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徽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安徽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第一章 总 则
 
一、编制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目的和依据
 
为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要求,加强对我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促进矿业持续、健康发展,满足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国家地质大调查“十五”规划》、《安徽省矿产资源管理办法》、《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等,制定《安徽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编制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从省情、矿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对矿产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充分利用区位和交通条件,大力发展矿业,满足我省和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城市群的需求,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经济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三、矿产资源总体规划适用范围及期限
 
《规划》以1999年为基期,2000-2010年为规划期。本《规划》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范围。
 
第二章 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形势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我省地处华东腹地,面积14万平方公里,人口6237万。自北而南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水系横贯全省,地貌复杂多样。
 
我省邻江济海,承东启西,区位优势明显,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能源、金属和非金属原材料基地,经济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一)“九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九五”时期,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30亿元,综合省力跨上一个新台阶;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3%,2000年达到178.7亿元,比1995年增长112.9%;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第三产业连续十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有所提高,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9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35元。
 
(二)矿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截至1999年底,我省已发现矿产138种(含亚矿种),有探明储量的矿产69种,矿区598处(不含共伴生)(附图1,附表1、2)。1999年,全省矿产采选业、相关能源与原材料加工制品业产值为526.9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34.35%;利税39.82亿元。矿产采选业、相关能源与原材料加工制品业增加值166.02亿元,占全省GDP的5.7%。矿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为4.56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17.21%。
 
目前,我省95%的一次能源,80%的工业原材料均来自矿产资源;30%的工农业用水和人畜用水取自地下水。由于矿产资源的开发,淮南、淮北、铜陵、马鞍山四座新兴矿业城市崛起,建成了淮南、淮北、皖北、新集煤电、铜陵有色、马鞍山、合肥钢铁、海螺水泥等八大矿业集团公司,在原料保障、辐射带动、就业安置和财政税收等发挥了显著的效益,成为我省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
 
(一)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
 
1.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在45种主要矿产中,我省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矿产有12种。其中煤炭居全国第7位,华东首位;铁、铜矿居全国第5位;硫铁矿、水泥灰岩居全国第3位。
 
2.贫矿多、矿石组分比较复杂,采选条件较差。铁矿保有矿石量29.45亿吨,贫矿占95%;磷矿保有矿石量0.72亿吨,全部为三级品。金属矿产中单一矿产少,共伴生矿产多,埋深较大。
 
3.主要矿种产地分布比较集中。煤炭主要分布在两淮地区,保有资源储量占全省总量99.4%。铁矿主要分布在马鞍山、当涂、铜陵、安庆、庐江和霍邱等地,保有资源储量占全省97%。铜、金、银等集中在铜陵一带,占全省总量的比例分别为75.49%、83%、66%。硫铁矿集中在马鞍山、铜陵及庐江三地,占全省总量96%左右。水泥石灰岩主要分布在芜湖、铜陵、池州、安庆、巢湖等沿江地带,矿石量约占全省总量79%。岩盐、二水石膏全部产于定远盆地(附图1)。
 
4.地下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但人均水平较低,分布不均匀。淮北地区地下水埋藏浅,水质好,便于开采,但由于取水层位不尽合理,一些主要城市供水仍然紧张。江淮分水岭地区地下水资源不足。矿泉水资源较丰富,分布广,部分产地质量较好(附图5,附表12)。
 
(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工作程度
 
1.调查评价程度
 
目前,我省专业地质队伍从业人员已达18181人,各种勘查手段配套俱全,调查评价和勘查工作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已覆盖全省;1:5万区调完成了6.2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4.96%,基本覆盖了重要的成矿区带;1:5万城市区域地质及旅游地质调查,已完成合肥、蚌埠、芜湖、淮南、六安5个城市及黄山、九华山、天柱山、齐云山等重要景观地区。
 
地球物理调查已完成全省1:20万区域重力测量和航空磁测;1:10万高精度磁测完成12.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92.8%;1:20万—1:5万高精度航空磁测面积达6万平方公里;1:5万航空电法测量完成1.6万平方公里。
 
完成1:20万区域化探8.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60.4%。
 
完成1:50万全省环境地质调查和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条件评价及第四纪地质图、地貌图和工程地质系列图件的编制;完成了1:20万水文地质调查。开展了我省北部地区20个县(市)区域水文地质调查。
 
2.勘查工作程度
 
我省矿产资源勘查程度较高。在598个矿区中,达到勘探程度有246处,占41.1%;详查112处,占18.7%;普查240处,占40.2%。以水泥石灰岩勘查程度最高,勘探矿区占65%,详查占18.3%;煤炭次之,勘探矿区占61.8%、详查占13.5%;铜矿勘探矿区占31.3%、详查占25%;铁矿勘探与详查矿区共占52.9%;铅、锌、金、银勘探矿区所占比例都在50%以下。相当一部分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矿山的勘查程度只达到普查(附表2)。水文地质勘查程度较高的为一些城市及工矿区的供水,农田供水为普查程度,矿泉水一般为勘查评价(附表12)。
 
勘查控制深度以煤矿最大。目前,淮北煤田的大中型矿井最低开采标高普遍为-800米,淮南煤田在-800—-900米之间;新建的大型、特大型矿井最低开采标高已达-1000米;尚未利用的普查矿区控制深度已达到垂深1200米。铜矿控制深度一般不超过500米,个别大型矿床如冬瓜山南矿段可达1000米。铁矿绝大部分矿区控制深度在400米以内,前常铁矿东矿段、罗河等少数矿区控制深度稍大,最深可达700—900米。金、银、铅、锌等金属矿产与硫铁矿、磷矿、明矾石、萤石等非金属矿产控制深度一般在400米以内。
 
(三)开发利用情况
 
1999年,全省已利用矿产77种(含亚种)。固体矿产矿石总产量1.94亿吨,石油8.3万吨。全省各类矿山7388个,按企业规模统计,大中型矿山96个,占矿山总数的1.3%,产量6084.2万吨,占总产量31.4%;小型矿山7292个,产量13340.4万吨,占总产量68.6%。全省各类矿山采选总产值134.7亿元,从业人员达53万余人。
 
1、能源矿产已开发利用的有煤炭、石油、石煤、地下热水四种。1999年矿石产量4697万吨,产值65亿元,矿山数527个,从业人数22.4万人。煤炭是最主要的能源矿产,各类矿山485个,其中大中型矿山27个,从业人数22.29万人,占全省矿业从业人员总数41.86%;原煤产量4678万吨,产值64.25亿元,分别占全省的矿石产量和产值的24.1%和46.6%。其中淮北、皖北、淮南、新集四大煤炭矿业集团产原煤4044万吨,占原煤总产量的86.4%。现有洗煤厂12个,洗煤能力2250万吨/年。1999年原煤入洗量1216万吨,占原煤总量的26%,产精煤867万吨。出口原煤17.5万吨,精煤59.5万吨,出省原煤1737万吨,精煤228.7万吨。
 
能源矿产综合利用和加工程度不高。煤炭开采回采率59.4%(重点矿山),煤炭入选量约为洗煤能力的5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煤矸石开发力度较低;石煤用量很少,其中伴生钒尚未利用。
 
