的4月,他动笔写字的那天。

往事

马文蔚年轻时,一直坚持钻研书法,苦练《张黑女墓志》等魏碑书法,曾虚心向于右任、景梅九等著名书法家求教。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大体可分成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4种。现存的魏碑书体都是楷书,因此有时也称为“魏楷”。

现存的魏碑作品数量巨大,仅是在龙门石窟发现的造像记就有数千方。而马文蔚苦练的《张黑女墓志》具有很高的遗书价值,墓志书法更多地反应了魏晋楷书的遗貌,较为规范。

马文蔚苦练多年,积淀了非常深厚的书法功底,并且他的书法技艺自成一体。

1950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首任行长的南汉宸请马文蔚来办公室鉴赏一杆毛笔。

马文蔚听到要鉴赏毛笔,做完手中的活后,立刻来到南汉宸行长的办公室,进门的第一眼他就注意到了桌子上的毛笔,“好笔!是宫廷里的东西!”

南汉宸行长见马文蔚笑得合不拢嘴,将毛笔递给他鉴赏,马文蔚小心翼翼地接过毛笔,放在眼前细细鉴赏。

“好笔,实在是好笔”,笔杆顺滑挺直,笔尖汇聚一处,马文蔚的手有些发痒,想用这支笔写写字。

南汉宸行长看出了马文蔚的心思,笑眯眯地对他说,“写几个字看看?”

闻言,马文蔚脸上流露出笑意,下一秒他却敛起笑意,将笔放回远处,沮丧摇头,这笔一看就价值不菲,还是宫廷里的,要是被自己写坏了可不得了,“这笔不如我那支笔好写”。

南汉宸行长哪能不知道马文蔚说的是反话,故意道,“那就回去把你那支笔拿来,今天我要跟你比一比,看咱俩的字谁进步的快”。

马文蔚直觉南汉宸行长今天有些奇怪,怎么硬要自己写字,但爱书法如痴的马文蔚想着平时难和南汉宸行长一较高下,如今有这个机会可以相互切磋,说不定对比后,自己的书法还能再精进些。

马文蔚的办公室就在南汉宸行长办公室对门,他很快把平时练字的毛笔带到南汉宸行长的办公室。

推开办公室的门,马文蔚看见南汉宸行长正在把天蓝色的虎皮宣纸裁剪成四方小块,南汉宸行长听到动静抬头,笑着对马文蔚说,“我说写什么,你就写什么”。

马文蔚心想这是要考验我啊,走到桌前应了声,“好啊”,手从宣纸的左边抚到右边,毛笔点过墨水。

南汉宸行长开口道,“先写一个'中’字”。

马文蔚在虎皮宣纸上落下第一笔,横折钩的笔锋随着手臂的回勾停住,随即又继续写,很快一个“中”字跃于纸上,南汉宸行长看着饱满而隽(jùn)秀的字默默的笑了笑。

马文蔚写完第一个字后,南汉宸行长再次开口说“再写一个国字”,马文蔚低头在第二张宣纸写下“国”字,南汉宸行长又继续让马文蔚写了“人”、“民”、“银”、“行”、“元”、'角’、“分”等19个汉字。

南汉宸行长仔细看着马文蔚写的字,有几张的落笔不尽如意,“你的字越来越具有个性了,但这几张没把你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还得写一遍”。

马文蔚一听,立刻接口道,“那就再写一遍”,他重新铺开宣纸,毛笔划过墨水,马文蔚屏息静气在宣纸上重新把19个字写了一遍。

南汉宸行长等他全部写完后,指出几个不满意的字,让马文蔚重新书写。马文蔚在脑海中过了一遍南汉宸行长指出的笔锋位置,再次写了一遍。

最后,南汉宸行长对马文蔚说,“选自己你认为写得好的字吧”。马文蔚一听笑着摇头,谦虚地说,“瞎写着玩,选什么呀”。

南汉宸行长看了好几遍他写的字,“你回家再练练,明天来拿过来”。

马文蔚当即应下,等回到家就拿出毛笔一遍一遍地写这19个字,总算写出了比较理想的,翌日上班便交给了南汉宸行长。

南汉宸行长看到后,连连夸赞马文蔚写得好,鼓励他继续练习,然后拿着马文蔚写好的字离开了。

直到1955年第二套人民币正式发行后,马文蔚看到票面上的字体,这才恍然大悟,但因为没有接到单位通知,也没有收到相关的文件,马文蔚出于对国家金融安全的高度负责,将这件事一直藏在心里。

这一藏就藏了33年,马文蔚从往事中回过神,看着面前洁白的宣纸,他叹了声气,在没有看到《山西日报》的文章前,他是不想揭开这段往事的。

可是,亲眼目睹自己写的字变成他人的,这让年老的马文蔚心中非常难过。

当年发现自己的字印在人民币上那种欣喜,即使过了33年都没有冲淡,他每次看到人民币上的字都会很开心、很自豪。但突然有人说题字的另有其人,这让马文蔚的心情一落千丈。

可已经过去了33多年,马文蔚也只能一笑而过,反而是他女儿马眉显得非常激动,认为应该实事求是,要对历史负责,不能这样稀里糊涂的抹掉马文蔚做过的事。

马文蔚的眼眶有些湿润,他稳住心神,深吸了口气,在宣纸上写下第一个“中”字,紧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直到“中国人民银行”全部写完后,马文蔚才离开桌前,让陈溶和张作栋过来坚定。

马文蔚坐在一旁焦急地等待结果,陈溶和张作栋会如何鉴定呢?

