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十三章人类为什么总结不出真理?真理为什么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自然之理,为什么比人总结出来的理论更好呢,因为,人总结出来的理论,很多时候,和自然之理对不上,人类的逻辑不是宇宙的逻辑,自然界除了人类,所有生物都是顺应自然之理的。

《玄女经四十九章》【第十三篇】五课

【原文】古云,之生之理胜精生之理也。

群书【释译】万物自然演化之理,比人总结出来的理论要自然。如果明白万物变化,就没必要来占卜。

素朴注:自然之理,为什么比人总结出来的理论更好呢,因为,人总结出来的理论,很多时候,和自然之理对不上,人类的逻辑不是宇宙的逻辑,就像蚂蚁有蚂蚁的逻辑,但是不能说蚂蚁的逻辑就是宇宙逻辑,因为人和蚂蚁视角又不一样。所以人要复合自然的规律,才能顺遂祥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把自然视为最高的理。

【原文】噗生之理莫殖陈理,终溃也。

群书【释译】我们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现在看是真理,然而到了一定时间,都会因为现实情况而让人产生怀疑,这是因为时空永远在变化。

素朴注:就像人类所创造的科学,总是在推翻自己之前的结论一样。所以“术”永远无法凌驾“道”之上,只有明白“道”才能通达本质,所以经验知识不是真理,不是智慧。

就像那个“鸡场理论”一样:一个养鸡场里的鸡群中也出了一个科学家,它总结出了它们这个世界的规律,每天天一亮就会有食物从天而降,而每过几天就会有一些鸡被抓走,于是它们总结出了宇宙的规律,就是这个宇宙有一个上帝,每天早上给他们降下食物,然后每隔几天就有几只鸡被杀掉。

这就是人为什么要学道的原因。否则人无法超越自己的认知,被困在唯一的物质世界里,虚构用自己经验判断而得出的所谓宇宙真理。

【原文】偿思,君得现。常愿,君得明。

群书【释译】尝试思考万物之理,才能找到适合当前的方法。常有心愿,就要去达成,这是达到通明之境界的必经之路。

素朴注:这里要思考的,不是普通形式的对人生经验,对宇宙定律的思考,而是要思考本质上的道理。就是悟道,只有经常思考道的问题,才能达到通明的境界。

【原文】时也溃也,灵也散也。

群书【释译】时光在流走,元神会有离开肉体的那一天。所以,再无懈可击的真理,都有落时的一天,包括玄门本身之理。如果不适合未来,也会被淘汰。所以,这世上没有什么是固定的,只有相对的固定。

“时也溃也,灵也散也。”只有适合现在的,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素朴注:不同的境界就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所以只能不断在原有境界上不断的突破。

【原文】首一者莫识一,静欲者难静。

群书【释译】这世上再强大的东西,也有消亡的一天。“静欲者难静”,每天都想清除欲望的人是欲望最重的人,这种人最易抱怨不平。很多人在考试前想,我一定要冷静、不要紧张,实际上越想越紧张。

素朴注:所有刻意为之的,终究是不能成就,所以智者明白顺应自然的无为之理。

【原文】间间而断,层层不出,天人定矣。

群书【释译】这世上事,其实就是一层一层的,相互有关系。因为有关系维持,所以天、地、人才安定了下来,才有这个天地。

【原文】丝×之芒,系阳之光,承××之辅,根有论也。

群书【释译】参天大树,铺地绿草,一枝一叶,和阳光产生的阳气,与你修的玄功,是同根同气,有关系的。也就是说万物是一体的。

这里X字是古籍缺失部分

【原文】动其芒也,功其转也。

群书【释译】如果你改变了事物,哪怕是一草一木,对你的元神都会有影响,因为天地是一体的。草原上兔子多了会吃掉草,草少了,兔子吃得就少了,生态会变化。兔子找不到吃的饿死了一些,草又开始长出来,周而复始。同样,人的一举一动,对天地也会有影响。

