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东卫进士苏京
苏京,字殿卿,号临皋,日照市安东卫人,生于明·万历壬辰年(1592年),卒于清·顺治癸巳年(1653年),终年62岁。天启壬戌贡生,考授州卒,崇祯癸酉科顺天举人,丁丑科进士,先后曾任河南开封杞县知县,行取兵部车驾司主事,武宣司员外郎,钦命监督京营军务,江西道监察御史,敕赠尚方剑监督陕西总制军务,巡按河南,镇守庙湾,江南道监察御史,陕西道监察御史兼茶马事务,福建按察司佥事分巡建宁兵备道等职。

苏京先世为维扬泰州人,明朝开国因其始祖从明太祖征讨有功,封昭信校尉,世袭“百户侯”。明信国公汤和设卫防海时,调入日照安东卫驻守,仍袭“百户侯”之职。

祖父苏田,同胞五人,嘉靖年间,倭寇侵扰福建沿海,苏田兄弟二人随戚继光赴闽讨倭,战死疆场。当时祖母年方二十四岁,矢志抚孤,享年七十余岁,因病而终。

父亲苏雨望,号润吾,同胞三人。云望、霓望,雨望行三。

苏雨望在其父苏田援闽讨倭走后三个月出生,生未见父。 

苏雨望生时有异征,少时就有文人风度,虽辍学从商,但天性敬文人喜文事,颇识文字,且武艺超群,骑射精工,十矢九中, 无虚发。棋艺超群,遍游江淮少有胜者。常念及父辈死于倭寇而立志复仇。每逢阴雨晦冥便烦躁不安,愤不欲生,恨不能即提三尺剑以雪杀父之仇。冬夏祭扫常带苏京向东南拜哭。为寻找父辈殉难之地,求其骸骨,苏雨望常携带武器贸易于浙江、福建一带,虽未果,但往来于江浙,几经熏陶,受益匪浅。

后来,他将贸易所得全部用来购置书墨教子读书,誓变行武之家为书香门第。苏雨望仗义疏财,慷慨直爽,常解囊倾橐救人于难。沂水李小泉曾远涉三百余里来安东卫做海货生意,因染瘟疫病重,店家将其抬至城门外无人敢近。苏雨望知道后将其背至家中,与妻子李氏饵药调汤,精心护理五十余日,康复后李小泉收其资金回家。数年后来答谢其救命之恩时,称之谓再生父母。苏雨望已将此事忘却,待李小泉泣诉前情时方才记起。邻人有死不能葬,贫不能婚者,只要言于他,必定能得到帮助。

苏田援闽阵殁后世袭中断五十年,苏雨望与妻李氏典当首饰筹集费用到京城陈述缘由,奔波十年方得解决。得请后,苏雨望将世袭之职奉给长兄苏云望,并言:“吾生平之志毕矣”。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这种好义乐施的性格,对苏京及同胞兄弟有极大影响。

苏雨望卒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终年五十五岁。至崇祯十三年(1640年)因苏京政绩考核卓著,朝廷敕赠京之父苏雨望为文林郎、河南开封府杞县知县。京之母李氏、京之妻范氏及继室陈氏皆敕赠为孺人,晋赠恭人。

苏京同胞五人,文、彦、京、襄、衮,其排行第三。

长兄苏文,字具瞻,廪生,是安东卫苏氏家族中弃武习文第一人。素以孝友节廉蜚声庠序,树型于乡间邻里,终年三十二岁。

二哥,苏彦,字企由,号琪园,庠生。为人正直,仗义疏财。《沂州府志·义士传》载:“崇祯十三年(1640年),岁大饥,彦尽捐家财,舍粥乡里,全活甚众”。又“东门外山缺形,人言与安东卫不利,彦自捐巨资建大壁以镇之”。

