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海泛舟:公开课的十大忌讳(作者 刘企华)

我在大江南北听过数十堂语文公开课,也听过多堂其他学科的公开课,发现相当多的开课老师存在着弄虚作假的行为,违反教学规律的做法,以及不切实际的举措。其实,上公开课,这些东西都是应当忌讳的。
我归纳了一下,上公开课(不仅是语文课)有十大忌讳。
第一,忌讳弄虚作假。
许多老师上公开课弄虚作假的行为有多种。
一是提前透露内容。有的老师把要在课堂上提问的问题提前透露给学生,甚至把答案也告诉学生。于是在课堂上老师问题一出,学生对答如流。许多听课人以为老师教学效果好,学生理解水平高,其实这是假象。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提出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深层次的问题,应该会有学生回答,但不可能“对答如流”。面对这样的问题,如果学生无需思考,纷纷举手,张口就答,而且回答得那么清楚,那么流利,那么正确,那么完美,我敢说,老师没有弄虚作假的可信度几乎是零。
二是提前安排定位。有的老师把在课堂上由谁回答什么问题,由谁讲述什么内容,由谁背诵哪段文字,由谁上黑板默写或演算什么,由谁与老师互动、怎么互动等等,都提前告诉相关学生,逐一安排到位,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这样,在课堂上自然会呈现出回答必准,板书必对,一呼百应,分毫无爽的“成功”效果。然而,行家一看便知,这十有八九是假象。
有一次徐州市教育局组织我们在丰县中学某班听一位老师的语文公开课,老师组织学生就课文中的某个问题展开讨论。我们很多听课老师都发现,有个女生站起来发言时,一边讲一边偷偷地看手里拿着的小纸条。这说明,她课前已经领到要她发言的指定任务,所以把发言稿都写好了,但还没有背熟,起来发言时讲着讲着就忘了,只好把小纸条拿出来偷看。透过这一个细节,我们完全可以断定,那位老师的公开课,至少在这一环节弄虚作假了! 
三是提前进行演练。运河中学有一位外语老师在面向县内外骨干教师上一堂英语公开课之前,不仅把课堂提问和背诵等教学活动落实到了学生,而且在开课的原来班级已经把课上了一遍,那天上公开课时,实际上是给学生上第二遍了。学生王某某为此写了一篇取题《公开课》的作文,在华东六省一市中学生作文比赛中获三等奖。那位老师这样上公开课,假得实在太不像话了! 
第二,忌讳反复试教。
许多语文老师上公开课之前都有一个传统性做法,那就是借班试教。从一般意义上讲,只要执教者喜欢和需要,借班试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反复试教而不注重改进和提高,那就没有什么必要了。
我见过一位初中语文老师,在面向全县上公开课之前,在自己年级六个班的其他五个班依次都试教了一遍。讲到最后,虽然把教案背得滚瓜烂熟,但她自己也感到越讲越乏味,到自己班里上公开课的时候,反而缺失了应有的激情,与借第一班讲课相比,没有多大改进和提高。这就失去了借班试教的意义。
第三,忌讳喧宾夺主。
我们老师平时上课一般不怎么用教具。但有的老师要上公开课了,就特意准备各种各样的教具,什么挂图啦,小黑板啦,音响啦,等等。自己拿不了,就叫学生帮着拿。我见过一位老师走上讲台,光小黑板就拿了三块。老师讲课时一会儿出示这个,一会儿出示那个,一会儿叫学生看,一会儿让学生抄,把一堂本来很严谨的语文课上得七零八落。听老师上这样的课,像看魔术师变戏法,很难感受到教具的实际意义。
教具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要用的话,只能适可而止,不可过多;多了,会喧宾夺主,适得其反。
第四,忌讳贪多求全。
上公开课与平时上课一样,一般说来都需要板书。板书的原则是少而精。贪多求全,是板书的一大忌讳。
所谓求全,就是要表达什么,就把句子写完整,把内容写完全。其实,教学语言需要完整,板书则只要写其关键词就可以了。
所谓贪多,就是把教学中所有要点全部从板书中体现出来。这也想写给学生看,那也要学生抄下来,一写就是一黑板甚至两黑板!作为语文课,肯定没有必要这么板书。板书多了一会用时过多,影响一堂课的教学进程,二会让学生忙着去看去抄,势必影响听讲,影响思考,三会让坐在前面两边靠墙的学生看不全板书,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与靠演算来教学的数学课不同,语文课板书只要几个字,或者几十个字,或者上百个字就可以了。板书务必少而精,忌讳贪多求全。
第五,忌讳满堂提问。
上公开课忌讳“满堂灌”,这是执教者的共识;但也必须忌讳“满堂问”,这是我的观点。
课堂提问要遵循三个原则。原则一,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安排,忌讳盲目性。原则二,课堂提问要把握时机,忌讳随意性。原则三,课堂提问要有思考性、启发性,忌讳简单化和庸俗化。
就这第三个原则我多说几句。
先谈提问要有思考性、启发性。我上课喜欢提答案不在书上、需要透过文字深入思考才能找到答案的问题问学生。我还喜欢提答案不在上文而隐含在下文、需要学生往下快速阅读并且精准地挖掘才能找出答案的问题问学生。例如《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第三段:“这是一盏普通的灯吗?不!”我就此发问:“为什么说这不是一盏普通的灯?”答案隐含在下面几段诗中,学生需要从下面几段诗中抓住关键性诗句概括出来。学生于是急着往下寻找,一种自主学习的动力油然而生。把答案找出来了,诗的主体部分的内容也就理解了。这就是一问而牵动重要教学步骤的进行和完成。这样的提问,极富启发性和思考性。
再谈提问要忌讳简单化。很多老师在公开课上最喜欢频繁地问学生“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简单问题,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整齐划一,犹如集体大合唱。这样做,固然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热烈,但这种基本没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简单化提问,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能力起不到实质性作用。如果在课堂上频繁地问学生“对不对”和“是不是”,那就显得琐碎而又乏味,缺少了提问的艺术性,应当忌讳。
而后谈提问要忌讳庸俗化。有这么一个笑话。市教育局领导率领视导组到某校听一位语文老师上《七律·送瘟神》一课。老师在引导学生背诵“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的诗句时出现了这样的情景:
老师问:“春风杨柳多少条?”
