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祖母的老闺蜜们之六:说说我祖母(作者 箫笛)

祖母娘家虽不是特别富有,但也是大门大户,温饱不成问题。娘家在街上的布市西面,他父亲整天站在布市街口卖杂货,舍不得拿钱买东西吃,都是自己带的饭。后来祖母的几个娘家侄子也都是在棒市里贩卖木头、猪市里贩卖生猪发的家,可能这应了那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老话。

人家给我祖母介绍了我祖父。那时候,我太奶奶带着我祖父和小姑奶奶孤儿寡母的过日子。祖父是八岁时丧父,太爷爷是被土匪枪杀的。太奶奶一个妇道人家,几十顷地也不会打理,变卖光了。祖母嫁过来的时候,住的屋子是玉米杆子围挡起来,外面糊上泥巴的小屋子。

祖母说的一句话一直印在我心里:太奶奶一辈子没盖上一床好被子。破破烂烂的被头,顾脚不顾腚,蜷缩在铺着麦草的地上。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祖母在她临死的父亲床前,说,同意这门亲事。

“好歹也能成就一家人家!”如果她不嫁过来,可能就不会有我父亲他们,也就不会有我。

祖父那时候扛着枪给大户人家看家护院,后来他的右手中指给土匪打中,一辈子伸不直。祖父还喜欢玩鸟,割麦子的时候,祖母踮着小脚在田里、家里忙活,祖父满地里捉鸟。战乱了,祖母抱着姑妈在子弹和枪炮下东跑西跑,挨饿的时候,家里一没有粮食,祖母就抱上孩子去娘家拿,甚至跟着祖父去南京讨饭。

祖母一辈子最大的遗憾不是家境不富裕,而是我的两个叔叔都没讨上媳妇。这其中有家境的缘故,但是,更有祖母自己的缘故,尤其是小叔的婚事,他谈一个,祖母没看中,谈一个,祖母说不同意,最后,小叔自暴自弃了。好不容易,小叔在三十几多岁的时候,结婚了,婶婶是云南人,没过几年,婶婶走了,不回来了,堂妹才八岁。

祖母九十六岁时,无疾而终,一辈子不偷不抢,不搬弄别人的是非,一辈子做好事,看见上门讨饭的,从不吝啬,她奉行“吃亏是福”的人生哲理,从未与人红过脸,也一辈子受人尊敬。

小时候,物质生活不太富裕,村上常有来卖瓜果梨枣的,于是,男男女女、大大小小的村民围上去,折腾了一番,那一车瓜果梨枣就不见了踪迹。但是,卖主却没见几个钱,这个说:“回家拿钱来!”那个说:“回家去拿钱!”东西拿走了,不见送钱来。人家急得哭,然后骂一通人,无可奈何地离去。

  那些大人和小孩轮流往家里倒腾瓜果梨枣的时候,我祖母就坐在大门口,我们兄弟两个在她身边玩,祖母坚决不允许我们去做那种勾当。她说:“没钱就少吃两口,没什么的!人家种点瓜果梨枣的,容易吗?”

我祖母在周围邻居中的口碑很好,大老远的,人家骑着车子经过,都要下车,跟她说话。她赶紧说:“你也挺忙的,上了车,忙去吧!”

祖母去世仅仅半年,我小叔也在春节刚过的一个午睡后再也没能醒来。

如今,祖母与她的“老闺蜜”们都去了另一个世界,在另一个世界重逢了,一代人的人生早已结束了,历史的尘埃中除了她们坟头的黄土和荒草之外,何曾留下她们半点的痕迹,她们的子孙们也只有偶尔才会在心底闪现她们的身影——她们曾经在这个世界生活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瓜果梨桃熟了的时候
忆祖母黄氏寿永老孺人
“姑大”赠予的老棉布床单
散文:父亲
傅菲:枣树的血脉
散文||流蜜的夏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