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抗日英雄谱:怀念“消息树”下的老八路武海珍(作者:马其亚)

  2004年10月,我受聘在山西省武乡县第三中学任教高考复习班课程。武乡位处太行山腹地,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县城建有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学校在一座黄土高坡下面,坡上是火车站。闲暇时,我们几个外地老师经常越过铁路去看黄土高坡。站在高坡上,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千沟万壑。冬春季会看到层层叠叠的茫茫雪原,夏秋季会看到绿油油的庄稼和镶嵌在沟壑中的羊群,而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火车站东北方向大约三四里处的一棵大树。这棵树在方圆几里内最高最大,格外显眼。想到以前看过的电影《鸡毛信》,我们把它叫做消息树。

        为了探个究竟,我们翻过几道沟梁,来到“消息树”下。“消息树”是一棵苍松,高约10米,树冠七八米,树干粗约两搂,树根有一些露出在坡下,树干上满布鱼鳞状树皮。树下到处是倒塌的窑洞、残垣断壁和一些破旧的盆盆罐罐,还有一些半埋在土中的碾盘和木车轮。

        我们看到离树十几米的一座窑洞前站着一位老人,老人在注视着我们这一群陌生人。看上去,老人十分清瘦,黢黑的脸堂,身高一米六左右,体重一百来斤,老人腰板挺直,穿一身发白的青蓝色衣服,外套一件薄毛衣。

      我们走上前跟老人打招呼,老人听到我们说普通话,就问:“你们是哪里人?怎么来武乡了?”老人操着浓重的武乡口音,好在我们基本上听得懂。我们告诉他:“我们来自江苏徐州,目前在武乡三中做老师。老人很感兴趣地说:“徐州,淮海战役就是在那儿打的。当年,我参加过淮海战役,我们打仗的地方离徐州不远。我们埋伏了几天几夜,后来发起总攻,把一个师的敌人全部歼灭了。” 我们都很惊奇,无意间遇到了革命老战士,就围过来请老人家仔细讲讲。

        窑洞里,有一张土炕,还有一些坛坛罐罐和老旧家具。老人说,这里原来是具有千年历史的村庄,由于交通和用水极不方便,前几年乡亲们都陆陆续续搬到火车站前面的村里了。现在这里只有他一个人住。他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已成家立业。女儿的庄稼地就在附近坡下。儿子在县城里有时候开蹦蹦车拉客,孙子也大了,还没有找到工作。

        窑洞里的空间太小,我们只能站在外面听他说话。老人坐在门口一张有点摇摇晃晃的凳子上,饶有兴趣地给我们讲故事。

        老人名叫武海珍,十五岁参加刘、邓领导的八路军129师。半年后抗战胜利,接着参加了上党战役。然后随着部队到过山东、河北、河南、安徽大别山、湖北、四川等一共18个省市,参加过几十次战斗。国内最远到过西康,原来准备进藏的,突然接到命令,直接奔赴朝鲜战场。在朝鲜打了几年。有一次,他作为连长,带领30多名战士进攻敌人,遭到敌人猛烈反扑,又不幸踩中敌人布设的地雷,战友大部分牺牲,最后只剩七个人。不久,朝鲜战争结束,他复原回到了家乡。

        老人说,他所在部队的大首长多数都去世了,只有薄一波还健在。

        老人说,转业回家不久结婚,在生产队劳动。老伴已经去世几十年。

        老人还说,以前国家给他的生活费每个月10元,现在每个月50元,听说最近要涨到100元了。我们问:“这50元够你生活吗?”老人说:“够了,一袋面25块钱,一个月吃不完,买点油盐酱醋,也花不几个钱。菜是自己种的,不要买。”我们留意到,附近有一小块地,因为干旱,豆角、笋瓜只有瘦长的干巴巴的秧子。老人平常吃菜最多是土豆丝。

        从那以后,我们只要散步路过“消息树”,都要过去跟老人打招呼,聊一会儿。

        2005年7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来到武乡瞻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和王家峪八路军总部,并组织部分八路军老战士座谈。不久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演出,我们几位外地老师有幸被邀请到现场观看。我们看到许多八路军老战士穿着军装坐在前排。不久,我们散步再到消息树下,就问武海珍老人,去看心连心艺术团演出吗?有没有见到总书记?老人说,没有见到总书记,但是被长治市委接去,和很多老战士一起见到了省委书记张宝顺。他还把市委发的一身仿制军装拿给我们看。