鉴定

陈溶和张作栋在看到马文蔚写完第一个字后就有些诧异,这个笔锋和字体样式和人民币票面上的大致相似,马文蔚真的是题写者吗?

等马文蔚写完后,陈溶和张作栋从带来的包里拿出一个墨绿色的纸卷,放在会议桌上缓缓展开,里面是不同颜色、大小不等的方块虎皮宣纸。

马文蔚看到宣纸时坐直了身板,他太熟悉这些宣纸了,是33年前他亲手写下的。

纸卷全部展开后,是“中国人民银行”6个书法字,在场的人惊叹道,“太漂亮了!”

陈溶和张作栋细细核对纸卷中的字体和马文蔚刚刚书写的字体,从整体看到细节,从起笔看到提笔,经过严格的比对验证和鉴定后,陈溶和张作栋确定原作就是马文蔚所写。

马文蔚听到这句话眼眶微红,没想到他真的能有揭开秘密的这天,但他还是谦逊地说,“这6个字应该归功于南汉宸行长,是他委托我书写,最后由他亲自遴选确定的,我不过是奉命参与而已”。

陈溶和张作栋将原字样的宣纸交到马文蔚手中,马文蔚颤抖地双手接过,时隔33年再见到自己的书法,有种不真实的恍惚感。

马文蔚抚摸着薄薄的宣纸,想起了他坎坷的前半生,这几个字犹如多年好友,他们终于跨越时空重逢。

坎坷人生

马文蔚生于1904年的陕西省阳曲县黄寨村金寺巷马家小院。1920年夏天,马文蔚考上了太原国民师范,在1925年毕业后,任教于国师街师范附小,不久后又到南京国立中央大学经济系学习。

1930年初,任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科员,1935年,经傅作义将军介绍,马文蔚来到上海,在财政部部长孔祥熙的安排下担任国民政府中央造币厂审查委员会文书副主任。

但在1942年,时任国民政府中央信托局人事处甄核主任的马文蔚,遭到孔祥熙手下的诬陷,继而被免职。事情调查清楚后,马文蔚面对孔祥熙时,耿直地说“院长,我再也不敢在你手下做事了”。

1949年,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后,无事可做的马文蔚在大街上遇见了老同学。

老同学问马文蔚现在在做什么,马文蔚无奈地笑了笑,“无事可做”。老同学觉得马文蔚不该被埋没,想起中国人民银行刚刚组建,便给马文蔚写了一张纸条,让他去找南汉宸行长。

南汉宸行长在重庆工作时,曾听过马文蔚的名字,知道他顶撞孔祥熙的事,当时,南汉宸行长对马文蔚十分敬佩,认为他耿直不阿。

当马文蔚拿着纸条找到南汉宸行长时,就被一眼认出来了,南汉宸行长想起马文蔚的事忍不住哈哈一笑,然后说道,“明天就来上班吧”。

1949年6月,马文蔚就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就是在这里,马文蔚写下了人民币票面上的字样。

1951年,马文蔚调到广西有色金属管理局,1年后,国务院征聘马文蔚为高级知识分子,并调到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计划处工作。

然而,在1957年,马文蔚因直言说出了单位中的工作失误,被遣送回山西老家。

漫长的20年改造生活,马文蔚始终没和任何人透露出人民币票面字样的事情。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75岁的马文蔚冤案重判,马文蔚身上的标签被撕下,按照政策,他可以在老家享受银行退休干部待遇。

对于马文蔚来说,这是他的新生。

马文蔚的思绪回到尘封多年的宣纸上,他又一遍抚摸着宣纸,将它捧还给陈溶和张作栋,“小心收着,别弄破了”。

看着宣纸再次收回纸卷中,马文蔚忍不住了,泪水划过苍老的面庞。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明文确定人民币票面上的“中国人民银行”等字样为马文蔚所写。

媒体得知人民币票汉字是马文蔚书写的后,纷纷上门采访,一时间马文蔚的名字被印在各大报纸的版面。

人民币票面的字是谁写的,这个谜题终于有了准确的答案。

后记

需要分清的是,马文蔚书写的是繁体版的“中國人民銀行”、大写数字、年号等19个字。

简体版的“国”和“银”,因为马文蔚年纪太大,握笔困难,难以再次书写。

因此,简体版的“国”和“银”是由北京印钞厂的专家,经过细心临摹马文蔚笔体后写出来的,但“国”字中的“口”和“银”字中的“艮”仍为原迹,沿用至今。

1988年3月25日,马文蔚在陕西省阳曲县人民医院病逝,享年85岁。

2018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阳曲县支行建成“马文蔚纪念馆”。里面通过展示、再现马文蔚生平简介、重要贡献、书法展示、生活场景、社会影响等内容,对马文蔚的一生进行简要概括。

如今,马文蔚先生虽然离去,但他的字仍然留在人民币票面上,跨过国与国之间的交界,走向世界。

参考资料

[1]河北党史网 《人民币上“中国人民银行”6个字究竟是谁写的?》 20181204

[2]中国金融 《妙笔丰碑矗人间——记“中国人民银行”行名题写者马文蔚先生》 2018年第23期

[3]百度百科 马文蔚 魏碑书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秘】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书法出自何人之手?
人民币上的汉字竟出自这位山西人之手,现在要给他建纪念馆了!
83年中国人民银行收到山西老人来信,领导震惊:速查绝密1号档案
1983年,山西老人致信央行: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写的
人民币上的人民
他被“套路”写下六个字,在国内流行几十年,几乎人人爱不释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