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歌唱家才旦卓玛:含泪送别女儿,余生只想做个贤妻良母

《唱支山歌给党听》《翻身农奴把歌唱》《北京的金山上》……

年轻的孩子可能不知道这些熟悉的歌曲是才旦卓玛老师的作品。

但他们也许曾张开双手弯下腰,用一句“巴扎嘿”表达心中的快乐。

从十几岁的青葱少女,唱到八十多岁的白发老人。

才旦卓玛的歌声就像一只高原上的鹰,满是自由,能冲破云霄。

让歌唱事业贯穿自己的一生,用歌声传递力量和温暖。

这位著名的藏族女高音歌唱家获得过“终身成就音乐艺术家”称号。

她的一生有幸福,同样也有跌宕。

我这辈子用两个选择幸福了一生。一个是选择唱歌,一个是选择南加多吉成为我的丈夫。”

年轻时被丈夫托起成为歌唱家,年老后愿意褪去一切光环陪在丈夫左右。

“年轻时他持家顾我,现在该我好好顾他了。”

只是没想到会在花甲之年痛失爱女。

咽下心中撕裂般的痛,才旦卓玛也用坚强,搀着老伴儿走过暮暮朝朝……

看见希望也遇见美好

美丽的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是才旦卓玛记忆几十年的故乡。

她在这里见过金色彩霞映照的辽阔草原。

也在这里踩着绿油油的小草,赶过像白云一样干净纯洁的羊群。

在现代人看来,这样的童年就是“美好”,没因为它无拘无束。

可在才旦卓玛眼里,这样的场景让她开心,也是她无法摆脱的束缚。

而一切只因为他们一家都是农奴。

1949年以前,农奴以及农奴的子女毫无人格尊严可言。

她的父母经年累月为农奴主种地,打理杂事。

她和3个姐姐没有读书识字的权利。

一个跟着父母种地,一个自小学习纺布,还一个早晨晚上地挤牛奶。

最小的才旦卓玛也是从3岁多的时候,就跟在几个大孩子身后放起了牛羊。

农奴主很残忍,他们不会给农奴看病,甚至不愿意多分下来一口牛奶,一件衣裳,人要像格桑花一样顽强才能活下去,活着就是我们最大的期望。

也是自小眼里就盛满了无助与痛苦,才旦卓玛会在外出放牛赶羊时放声歌唱。

草原的孩子相信歌声能赶走一切烦恼,能慰藉心灵,带来希望。

他们漫山遍野的歌声传递四方,真的“引来了希望”。

1951年,才旦卓玛14岁。

一支从天边过来的部队进驻西藏,他们不抢不占,宁可饿肚子也不拿百姓的食物。

还免费帮当地人做工,为人们带来知识、思想和反抗的勇气。

始终被压迫着的农奴们在部队的宣传中恍然大悟。

原来他们的贫穷可以改变,原来他们也可以追求平等,也可以打败盘旋在头顶的秃鹫。

在部队的帮助下剃掉“农奴”的身份,他们成了工人。

能拿工资,能有自由,也能让孩子们学习知识走向新生。

“运动进行了好几年,胜利到来的那天,我阿爸阿妈高兴地哭了。我们日喀则的人对军人有着特别的信赖感,他们是带给我们吉祥如意的'菩萨兵’……”

1956年,真正体会到自由的味道。

才旦卓玛在草原上放声歌唱,唱得当地妇联组织的工作人员大加赞赏。

于是一封介绍信送到日喀则文工团,在得知这个文工团由18军文工队组建后。

年轻的姑娘兴高采烈地表示自己一定要向组织靠拢。

成为文工团的一员,以歌唱演员的身份登台。

“我在台上唱,我父母在笑,他们让我一定唱下去,因为他们从我的歌声里面听出了快乐!”