四弟,苏襄,字馨师,号海客,少时智力超群,才华横溢,胸襟旷达。崇祯六年(1633年)安东卫戒严,四城关闭,经月不开,任何人不准出入。眼看癸酉乡试考期已近,无奈之下与苏京夜间缒城赶赴省城,落地时将携带的墨锭跌为两断。苏襄大惊,言不祥之兆,预示出师不利。苏京大笑,高吟:“善哉,一墨跌为两截,实为‘一脉两捷’也。此乃吉兆,考必中矣”,此次考试与苏京同中崇祯癸酉举人,时人谓之“双凤”,“一脉两捷”,传为百年佳话。

五弟,苏衮,字雪堂,轻财帛,好舍施,有侠士风度。世人传颂曰:“持已秉三代直道,待人凭一片丹心。”明末贡士。曾小亭一间,隐于其中,终日垂钓江河,笑傲山林。有人劝之出仕任职,笑而曰:“悠悠山海学隐士”,终身不仕。

苏京三子三女,长子敦生,字子厚,廪生,中崇祯癸酉科副榜。崇祯十五年(1642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安东卫兵破城垣而殉难。

次子敷生,贡生,《卫志·义士传》载其:“为人重义气,乐施,方正,自持,不为诡随”。长兄敦生遇难后,痛兄乏子,将尚在襁褓中的长子兰孙即付嫂童氏扶养,以继其后。世人无不交口称赞,后连举六子,皆有文学,人言:“孝友之报。”顺治辛丑年(1661年)念学馆颓废,典衣易产捐修费八百金。

三子敬生:号渔城,康熙丙寅科(1686年)被拔为贡生,庚午科(1690年)以解元候选知县。“周易启蒙”、“渔城诗文”皆为传世之作。

苏京三女皆嫁于当时望族大家。

苏京一生刚直不阿,耻为诡随,厚历仕远,锐意建树。在任职之时,经考核,政绩颇著,曾被誉为“中州循良第一”。

他神情粹穆,器宇端凝,少负岐嶷?熏名性倜傥.素以“知书达理”、“才猷敏练”,而闻名于乡里,因而父亲苏雨望对其于诸子中期望独厚,但他从不自负。由于勤奋好学,刻苦攻读,终于淹贯诸家,创安东卫历明三百载甲第第一人。志书曾记“空冀北之群,开甲第之先,两承召对,天子改容,三历巡方,官史落胆,文章经济并重一时”。苏京未第之时曾偶染重疾,终日高烧不退,精神恍惚。朦胧之中似有人告诉他,日后是朝廷有用之人。并引他到一处院落,入室后只见桌上案卷如山,此人告知,这均为他所须批阅的文件。病好之后,苏京更加发愤苦读。于明·天启壬戌(1622年)受拔贡生,入国子监肄业受学。但戊辰(1628年)考试后为州判副取待选,同乡朋友均对其惋惜,并劝其入北京顺天贡院参加乡试,于崇祯癸酉(1633年)考中顺天举人。甲戌年(1634年)会试后偶得一梦,见父亲苏雨望身着官服对其言道:“上苍谓我有德,要在你身上表示报答,但时刻还不到,须要再等几年。”言罢离去。苏京醒来时,观榜归来人告诉他,此次会试名落孙山。

丁丑年(1637年)苏京再度参加会试一举成名,中丁丑科进士,赐同进士出身。

苏京出仕,初任河南开封杞县知县。三年任期,经考核政绩卓异,时称“中州循良第一”,后升兵部车驾司主事。庚辰(1640年)任武选司员外郎,钦命监督京营事务,辛巳(1641年)任江西道监察御史。

任监察御史后,因勤于政务,清赋锄奸,名声大振,蜚声朝野。是年奉诏入京研讨治国之策,同去的还有台臣王燮,抚臣侯恂。苏京慷慨直言,不随浮议,力抒己见,切中时势。曾言及“昔之大患在奴虏,今之大患在流寇”。又“松、杏为东北之藩篱,松山失则畿辅之藩篱不固。鲁、豫为西南之门户,汴藩警,则畿辅之门户不严”。缕缕万言皆为治国之良策,深得崇祯赏识。崇祯壬午(1642年)三月,李自成围困开封,京城震慑,崇祯惶惶然不可终日,再次入见苏京询问对策。苏京剖析了当时军事形势,陈述了自己的见解,力保陕西总督孙传庭出兵讨敌。崇祯言听计从,赐尚方宝剑,命苏京监督延、宁、甘诸军,总制军务。是年六月出京取道西安,八月与陕西总督孙传庭率军出潼关,与李自成军开战,以解开封之围。