2、金属矿产已开发利用11种,1999年矿石产量1233.5万吨,产值17亿元,矿山367个,从业人数44850人。铁、铜是我省支柱性矿业之一,1999年铁矿石产量843.5万吨(铁精砂389万吨),产值8.37亿元。其中,马钢矿山产量占85.3%。1999年产钢425万吨,生铁495万吨,其产品用于省内和部分外销,出口钢材11万吨,生铁17万吨。1999年,铜矿石产量344万吨(铜精砂4.2万吨),产值5.99亿元,其中,铜陵有色集团矿山产量占80.5%。1999年生产铜22.55万吨,铜材3.78万吨,产品主要自用和部分外销,出口铜6.6万吨,铜材0.17万吨(附表3—4)。
 
金属矿山采选综合回收率比较高,大中型及国有矿山采选回收率分别为:铁74.1%、铜78.3%、铅74.2%、锌81.0%、钼69.5%、金63.3%。
 
金属矿山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不同规模矿山差别很大。1999年,有共伴生矿产的大、中型国有矿山28个,应综合回收利用14种矿产,实际有23个矿山对其中11种共伴生矿产进行不同程度的综合回收,其产值占主矿种的30—40%。集体矿山、私营企业基本未开展综合利用工作。
 
3、非金属矿产已利用的有61种,1999年矿石产量1.35亿吨,从业人数26.3万人,矿山数6344个,原矿及加工制品业产值52.6亿元。产值超亿元的矿产有5种:水泥灰岩矿石产量1909万吨,产值25.3亿元;硫铁矿产量129.4万吨,产值2.92亿元;建筑石料用石灰岩产量4428.1万吨,产值2.42亿元;建筑用砂产量1307.9万吨,产值1.1亿元;砖瓦粘土产量4149.7万吨,产值14.85亿元。
 
非金属矿产利用方式简单,多数是以生产原矿为主,少数矿种进行选矿和粗加工,唯方解石和石英岩开始向精深加工发展,并已初具规模。1999年方解石产量24万吨,石英岩产量112万吨。
 
4、地下水、矿泉水:1999年地下水用水总量约20亿立方米,仅占地下水可采资源的12.7%。用水量主要集中在淮北地区的城市、农村生活和部分农田灌溉;其次是江淮分水岭地区部分农民生活用水。现有水源地88处,其中城市供水38处,工矿供水50处。开采量大于1万立方米/日的水源地有26处,大于10万立方米/日有4处。天然矿泉水137处,现有开采企业32家,年产矿泉水2.63万吨,以含锶天然矿泉水为主,生产规模偏小,开发利用程度低。
 
(四)开发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矿业结构调整步履维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矿山开采规模小、数量多,装备陈旧,技术落后,作坊式管理,资源低效利用,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差。1999年,小型矿山占全省矿山总数98.7%,平均开采规模不足2万吨/年,年产值仅占全省矿业总产值37.72%,年平均亏损0.29万元/个。重要矿产开采规模与冶炼能力不相适应,铜、铁、铅、石油等原矿自给率分别为20%、50%、40%和3%。矿业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滞后,骨干矿山企业资本结构单一,经营机制不活。对外依存度大的铁、铜、铅等矿产品都以贸易方式直接从外省、国际市场上购得,抗风险能力很弱。出口以原矿及粗加工产品为主,一些非金属矿产低出高进和竞相压价,造成资源和经济严重损失。    
 
2.矿山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在矿山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面塌陷、高边坡露天采场滑坡、崩塌、泥石流、尾矿泄露、地面沉降、地下水污染、矿坑突水、瓦斯突出、岩爆等。据10个生态环境严重地区的矿山初步统计,已经破坏土地290.5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0.39%(附图2、附表11)。目前矿山开采仍以每年约10平方公里的速度破坏新的土地。数以千计的小矿山开采,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影响尤为深远。全省历年累计发生岩溶塌陷19处,塌陷点436个。矿坑排水总量1.54亿立方米/年。全省现有矿山累计堆放废渣石1.9亿吨,占地20.1平方公里,其中两淮煤田堆积矸石山60多座,5222万吨,占地4.9平方公里。全省累计矿坑突水44起,经济损失数十亿元。瓦斯爆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3.地下水开发利用结构不合理,诱发地质环境问题。沿淮和淮北一些城市浅层地下水利用程度偏低,资源大量闲置,而过分集中开采深层地下水,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大面积水位降落漏斗,以阜阳市问题最为严重,降落漏斗达2000平方公里,漏斗中心区水位降深达79米,并以每年2—3米的速度继续下降。导致地面沉降、道路变形、建筑物损坏等突出问题,波及面积已超过400平方公里。界首、亳州等城市也发现地面沉降的迹象。淮南、铜陵、马鞍山等城市因矿山排水和超量开采地下水,诱发岩溶塌陷。
 
4.普查工作阶段出现空区。地勘单位属地化管理和企业化经营,必然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发展多种经营,矿产普查投资将日趋萎缩。矿山企业负担过重,也无力投资矿产普查,在矿业权市场与矿业资本市场尚不发育的情况下,使普查工作阶段成为空区,导致公益性矿产调查评价与商业性矿产勘查严重脱节,加大了地质勘查工作的风险。 
 
5.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法律法规体系尚待完善。宏观调控方式与市场经济不适应,矿产资源管理方式滞后,依法行政尚待强化。矿产资源属地所有观念和地方保护还比较严重,影响矿产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发挥。
 
三、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分析
 
(一)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可供性分析
 
工业化初期我省主要消费的传统矿产资源煤炭、铁、硫、水泥用石灰岩等有一定的保证程度,而有色金属及贵金属严重不足;工业化中期所需的现代矿产资源铝、钾、铬、金刚石、石油、天然气等基本空白,锰、镓、钒储量有限;而工业化后期需要的新兴矿产资源钴、锗、铂、钛和稀土元素等又十分稀缺。因此,在规划期内乃至期后,矿产资源保证程度不高,总的供需形势是严峻的。
 
主要矿产供需形势分析如下(附表1、2、3、5):
 
1.能源矿产。
 
能源矿产以煤炭为主,是我省优势矿产。石油仅在天长市境内探明少量储量,1999年生产原油8.3万吨,同期石油炼制加工消费原油288万吨,供需缺口依赖外购解决。据预测两淮煤田煤层气-1500米以浅资源量约为3200亿立方米,其勘查与开发处于攻关阶段,工业性利用仍需假以时日。
 
我省煤炭主要产于两淮煤田,在华东和我国煤炭工业生产力布局中地位十分重要。一是储量丰富,分布集中;二是煤质优良,属低硫、低磷、中低灰分的优质煤;三是煤种齐全,其中炼焦用煤是金属冶炼与工业燃用的重要能源;四是区位好,靠近国内最大的煤炭消费市场—华东地区和世界进口煤炭最多的东亚地区,具明显的区位优势。
 