登上拉萨首届“西藏青年代表大会”热泪盈眶地唱《献给毛主席》。

向民间艺人学唱传统的藏族民歌。

随团去往北京,将藏族人民的心声唱响全国。

而转个身的功夫,19岁的才旦卓玛猝不及防地就遇上了相伴一生爱人南加多吉。

“我家乡的女孩结婚都早,只是新思想过来后,我阿爸阿妈觉得要让女儿做自己想做的事,选自己喜欢的人,我才没早早嫁人。”

跟团参加了一场慰问演出,走下台时不小心撞到一个人。

谁知道第二天就有单位的领导,带来了一个名叫南加多吉的小伙子的信息。

走向幸福又远离家乡

南加多吉是青海藏族人,比才旦卓玛大6岁。

原是18军中一名出色的战士,后来转入当地公安系统工作。

才旦卓玛不小心的一撞,撞进了南加多吉的心,让帅气的小伙子当即向人打听。

而本着对军人极大的好感,年轻的女孩羞涩点头,两人有了交集。

缘分不到愁煞人,机缘一来口常开。

才旦卓玛和南加多吉虽然从事着完全不同的工作。

但他们有着同样的爱国的心,和一致的愿意建设祖国的理想。

被派遣一起去到陕西咸阳的西藏公学里学习汉语,成功脱盲。

大半年的相处也造出了一份情投意合。

1957年,20岁的才旦卓玛与26岁的南加多吉结为夫妻。

而婚后不久,上海音乐学院为民族音乐班培养人才,来到西藏公学中挑选学员。

只唱了两首歌就被选中。

1958年的下半年,才旦卓玛在丈夫的安慰和鼓励中挥手告别。

自此师从王品素教授,才旦卓玛开始了自己系统的音乐学习之路。

一位民族歌手刚进入大城市,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唱法,也为花腔女高音着迷。

可自小练就的发声方法难以与西方音乐进行融合。

才旦卓玛又是着急又是难过,觉得自己真是不行。

“老师问我为什么一定要学花腔,她说我的声音有独特的优势,我会别人难以学会的民族音乐,不用自卑。我一下子开朗了,我为什么要羡慕被人呢,我唱出我自己,唱出我们藏民的歌就很好。

才旦卓玛(右一)与恩师王品素(左二)

在老师一对一的指导下放大嗓音的独特性,也补充着自身的不足。

才旦卓玛有辨识的演唱,不知道让学院多少同学羡慕不已。

1959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将纪录片《今日西藏》的拍摄工作提上日程,也开始为主题曲《翻身农奴把歌唱》寻找演唱者。

才旦卓玛得到老师王品素的推荐去往北京录音。

对这首歌背后的故事有着亲身的经历,也体会过“翻身把歌唱”后的美好日子。

才旦卓玛用饱满的感情和真挚的心演绎《翻身农奴把歌唱》,自此一曲成名。

有了名气便被邀请着参加演出。

1962年被中国青年代表团的领导挑出来走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舞台。

1963年翻唱我国歌剧表演艺术家任桂珍的《唱支山歌给党听》。

她再次让自己的歌声飞遍祖国的大江南北。

到了1964年走出校园,才旦卓玛又被选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表演团队中。

广大群众在这年的10月份记住了邓玉华的《情深谊长》、郭兰英的《南泥湾》、胡松华的《赞歌》。

也将才旦卓玛的《毛主席祝您万寿无疆》唱成了耳熟能详的歌。

才旦卓玛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演唱《唱支山歌给党听》

尚未离开北京,才旦卓玛就接到东方歌舞的邀请。

“东方歌舞团很好,但我还是想要回故乡去。因为我刚结婚就离家了五六年,丢下了丈夫和亲人。虽然这些年我们一直通信,他们给了我很多鼓励和支持,但我心里还是觉得对不起他们,我非回去不可……

