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念丽:国际视野下的家庭早教




 

中国育儿观

的几重几轻


 做了15 个国家的文化比较,发现 15 个国家里面,0 到 6 岁孩子出现笑容频率最少的是中国。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苟言笑?除了和我们的传统文化,喜怒不形于色有关,最重要的一个恰恰与早期人际关系中母亲的笑容有关,如果妈妈经常没有笑容,孩子就不能有灿烂笑容。美国哈佛大学做的一个研究,表明如果每天家长和孩子有肌肤接触,会对早产儿有好处。


我们传统是祖父母在家庭中占主导地位,今天开始转变了,表现在以儿童为中心,一个家庭围绕孩子在转。日本的亲子关系中父母和孩子之间还是比较长幼有序的,祖父母比较悠然,相对参与度小一点。在欧美,早期家庭关系中,祖父母是更加超然的角色,父母和孩子平起平坐,祖辈有自己的生活,这个情况在我们中国目前很难做到。也就是说,祖辈带孩子成为我们今天重大的课题。


 在育儿观的比较和思考中,中国家长育儿观有几重几轻——重孩子的智力发展,轻情绪情感发展;重学历水平,轻实际技能获得;重孩子出人头地,轻与人和谐;重孩子的生活满足,轻精神世界丰富。我们有实际的研究为证。第一是我们在幼儿园的门口看家长接孩子,问的第一句话,70%的家长问今天学到什么本领了,20%的家长问宝宝今天吃了什么?10%的家长什么也没问,接到孩子就走了。这么长时间,有没有家长问宝宝今天在幼儿园开心吗?这个问得相对比较少。

 

我们对智力的重视远远超出一般的国家。另外重学历水平,我们十年中做过两次研究,发现对孩子将来学历的期待,日本的家长 50%是大专或以上,50%是随便都可以。中国的家长 100%要本科,还有 50%要博士。





 

西方国家

育儿观的比较


下面讲一下日本家长的育儿观。大地震后,日本民族表现出的一些对灾害的态度方式,我觉得跟早期教育有关系,比如说,他们特别注意孩子与孩子的和谐相处,重视孩子体魄强壮,重视培养孩子的社会礼仪,独立自主和劳动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


讲一个言传身教的事。我曾经在日本呆过 9 年半,2007年又作为访问学者去了日本,这一年没有回来过年,老师让我去他家。家里人马上抓住这个机会,要给客人行大礼,不是因为我是什么大人物,而是抓住一个言传身教的机会。两岁的宝宝看到妈妈如此恭恭敬敬地行大礼,就跟着做了一个极为规范的五体投地的动作。看,妈妈并没有把孩子的头往下摁啊。


我去我们的幼儿园,看到比较多的是人际交往当中缺乏礼仪,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下午两点半起来,23个小女孩,老师给梳头,梳好了,孩子头一扬走了。我说怎么这么没有礼貌,连谢谢都不说。结果看第二个孩子也一样,23个孩子都这样。三四岁的小朋友,上完厕所,老师帮他把衣服塞到裤子里,他们也不说谢谢。


如何培养独立自主精神?


  • 孩子一岁半就自己吃饭。孩子自尊心的培养是从小开始的,通过对物体的关系,能够驾驭。我们到中班的幼儿园去,还有孩子在喂饭。

  •  这张照片是一个妈妈让很小的孩子走在一段矮墙上,妈妈说冒险精神从小要培养。孩子的畏惧情绪如果在小时候没去除的话,长大会有比较大的社交恐惧,这是目前世界上宅男宅女越来越多的原因。许多家长不愿意孩子冒险。我们的早教很少有冒险的东西,固然和我们的教育理念有关,还有家长对老师的要求,不能摔伤,不能骨折,不能有一点小的擦挂。这样如何让孩子去冒险?


培养孩子责任感的问题


  • 一个不到3岁的孩子,脑瘫,妈妈抓着孩子的手让他把椅子推过去,说如果我把椅子推过去用不了30秒钟,但我和孩子推可能要3分钟,但从小要学会责任感,今天我帮他推,明天谁帮他推呢?由此联想到我们的宝宝,学走路的时候,宝宝摔倒了,哭了,家长会抱起来,使劲蹬地板,都是地板不好;撞了桌子,打桌子,都是桌子不好。宝宝不哭了,学会了把责任推给别人。


  • 欧美家庭注重家庭成员间的平等和谐,关注孩子的情绪体验和表现,重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重视培养孩子的社会礼仪决策能力劳动能力我在美国待了两年,觉得美国的文化是注重自信心的培养。

 

  • 瑞典是非常富裕的国家,他们所有的教育全免费,再豪华的幼儿园也是免费的。这么富裕的国家,他们给孩子什么?让孩子吃苦耐劳。所以我想,今天我们要跟别人竞争,可能问题不在于智力问题,而在于体力和毅力。






 

 “真正”二字

知易行难

 