1999年,全省共生产原煤4678万吨,当年消费量5200万吨,供需缺口约600万吨,主要由外省购入。预计2005年原煤产量5500万吨。一次能源消费比例煤炭占85%,居主导地位。随着《关闭国有煤矿矿办小井和乡镇煤矿停产整顿》政策的落实,以及一些早期建设的正规国有煤矿产量衰减或闭坑,对近期煤炭产量会有一些影响。目前两淮的张集、许疃、祁东、蔡山二号四对矿井正在建设,生产能力751万吨,2005年前后相继投产,“十五”产量指标能够保证实现。同时与在建矿井相配套的一些大型坑口选煤厂建成后,原煤入洗率将提高到75%,煤炭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矛盾随之解决。
 
全省煤炭共162个矿区(不含浙江长广公司),已开发利用矿区118处,可采储量57.79亿吨,以年产原煤6000万吨计,足供开采96年之需,资源保证程度较高。尚未利用矿区44处,其中勘探矿区10处,开发条件较好的刘桥一井田、顾桥井田、涡北井田、潘集四井田、刘庄井田5处,建井后可增加生产能力1345万吨/年,另外34处普、详查矿区资源量87.34亿吨可供商业性勘查。煤炭的接续资源实力强劲。
 
2.金属矿产。
 
我省金属矿产以铜、铁居主导地位。铅、锌、金、银、锰等矿产开发利用程度高、强度大,未利用矿区所剩无几。
 
铜矿。我省铜矿资源比较丰富,居全国第5位。 1999年铜冶炼能力22万吨/年,省内自产铜矿石344万吨,选出铜精矿4. 2万吨,只能满足冶炼能力的1/5,供需矛盾突出。2005年预测冶炼厂消费铜金属22.7万吨。我省共有铜矿区48处,已利用31处。“十五”期间铜官山、金口岭等主要生产矿山,因资源枯竭将相继闭坑,铜矿石生产能力约消失100余万吨/年。在建的前常、新华山两处小型矿山,生产能力不超过30万吨/年,投产后不足以补偿老矿山生产能力衰减的损失,铜矿石产量将呈下降趋势。
 
尚未利用的矿区17处,开发后可增加矿石生产能力300万吨/年。余下的16个矿区共有铜资源量102.28万吨,其中主要或单一铜矿区12处,资源量93.15万吨;就勘查程度论,详查只有2处,其余皆为普查,都需做进一步勘查,才能提供开发利用。铜矿的资源接续比较紧张。
 
铁矿。1999年生产铁矿石843.5万吨,成品矿为389.0万吨。当年冶炼消费成品矿675.8万吨,矿石原料自给率约50%。供需缺口依靠国外进口与省外购入。2005年预计生产成品矿400万吨。
 
全省铁矿矿区共102处,居全国第5位。利用矿区50处,未利用矿区52处。绝大部分为贫矿,矿石组分相对较复杂,矿体埋藏相对较深,成为兴建矿山的不利因素。自产矿石不足,供需失衡的矛盾将长期存在。我省铁矿石最大的生产、消费企业马鞍山钢铁公司,1999年矿石生产能力875万吨。“十五”期间,小南山、钟山、姑山等矿山因资源枯竭将要闭坑,消失生产能力175万吨/年;主力矿山凹山露天矿因开采深度的增加,生产能力亦将衰减100万吨/年。合计275万吨/年。在建的高村铁矿、淮北前常铁矿两处矿山投产后,可增加生产能力218万吨/年,不足以弥补老矿区产能的衰减,铁矿石的自给率将呈下降趋势。提高自给率只有新建矿山。在未利用52处矿区中勘探矿区9处。其中当涂和尚桥马塘矿段、钟九、白象山三个国家规划矿区,矿石品位与马鞍山老矿区相近,位置毗邻,外部开发条件较好,可作为接续资源的优选对象。霍邱张庄与国家规划矿区的庐江罗河和龙桥三处矿区,全铁品位分别为33.31%、35.82%、43.97%,矿山开发的外部条件欠佳,但储量集中,一旦开发就可以形成铁矿供应基地,有关部门应尽快做开发的可行性研究论证。如果上述6个矿区能全部投入开发,新增加的生产能力将超过现有的马钢,铁矿石自给率会显著提高。
 
铅冶炼能力为2.0万吨,自产矿石不能满足冶炼需要,自给率为40%。由于缺少在建矿山,供需矛盾将长期存在。目前,铅保有可采储量为24.83万吨,只能维持十年左右,资源接替相当紧张。
 
金、银。1999年,成品金产量4970.3公斤,其中,岩金4389.3公斤,回收伴生金581公斤。当年岩金保有可采储量28964公斤,只能满足6年之需。银,当年生产成品银80.13吨,银保有可采储量1307吨,约够15年消耗,资源接替局面不容乐观。 
 
3.非金属矿产。
 
我省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品种比较齐全,开采条件较好,经济潜力巨大。截至1999年,探明有资源/储量的非金属有47种。其中硫铁矿、水泥石灰岩、方解石、凹凸棒石粘土、膨润土、玻璃用石英岩等具有一定比较优势。其余矿种开采规模普遍不大,年产量仅几万吨至几十万吨,消耗的资源占总量比例很小,资源接续不存在问题。
 
硫铁矿。单一矿产与主要矿产约占70%,共生矿产约占30%。1999年,我省生产硫铁矿石129.4万吨,另外综合回收硫精矿20.1万吨。省内当年消费约130万吨。矿石供大于求,剩余产品销往省外。预测2005年,省内消费量为136万吨。全省硫铁矿矿区共40处,居全国第3位。已利用硫铁矿区25处,可采储量2.19亿吨,以1999年产量计算,可以开采170多年。未利用矿区15处,资源保证程度较高。
 
水泥石灰岩。1999年,全省共生产水泥石灰岩矿石1909万吨,除供本省水泥生产外,尚有剩余外销邻省。预测2005年水泥石灰岩矿石消费量2500万吨。全省水泥石灰岩矿区共60处,居全国第3位。可采储量26.19亿吨,已利用矿区41处,保有基础储量19.75亿吨,可采储量19.07亿吨,以每年开采2500万吨计算,可供79年,资源保证程度较高。未利用矿区19处,保有矿石量12.96亿吨。接续资源实力雄厚。
 
方解石。方解石是我省近年新开发的矿种,1999年以前尚无探明储量,2000年、2001年两年共探明方解石矿集中分布于池州市东至、青阳两县。矿石质量优良,CaO含量大于55%、Fe2O3小于0.05%、SiO2小于0.4%,白度在91%以上。原矿经过精深加工或改性,可以制成重钙超细粉体产品及轻质碳酸钙超微细粉产品,在塑料、橡胶、日用化工、造纸、化学建材等领域,广泛用作填料与涂料。目前安徽东方钙业有限公司正在贵池建设年产11万吨高品质活性氧化钙和3万吨纳米轻质碳酸钙基地;安徽国风新型非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正在东至建立100万吨/年国内最大的碳酸钙生产线。这两个基地的建成将成为我省矿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1999年,全省生产方解石矿石24万吨,几乎全部以原矿销往省外或出口国外。以目前方解石产量与保有资源/储量相比,比例很小,后备资源基础雄厚。
 