学生答:“万千条!”
老师问:“六亿神州怎么尧?”
学生答:“顺着摇!”
我不知道那位老师是怎样理解“尽舜尧”的。“六亿神州尽舜尧”,意思是说,当今社会六亿中国人民个个都是尧舜一样的圣人!根据诗意,老师如果一定要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背诵的话,可以问“六亿神州怎么样”,答案当然是“尽舜尧”。但那位老师却问“怎么尧”,叫学生无法正确回答。
我以为,那位老师的学生不仅聪明,还很天真和调皮。他们依照上句的意思进行了瞬间思考,“万千条”的“杨柳”在“春风”的吹拂下会“怎么摇(尧)”呢?最好的答案当然是按照风的走向“顺着摇”喽!蠢才碰着风趣儿,不闹出笑话才怪呢!这样的提问,贻笑大方,是课堂教学之大忌!
第六,忌讳有失偏颇。
很多老师上公开课提问时往往忽视弱势群体,眼睛只盯着优秀生。
这里所谓的弱势群体,指的是成绩比较差的,反应比较慢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板书演算能力都比较差的那些学生。这些学生面对老师的提问,往往举手不太积极,表达不太清楚,回答不太准确,弄不好就会耽误教学,丢老师的“面子”,因此,很多老师在公开课上都不想叫他们回答问题。
这里所谓的优秀生,指的是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板书演算能力都很强的学生。这些学生回答问题或板书演算基本上能做到快速而正确,既能为老师抓面子,又能节省教学时间,可让老师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绝大多数公开课执教老师最喜欢叫他们发言或上黑板,找他们与老师互动。
老师公开课教学,一定要“一碗水端平”,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尤其是中下等学生也有发言和锻炼的机会。把成绩比较差,或反应比较慢,或不太善于言辞的众多学生冷落一边,不提问他们,不公平嘛!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是老师应有的教学道德。
第七,忌讳形式主义。
不知哪年哪月哪位专家提倡学生“合作学习”,随之,有的老师立刻赶时髦,在公开课上特意提出某个问题安排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老师一声令下,前排学生迅速向后转身,前后四人一组,叽叽喳喳地开始讨论,教室里气氛立刻活跃起来,用一位网友的话来形容,那就是“似乎每张嘴都在争先恐后地发出声音,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分把两分钟过后,教师一喊“停”,不管你有没有把问题讨论出个答案来,也不管你一句话有没有说完,立即停嘴。随即,各个小组争先汇报。这么短的时间能讨论出个什么名堂吗?五六十人在教室里叽叽喳喳地争着说,能听清别人说了什么吗?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言吗?能争论出个什么名堂吗?这样的讨论比老师讲解或提问到底好在哪里?我以为,这不过是老师演给听课人看的形式主义的教学方法,没有多少实际效果。平时上课没有人愿意采用这种讨论式的“合作学习”法,就证明它对提高教学质量不起多大作用。
第八,忌讳满满当当。
我见过很多公开课执教者把课堂上的讲读安排得满满当当,不留一点儿空白。老师一会儿讲,一会儿写,一会儿问,忙乎得要死;学生跟着老师转,又要听,又要写,又要答,紧张得要命。特别是提问,老师分秒必争快速发问,学生瞬间反应对答如流!整个教学流程犹如走马灯似的不停运转,没有任何空隙。这样的公开课,老师高度紧张教得累,学生高度紧张学得累,听课人虽然不紧张,但听得也并不轻松!