此时,李自成义军大得人心,所到之处,百姓闻风而动,积极响应。而苏京所督救援开封的各路军马行动迟缓,明将各怀异心,等待观望,又加霪雨四十日,连月不开,平地水深数尺。苏京调兵兵不到,催粮粮不至,“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均不占其一,纵有“雄才奇略”也只能空握尚方宝剑而无力回天。头一战,终以粮匮师溃,而败走于中州。

头一战之后,孙传庭收拾残兵二千余人退守潼关,苏京无军可监,奏交剑绶。是年冬奉命任河南巡按,为固守开封以保京畿,苏京与推官黄澍,司李陈潜夫等加固城池,日夜防守,使开封一时得免于兵祸。癸未年(1643年)苏京在无备的情况下,被叛将陈永福之子绑架。

因变故突发,猝不及防,苏京只能将印绶密遣心腹交于司李陈潜夫,并略陈事件原委,待陈潜夫组织营救时,苏京早被挟持而去。

至李自成军营。苏京只求速死,但李自成仅将他奚落嘲弄了一番,关押于军营之中。

李自成攻陷开封之后,挟持苏京继续北上。路经夷齐墓时,苏京乘隙挣脱,决心殉难,以头撞墓碑,连牙齿碰断,顿时血流满面。李自成怒不可遏,拔剑欲杀,其部下劝阻说:“此北京人望也,务留之以系人心”。随后改用槛车囚禁继续北上。

宁武关,苏京素知守将周遇吉忠勇,便暗中遣心腹密报:“闯近多疑忌,仇杀其勇将谋士多人,部下咸怀二心,此来利在速战,久持之必内变。勿遽战也。”然周遇吉盲目轻敌,刚愎自用,置苏京建议于不顾。结果关破兵溃,周遇吉在巷中被擒,举家自焚殉难。

甲申年(1644年)二月,李自成因夺取宁武关伤亡惨重,决定返回陕西进行休整,养精蓄锐以利再图。正在此时明大同总兵姜襄,宣府总兵王承荫慑于起义军的声势,向李自成递交了降表。李自成接表后欣喜若狂,全军上下群情振奋。于是改变了行军方案,决策北上,攻取北京。军营一片战前忙碌,李自成在攻取宁武关时因战事便放松了对苏京的监戒,这次更因起程仓促而使苏京乘机得以逃脱。

苏京逃出李自成军营之后,行数日仍未出义军控制区。一日正行之间,忽遇明叛将苏见乐,率领兵士十余人出现在面前。苏京在镇守开封时,该将曾因犯法而被苏京监禁等候处理,后来因叛逃得脱。苏京暗想,此次相遇真乃怨家路窄,必定前来报复,眼下只有一死别无他计。但出人意料的是,苏见乐见苏京后竟慌忙下马匍匐在地,不但承认自己的罪过,而且又道出了一番令人惊诧的缘由。

原来苏见乐因罪下狱后,曾遣数人骑带礼物银两及书信到安东卫苏京家,意在托家人代为求情,以求生计。苏京之子敷生礼待其来人,退回了礼物及银两,焚烧了求情书信,晓之以理,明其大义,至诚之情苏见乐知之后心悦诚服。苏京为官清正,善恶分明,使苏见乐良知发现,忙吩咐军土给苏京更衣备饭,并护送苏京逃出义军控制区,安全回到家乡安东卫。如果苏京为官不一身正气,其子苏敷生不守先君家教,对其财物少有染指,此次相遇定会另当别论,正所谓:“吉人自有天相”。