凹凸棒石粘土。凹凸棒石粘土也是我省特有的新型非金属矿种之一,近年来随着精深加工技术的发展,产品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由于其良好的吸附、脱色、热稳定、抗盐、造浆性能,在石油、油脂、橡胶、医药、陶瓷、军工领域都有应用。1999年全省共生产凹凸棒石粘土矿石4.3万吨,除供本省消费外,仍有1.5万吨销往省外。预计2005年的产量为8.5万吨。我省凹凸棒石粘土矿探明基础储量880万吨,居全国第2位。现有矿区外围尚有找矿潜力,资源保证程度较高。
 
膨润土。膨润土是我省在国家45种重要矿产中排行居前10名的矿种之一,主要产地集中在黄山市的休宁盆地,六安、宣城市也探明有部分资源/储量。1999年,全省生产膨润土矿石6.2万吨,产品供大于求,近60%销往省外,预计2005年产量8万吨。全省膨润土矿区共4处,已全部利用,可采储量2377.1万吨。以2005年年产8万吨计算,可采储量能开采200多年,资源保证程度高。
 
玻璃用石英岩。玻璃硅质原料包括石英岩与脉石英。1999年,全省生产矿石112.0万吨,除供应本省生产玻璃181.9万箱外,其余均销往省外。预测2005年产量200万吨。全省玻璃硅质原料矿区共3处,可采储量699.7万吨,资源量126.7万吨。以1999年产量测算,可采储量只够6年之需,资源储备并不宽裕,但后备资源潜力很大,只要补做一些勘查工作,就可以获得足够的资源/储量。
 
4.水气矿产。我省水气矿产主要是地下水和矿泉水,有工业意义的气体矿产尚未发现。
 
地下水。全省地下水天然资源183亿立方米/年。大部分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埋藏浅、水质好、开采便利。江淮丘陵地区地下水相对较贫乏,干旱年度农灌不保,人畜饮水困难,需要加强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解决缺水难题。
 
矿泉水。天然矿泉水可开采总量5.82万立方米/日,年开采量约2.63万吨。开发利用程度低。矿泉水一般达标组份以偏硅酸、锶型为主。含碘、锌、硒、锂等稀有珍贵矿泉水产于皖西北和江淮丘陵中南部,自然环境较好,交通方便,有利于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开发前景乐观。
 
(三)加入世贸组织对我省矿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省矿业经济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目前,我省石油、化工、钢铁、有色、建材、煤炭等行业虽已确立了一定的产业经济规模,但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有限,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入世后,随着进口关税降低,金属矿产品和原油的进口价格下降,有利于改善我省的金属冶炼及石油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状况。但短期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省内钢材、建材、化工等高能耗高成本产业将受到冲击,会导致对传统矿产品需求的减少。对此,我省应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对石油应鼓励原油进口,限制成品油进口;化工工业要尽快实现从仿制为主向开发创新为主转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煤炭工业要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实现产需平衡,加强宏观调控,扩大出口。建材工业要加速绿色产品开发,开展节能降耗,保持产品成本优势。冶金工业要加快特种钢厂技术改造,优化产品结构,扩大经营规模,逐步占领国际市场。有色金属工业要提高集约化经营程度,国有大型企业集团要努力争取进出口专营权。
 
(四)矿产资源供需形势综合预测
 
今后十年,我省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以消耗传统矿产资源为主,但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必然要求不断扩大矿产资源的有效供给。特别是毗邻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将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传统和现代矿产资源的用量不断增长,势必促进我省对能源、冶金、有色、建材和化工等矿产品的开发。从总体看,在规划期内我省矿产资源消费总量将呈上升态势。对省内不足且找矿难度较大的矿产品,可以从国内或国际市场解决。因此,从经济发展需要和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两方面综合预测,在规划期内我省矿产资源严峻的供需形势有望得到一些缓解。
 
第三章    规划目标
 
一、2005年规划目标
 
(一)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矿产地勘查目标
 
1.公益性地质工作
 
开展重要成矿远景区1:5万与1:25万区域地质综合调查和土壤化探测量;开展全省矿山生态环境、地质遗迹、大江大河、西气东输管线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开展重要和短缺矿产及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完成新一轮全省地下水资源评价。进一步提高全省地质工作研究程度,建立健全全省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分析系统。
 
2.商业性矿产勘查
 
鼓励和加强商业性地质矿产勘查工作,提交大中型矿产地3—5处。大力加强油气资源勘查,加快两淮地区煤层气勘查开发。全省重要矿产的储量要有一定的增长,储采比有所改善,矿产资源的可供性和保证程度有所提高。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目标
 
1、矿产品总量及矿业产值
 
全省矿产品开采总量与全省经济总量增长相适应。矿业总产值及进出口贸易额年平均增长8%,矿产品总量年均增长2—3%。
 
2、矿业结构调整
 
①勘查业、采掘业和冶炼加工制造业的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加大对地质勘查业的投入,重视油气资源调查,加快两淮地区煤层气勘查开发;促进中心城市地热资源利用。确保煤炭和金属矿产开发重点,推进非金属精细加工业发展;遏制对外依存度大的重要金属矿产冶炼能力的扩张;实现规模经济,压缩小矿山总数1500个。
 
②矿产品结构要改变产品单一状况,进一步提高优质矿产品比重,初级产品份额由75—85%下降到65—75%,选矿和精深加工优质矿产品比例提高8—10个百分点,非金属超细纳米技术产品、改性系列产品占有一定份额,煤炭入洗率达到75%。
 
3、矿产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①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实现由粗放型逐步向集约型转变。基本做到矿山开采规模与储量规模相适应。小矿山实施最低开采规模要求,基本扭转大矿小开、一矿多家开采的现象。两淮煤矿最低开采规模不小于9万吨/年,铁、铜矿不小于5万吨/年,石灰岩不小于30万吨/年。
 
②矿山“三率”指标严格执行有关技术质量指标要求。固体矿产采选综合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固体废弃物(废渣、矸石、尾砂)资源二次开发利用水平有所提高。
 
③加强地下水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基本控制地下水开发引起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防止地下水水质污染,初步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预报系统。
 
(三)、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全省矿山生态环境逐步好转。法制建设配套健全,监督机制完善,矿山环境管理到位,矿山土地复垦面积7500公顷,新增耕地面积2000公顷,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25%以上,生态环境严重的矿山治理率达到60%,不再新建破坏生态环境且不可恢复利用的矿山,矿山次生地质灾害得到基本控制。
 
二、2010年规划目标
 
继续完成重要成矿远景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土壤化探测量;开展重要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加强矿产地勘查,提交大中型矿产地5—8处;合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使矿产资源的可供性和保证程度比“十五”有进一步提高;应用GIS技术完善矿产资源评价系统、水工环地质评价信息系统。
 
全省矿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矿产品精深加工比例进一步提高,进出口贸易进一步扩大。矿产资源利用方式得到根本性好转,小矿山的数量再减少30%。
 
建立省内矿业权市场、矿业资本市场等矿业生产要素体系,发展壮大具有国内外市场竟争力的矿业集团公司,形成以商业性地质矿产勘查为主体的新格局,提高省内对外依存度大的矿产的可供性。
 