离开西藏时丈夫还在公学里深造,自己还是个憧憬大学校园的姑娘。

回到西藏时丈夫已经成了当地文物局的藏语翻译,自己也成了当时代最红的歌唱家之一。

从没觉得自己离开大都市的决定有错。

才旦卓玛进入西藏歌舞团工作,也过着简单幸福的生活。

70年代,才旦卓玛在西藏第一座煤矿昌都马扎拉煤矿为矿工们演唱

相亲相爱还相互维护

1966年,才旦卓玛和南加多吉迎来了可爱的女儿尼玛卓玛。

在藏语中,“尼玛”是对太阳的尊称,“卓玛”是神圣的“度母仙女”。

将两个蕴含着美好寓意的词语给到女儿,由此可见这对父母对孩子的爱与祝福。

只是当时的才旦卓玛十分忙碌。

生完孩子只在家待了不到3个月,她就投入到了繁忙的演出和活动中去。

在我们生活的地方许多男人不做家务,在家里就是天一样的存在,但南加不是这样。我们都有工作,只是我更忙一些,他就会一边工作一边带孩子,还负责了家里所有的琐事,外带孝顺老人。”

外人不愿意理解才旦卓玛的工作性质,只会说她不是个“好女人”,天天不着家。

外人也不会觉得南加多吉这样顾家的行为有什么好。

只会当面劝说他要“有个男人样”,背后议论他“真孬”。

对于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南加多吉始终充耳不闻。

但只要听到有人说才旦卓玛的“小话”,他总会第一时间站出来为妻子发言。

而在外工作的才旦卓玛其实也听过一些“不入耳”的话。

有些喜欢她的粉丝知道她的丈夫名不见经传后,会说些“那男人配不上你”的话。

而每当这时,才旦卓玛都会满脸严肃地告知:

我的爱人名字叫做南加多吉,他是世界上最好的丈夫,嫁给他是我的幸运。”

夫妻二人在外相互维护,在内相亲相爱。

时间来到70年代,受那场文化浩劫的影响。

才旦卓玛虽然没有被打倒,但演出活动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没有舞台就在丈夫的安慰下享受生活。

那几年与丈夫孩子在一起的日子,是才旦卓玛非常怀念的时光。

197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邀请才旦卓玛参与一些歌曲的录音工作。

《北京的金山上》一唱便红火,她的声音再次被人模仿。

2年后与丈夫生下儿子尼玛次仁,没想到又是刚生产完工作就来。

被任命为西藏自治区文化局副局长,为了尽快展开新的工作,才旦卓玛在单位里安营扎寨。

家中大女儿8岁,小儿子4个月。

南加多吉将女儿送往岳父母身边生活,自己则背起小儿子,一边上班一边照顾。

才旦卓玛也因为自己的“不顾家”而无数次愧疚垂泪。

“接到演出任务的时候你不得不走。我走时孩子们会跟我说在外小心,但不会黏着我非常不舍。但南加有事出差,他人还没走我儿子就哭得厉害,之后吵着要爸爸。就这一点,我就知道我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和妻子……”

虽然家中有位歌唱家,这位歌唱家还拿到过全国首届“金唱片奖”。

获得过“五洲杯金曲奖”,受邀在世界多国举办演唱会,进行访问,出席演出。

但这位歌唱家的两个孩子都没有跟着她的脚步,走上音乐之路。

才旦卓玛的女儿尼玛卓玛从西藏民族学院毕业后在拉萨的一家博物馆工作。

后来找到自己的情投意合,嫁给了一位汉族小伙儿,婚后生下了一位可爱的女儿。

他的儿子尼玛次仁走出校园后也在拉萨定居,就职于银行系统。

撕心裂肺后相伴到老

早在1991年的时候,年满60周岁的南加多吉办理了退休。

只是多年来的操劳和西藏高海拔地区的压力。

让他患上了高原性多血症

第一次发病的时候,才旦卓玛被吓得六神无主。

血压高到家里的血压计都测不出来,送去医院的路上他也难受得厉害……”