这样的公开课算好课吗?我看未必。第一,老师快速发问,学生对答如流,看上去景象美好,是值得称赞的,但,这十有八九是弄虚作假的产物。第二,上课不要搞得那么紧张,老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进步,才算是本领!第三,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没有体现,没有给学生留点儿空白,让他们有思考、钻研、记忆和质疑的时间。
一幅优秀的书画作品必然留有空白,给观赏者以想象的空间。一堂出色的公开课也应当给学生留点儿空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思考,钻研,记忆,质疑。依我的实践经验,上课,当然包括公开课,要在下面几个方面给学生留出一点儿空白:朗读、默读课文,要给学生留够读完的时间;背诵课文,要给学生留够背熟的时间;讲解要点,尤其是归纳要点,还有板书要点,要给学生留够记录或抄写的时间;提问学生,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讨论问题出现意见分歧,要给学生留出争论辨析的时间;讲课完毕,要给学生留出质疑的时间。
第九,忌讳思维定势。
所谓思维定势,是指按照固定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在教学之前,老师对每个教学步骤所要教的知识该怎么教,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因此在教学的时候,学生只能按照老师的既定思路去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不允许“节外生枝”,或提出不同意见。这就是老师教学的思维定势。
我在宜兴市优佳教育培训学校听来自北京的一位“名师”给学生上作文教学公开课。这堂课的内容是老师指导学生写一篇“救小鸭”的看图作文。老师首先引导学生看“救小鸭”的图画,提示说:“看看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哪些人物、发生了什么事?”然后开始提问:“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
一学生举手站起来回答说:“一天上午,小鸭在上学路上掉坑里了……”
“停!”当学生准备一口气把故事讲完的时候,老师突然下令停止,不让他讲下去,说,“我只要你讲事情发生的时间。”
其实,“救小鸭”的图画很好理解,学生稍加观察,完全可以根据记叙的 “时地人事”四要素一口气把故事讲完整。你老师不允许学生这样做,硬要学生按照你的固有思路一步一步走,这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束缚了学生积极的活跃的正常思维,一举两失。
还有,老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图画中的“人物”时,问了“画中有几个人物”之后还问:“谁是主要人物?谁是次要人物?”老师的标准答案是:大象、狗熊、金猴是主要人物,小鸟是次要人物。这又是思维定势的一种表现。
我认为,光凭画面是不能判定画中“人物”的主次的。“人物”的主次,要看其在故事中发挥作用的大小才能判定。老师硬性判定小鸟为“次要人物”,甚至还对学生说,小鸟在“救小鸭”事件中“可以有,也可以没有”。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判断。
如果在“救小鸭”的事件中小鸟仅仅是个旁观者,或者仅仅是为施救者加油喝彩而已,那么说它是可有可无的“次要人物”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如果小鸟是小鸭掉坑里的发现者,又是信息的传递者,小熊它们是它叫来的,而且在施救现场,它又是出谋划策者,甚至还是忙前忙后的总指挥——你不能说没有这种可能吧——果真如此,那你还能说它是“次要人物”吗?那可是“主要人物”中的关键人物喽!
老师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枷锁。我们在公开课教学中,当然也包括平时的教学中,必须忌讳思维定势。
第十,忌讳模棱两可是非不分。 
上公开课提问学生,这是所有执教老师必然要做而且都会做的事,但学生回答问题之后老师该怎么办,未必所有老师都懂得,都会做,都做得好。
有一次,我在电视里看某台播放一位幼儿园女老师上《生活中的数字》启蒙教育公开课。这位老师问孩子:“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字?”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我的画书上有数字”,“我家挂历上有数字”,“我家电话机上有数字”,等等。老师在孩子回答之后一律说“坐下”,对孩子的回答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更没有赞美。这不行!孩子回答问题后老师必须给予正确与否的评判,这是教学中提问的一个原则。我当然知道那位老师认可了孩子的答案,但她没有说呀,给人以模棱两可的感觉嘛! 
更大的问题还在后面。老师问:“还有什么地方有数字?”一小女孩举手回答说:“妈妈打我的时候有数字。”老师听后不满意地说:“妈妈打你的时候哪有数字呀?坐下!”
其实,那个小女孩说得很对很好嘛!很多年轻妈妈在给孩子下命令的时候都喜欢使出撒手锏“1、2、3”。如果喊到“1、2”,孩子还没有行动,妈妈立刻喊“3”,与此同时,一巴掌就打上去喽!这“1、2、3”不就是数字吗?老师对那个小女孩该肯定和赞美才对,甚至还可以借题发挥,对孩子进行一番“听妈妈的话,做个乖孩子”的教育呢!即使老师一时没有想起来,确实以为妈妈打孩子时没有数字,也应该让孩子再回答:“那你说说,妈妈打你的时候有什么数字呀?”孩子一定会把妈妈的“撒手锏”说得一清二楚,因为几乎所有孩子都领教过妈妈的这一招,而且接受教训铭记在心。
在这里,老师对孩子那么好的答案未予肯定,用一个反问来表示否定,稀里糊涂地令其“坐下”,属于是非不分,“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00多堂公开课总结:老师,没有艺术性的课,你就是个“搬运工”
新教师岗前培训内容
也谈谈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
《单据写作》教学反思
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教案
教育叙事案例范文(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