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各品牌进入中国的第一款车型,你都记得是什么吗?
虽然我们都是有车一族了,但是关于中国汽车历史你又知道多少呢?你知道当初进入中国的品牌,推出的首款车型是什么吗当中故事和细节你又知道多少呢?果不是很了解的话,请看完这篇文章,除了收获知识,或许还会勾起你不少童年回忆。

1
     北京吉普汽车(BJC)

很多人以为第一家在华合资的汽车品牌是上海大众,其实并不然。成立于1983年的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BJC) 才是第一家在华合资车企,合资方为美国汽车公司AMC(后被克莱斯勒收购),此次合作由美籍华人沈坚白先生拉线达成。

1983年5月5日,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合资经营总合同签字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1985年,北京吉普引进生产的第一款车型代号为XJ,也就是第二代切诺基。与那些引入“过气”车型的车企不同,北京吉普引入的XJ是1984年“新鲜出炉”的,属于当时最先进的车型,可以说北京吉普几乎从XJ诞生伊始便把其引入国内。中国人民SUV的认识正是从它开始。


也正因为XJ太先进了,国内又刚经历完10年特殊时期,北京汽车方面根本没能力自主生产,所以最初是以CKD形式生产,后来才逐步实现国产化。据说在生产线建设初期,由于时间紧迫(庆祝国庆)和资金短缺,美方人员连加班费都不收,跟中方人员一起加班加点干活。


说个题外话,由于切诺基的轴距较短,后排空间一直比较鸡肋。北京吉普于1999年推出了加长轴距的高顶版超级切诺基,并在车型代号后加一个“L”。说明加长版在那个年代已经陆陆续续出现。


2
     上海大众

在北京吉普成立没多久之后,1984年10月上海大众也应运而生。说到上海大众,桑塔纳这款经典车型势必不会让人忘记(桑塔纳实际上是帕萨特B2)。

但是你知道吗?其实早在1983年4月,也就是上海大众正式成立前,第一辆桑塔纳便已经在上海汽车厂以CKD的形式试装下线了,其中100台率先被上海市政府买下成为公务车。

1985年,桑塔纳正式生产,作为国内第一款合资中级轿车,桑塔纳的诞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中德双方的谈判就持续长达6年之久,当时上海大众的合资项目被中央定性为政治任务,这对于当年的上海汽车厂的造车人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考验。


皇天不负有心人,桑塔纳面世以来,市场对它表现出空前的热情,许多人都把此车当作了“高档车”。由于当时还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期,桑塔纳经常一车难求,曾有人将一辆桑塔纳最高价炒到22万元。

3
     广州标致
紧贴着上海大众的步伐,广州标致在1985年3月相继成立,至此“北上广”在短短3年内都有了自己的合资品牌。
与北京吉普和上海大众引入最新款车型不同,广州标致引入的首款车型505(也有资料记载当时广标还不能生产轿车,所以首批车型是504皮卡),在当时已经接近淘汰,原因是标致判定广州方面不具备生产最新405车型的条件,一没钱,二没技术。


虽然标致505的性能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出色,但车主很快发现它的维修成本要远高于大众,除了机械可靠性的因素外,广州标致高昂的零配件售价也是吓跑消费者的原因之一。

有一种说法是法国人并没有打算在中国做长久生意,他们只想把淘汰车型在中国进行第二次处理,靠卖进口零件赚取高额差价。1997年广标倒下,或多或少是因为维修费用惊人所致的,另一方面则是政治原因,这里不再展开。


尽管法国人期望依靠投产较先进的标致405改变这一现状,但消费者显然已经对广州标致失去了信心,到了1997年,广州标致年销量从峰值两万台跌到仅3位数,公司亏损高达29亿元。同年,本田以1美元的象征价格购买了法国标致在中国的股份和债务,成立广州本田。

不过广州标致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在混线生产方面,广州标致可以说是国内第一家;在广标的同一条生产线上,可以同时生产505SW8和505SX以及504。90年代初,上海大众还专门派人到广标学习如何混线生产。

