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城旧事:大众饭店豆汁儿油条香(徐景洲)

为吃上浓香的豆汁儿,脆酥的油条,早晨五六点就得挣扎着爬起来,揉着惺忪的眼,端着沉沉的大铝锅,走过两个黑不隆冬的街区,到县城中心的大众饭店门口排起长队。空气中弥漫的豆汁油条的香气,足以抵御晨风的寒袭。

 买油条豆汁的队伍总是排得很长很长,最为悲摧的是,队排完了,油条豆汁也卖光了。计划经济的年代,什么都是限量供应,即使你有钱有供应券,也未必就能买到东西。都说那时社会风气好,但人情社会,只要有熟人,后门还是可以走的。饭店经理是我们西邻,叫他“余大”。烧豆汁的厨师是我们东邻,叫她“蔡姨”。看到排队的人太多,我们又处在最后面,余大就把我们叫到大厨房间,让把钱放到桌子上,回头由他补签,然后给我们拣大个油条,蔡姨则抄底舀厚豆汁,还会多舀上一两勺。母亲常夸蔡姨豆汁熬得好喝,说我们运河街上,没有一个人能比她熬得香。我们吃过豆汁泡油条,挎着书包路过大众饭店门口去上学,总要猛吸鼻子,让飘在街头的豆汁油条浓香再沁一次心脾。

父亲那时在乡下工作,每次回城,我都要提个酒瓶子到大众饭店打散酒。卖酒的阿姨,胖胖的,慈眉善目,是商业局长夫人。边用酒端子朝漏斗里打酒,边问我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有时还会把酒票退还给我,让我藏在衣袋里,别让人看到,也不要跟任何人说。回去告诉母亲,母亲总是笑着说:“你纪姨是个大好人。”有了纪姨的“人情”,虽然我们家一月只摊二斤酒票,但父亲的酒却从未缺过。

“近水楼台先得月”,物资再匮乏,饭店里的职工却因为工作特殊,每月交一定的钱与粮票,就可以放开肚皮吃个饱,因此大都白白胖胖。他们家里也大都养只猪,饲料免费,是饭店里特有的垃圾——泔水。蔡姨家的那只大肥猪像个小牛犊子,走起路来,摇摇摆摆,每天下午都要去鱼塘边滚一次泥,到马路边啃一顿草。无论走到哪里,都像明星引起围观。邻居养猪的,多是生产队社员,饲料没油水,猪养得像猴。他们常指着蔡姨的大肥猪调侃: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就是不一样,别说人了,就这猪你都没法比。

从没坐在大众饭店里吃过一顿饭。常来饭店,不是买油条豆汁,就是给父亲打散酒,而买煮得烂香的猪头肉猪蹄子猪肝猪肺给父亲当下酒菜,则由母亲亲自出马。母亲常说,馆子里的菜做得就是好吃,“搅乎”(配料调料)多,舍得放油,那叫“大菜”。我与大众饭店的最亲密接触,是上高中放暑假时大众饭店搞维修,我为挣学费去干小工,爬到饭店屋顶揭旧瓦换新瓦。高高地站在女儿墙后,俯瞰县城最大的十字街口人来人往,像阅军的大元帅,很自豪。但爬上屋脊揭瓦片,屋陡瓦滑,心惊肉跳腿打颤,却再不敢向下看。每揭一块瓦片,就有一股臭哄哄的油烟怪味直刺脑门,闻不到半点油条豆汁香。

      建于六十年代初的大众饭店何时倒闭,不得而知。先是拆平房建两层楼,一楼卖百货,二楼继续开饭店。后来又建成三层楼开了大型超市,名为“人民商场”。偶尔去逛这家商场,似乎还有豆汁儿油条的香气沁人心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北京的味道-豆汁儿
来北京一定要喝一碗酸豆汁儿
豆汁儿
外地人之砒霜,北京人之蜜糖,它比鸡汤更能教你做人
谁说北京没有早餐?那是不懂北京的滋味!
北京地名中的小吃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