素朴注: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这个道理。

【原文】层缘之根,难及玄也。

群书【释译】想知道到底会如何?那并不是玄法易经类可以预测的。

【原文】天则屡气,同者无气,识不诚也。

群书【释译】天气数极大,世间万物都有气数,人却看不到。因为人不知道改变了什么。

素朴注:这个气数也是分层级的,人只能看到浅层,表层,至于高层的气数,规律,没法看到。当然,境界越高看到的越深越广。

【原文】固于修也,诚于万物。

群书【释译】所以要修为,修为就是要诚心于世间万物的变化。做到“纤尘不染,万物不沾”。

【原文】天决使然,曾以哗变,君难识其机,故偿以怨之。

群书【释译】很多灾难之事是天道为了更大平衡的结果,而人不能理解,认为天道不合理,产生了对天道的怀疑,有了怨气。实际上这是天道发展中的一种决定,并不以人心中所想为准绳。

素朴注:“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道的“不仁”恰恰是一种最大的“仁”,因为天道要使万物达到一种平衡。而不是人类的局部视角去看问题。

【原文】自生自结,夫有动者,文明始也。

群书【释译】人生活在世界中自我记事,记录得多了,有人进行总结,所谓的文明就产生了。玄学也是文明的一部分。

【原文】承之承,落之落,先之先,后之先矣。

群书【释译】学习前人的东西,肯定会后退再后退。哪怕学得再多,也进步不了。

“承”是要继承思想;“落”是要去掉落时与淘汰的东西;“先”是要有先人不敢的想法,才能青出于蓝。玄女并不主张后人学她的法,学她的术,只主张学她的智慧,因为你一味学她,永远超越不了她的高度。学玄女经并不是学,而是思考、传承、创新。

【原文】×起智,智起心,心起道也。

群书【释译】缘不是天定的,而是智慧给的。智慧在于人的修为,修为又在心中。

素朴注:这里X字是古籍缺失部分

【原文】灵灵相引,概以通矣,孰人识乎。

群书【释译】元神与元神之间有共鸣性,有吸引性。“概以通矣”,它们是可以交流的。

宇宙苍穹,万物在道之内。元神无处不在,它们之间是有关系的。无数个小的因子在流动。当你触动了其中一个元神的思维,你就有了智慧,元神就会给你提示、灵感,或是幻觉,或是智慧。这其实是种物理反应。

那么如何捕捉到这类提示,就要看你要的是幻觉还是灵感。欲望重的人,天天看到鬼,实际上不是鬼,而是自己丑陋的心。

【原文】越和之者,智之身也。

群书【释译】只有心中平和看待这些,智慧才会提高。当代科学已经证实,思想是种物质。如果是物质,你是可以撞上它的。所以,特异功能是可以存在的,也是科学的。什么样的人可以提高智慧——元神兴旺,正气重的人。

素朴注:这个和,是和谐,平和,包容的意思。

【原文】否极而发,力而出矣,然则成矣。

群书【释译】你相信的是你看到的,还有无数你看不到的。如果要提升到最高智慧,你就要到相反的地方去修炼,但前提是你要有足够的能力克制自己。

素朴注:追求大道的真理,要报着求同存异的想法,事物有很多的面,你看到的不过其中一面罢了,很多人认为复合自己认知的就是是对的,不符合自己认知的就是错的,那只是自我的主观想法。

高深的智慧,来源于,看到阴阳背后的太极,两个对立冲突之物背后的共通点。只有这样,才能化解二者之间的不和,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才能取长补短,增加自己的智慧。大道一定是包容的。

【原文】两两相限,无终无始。极也。

群书【释译】正反对立是永远的,相互磨砺,才能达到最高点。玄门五课就是修持思考的一些简单方法,并不神奇。

素朴注:这个“极”就是无极,太极最终归于无极,万事万物都是在这个循环里,无始无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庄子的主要思想精髓
理学之美!领略朱熹哲学智慧枢要
真理无理由
《道德经》第一章(原文、译文、点评)
《易经》之奥秘
袁天罡奇门遁甲-河图洛书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