矿山生态环境状况比“十五”时期有明显改善。重点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40%,次生地质灾害基本得到治理。
 
第四章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一、工作部署原则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工作要实施五个逐步战略转移,即由传统的“优势”矿种逐步转移到与新矿种、新类型并重;由工作程度较高的矿化富集区逐步转移到与工作程度较低并有成矿远景的地区并重;由以金属矿产为主逐步转移为与非金属和油气资源并重;由经济发达地区逐步转移到与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并重;由易导致环境污染的能源矿产逐步转移到清洁能源矿产。在项目规划中具体体现为急、优、大、新、洁、特的六字原则。
 
急:优先规划安排国家急缺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层气、环保煤、地热、优质锰、铜、金、银等矿产,以及江淮分水岭地区地下水资源。
 
优:规划一批品位较富的传统大宗矿产和优质高效新型非金属矿产调查评价项目,主要有富铁、富锰、富铅锌和优质石英岩、方解石、花岗石等矿产。
 
大:立足于寻找大中型矿床为主,尤其是短缺的重要矿产,找矿一旦取得突破,对缓解我省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有极其重要意义。
 
新:以新的思路和成矿理论,挖掘找矿潜力,寻找新的类型,如铜陵矽卡岩型金矿,全椒和青阳—南陵似卡林型金矿,贵池玢岩型金矿,金寨角砾岩型、层控矽卡岩型和斑岩型铅锌矿,凤阳似碳酸盐岩层控型铅锌矿;在矿产勘查中选择一些有地质成矿条件的新矿种,如中新生代盆地油气,接触变质方解石等。
 
洁:在能源矿产勘查中贯彻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对清洁能源的资源调查评价,其中包括环保煤、煤层气、地热和油气等矿种。
 
特:主要体现出本省特色和有开发前景的非金属矿产及特种矿泉水资源调查评价,如凹凸棒石粘土、膨润土、珍珠岩、沸石、方解石、耐火级白云岩、饰面石材及含锂、硒、锌、碘的矿泉水等。
 
二、公益性地质工作
 
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结合我省矿产资源供需形势、成矿地质条件和工作研究程度,在全国矿产资源规划指导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模清矿产资源家底与潜力,了解重点地区的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为编制中长期规划和商业性勘查工作提供依据。2010年内共规划各类项目56个。
 
(一)基础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
 
1、完成1:25万太湖、安庆、宣城三幅区域综合地质调查,面积47500平方公里;1:20万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数据库建设;1:5万后山、汀王殿、山溪、祁门、黟县、平里、江潭、瑶里、虹关9幅区域地质调查,面积3960平方公里;1:5万祁门南部土壤化探866平方公里(附表6)。
 
2、完成长江中游水患区生态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开展淮河流域安徽段重大地质环境问题综合调查评价,西气东输沿线安徽段地壳稳定性和地质环境综合调查,长江中下游安徽段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全省地质遗迹调查,两淮煤田和沿江金属、非金属矿山生态环境调查评价,40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区划和6处重大地质灾害体的勘查与防治工程(附图5,附表15)。
 
(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能源矿产:环保煤、煤层气规划在两淮煤田成矿区;地热规划在全省范围;油气规划在新生代盆地及其下伏古生代生油层成矿远景区。
 
金属矿产:铜、金、银主要规划在仍有找矿潜力的铜陵、贵池、滁州、淮北等矿化富集区和重要成矿区带,其次在有找矿前景且工作程度较低的新区,如东至—石台、青阳—泾县、休宁—祁门、绩溪—宁国和广德、巢湖等成矿远景区;富铁主要规划在繁昌隆坳过渡带成矿区;富锰规划在贵池与下二叠统孤峰组有关的向斜构造地区;铅锌(银)、钼矿主要规划在贵池、金寨成矿远景区,以及工作程度较低且有找矿远景的蚌埠—凤阳、东至—石台地区。
 
非金属矿产 :优质方解石主要规划在青阳、贵池、东至和怀宁地区;膨润土、珍珠岩、沸石在宣城和黄山等地;优质石英岩主要在凤阳山区;凹凸棒石粘土在明光、来安地区;饰面用花岗岩在大别山区。
 
水气矿产:完成全省新一轮地下水调查评价,重点在淮北和江淮分水岭地区(附表13)。
 
三、商业性矿产勘查
 
依据市场机制,鼓励国内、外企业投资勘查。加强对商业性地质勘查的支持、规范、引导,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调节作用,促进矿产勘查的市场化进程,理顺矿业权各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改善矿业投资环境,实行有偿勘查。鉴于当前矿业权市场和矿业资本市场尚不发育的现状,应对普查工作经费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要及时公布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成果,积极组织矿权招投标工作,培育和发展矿业权市场,促进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有序、健康、持续发展。
 
(一)勘查规划分区
 
依据市场需求,结合我省资源保证程度、对外依存度和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勘查规划分区,共划分各类勘查区51个(附图3、5,附表7、14)。
 
1、鼓励勘查区24个:鼓励在重要能源、金属及非金属矿成矿远景区,大中型矿山的深部、周边及外围地区,经济欠发达且有资源潜力的地区进行矿产勘查;鼓励淮北地区的浅层地下水,江淮分水岭地区地下水和优质特色的矿泉水勘查。
 
2、限制勘查区14个:限制勘查污染环境的皖南高硫、高灰煤,低品位硫、磷,淮北地区水位埋深45米以下的深层地下水;限制在重要城市、经济区及其周边,在铁路、省级公路以上交通干线一定范围内的各类矿产勘查。
 
3、禁止勘查区13个:禁止在国家及省级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文物保护区、军事禁区、地质灾害危险区、重要水库、重要水源地等限定范围内的各类矿产勘查。
 
(二)重点勘查矿种和地区
 
1、能源矿产
 
①石油、天然气:重点为淮北黄口凹陷、阜阳倪丘凹陷,合肥盆地舒城凹陷和大桥凹陷、滁州天长东阳城凹陷及无为—南陵盆地。
 
②环保煤:重点为淮北煤田张大屯、徐广楼、南坪、袁店、孙疃、杨柳、大曹家、花沟西、铁佛寺和亳州地区;淮南煤田为朱集、老庙—展沟、丁集、口孜集、新集深部、花家湖深部、八里塘深部、罗园—连塘李等矿区。
 
