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海钩沉:中国第一位高僧是邳州人

(作者:李修运)

汉桓帝时,佛教东传至洛阳。首达洛阳的当属安世高,安息国王子,高僧,汉称“安侯”。继承者也为安息人,优婆塞(就是佛教居士)安玄。“二安”精通梵语,在洛阳译经,颇有影响。这时汉人严佛调,热心学佛,从安世高为师,出家为僧,他就是中国第一个本土和尚。严佛调助二安(安世高和安玄)译经,为译经高手,开佛经助译之始。严佛调在学佛、助译过程中心领神悟,发师所未发,悟透经中深昧,亲自撰述,开创了汉人佛学者著书立说之始。严佛调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相当主要的地位.

严佛调,又名严浮调,大约生于公元117-197年,简名严调。入佛后,名子中间加以“佛”字,叫严佛调,以示其身份与佛有关。严佛调大师,东汉末下邳人,具体出生地不可考,后入居洛阳,那时下邳也称临淮军,汉明帝永平年间改为下邳国,为明帝异母弟楚王刘英的封国。东汉末,下邳相笮融拥有众势,占据一方,崇信佛教,建立佛寺,佛教在这个地方成为主要传播地区之一。而洛阳当然是传佛译经重镇,严佛调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为富有文化教养的人。史载他“绮年颖悟,敏而好学,信慧自然,遂出家修道。”后来,他在著作中就直接写作“严阿祗梨浮调”,说明他对佛教到了驾轻就熟的程度。

“阿祗梨”是梵文译音,意译为“轨范师”、“正行”。意思是教授弟子、纠正弟子行为、为其轨范,所以亦称为“导师”。“严阿祗梨佛调”通用汉译应为“严导师浮调”。这表明了严佛调的身份,现在看是个入佛后很笼统的称谓,但在当时可能很明确,因为根据佛典《四分律行事钞》卷上有五种阿祗梨:一、出家阿祗梨(出家得度之际,授十戒之师);二、受戒阿祗梨(受具足戒之际作羯磨之师);三、教授阿梨(受具足戒时教授威仪之师);四、授经阿祗梨(教读经之师);五、依止阿祗梨(同起居,而从受教之师)。就东汉当时的情况看,“严阿祗梨”应属于第一种,因为汉地佛徒受戒是以后的事。两晋之际的后赵国的著作郎王度曾给后赵的第二代皇帝石虎上疏说:“佛者,外国之神,非诸华所应祠奉,汉代初传其道,惟听西域人得立寺都色,以奉其神,汉人皆不出家。”这个说法不正确,因为东汉时除了严佛调为安世高的弟子外,还有韩林、皮业、陈慧等三人亦为安世高的从学弟子,史载明严佛调大师为“出家修道”,大师本人亦自称“严阿祗梨浮调”。其他三人,未明言“出家”,只能看作是佛教学者了。

严佛调大师在洛阳从师于安世高法师,学习佛法。因安世高所译为小乘禅数,所以,严佛调学的、译的无疑也是小乘经典。上文交代了,当时,协助安世高法师译经的,除了严佛调法师外还有安玄。

安玄,安息国人。少年时,志向坚定,性情贞白,深沉内向,善于思考,为佛教居士,秉守法戒,严格自律;博览并诵读群经,有很多的经典能通悟理解。汉灵帝末年,东渡经商,定居洛阳。因他对汉朝在经济贸易方面有贡献,而建立功勋,被封为“骑都尉”。在洛阳,安玄表现得谦虚谨慎、温顺恭敬,平时把弘扬佛法当作自己的事业。安玄又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外国人,不久,他就通晓了汉语,于是信心实足,立志宣扬佛经。平时,他和僧人们讲论佛教义理,有很多高见,得到大家的赞赏,都称他为“都尉玄”。安玄热心于翻译佛经,但个人能力毕竟有限,于是他找到了僧友严佛调。

