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海钩沉:启迪后人著文章——郑玄避难居徐州(作者:崔学法)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得到巨大的发展,产生很多大儒,这是当时社会的必然。在汉代的大儒中,曾来下邳(当时徐州治所在下邳)避乱六年的郑玄便是出类拔萃的一位。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县)人。生于东汉顺帝永建二年(12 7年),卒于献帝建安五年(200年)。郑玄的家世本来比较显赫。其远祖名叫郑国,字子徒,是孔子的弟子,其后世封为朐山侯。郑玄的八世祖郑崇,字子游。为高密大族,西汉哀帝时官至尚书仆射,《汉书》中有传。郑崇为人刚直不阿,很受哀帝的信任和重用,常与宦官、幸臣董贤等作斗争,后来佞臣诬陷,惨死狱中。到了郑玄出生时,郑氏家族已经败落了,他的祖父郑明、父亲郑谨都没有出仕,只在乡间务农,家中生活比较贫寒。郑玄自幼天资聪颖,又性喜读书,勤奋好学。他从小学习书数之学,到八九岁时就精通算术,不但一般的大人比不过他,即便是读书人,不专门学习书数者也赶不上他。到了十二三岁,他就能诵读和讲述《诗》、《书》、《易》、《礼记》、《春秋》这儒家“五经”了。同时,他还喜欢钻研天文学,并掌握了 “占候”、“风角”、“隐术”等一些以气象、风向的变化来推测吉凶的方术。
郑玄自少年时就一心向学,确立了学习经学的志向,终日沉湎于书卷中,孜孜以求。他不尚虚荣,天性务实,16岁时,不但精通儒家经典,详熟古代典制,而且通晓谶纬方术之学,又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在当地声名远播,被大家称为神童。伴随着知识和学问的增长,郑玄步入了青年时代。他虽然立志潜心钻研经学,并已具有一定的经学造诣,但由于家境贫寒,生活困苦,没有条件继续专门攻读,充任乡啬夫之职。乡啬夫是乡一级地方小吏,掌管诉讼和税收等事。对于自己主管的工作,郑玄勤勤恳恳,十分认真,抚恤孤苦,甚得乡里的好评,不久便晋级而成为乡佐,相当于副乡长的职位。但郑玄不愿为吏以谋生,而一心向往研究学术。他在做乡吏的时,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刻苦学习,每逢休假日也不回家,而到学校中向先生请教各种学术问题。此时已经博览群书,具有了深厚的经学功底,并精于历数图纬之学,兼精算术,成了一位满腹才学的年轻学者了。
郑玄虽然已经学富五车,但他自己却毫不满足,学无止境,越学反越觉得知识不够用。当他感到关东学者已经无人再可请教了的时候,便通过友人卢植的关系,离开故国,千里迢迢西入关中,拜扶风马融为师,以求进一步深造。这一年,郑玄是33岁。马融是扶风茂陵(今属陕西兴平)人,为当时全国最著名的经学大师,学问十分渊博。郑玄在马融门下学习了7年,因父母年迈需要归养,就向马融告辞回山东故里。马融此时已经感到郑玄是个了不起的人才,甚至会超过自己,他深有感慨地对弟子们说:“郑生今去,吾道东矣!”意思是说,由他承传的儒家学术思想,一定会由于郑玄的传播而在关东发扬光大。