也是丈夫的这次发病,让才旦卓玛决定搬到拉萨,住在孩子们身边有个照应。

但身体一垮就没补起来,西藏的冬天也让南加多吉开始感到痛苦。

90年代后期,才旦卓玛推掉自己的大部分工作陪在丈夫身边。

她会唱歌给丈夫听,会接过可爱的外孙女在膝下玩闹。

也会做上一桌可口的饭菜,将儿子、女儿一家招呼过来,让家里满是欢声笑语。

只是从1997年起,南加多吉的身体在再度变差。

1998年他脑血管发生破裂被送进急救室之后昏迷几天。

“那几天对我来说就是天大的折磨,我很害怕,也很悲观。幸好他扛过来了,我也又活了……”

更加在意丈夫的身体,才旦卓玛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细心照顾着南加多吉。

就在对方的身体有了明显的好转时。

2002年,一场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巨大悲痛。

将71岁的南加多吉和65岁的才旦卓玛砸得差点没喘过气。

疾病来得突然,降临在了尼玛卓玛的身上。

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年仅36岁的她在医院痛苦地离开人世。

医院的病房里,女婿拉着女儿的手失声痛哭,外孙女在一旁大声呼喊着妈妈。

南加多吉在痛失爱女的打击下一病不起。

才旦卓玛在悲痛的深渊里沉浮,几度昏厥。

是儿子尼玛次仁红着眼眶扶起双亲,拉着妹夫让其振作。

一家人相互依偎着度过这场直击心灵的痛。

而将外孙女接到身边教养,才旦卓玛比丈夫先缓过来,她选择用坚强带着老伴疗伤。

也是有着外孙女的依赖和妻子的陪伴,南加多吉的精气神慢慢回升。

熬过最为黑暗的日子。

2003年10月,才旦卓玛走上上海艺海剧院举行的“才旦卓玛音乐会”。

她用歌声传递着自己的内心。

那首《一个妈妈和女儿》既是唱着藏汉人民一家亲,也是唱着她和女儿的情。

才旦卓玛从艺50周年演唱会演出现场(摄于2005年)

2005年,“祝贺著名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从艺50周年”文艺晚会在拉萨举行。

当天晚上,无数歌迷跟着偶像的声音一起欢唱。

而晚会结束,才旦卓玛要为自己从艺50周年的画册选照片。

她不顾藏族“去世之人不能留下照片,要全部烧毁”的传统。

坚持选了一张女儿3岁时和自己相互依偎的照片进行公开刊登。

“我不在乎那些习俗,我思念我的孩子,她走得太早,我还没好好爱过她。这是我的思念,我希望她就算到了天上也不孤单。”

到如今的2023年,才旦卓玛已过85岁。

与她相依相伴66年风雨的南加多吉也过完了91岁生日。

他们的女婿有了新的生活但也对外孙女很好,对两位老人孝顺。

他们的儿子也有了后代,一家幸福美满。

而早年跟着老两口一起生活的外孙女20岁了。

小姑娘出落得亭亭玉立,像极了母亲尼玛卓玛,是个小精灵。

隐于繁华的都市中,在拉萨市区一个不起眼的小巷里,住着歌唱家才旦卓玛一家。

他们朴实无华,和所有百姓一样过着简单的生活。

为一日三餐忙碌,为孙辈放假后的探望欣喜。

而年轻时被丈夫捧在手心照顾,年老后,才旦卓玛将南加多吉捧在手心,温暖的呵护。

希望这对相扶相持66年的老人家身体健康,继续一直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歌唱家才旦卓玛:花甲之年痛失爱女,她与老伴在悲痛中坚强
【人物栏目】| 才旦卓玛:翻身农奴把歌唱
高原之歌(1)——才旦卓玛《翻身农奴把歌唱》
85岁的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如今生活怎样?
一首老歌勾起的往日情怀(原创)
从19岁的藏族姑娘到著名歌唱家,才旦卓玛老照片,高原歌魂歌不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