严佛调大师由于长期从师安世高法师,梵文胡语也相当通晓,大师既为佛门弟子,弘佛译经亦看作己任,所以,二人拍即合,就合译起经来。

严佛调大师与安玄合译佛经,采取的是“都尉口陈,严调笔受”的方法,就是安玄先拿原本,将经文用胡语念出来,严佛调大师用汉文直接写下来,然后,两人戡酌字句,修饰润色,便语意更加完整、显豁,便于阅读,这就算作定稿。在中国佛教译经史上,算是一件破天荒的创举。安世高大师的译经是个人独立完成的,此后,多数佛经的翻译都是这样,后之佛学译者对这些个人译的经典有不妥之处,甚至还指责。从汉和西域文化交流来讲,这种助译合译形式,无疑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一种外来文化比较准确地传播到这个国家,非语言高手,错误在所难免。如果无此能力,硬粗制滥造,敷衍成文,那么,贻害就无穷了。

自严、安二人合译佛经之后,使西域东渡僧人,在汉语还不太精通的情况下,通过助译合译,不但迅速提高了汉、胡语的表达能力,而且为佛经的汉译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严佛调大师和安玄合译的第一部佛教经典是《法镜经》,这部译经在中国佛教史上有很高的评价。三国吴国高僧康僧会称赞其“言既稽古,义又微妙”。晋代高僧释道安赞其“省而不烦,全本妙巧”。南朝梁高僧释僧佑赞其“理得音正,尽经微旨,郢匠之美,见述后代”。又赞“世称安侯、都尉、佛调三人传译,号为难继”。

严佛调大师在佛学研究和助译中,不断提高了对佛教经典的理解和体会,其颖悟程度相当深邃,于是便想把自己的思想通过文字著述表达出来,这就是大师所著的《沙弥十慧章句》一卷,开汉僧传述佛经的先河,在中国佛教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严佛调大师为什么要创作这部经典,他在《沙弥十慧句 序》中讲得很明白,其《序》说:“过去弘扬佛法,传经没有详细记载。都是老师说了,然后弟子诵读,经典文字简略而义理深远,很少人能透彻说明。这就像洛阳的谷水停留了天上的日月坠落了。于是大家共同请高僧阿难来演说佛经,他共作了十二部经。后来的僧人,依据个人的体会来往解其经文,分章分句解释,以十数为一单元,便于诵习。有安息菩萨安世高,发愤弘扬佛教,考研来历,所有经典,都经过批阅,主要考虑到俗家弟子和刚入佛的人,便于学习。于是,在汉地所译出的数百万言佛经中,有的用口传解释,有的用文字说明,深得学者欢迎。但只有《沙弥十慧》一部经书,没有解说,甚为遗憾。“十”是数字循环的终点;“慧”是佛的根本。世上的事物,没有数就无法预计;有人如不信佛,就不能去救度他。这部经书,文字优美,文意深远,广通天地,近及本身。我佛调不明智,充当高才,学问浅陋,品行平平。早年不断遭遇凶险和忧愁,成年后,又没有受过高深的教育,说来也十分惭愧。尽管如此,为了弘扬佛法,于是发愤忘食,昼夜思虑,作了这部《十慧章句》。我不敢说自书专作,只是用比喻来说明这些经典罢了。为此,对上来说对待起老师,对下来说,自己也受到了安慰。这部书,高贤大僧们不值得留意,只作为刚入门的人一部启蒙书吧。”

从这篇序文中可以得知,知识分子做学问,疑而不解,是最大的遗憾。严佛调大师从师安世高,研习佛法,听讲禅数,惟独“十慧”之义没有详细得到,悬疑于怀,无法畅述,实属大憾!这时安师己经作古,所以,只有自己发愤攻读,领悟先师遗数,撰述这部章句,布于当世,传至后代。也算是“上以达道德,下以慰己志”了。

严佛调大师从悟佛经而作“章句”(心得)却开创了中国佛徒撰著佛经的先例,对后世高僧著述影响极大。

严佛调的像在盱眙铁山寺公园,当时的临淮军大约是个地区级管辖范围吧。现在各地发展旅游经济,挖掘出一个名人,就有无数家竞相争抢,且都言之凿凿。

不足为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年古寺——白马寺
白马寺讲解词
白马寺,中国第一古刹
洛阳白马寺有什么历史典故?
严佛调:东汉汉人出家第一人、译经撰经第一人、境外传道第一人
汉明帝梦见一个发光的金人从天而降,从此佛家思想正式进入中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