甲申三月传来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吊死景山的消息,苏京便起程奔往南京,招集流亡到此的明朝官员商讨拥立新君,复明抗清。当时在立君问题上,逆党马士英为了达到挟君秉政的目的,执意立福王朱由崧,所有流亡到南京的明朝官员没有谁能够和马士英抗争,福王即位已成定局。但朝野有识之士都非常清楚,马士英把持朝政争权夺利,明朝亡在旦夕之间。

福王在南京践位之后,命苏京驻守庙湾以防御江北的清军,因朝中政事繁忙,苏京派马阮代行公务。以后由于受朝中奸党的排挤,不久便被调往扬州督师。

此时唐王朱聿键、朱聿锷,韩王朱本铉,桂王朱由榔,皆觊觎王位,内部争权夺利,相互倾轧。明朝遗老遗少得过且过,只知享乐,无心收复失城。苏京立君复明之志已成泡影,一气之下,便愤而辞归故里。

苏京回家后见安东卫已是生意萧条,满目疮痍,几经战火今非昔比。此时清朝刚刚建立,明朝又拥立新君,新旧交替,几年战祸未息,各地盗贼劫匪山头林立,以致民不聊生。安东卫此时已从军事重镇继而成为远近闻名的商埠,商贾云集,铺号栉比,这便更成为盗贼必劫之地。莒州曹武生,啸聚山林后,干脆驻扎安东卫城西,多次倡乱安东卫,邻里乡亲苦不堪言。苏京回安东卫后义愤填膺,立志安民,将其家产大部分变卖捐出,招募乡第一代与本卫绅衿士民同心固圉。曹贼又来进犯时,苏京带兵勇亲冒矢石力挫其锋,并乘胜追击一举捣毁匪巢。以后数年安东卫未遭兵祸,经济又重新繁荣。

乙酉年(1645年)苏京在安东卫住了一个时期,为躲避大清朝廷对明朝旧吏的追捕,曾隐居江苏连云港北固山,这期间他终日以漫游阿掖、云台山水,吟诗作赋消磨时光,过着逍遥世外,与世无争的隐士生活。至今北固山仍有其亲书“明二苏避难处”碑石一块,以志此事。岚山头村东龙神庙前海上碑,“星河影动”、“撼雪喷云”是其手迹,另“砥柱狂澜”、“万斛明珠”则是苏京的挚友,礼部尚书王铎当年来安东卫拜访苏京时留下的墨宝。

丁亥(1647年)冬,苏京接到日照人安鸿胪从北京转来的紧急密报,言有人向朝廷举报苏京曾“受南京伪诏,驻扎庙湾防御江北,征兵集饷与扬州为声援,抵抗王师”。此案若发,关系重大,定有灭族之灾。为保全安东卫苏氏家族,苏京决定铤而走险,入朝觐见清世祖顺治。

当时清朝初定天下,为笼络人心,对明朝旧吏采取怀柔政策,以巩固统治。尤其对有“北京人望”之誉的苏京更另看一眼,因而未对此事进行追究。顺治安慰苏京“若辈浮言,此前朝事,勿介介也。”并以原官授陕西道监察御史,兼茶马事务。

苏京在任期间因不畏权贵,上疏弹劾满族官员反而败讼,虽后此案得以昭雪,但因这一案件苏京于己丑年(1649年)也被改授真定巡按。

辛卯年(1651年)因朝廷对官员进行考核而回道,正值甄别台员,苏京被流言蜚语中伤,虽升福建按察司佥事分巡建甯兵备道,实则外转边疆,远离朝廷。同僚均为其扼腕叹息,但苏京处之坦然,叱驭出都,回家乡与亲朋故旧欢宴辞别。慨言曰:“我祖为抗倭战死于福建,忠烈感动天地,我得其回报,现在我复到福建是花落结果的时候。我此行不会回来。”众人皆劝慰他,但苏京笑而不答。