③煤层气:重点为两淮煤田。
 
④地热:重点为合肥、阜阳、安庆、芜湖、界首、亳州市及定远县等地。
 
⑤富铀:重点为巢湖、安庆、六安市等地。
 
2、金属矿产
 
①金:重点为铜官山、狮子山、凤凰山矿区周边及深部,青阳—南陵—泾县一带,东至—石台,蚌埠—怀远—五河,凤阳—明光—全椒,淮北—宿州,绩溪—休宁—祁门等。
 
②银:重点为宁国东南部,贵池东南部,庐江岳山外围等。
 
③铜:重点为铜陵老矿山深部和周边,庐江沙溪铜矿外围和火山岩盆地外缘,马鞍山火山岩盆地东北部,青阳—贵池,滁州琅琊山铜矿东北部。
 
④铅锌:重点为贵池黄山岭矿区深部及外围,金寨西部,祁门—黟县,凤阳板桥一带,庐江岳山外围。
 
⑤富锰:重点为贵池唐田、牌楼和徽坑等。
 
⑥富铁:重点为繁昌新港、荻港和黄浒。
 
3、非金属矿产
 
①优质石英岩和天然油石:重点为凤阳白云山。
 
②优质方解石:重点为青阳、贵池、泾县、东至、怀宁、定远及沿江等地。
 
③凹凸棒石粘土:重点为明光官山外围、来安半塔等地。
 
④膨润土、珍珠岩、沸石:重点为宣城、休宁、屯溪、南陵和明光、来安等地。
 
⑤金刚石:重点为灵壁栏杆和泗县山头。
 
⑥优质花岗岩和蛇纹岩:重点为舒城、桐城、霍山、金寨和岳西等地。
 
⑦耐火粘土:重点为两淮煤田。
 
⑧水泥石灰岩及配料、熔剂灰岩、熔剂白云岩、耐火级白云岩:重点为淮北、巢湖、安庆、铜陵、池州、宣城、滁州市等。
 
⑨高岭土和瓷土:高岭土重点在庐枞和马鞍山火山岩盆地;瓷土主要在宿州、凤阳、祁门、无为、旌德、宿松、太湖等地。
 
⑩绢云母:重点为滁州市南谯区施集至明光张八岭和潜山水吼等地。
 
4、水气矿产
 
①地下水:重点为阜阳、亳州、淮北、宿州、蚌埠和淮南市等地及江淮分水岭地区。
 
②矿泉水:重点为皖西北、天长市和庐江县、定远县等地。
 
第五章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一、矿产资源开采总量调控
 
全省矿产资源开采总量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实施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战略。鼓励开采资源丰富、有市场前景的矿产;限制开采供过于求的、战略安全储备的、开采条件差易产生严重浪费的,以及国家政策规定限制的矿产;禁止开采对环境破坏严重的矿产。对出口优势矿产实行总量控制,限产保值(附表5)。
 
(一)能源矿产。调控煤炭开采总量,“十五”末,要控制在5500万吨。鼓励开采两淮地区煤炭,保持稳定的能源供应;鼓励两淮地区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形成生产规模;鼓励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鼓励天长原油生产挖潜,延长服务年限。限制开采沿江、皖南含硫量大于1.5%的富硫、高灰煤,严格控制现有开采总量。禁止新建含硫量大于3%的高硫、高灰的煤矿。
 
(二)金属矿产。鼓励开采铁、铜、铅、锌、金、银、锰等矿产;限制钨、锑、钼矿开采总量,控制新建矿山。鼓励规模开采大型低品位铁矿和小而富的铁、铜等金属矿产。
 
(三)非金属矿产。鼓励开采水泥用、电石用、熔剂用石灰岩,冶金、玻璃用石英岩,以及岩盐、石膏、凹凸棒石粘土、膨润土、方解石、沸石、硅灰石、陶瓷土、耐火粘土及饰面花岗岩、辉长岩等矿产。限制开采萤石、重晶石、石棉等矿产,严格控制现有矿山开采总量。控制硫铁矿、磷矿开采总量,暂不新建硫铁矿山。
 
(四)水气矿产。鼓励含碘、锶、锌、硒、锂等微量元素的优质矿泉水开发。
 
二、矿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一)规模结构
 
大、中型矿山开采规模要与矿床(区)储量规模相适应,小型矿山开采要遵循规模经济原则。关停布局不合理、严重浪费资源、严重污染环境、严重破坏土地植被的小矿山;引导布点过密的小矿山联合办矿,集约化开采,形成规模经济。中、大型矿山与矿山总数的比例从目前1.3%提高到3—5%。新办矿山实施准入制度。在继续发挥现有八大矿业集团公司的龙头作用的同时,再组建和培育一批大型矿业公司(企业集团),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附表9)。
 
(二)采、选、冶结构
 
调整重要矿种采、选、冶比例,改变以原矿生产为主的单一产品结构,加大选矿总量,增加高档次、高科技产品的比重,从总体上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煤炭矿山洗选量从目前的26%提高到75%,并加大动力煤洗选量,争取达到总洗选量的60%。要对地方高硫高灰煤生产矿山进行整顿,采取降硫降灰措施,关闭不符合条件的小矿山;铁、铜、金、银、多金属矿山,要调整与采矿规模不相适应的选矿能力。对分散而符合最低经济规模开采的小矿山,分片集中建设选矿厂,提高综合利用水平。新建矿山要建设与其规模相适应的选矿厂。目前黑色、有色金属冶炼能力大大超过矿山采选能力,今后应对冶炼能力进行控制,并从增加矿石生产和扩大成品矿进口两方面来满足冶炼的要求。铁矿要抓紧接替矿山的准备,注重经济论证,只要成本与进口到岸价格相当,甚至稍高,仍应立足开发。铜矿要加强勘查,力争有所突破。
 
(三)产品结构
 
金属矿产要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新品种,优质金属比重有所上升。非金属矿产着力研制环保建材,重点发展精深加工技术,开发新材料,新型建材比重有所上升;凹凸棒石粘土、方解石、膨润土、石英岩、沸石、高岭土、硅灰石、绢云母等矿产,要生产超细粉体材料或纳米材料、改性材料和特种用途材料等系列产品。水泥生产向高标号、特种水泥方向发展。限制传统砖瓦粘土生产,提倡新型节土产品。饰面板材要重视开发优质品种,生产薄型、异型石材。石膏、岩盐、硫、磷、萤石、明矾石等矿产要加大技术开发力度,生产系列化产品,扩大用途,提高资源效益。
 
(四)技术结构
 
调整现有矿山的技术结构,提高全省矿山的技术水平。逐步改变目前小型矿山的装备、技术水平落后状况,推广先进适用的采、选、冶技术、设备、工艺和方法,应用率达到60%。推广大中型煤矿综采、放顶煤技术,小煤矿采用正规采矿方法,配备与开采规模相适应的技术人员和装备;金属矿山大力推广采选冶新技术和综合利用技术;非金属露采矿山采用正规的台阶采矿方法和工艺,井采矿山采用先进的采矿方法和工艺。淘汰落后的采矿方法与工艺。禁止小煤矿独眼井及自然通风方式开采。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
 
(一)开发利用规划分区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全省资源分布、区域经济、重点矿区现状、新材料矿物的开发与应用、市场预测和环境保护等综合因素,对现有矿产资源进行规划分区,共划分11个鼓励开采区、17个限制开采区、11个禁止开采区(附图4,附表8)。
 
1、鼓励开采区。鼓励开采资源/储量丰富,相对集中,可供性程度高,市场前景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稳定的流向和渠道,发展远景大,对环境影响可以控制的矿产资源。
 
2、限制开采区。限制开采资源条件较差或开采技术经济不合理,易造成资源浪费、破坏的、国家法规和政策限制的矿产资源;限制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及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矿产开采。
 