从马融那里学成回乡后,郑玄已经40多岁了,这时他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精通今古文经学的大师了,于百家之学无所不通。于是远近有数百上千人投到他的门下,拜他为师,听他讲学。当时他家里还很贫穷,便“客耕东莱”,一面种田维持生计,一面教授门徒。郑玄与弟子们隐居于此,过着清贫而安谧的生活。正在此时,却发生了“党锢之祸”。党锢之祸是东汉后期统治阶级内部宦官、外戚两派长期斗争的产物,外戚当权即杀戮和罢免一大批宦官,而提拔重用他们的同党;反之,宦官掌权,则大杀外戚集团,罢免和压制外党。郑玄曾为桓帝尚书令、党人魁首杜密的故吏,又曾受杜密的赏识与提携,所以也被视为杜党,于建宁四年(171年)和同郡孙嵩等40余人俱被禁锢。在受禁锢的14年中,郑玄遍注群经。郑注出现以后,原来各守门户的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便逐渐不再为人们所信了。他在当时不仅集古文经学之大成,而且使古文今文融为一炉,独创了一个新的学派——郑学。郑玄注解经文同时,严格以儒学治家,郑玄家奴婢也有很高的文学修养。据《世说新语》载: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着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前者以《诗经·邶风·式微》问,后者以《诗经·邶风·柏舟》答。郑玄家上下习儒可见一斑。
黄巾农民大起义爆发后,东汉王朝为了平息地主阶级内部的纷争,以一致镇压农民起义,乃大赦党人,这时郑玄已58岁了,才获得自由。解除党禁后,朝廷当政者对郑玄的大名已早有所闻,于是争相聘请他人朝担任要职。但郑玄求名而不求官,羞与外戚闭寺为伍,绝不愿涉足仕途,乃屡拒征辟,一心一意从事著书讲学。灵帝中平二年(185年),执掌朝廷权柄的外戚大将军何进为了笼络人心,首先征辟郑玄人朝为官,州郡官吏胁迫起行,郑玄不得已,只好入朝去见何进。何进为表示礼贤下士,对郑玄礼敬有加,设几、杖之礼以待之。郑玄为保其名士节操,拒不穿朝服,只穿普通儒者的便服与何进相见,仅隔了一夜,未等授予官职就逃走了。
献帝初平二年(191年),黄巾军攻占青州,郑玄在高密也待不下去了,便逃到徐州(下邳)避乱。徐州牧陶谦曾大破黄巾军,境内比较安定,他听得郑玄到来,极为欢迎,以师友之礼接待。郑玄把自己安顿在下邳南城之山栖迟岩(今睢宁古邳羊山)下的一所石屋里,很少出头露面,仍然夜以继日,孜孜不倦地研究儒家经典,注释《孝经》。郑玄在徐州(下邳)住了六年。当时孔融为北海相,对郑玄特别尊崇,他一面为郑玄修葺故居庭院,一面再三派人敦请郑玄回郡。建安元年(196年),郑玄便从下邳返回高密。据《后汉书》本传记载,郑玄在回高密的路上曾遇到大批黄巾军,但他们都对郑玄十分尊重:“见玄皆拜,相约不敢入县境”。黄巾军尊重士人,这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而郑玄是一位真正的名士,在颠沛流离中非礼不动,也是他能够获得黄巾军尊重的原因。据《后汉纪·献帝纪》,高密一县,竟未受黄巾抄掠,乱世的环境避免了战争。郑玄以自己的人格和名望保护了乡梓。
献帝建安三年(198年),献帝征郑玄为大司农,这是位列九卿的高官,给安车一乘,所过郡县长吏送迎。郑玄在家拜受后,便乘安车至许昌,但马上又借口有病,请求告老还乡。他虽然并未到任就职,但已经拜受此命,故世人称他为郑司农。郑玄解禁后被州辟、举贤良方正、茂才等共有14次,皆拒不受。公车征左中郎、博士、赵相、侍中、大司农,也都没有就职。在汉末黑暗的社会情况下,郑玄有意保持其名士的清节,不肯与他所鄙视的那些外戚、宦官及唯名利是图的假名士们为伍,而一心在学术上发挥自己的才智。以布衣而雄视世人,不愧为真名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經學大師鄭玄》舒大剛編(1997)
郑玄的《戒子益恩书》
栈桥白花蛇舌草水横空出世 新的神水来了
汉代第一人——郑玄
山东高密郑玄祠
儒林经神——郑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