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词语随笔


孙福奎

一、联绵词可以与并列结构词对仗。

联绵词(连绵词)除了对仗联绵词,有时也可以对仗同义或反义并列词。如:沈葆桢题闽江边仰止亭联:俯仰亭中,何人吹铁笛,几声唤醒沧桑世界;徘徊栏侧,岂我抱布衣,素志盱衡日夜乾坤。“俯仰”是并列词,“徘徊”是联绵词。

有人认为,联绵词的词义是指一种事物或一个整体意思,故它可与偏正结构词对仗,而不能与并列结构词对仗。这是不对的。

王国仲老师在《连绵词及其在对联中的应用》文章中说:“连绵词也属于并列结构,而并列结构的词和连绵词在形式上,有相似的地方。二者可以宽对,不算失对。允许宽对,但不是工对。”

可见,联绵词与并列结构词对仗,符合词语结构一致原则,使诗联句比较工整些。如果与偏正结构词对仗,则违犯了词语结构一致原则,达不到工整效果。中国楹联学会《联律通则》第十一条中允许不同词性相对的范围,规定有“同义与联绵、“反义与联绵”,亦是有力的证据。

二、中华是偏正结构词。

查汉典可知:古代华夏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称之为中华,是汉族最初兴起的地方,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统辖,皆称中华,后也借指中国。

因此,中华是偏正结构词。

有人认为“中”可指中国,“华”也可指中国,故“中华”是并列结构词。

看一个词的结构,应从这个词最初的基本义出发。如上述,中华是指“在四方之中”的华夏族,是偏正结构词。而“中、华”皆可指中国,是后来出现的意思,所以,不能把中华看作并列结构词。

三、画图的两种词语结构。

画图一词有两种词性和释义。一是动词,画各种图形(多指图样或地图)。如:他在细心地画图。二是名词,图画(多用于比喻),如:这些诗篇就是城市生活的画图。作动词时,画图是动宾式,作名词时,画图是并列式。

可见,一个词一般有一种结构,但有的词有几种词性和释义,所以可能有几种不同结构。要从词性、词义出发,根据这个词在句子中的运用情况,判断它的结构。



图片



四、桃李和李桃解析。

1、桃李。

结构:并列结构。

词义:(1)桃花和李花。例句: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唐?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桑麻地,春风桃李天。(宋?文天祥《发东阿》)

(2)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

(3)喻人的青春年少。

(4)喻争荣斗艳、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2、李桃。

结构:偏正结构

词义:樱桃的俗名。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山婴桃》﹝释名﹞引 孟詵 曰:“此婴桃俗名李桃,又名柰桃。”例句: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唐?王勃《春庄》)

五、杨柳解析。

结构:并列结构

词义:(1)杨树和柳树的合称。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柳》:“杨枝硬而扬起,故谓之杨。柳枝弱而垂流,故谓之柳。盖一类二种也……又《尔雅》云:'杨,蒲柳也。旄,泽柳也。檉,河柳也。’观此,则杨可称柳,柳亦可称杨,故今南人犹併称杨柳。”例句:杨柳阴中驻彩旌,芰荷香里劝金觥。(宋?晏殊《浣溪沙·杨柳阴中驻彩旌》)

2 专指柳树。例句:杨柳岸晓风残月。(宋? 柳永《雨霖铃》)

3 古曲名,即“折杨柳”。例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4)借指侍妾、歌姬。例句:两枝杨柳小楼中,嫋嫋多年伴醉翁。(唐?白居易《别柳枝》)

六、栋梁解析。

结构:偏正结构

词义:(1)房屋的大梁。屋顶最高处的水平木梁,支承着椽子的上端。例句: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为栋梁。(《庄子?人间世》

2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例句:公为国家栋梁,倾危不持,焉用彼相邪?(《后汉书

?陈球传》)。摛文必在纬军国,负重必在任栋梁。(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程器》)

3.比喻基本因素。例句:故工人与一般消费者,实为经济之栋梁,缺一则不立。(廖仲恺《消费合作社概论。》)



图片



七、介词与其他词的对仗。

介词是用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之前,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时间、处所等的虚词。常用介词有:

1、表示时间:在、 于、 自 、自从、 从 、当 、由、 趁 、随着 、到等。

2、表示方式:按照、通过、比、拿 、本着、以、凭等。

3、表示原因、目的:为、为了、由于、 因为等。

4、表示关涉对象:对、对于、跟、同、与、关于、 除了等。

5、表示施事、受事:被、让、由等。

6、表示排除:除 、除了等。

7、表处所:从、 打、 朝、 向、 在、 沿着 、顺着等。

介词除与介词对仗外,有时还可与其他一些词对仗。主要有:

1、介词与副词对仗。如:来往皆茅屋,淹留为稻畦。(杜甫《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皆”是副词,“为”是介词。

2、介词与助词对仗。如:无多无少皆归于敬;有守有为可视其人。“于”是介词,“其”是助词。

以上介词可与副词、助词相对仗,中国楹联学会《联律通则》第十一条中允许不同词性相对的范围,规定有“副词与连词介词、连词介词与助词”等对仗形式。

3、介词与动词对仗。能带宾语的介词,具有和动词相同的语法特性,因此动词可以和介词对仗。如:何绍基题岳阳楼联:与佛借蒲团,坐着大江浮日月;有僧供笔砚,写将警句压鱼龙。“与”是介词,“有”是动词。

4、介词与形容词对仗。如:厅堂联:受禄实庸才,从官之后;读书仍本色,近圣之旁。“从”是介词,“近”是形容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042、谈对联的“二对一”
汇集一组常用词
写好对联必须先过语法关
应绿霞讲楹联之第六课(对联和律诗中二联的结构对仗)
第五讲 《楹联通则》基本规则之三:结构对应
初高中语文知识衔接专题(第一——五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