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尘封的农具:独轮手推车(许广洲)

五十年代,我们当地农村普遍使用独轮手作为运输工具。

独轮手推车,我们当地就叫土车。其构造由两部分组成,即车轮和车身。车轮和车身的制作材料都是木质的,包括车辐和车轴,车身是A字形架构。当地还有一种独轮手推车,叫红车。车身的材料没有什么变化,只是两个车辕是用较长的两根木料与车身连接在一起的。车架中间是隆起的凸形护轮木框,因其高高凸起,外观看如同公鸡的鸡冠,因此有的地方有把这种车称为“鸡公车”。在两车把之间,挂一条“车袢”,驾车时搭在肩上,两手把着以助其力。载重量因人的力气而定,一般在一百到四百斤之间。载重物较多的土车子一般为一人在后面驾车往前推,一人在前面拉车。制作手推车,一般都是请本地手艺高的木匠打造,木料也是就地取材,大多为质地结实的硬杂木,像桑木、枣木、榆木、槐木等。

独轮手推车是一个以人力推动的小型运载工具。它符合工效学,能够在崎岖路面行进。独轮车利用杠杆原理而把负载的抗力点靠近支点(即车轮)而令本身运作有效率,亦把负载分担在独轮车及操纵者之上。独轮车在易失平衡的地方如细小、铺板或翘起的路面有较高的可操作性,而且在卸载时较易控制。因为独轮车令笨重或大重量的负载移动变得轻松,所以它在乡间小路、庄稼收种、山区小道运输都是受欢迎的。

在广大农村,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独轮手推车是当时重要的运输工具。无论是地势低洼,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的平原地区,还是地处偏远,交通闭塞、道路蜿蜒崎岖的山区,运输货物,只靠肩扛背驮,效率低下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若是长途运输,长距离、长时间负重前行,人的肩膀的承受力毕竟有限。所以,南方人也好,北方人也罢,都会想方设法置办一架属于自己的独轮手推车,既是生产中必备的,也是生活中难以离开的重要交通运输工具。         

土车子,又分油耳、叫耳两种。油耳车不响,需隔一段时间滴几滴润滑油,使车轮转动灵活,节省力气,起到事半功旁之效。叫耳车,推起来吱吱扭扭,声音虽单调,却也悦耳。能使推车人心情振奋,不觉疲倦。但农民们为了省力和多装东西,一般都用油耳车。

50年代中期,我十二三岁时,就能用父亲的手推车帮助做农活了。农忙季节放学后,有时我会推着独轮车,由弟弟拉着去运肥料、运庄稼,割草;有时帮助父亲拉车子运庄稼;有时父亲推一些粮食到街上卖,父亲自然会叫我帮助拉车子。每当双手握住被父辈的手磨得锃明的车把,把车攀在车把上挽上两圈,搭在肩上,弯着低矮的身子端起沉重的车子,心里总有不少的感慨。尽管那时承受了很多生活的艰难,也吃了不少的苦,但这对人生价值的取向和性格形成却是大有裨益的,使我受用终生。

土车子可以在乡村田野间劳作,又方便在崎岖小路和山峦丘陵中行走,因只有一轮子着地,对于生手来说却极易倾覆,而那些熟练老手有胆又有识,则用它来运输载人,平稳轻巧。据有经验的人介绍,要推好土车子就要善于掌握平衡,而掌握土车子平衡的关键,是善于扭动屁股。因此,庄稼人又说“土车子,不用学,全靠屁股扭得活。”

在农家的生活里,土车子是非常重要的运输和交通工具,如送粪和收获地里的庄稼,土车子的优点是装载方便。整件的东西,直接放在上面用绳系住就行,比车身长的如苇子、秫秸,则将它们绑在车的两边。如送粪,会在车子上系一个用荆条编的粪筐,比起肩扛筐挑来省力省事快捷方便。家里老人小孩妇女走亲戚,上集买东西,最能依靠的就是土车子。车子上面放一个草苫子或柳筐,人坐在上面,土车子吱吱扭扭,别有一种风情。

当时,有的人家办喜事,就是用土车子接的新娘,那土车子的一边是红红绿绿的新被褥,而另一边则是手搭红伞羞羞答答的俊新娘,给那个时代人的心目中留下了一道永远难忘的靓丽和迷人的美景。用独轮土车载人时,往往右边坐人左边放行李,坐车的和推车的一路走一路聊,既轻松又自如。那时,农村女子结婚后回娘家就坐这种车,丈夫推车,新媳妇坐在上面,夫妻双双把家回;坐车的惬意,推车的不累,路程也不觉得长。三五年后再回娘家,仍然是丈夫推车,右边妻子怀里抱一个,左边小孩坐在行李上,又是另一幅民情风俗画。