        2007年6月25日下午,我散步走到消息树下,又见到了武海珍老人。他正从坡下上来,提着半桶水。我看那水很浑浊,就问:“您老就喝这水啊?”老人点点头。我之前经过他取水的小水塘,水塘紧挨着陡坡。黄土高原降雨量很少,很多天没有下雨了,水塘只有大约一米直径,上面还落了很多树叶。

        我请老人站在窑洞前给他拍照,老人很高兴。那时,我才买了一部数码相机,因为SD卡只有60M,我只给他拍了几张照片。然后跟着他来到窑洞里,我看他的水缸是空的。

        老人从刚才提来的桶里舀一些水倒在盆里,把床上的一件薄毛衣放入,又从旁边找出一个干瘪的塑料袋,抖出一点洗衣粉。然后一边跟我说话,一边揉搓衣服。过一会,把脏水到了,又把桶里剩下的水用来漂洗衣服。我看到,那水跟薄毛衣一样的黑。然后,老人把衣服搭在窑洞外的绳上晾晒。老人笑着说,我现在最该做的就是节约用水。

        老人很高兴地告诉我,政府给他的生活费每个月涨到了200元。最近他去太原在专门为革命老战士设置的疗养院里免费住了三个月。他说,像他这样的八路军老战士,武乡县目前健在的还有800多人。我看过一个资料,抗日战争时期武乡县总人口13.5万人,参加八路军及各种支前活动的就有9万人,牺牲约2万人。武乡县人民为抗日战争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武海珍老人就是其中之一。

        跟老人聊天的时候,不知不觉天色晚了,我问老人:“您是用蜡烛还是油点灯啊?”老人说:“不点灯。天一黑就睡觉了,睡醒觉天就亮了!”我劝老人:“还是应该到坡下跟儿女生活在一起,相互照应,万一身体不好,去医院也方便。”老人说:“儿子女儿都不容易,还是这样好,都习惯了!”

        我问老人,您是共和国功臣,但是目前的生活条件不怎么好,您对国家有埋怨吗?老人说:“我不是什么功臣,比起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我能够活着回来,早已知足了!”

        又过了大约两个月,我把印好的照片专门给老人送去。敲窑洞门,无人应答。正巧,在返回的土坡下,遇到了老人的女婿正在地里忙活。老人的女婿告诉我,老人一个月前去世了,肝癌,发现时,已是晚期。老人的女婿说,老人去世前把他积攒下来的4300块钱交给了儿子。

        我非常感动,老人跟随人民军队,冒着枪林弹雨,东征西讨,南征北战,九死一生。复员以后,却极其低调,甘于贫困,艰苦朴素,任劳任怨。老人是英雄,是顶天立地的革命英雄!老人就像那棵“消息树”,不惧风霜雨雪,扎根大地,枝繁叶茂,四季常青!

        我把前些天给老人拍的照片交给老人女婿,然后折返,来到“消息树”下,向着这棵历尽沧桑、巍然屹立的苍松,也是向武海珍老人三鞠躬。

        我在给老人照相并聊天的那天,曾经悄悄地录了音。转眼之间,十几年过去了,脑海里经常出现这位八路军老战士的身影,耳边经常响起他兴致勃勃讲述的革命故事和低调传奇的人生。我也经常把武海珍老人的故事讲给我的学生和朋友们听,经常用这位八路军老战士的事迹激励自己。

        2007年8月底,我因为生病离开了武乡。从此再也没有老人及其家人的消息,再也没有看到那棵“消息树”。但是,在我的心里,那棵苍松就像一座丰碑,始终高高耸立在黄土高坡,耸立在祖国大地!那棵苍松就是武海珍老人,就是无数为新中国建立卓越功勋的革命先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珍贵档案——1944年武乡县杀敌英雄统计表
武乡红色旅游
太行纸厂在苏峪前前后后
两位元帅直接指挥,两位大将和多位将军参与,打残日军一个旅团
广元焦氏宗亲迎接抗战烈士焦志宣回家
将帅子女在太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