3、禁止开采区。禁止在自然保护区、重要风景区、地质遗迹保护区开采;禁止在铁路、省级以上公路两侧的可视范围内和沿江近岸一定范围进行露天开采;禁止在生态环境不可恢复利用的地区和地质灾害危险区开采矿产资源。
 
(二)开发利用布局调整
 
在以往矿业发展的基础上,规划建立5个矿业经济区,6个非金属矿物原料开发基地。
 
1、五个矿业经济区
 
①两淮煤—煤化工矿业经济区
 
两淮地区应向洁净煤、煤层气、煤化工等煤转换技术方向发展,可建立煤电化、铁铜金、冶金辅助原料、优质矿泉水等大型综合矿物原料开发基地。煤炭在总量控制的基础上,提高煤炭洁洗比例,开发洁净煤技术;加快煤层气开发并形成规模;创造条件招商引资,积极开发淮北三辅一带铁铜金矿;对阜阳太和地区的地热资源,加大勘查深度,提高水温,形成产业开发,对优质含碘、锶矿泉水进行规模生产,创造品牌。
 
②马鞍山—庐江—霍邱黑色冶金矿业经济区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马鞍山—繁昌—庐枞地区铁矿采、选、冶和冶金辅助原料、硫、明矾石、高岭土生产基地,保持资源利用规模。随着马鞍山老基地铁矿资源不断消耗,逐步向庐枞、霍邱地区转移,选择有条件的矿区龙桥、张庄、吴集等,采用多种投融资方式和渠道进行(勘查)开发;重视沿江小型富铁矿开发,进行规模开采。庐江明矾石要发展深加工产品。高岭土通过选矿,提高品级,扩大产能。
 
③铜陵—池州—安庆有色冶金矿业经济区
 
以铜陵地区为中心,向池州、安庆地区辐射组成沿江重要的有色、贵金属原料和采选冶生产基地。在确保铜矿产量的同时,要重视小而富的独立金、银矿和铅锌矿床的开发利用,并加强综合回收力度。依靠科技进步攻关解决庐江沙溪铜矿“贫、深”的技术经济难点,尽快发挥该区铜矿资源的接续功能。
 
④皖东多金属和非金属矿业经济区
 
皖东地区可以滁州琅琊山铜矿采选为重点,建立铜、铁、金、银、钼、铅、锌、绢云母、石油等有色、黑色、能源及非金属矿物原料基地。在继续保持铜、铁、金、银、钼、铅、锌矿石产量的同时,稳定天长矿区原油生产,挖掘潜力,延长寿命。进一步研究绢云母物化性能,发展天然、高效日用化工原料。
 
⑤大别山矿业经济区
 
围绕大别山区建立铅、锌、金、铁和非金属原料开发基地,发展钾、镁、磷肥料,玻璃、陶瓷,建筑石材,超细粉体等工业。继续保持铅锌矿的生产能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充分利用高品位铁砂矿,开发磁性铁系列产品;加大岳西、金寨、霍山优质花岗石(辉长岩、花岗岩)板材的开发力度,形成规模,创造品牌;对区内蛇纹岩、膨润土、石英岩(脉石英)、绢云母、瓷土等非金属矿产积极开发市场需求的产品,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使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
 
2、六个非金属矿物原料开发基地
 
①水泥石灰岩及配料基地:建设沿江(芜湖、铜陵、池州、安庆)、皖中(巢湖)、皖北(宿州、淮北)、沿淮(寿县、淮南)4个大型水泥原料生产基地。
 
②玻璃石英岩原料基地:集中开发凤阳、池州和太湖地区资源,形成综合加工基地,与玻璃生产基地蚌埠、芜湖、合肥、池州相配合,同时在涡阳、凤阳等地发展硅钙板生产,开发浮法玻璃深加工产品。
 
③凹凸棒石粘土原料基地:以明光地区为中心,发展精细加工产品,扩大用途和产能。
 
④膨润土原料基地:以黄山市屯溪区为中心,扩大活性白土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的生产能力,限制粗加工产品的产量,研究有机膨润土、超细纳米膨润土的生产工艺,形成系列产品。逐步开发利用宣城、繁昌、铜陵等地的资源。
 
⑤岩盐、石膏原料基地:集中开发定远岩盐、石膏矿,扩大其生产能力,加强共生芒硝综合开发利用,改变目前食用盐、石膏产品单一结构,开发膏盐化工系列产品。发展新型建材,在滁州、合肥发展纸面石膏板,淮南、阜阳生产陶粒石膏。同时加大对沿江无水石膏资源的开发研究。
 
⑥方解石原料基地:加强泾县、青阳、东至的优质方解石资源的勘查开发管理,制止重复建设,防止乱采滥挖。以市场为导向,由所在的市级国土资源部门制定重点方解石矿区的总体规划。在规划的指导下,加强泾县北贡和东至洋湖等地资源开发并形成规模,生产高科技含量的重质碳酸钙和(纳米)超细粉体等系列产品,逐步开发青阳南阳优质方解石资源,形成原料和加工基地。
 
四、矿产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
 
(一)加强矿业权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省及市、县级矿产资源开采项目的审批权限,杜绝无证采矿。严格执行勘查许可证制度,严审勘查单位资质条件,不具备资质的单位不得从事勘查活动。矿业权出让、转让必须规范合法,禁止违规操作,反对地方保护主义。
 
(二)加强矿产资源开采的可行性论证,强化开采设计。矿山企业必须按照批准的矿山设计或开采方案组织实施,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采矿贫化率必须符合要求,含多种矿产的矿床必须包括共、伴生矿产综合回收利用的指标。全省采选综合回收要比现有提高3—5%,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提高5—8%。
 
(三)鼓励矿山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对低品位贫矿和难选冶矿石的低品位硫、磷等矿床实行有效控制和保护;鼓励企业对“三废”的综合利用、技术攻关和技术改造,进一步落实有关优惠和扶持政策。制止投资建设采选综合回收率低于60%的金属矿山项目。
 
(四)完善制度依法行政、强化监督。完善企业“三率”考核体系,严格按设计指标进行考核。加强开采回采率和综合回收率的管理,严格执行开采回采率与资源补偿费征收挂钩。强化矿山监督,制止对资源破坏性开采。大矿推广先进采矿方法,加强水溶法生产岩盐、房柱法开采石膏和明矾石矿的管理,提高开采回采率;小矿推广适用采矿方法和设备,禁止土法金属冶炼,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五)加快对小煤矿的改造。按照统一规划、合理集中、正规开采、保障安全、依法监督的方针,对现有小煤矿进行改造,减少生产矿井数,扩大单井生产规模;改进采煤方法和开采工艺,提高矿井回采率;制定和实施小煤矿强制性标准,促进安全生产。对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或破坏生态环境,或生产能力低于规定要求的小煤矿逐步关闭。对有大矿小开、一矿多家开者,要进行清理和整顿。
 
(六)加强科学研究,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进行高科技产品的开发。发展精深加工技术,强化非金属矿的新材料和超细材料研制,提高其经济价值;发展新能源及节能、降耗技术和工艺,降低资源消耗水平,积极发展急缺资源的廉价替代产品,鼓励对废旧金属及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
 