我看到手推车大规模使用的场景是在1958年。我们家住在大运河的中段,为了消除洪涝,国家决定掰宽中运河南堰,这是个很大的工程,大堤要修10余米高,几十公里长。于是从外地调入大量民工,千军万马齐上阵。当时使用运土的工具,要么是抬筐,要么是手推独轮车。随着大堤的加高,坡度越来越大,独轮车大都得一人推,两个人在前面拉,有时还要在车辙上加几块木板,防止车轮下陷。工地上车来车往,人流如潮,小车遍地。运土打夯的场面令人震撼。

当时有土地的殷实农家一般也有木制大车,大车是三轮或四轮的木制车。车子宽,平稳,载量大。主要是牛驴拉庄稼和肥料用的。

独轮手推车的发明权,无论是专家论证,还是民间传说,都不约而同地归功于三国时期的蜀相诸葛亮。诸葛丞相金戈铁马,六出祁山,为的是开疆拓土,以不负先帝知遇之恩和托孤之责。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几十万人马后勤供应是保证战役胜利的必要条件,而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恶劣交通条件下,怎样确保几十万大军粮秣供给,理所当然是军中主帅必须考虑的问题。聪明的诸葛亮便发明了适合山区陡壁悬崖、羊肠小道运送物资的木牛流马。尽管诸葛丞相六出祁山都无功而返,最终“出师未捷身先死”,病死五丈原。但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长使英雄泪满襟”。有人论证,木牛流马就是独轮手推车的前身。后世也有很多人根据《三国演义》的文字描述,复制了木牛流马,但毕竟年代久远,到目前还没有得出为世人公认的结论。对独轮手推车是仿制木牛流马的推测,也应该是一家之言。

有关独轮手推车的民间传说,最精彩的莫过于赵州桥上古迹犹存的那道深深的车辙沟了。当年,鲁班爷为了解决赵州城里百姓出行困难的问题,决心在赵州河上建做一座桥。可是赵州河水势凶猛,日不断流,且河宽沙深,不宜建桥,很多能工巧匠都只能望河兴叹。鲁班爷夸下海口,一夜之间就可以把桥建起来。仙人张果老闻听,很不以为然,便与鲁班打赌,石桥如能经得起他的毛驴过桥而不坍塌,甘愿一辈子倒骑毛驴,便约上柴王爷一同前往。柴王爷何许人也?宋太祖赵匡胤义兄、后周世宗柴荣是也。这柴王爷可不是等闲之辈,力大无比,是辅助赵匡胤夺得天下的有功之人,后也得道成仙。张果老略施法术,把太阳和月亮装进了自家毛驴背上的褡裢里。柴王爷更不含糊,扮成手推独轮车的农夫,把三山五岳请来放到手推车两侧的车篓里,其份量有多重就可想而知了。只见张果老骑着驮有太阳月亮的小毛驴,柴王爷推着装有三山五岳的手推车,走上桥来。毛驴一步一个脚印,独轮车轧上一道深深的车辙。两人走过去,石桥安然无恙,只留下供后人瞻仰的驴脚印和车辙。张果老也兑现了自己的庄严承诺,自此倒骑毛驴走天下。民间传说毕竟是虚构的,其实张果老是唐朝人,而柴王爷生在宋代前期,鲁班爷则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三个人隔了好几个朝代,大有关公战秦琼的味道。而且有充足的史料证明,赵州桥是隋朝著名的工匠李春父子建造的。不过民间故事、口头文学魅力就在于此,代代口口相传,取其寓意,真实的故事发生在哪个具体朝代、哪个具体人身上已经并不重要了。

近现代历史上,独轮手推车的最大功绩,就是陈毅元帅的那句话,“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山东老乡用手推车推出来的”。支前民工的小小手推车,车轮滚滚,为共和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今天,土车子只能在博物馆或者用于旅游的农家院里才能见到它的踪影,而且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用途,只剩下观赏价值了。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土车子早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它却见证了一段漫长的历史,一段浸透了汗与泪、苦与难、悲与歌的历史画面。“小车不倒只管推”,凸显出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勇于吃苦自强不息的意志,更是一股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木牛流马”其实是独轮车
园艺百科,为什么大脚推车比独轮车更好
乡村记忆——推车子
巴蜀风物博考:鸡公车
乡村独轮车
​诸葛亮真的造过木牛、流马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