在座各位都爱孩子,是不是真正爱孩子呢?我觉得“真正”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真正”两个字体现在什么地方?比如,孩子喜欢做什么就让他做什么,我对这句话一半赞成,一半反对。我们做过一个80后家长的问卷,85%的家长认为应让孩子充分自由无忧无虑地长大,愿意做什么就让他做什么。但是如何把握度,到底从哪个角度爱孩子,这是一个问题。


关注安全依恋的形成

  • 孔子伟大在于他的中庸之道,什么是适宜的?如果在座的家长,有0到3岁的宝宝,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就是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会和孩子形成安全依恋。什么是依恋?看这张照片,这个宝宝手举起来了,脚也抬起来了,为什么如此兴高采烈?因为,第一,大人目光的注视相当重要,0到3岁的宝宝主要看大人的三角地带,眼睛和嘴巴,你的目光在关注,孩子知道你在关注他。第二是笑容,非常夸张的笑容。还有是非常高的声音,宝宝喜欢高8度的声音,所以年轻的爸爸妈妈跟宝宝说话要有欢声和笑语。家庭环境很重要,形成安全依恋的,就是情感的纽带。


  •  以往我们研究亲子依恋是母子依恋,但后来发现,父子依恋相当重要,有一个心理学家科坦丘克对144名6—21个月的婴儿进行了与父亲分离的实验,结果婴儿90%表现了对父亲离去的痛苦。宝宝和父亲有天然的联系,父亲参与育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将来是不是能够敢于接受风浪。


关注宝宝良好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和         积极的自我预期情绪


  •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会关注宝宝良好的自我意识的形成,0到6岁的孩子可能内疚和害羞、自豪并存,所以“在家是条龙,在外是条虫”。关注孩子成长,每个孩子气质不同,要分别对待。

     

  •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会关注宝宝积极的自我预期情绪,就是自尊。跟自尊反方向的是消极的,一是嫉妒,一是后悔。一般9岁以后才有后悔这一说,但嫉妒是蛮早就有的。积极的自我预期,自尊,跟良好的自我意识有关联,比如能够成功驾驭某件事情,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拿东西。被动性的儿童,从来不主动举手发言,从不主动和别的孩子玩,一家访,发现是爷爷奶奶带的,孩子往冰箱一看,爷爷就知道他要喝水了,什么话都不说就把水拿过来,只要把眼光往那儿一瞟,奶奶就把玩具拿过来。孩子什么都没做,就什么都有人做了,这其实是伤害了孩子,久而久之什么都不能主动。让孩子自己操作,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会这样关注宝宝自尊的养成。


关注宝宝的情绪表达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会关注宝宝的情绪表达。孩子最开心的是什么?来自游戏。这恰恰和我们文化有冲突。我们的文化是业精于勤,荒于嬉,但其实游戏对孩子是最快乐的,而且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一个重要手段。第二,幸福来自被爱,就是看家长对他的爱有多深。在家一条龙,在外一条虫,因为在家里熟悉所有亲人,而真实的表现自我,到了外面,马上就有人际关系的压力。

 

 心理学家对嫉妒分成两组,一组是让家长有意识地疏导,特别是弟弟妹妹出现了,或者跟其他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他的嫉妒情绪,爸爸妈妈总是有意识地说明、疏解。还有一种是让他嫉妒吧。小孩9岁时做追踪研究,嫉妒情绪得到宣泄的孩子不仅社会交往好,语言能力好,连数学成绩也远远高于另一组。嫉妒情绪为什么会影响到学业呢?有一种很好的解释,前一类会认为不是老师或家长不喜欢我,是某一件事情没有做好,而嫉妒的孩子会觉得被忽视,所以自卑。嫉妒的情绪得到及时宣泄,让孩子知道妈妈爸爸爱他,这是相当重要的。

 

关注宝宝移情

能力的培养

 真正会爱孩子的父母会关注宝宝移情能力的培养,就是把人家的情感拉到自己身上,感同身。其实宝宝很小的时候就有天然要去安慰别人的生理移情,为什么人到后来越来越冷漠?可能跟我们早期发展教育有一点关系。这个移情能力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关注孩子大能力的培养

真正的爱是关注对孩子大能力的培养。大能力第一要培养孩子的信心。很多孩子不是没有能力,而是缺乏信心。有一次我到一个幼儿园去,老师拿来新玩具,一个小男孩在后面坐着,不去玩,他说我不会玩。我说新玩具,你怎么知道不会玩?他说我很笨。问他妈妈,她说我孩子很聪明的,但她在别人面前说过自己孩子笨。


培养孩子主动探索的习惯,专注的态度,但不要超越孩子的能力,不要给他高于发展水平的任务,否则做不下去,形成浅尝辄止的坏习惯。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马上给孩子解决问题的行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来认识一下孩子的移情能力
如何让宝宝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搞定入园分离焦虑,陪孩子迈入人生第一个“江湖”
别错过宝宝恋上你的关键期-
孩子做什么都要抱着小毛熊,孩子有“恋物癖”,家长该怎么办?
宝宝为何喜欢粘人?多半是因为妈妈有这些特征,让他很没有安全感,你有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