(七)切实履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职能,监控、预防地下水污染,充分利用矿山疏排的地下水资源。
 
第六章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一、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要求
 
(一)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闭坑的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的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建立和健全适应省情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体系,出台《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研究制定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的技术标准。
 
    (二)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遵循地质环境规律,重点控制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加强矿山环境保护的科技研究与国际合作,以科学技术为先导,防治结合,达到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良性循环,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资源效益及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
 
(三)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明确开发主体的权益和责任,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使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四)开展全省矿山生态环境调查,逐步建立和完善矿山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重点治理淮北、宿州、淮南、马鞍山、铜陵5个地区的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复垦土地面积43.5平方公里(附图4,附表10)。
 
二、新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
 
(一)新建、改建、扩建的矿山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矿山环境评价报告制度,把编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生态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作为采矿权申请人申办采矿许可证和矿山建设项目审批的必备依据,实行矿山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二)严格审查矿山企业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恢复与治理规划方案,落实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把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纳入矿山企业经常性的工作任务。
 
    (三)建立矿山生态环境补偿机制,采取经济手段,通过建立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履约保证金制度,规范矿山企业开采和保护生态环境行为,履行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义务。
 
三、现有和闭坑矿山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一)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现有矿山必须严格按“三废”排放标准进行排放和监测,尤其要控制堆淋小金矿数量,预防氰化物对水体的污染。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环境保护投资机制,推进矿山环境保护工作。各级政府要采取措施对历史上因采矿造成的矿山生态环境破坏进行治理与恢复;对矿山开发时间长,或已接近停产,企业无力承担治理的,采取多种办法进行生态治理与恢复工作,力争使矿山复垦达到矿山开采前的土地利用价值;已闭坑的矿山应积极探索生态环境恢复与土地复垦、开发、租赁相结合,实现环境恢复与土地开发双赢。
 
(二)组织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示范性项目,开展实用技术研究。优先抓好老矿业基地、已经废弃的无主矿山和大型国有矿山,首选淮北、淮南、宿州煤矿,马鞍山铁矿,铜陵多金属矿等5个地区的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选择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地区和矿种,开展技术、规范、标准研究工作。
 
第七章 保证规划实施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矿产资源法规规章建设和规划体系建设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安徽省矿产资源保护条例》、《安徽省地下水监测设施保护条例》、《安徽省地热资源管理办法》、《安徽省矿山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逐步健全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矿产资源法规体系,强化矿产资源规划管理的法制地位。
 
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目标和主要指标必须纳入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严格执行。各市应建立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的领导责任制,根据本《规划》,组织编制本行政区的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并与同级相关规划相衔接,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地方各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应当根据上级《规划》及本行政区矿产资源的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划定鼓励、限制、禁止勘查、开采的矿种和区域。各地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和修订必须以本《规划》为依据。
 
二、强化规划实施,严格矿业权审批管理
 
在巩固和维护正常的矿业秩序的基础上,加强矿业权审批管理,充分发挥规划和政策的调控作用,严格审查矿业权申请人的资质条件,对新建矿山设置如下准入条件:
 
(一)法规准入条件:矿山企业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人才、技术、设备和安全管理方面的资质条件;有符合国家规定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和矿山开采设计,包括共伴生矿产综合回收利用方案;有矿山建设资金保证,并提供具有资格的会计部门的资金证明。
 
(二)资源准入条件:具有完整的地质勘查报告及相应的储量审批文件;矿山建设规模必须与占用的矿区储量规模相适应;小矿山建设规模与最低开采经济规模相适应。
 
(三)环境准入条件:矿山企业必须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开采矿产资源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有相应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具体措施及土地复垦方案。遵守履约保证金制度。
 
(四)规划准入条件: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和本规划确定矿业发展布局、矿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必须严格遵守鼓励、限制、禁止开采区的有关规定。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开采及其管理,必须以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及有关的专项规划为依据。行政主管部门实行内部会审制度,对于不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的勘查、开采项目,不得颁发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不得批准用地。加强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动态监测管理。
 
各级人民政府要履行矿产资源规划管理的职能,加强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违反规划的行为。各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经批准后,应当公告,并广泛宣传,接受社会对规划实施的监督;同时,增强对矿业权人和社会公众的服务意识,不断提高行政效率。
 
三、建立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投资机制
 
地方财政预算中要逐步加大对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工作的资金投入,积极引导企业对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投资。
 
积极吸收国外的投资,鼓励外商按照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规定,以不同方式、不同层次进行勘查开发矿产资源。切实改善投资环境,确保外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鼓励外商投资急缺矿产的勘查开发,投资新型材料、高科技矿产品加工业,投资外向型矿产品的开发。
 
广泛实行采矿权招投标制度,取消逐级审批授权的方式,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立矿业权市场。对采矿权一级市场由政府统一招标拍卖。二级市场通过建立矿业权专卖市场和信息发布及拍卖中介组织,完善运行体制和管理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鼓励矿山企业创造条件通过发行股票、债券、项目融资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积极参与建立国内风险资本市场的试点,筹集矿产资源开发资金。根据我省矿业的特点和当前矿山企业负担过重的状况,积极争取国家政策优惠,进一步理顺矿业关系,改善矿业投资和经营条件。企业用于矿产资源勘查的投资,按规定计入开发成本。
 
对于历史上由采矿造成的矿山生态环境破坏,或已接近闭坑,企业无力承担治理的,一是申请国家土地开发复垦专项经费;二是申请国家环境保护与治理专项经费;三是积极探索土地复垦、开发和使用权租赁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工作。
 
四、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资源利用和管理水平
 
加强对地球科学和资源科学新理论、新方法、矿产资源地面和深部探测技术、分析测试与实验技术、综合利用技术、地质灾害监测与治理技术等勘查开发科技系统的引进、应用、研究和创新,开展国内外、省内外的资源形势、市场信息、资源政策、资源战略、矿产品价格、进出口贸易、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体制改革等资源政策系统和措施建议的研究。充分发挥矿山企业和科技研究开发机构的积极性,扩大省内外和国际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为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提供科技支撑,制定和组织实施省国土资源科技发展规划,重点投资支持应用地质研究、地质调查和勘查技术方法研究,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上可能具有重大突破的采选冶技术、矿产综合利用技术、循环利用技术等的先导性和示范性研究与开发,矿山环境破坏治理与土地复垦示范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矿产等非传统矿产资源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以鼓励和引导矿山企业的商业性开发和应用。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完善地质资料汇交制度、矿业权人勘查开发利用情况报告制度和矿山监督制度,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状况进行系统的监测,及时、准确地掌握全省范围和重点矿区的矿产储量增减、资源利用水平、矿山生态环境等的动态变化。开展矿产可供性研究,建立覆盖全省的各级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规划管理水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06-2015年荆门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2022年优质的湖南省宜章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
矿业权的流转过程中的法律问题
探矿权转采矿权的法律制度与矿业权评估研究
西藏的矿产到底该不该开采?
内蒙发布矿产资源规划,重点打造这12个能源基地、82个重点矿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