到福建任职后,沿海一带战事频发,苏京终因操劳过度于癸巳年(1653年)即清·顺治九年卒于任上。

苏京一生秉性耿爽,政事点评直言谠论,在疏稿奏章中慷慨陈辞,语语洞悉利弊,绝无浮议:头之战虽然兵败中州,但在奏折中也褒贬得当,功过分明,曾言“千人之罪,不应掩一人之功,知人之功,不以宥一人之罪”,力保孙传庭免议,并在挫败的情况下为将士请功。

在任陕西道监察御史期间,有同事旗人权势显赫,气焰灼人,飞扬跋扈,作威作福,虐待商民,草菅人命,朝野无不侧目,苏京为民请命,上疏弹劾,旗人终于被革职查办。

苏京一生待人宽厚以仁慈为本。其父苏雨望即世选墓址时,术士曾言:“此墓地与长支不利。”长兄苏文慨然曰“我兄弟五人,只要四支均利独我长支不利,我心甘情愿。更何况那有四支都富贵,而独长支贫贱之说。”其后果然长兄苏文早亡,苏京不负所托,对苏文之子女照顾倍至,视若己出。

二哥苏彦生性好游,有次外出二年未归,后听说苏彦在清源,苏京徒步寻找数月,相遇痛哭,携手而归,从此,苏彦勤奋治家,后生意兴隆,家境殷实。此皆基于苏京。

四弟苏襄曾捐助学负债千金,苏京用其官俸一一代偿,平时扶危济困,赈灾救难视为己任,乡亲邻里交口称赞。

苏京出身科甲,虽长期督师军旅,戎马倥偬,但始终以建学兴教为己任,以举贤育才为首务。在任杞县知县时,己卯科(1639年)任河南乡试同考官,处事秉公,尽拔一时名士。

崇祯壬午(1642年)苏京奉命巡按河南,这年乡试因战乱而未能举行。癸未(1643年)苏京接到旨意,本年的京都会试改在八月举行,要河南预先补行壬午乡试,并命他为乡试监临官。

由于李自成军在河南一带掠州夺县,战事频繁,考试无法正常进行,苏京便上奏朝廷,请求在苏门改建贡院。获准后他亲自安排筹划建院事宜,心血濒于枯竭,直至七月考生才得以入场。月底发榜,新科孝廉按名绶发给咨文。为使乡试中举者能够赶上八月的京城会试,考生的考试用品及一切费用全由他捐款备办,并将有关注意事项沿途张贴示喻,作好周密安排,使考生按时到京后即进考场。由于他精心筹划,贤者良才得以应选,壬午乡试中举者有三十多人在当年和以后会试中得中。

明朝末年,京城一带文风不正,苏京在巡按畿南时,为扫荡当地空浮的文风,崛然奋笔,昌明雅道。在广平建立书院,广招学员,并亲自为学员授课和批改诗文。他的学生将他的文章、言论等汇集成书,名为《笔山居艺》。书刊发行后,士子争相效学,苏京以自己治学理论和创作实践,使当时京城一带的颓废文风得到了改变。

苏京出身科甲,虽仕途奔波,但也未辍文墨,曾有《小学注解》、《笔山居艺》、《畿南纪兴诗》、《文稿》等著作留传于世。其诗稿留存不多,现撷取一首,以飨读者:


再登山寺
别有寻幽径,重来另一天。
峰回山势回,路转地形偏。
窈窕荒蹊窄, 峭壁悬。
闻观山鸟美, 奥卧龙眠。
摩石敲新句,拂苔读旧篇。
沉沉禅境寂,冷冷梵声喧。
羹煮云根蔌,茶烹涧底泉。
青菁尘外饭,白云坐中联。
山下耕桑侣,逃秦不计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照史上清风」苏京:中州循良第一
明代进士(30)喻上猷:明朝御史正二品,后降李自成任兵政府尚书
山东苏氏历代科举统计数
杨时后裔中的状元与榜眼
客家古代人物(辑)
余姓进士(明代)考之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