4
     庆铃汽车(五十铃)

1984年,曾经的国家物资局和刚成立的中国汽车工业进出口公司,以技贸结合的方式购进3万辆五十铃N系列轻卡,每台车含技术费用100美元,这相当于花了300万美元把整套图纸引进国内。
率先生产五十铃轻卡的是江铃的前身——江西汽车制造厂。他们引进了日本五十铃的生产技术,以及几乎整套的生产设备,所以有别于过往在摸索中生产汽车的状态,江西汽车制造厂很快就进入了投产阶段。1985年6月18日,第一辆五十铃N系列轻卡下线,驾驶室前的中文字样包括了“五十铃”和“江西”。


同年5月,正式生产五十铃轻卡的还有重庆汽车制造厂,并且他们与五十铃汽车公司合资成立庆铃汽车有限公司,这也是中国第一家中日合资的汽车企业。庆铃生产的第一批车辆为“五十铃630轻型车”,其实也就是五十铃N系列车型。


庆铃引入的N系列卡车是五十铃ELF轻型车系当中的第四代产品,从1984年正式在日本生产。而当时引进国内的NKR,产品代号为630。在当时国产轻卡都较为落后的阶段,五十铃N系列的出现无疑为各大厂矿、机关带来的新的选择。这也是上世纪8,90年代在街上能见度最高的合资品牌轻卡。

5
     一汽 x 奥迪
首先说明,1988年一汽与大众签订的是合作技术协议,率先引入奥迪100(C3)进行生产,并不是签订合资协议;直到1995年奥迪才并入一汽大众,成为合资品牌,生产的车型是大家所熟悉的A6L(C5)。

1988年5月17日,一汽与奥迪签署了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第一个高档车技术转让协议

其实一汽当初并不是想引进奥迪100,因为早在1984年一汽便买入了克莱斯勒488型发动机的生产线,所以引进克莱斯勒的车型和技术才是一汽最初的想法。1987年,因为克莱斯勒漫天要价,给了奥迪乘虚而入的机会,奥迪副总裁斯瑞皮西率代表团来一汽,将奥迪100车型介绍给一汽,寻求合作的可能性。

  
巧合的是,原来克莱斯勒的488型发动机是源自奥迪的技术,所以488型发动机很轻易地被塞进奥迪100,所以便有了搭载488发动机的奥迪100试装车。从此双方一拍即合,于1988年5月正式签订了合作技术协议。


1989年8月1日,第一台奥迪轿车在二轿厂装配线装配下线,当年即组装391辆。国产化的工作也是从签订协议起就开始,并逐年上升,到96年累计达到90%以上。后来一汽吸收了奥迪100的技术,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小红旗”轿车。

6
     一汽大众

有了一汽和奥迪的合作基础,一汽和大众成立合资公司就自然水到渠成了。1991年2月,一汽·大众正式成立。同年12月,一汽大众便利用现有的生产条件以CKD方式生产出第一辆捷达A2轿车,与奥迪100形成高低搭配,拉开开辟中国市场的序幕。

这里说一个小插曲,和奥迪100一样,其实一汽当初的目标并不是接近淘汰的捷达A2,而是最新的捷达A3和高尔夫A3,只不过碍于当时一汽要压缩投资,便把目光转投到更便宜的捷达A2和高尔夫A2身上(因为可以买到二手模具)。


又由于调研显示高尔夫那个车型,南方人会觉得很难看,尤其是广东那边的消费者有一种观点认为“有头无尾不吉利”,所以一汽决定先投产捷达A2,高尔夫A2延迟投产,不过最后高尔夫A2好像并没有国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大故障率最低车型!买了就省心了~
娱乐圈扎堆分手,吃瓜群众精心盘点,汽车圈那些分分合合
国人喜欢的10个品牌 好车第一要素故障率要低
那些曾经霸占马路的国民汽车品牌们,现在活得怎么样?
故障率最低的十大品牌及车型:大众杀入前三,一自主品牌上榜
哪些车适合女生开:推荐12款适合女生的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