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手足冰凉”话“阳虚”,让你变暖的“冷知识”之“针灸篇”!

诸君论针我论灸,莫笑我技不入流,

针灸本是并头举,重针轻灸不对头,

阳虚气弱生寒证,艾灸温针效更优,

杂合以治万般术,针灸并用为上流。

忘穿秋裤是借口,我是“阳虚”

书接上回,继续话“阳虚”!上面这首诗,本来是我写给广州的一位专攻艾灸的中医博士朋友的,今天就以这首诗为头,跟大家共同探讨“阳虚”的针灸治疗

针灸治“阳虚”是个大话题,今天以督灸、火针、温针以及“金针王乐亭”的“老十针”、“督脉十三针”为切入点,分享下针灸在“阳虚”证治疗中,个人的一点肤浅认识。

近代针灸大家——金针王乐亭

谈针灸,先论脉,“阳虚”要“温补”,补哪里呢?《黄帝内经》云:背为阳,腹为阴……循行于人体背部的是人体两条阳气最充盛的经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篇第六十》中云:“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眥,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明确提出督脉与肾经和膀胱经是相合的,肾为元阳之根,太阳为巨阳,如果把太阳、阳明、少阳平分的话,太阳为三,阳明为二,少阳为一,除了与这两大巨头联姻外,督脉还与人体诸阳经均有交会,如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相会于大椎穴;带脉亦从督脉而出;阳维脉与督脉交会于风府、哑门穴,所以督脉绝对称得上是“阳气界”的大“BOOS”,古人给封了个优雅的名号——“阳脉之海”,总督人体一身之阳气,补阳气,就要从督脉入手。

“阳脉之海”----督脉走行图

再看背部的经脉循行,督脉居中,旁开0.5寸是经外奇穴——17对夹脊穴,我们可视其为督脉之分野;旁开1.5寸为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人体的背俞穴星罗密布于其上,药有药性,穴有穴性,背俞穴的穴性大部分都是偏补的;再往外旁开3寸,就是膀胱经的第二侧线,分布的穴位名字有点怪,魄户、神堂、魂门、意舍、志室等,仔细回味你就会发现古人的智慧,他们都是以“五志”命名的,所以膀胱经第二侧线是调神志为主的!

回头再看督脉,督脉29穴,《十四经脉分寸歌》中,指出了详细定位:“督脉二八行脊梁,尾间骨端是长强,二十一椎腰俞当,十六阳关十四命,十三悬枢脊中央,十一椎下寻脊中,十椎中枢穴下藏,九椎之下筋缩取,七椎之下乃至阳,六灵五神三身柱,陶道一椎之下乡,一椎之上大椎穴,上至发际哑门行,风府一寸宛中取,脑户二五枕上方,发上四寸强间位,五寸五分后顶强,七寸百会顶中取,耳尖之上发中央,前庭前行八寸半,前行一尺囟会量,一尺一寸上星会,入发五分神庭当,鼻尖准头素髎穴,两眉中间穿印堂,水沟鼻下人中藏,兑端唇间端上取,龈交齿上龈缝间”。洋洋洒洒29穴中,是不是临床都会用到呢?也未必,针灸大家“金针王乐亭”总结了十三个重要穴位,临床已足够应用,这就是著名的“督脉十三穴”:百会、风府、大椎、陶道、身柱、神道、至阳、筋缩、脊中、悬枢、命门、腰阳关、长强。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强调,背部才是“温补阳气”的主战场,围绕着这个主战场,诸位医家提出了众多治疗方法,如督灸、督脉贯通、盘龙刺、温针、火针等等!这里面,最出名的就是“督灸”了,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督灸

督灸的治疗方法是: 令患者裸背俯卧于床上,取督脉大椎至腰俞的脊柱部位,两侧可旁开2寸左右尽量将膀胱经第一侧线覆盖,在治疗部位涂抹生姜汁,再在脊柱正中撒上温阳的中药粉,之后在其上覆盖桑皮纸,然后再在桑皮纸上铺生姜泥如槽状,中间凹,两侧高,最后在姜泥上面依次放置艾绒团,然后点燃,连续灸治三次后把姜泥和艾灰去除,姜墩的厚度以2.5cm左右,艾绒的厚度以2cm左右为宜!灸疗后局部皮肤红润,有的可能出现水泡,不用紧张,第二天放掉水泡中的液体即可,灸痂一般3----5天会自然脱落。值得一提的是,“督灸”之前,一定要大量喝水,并且严重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高热患者,出血性疾病患者不宜进行督灸疗法。

国医奇术——火针

火针是用火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可以直接激发经气,鼓舞气血运行,温通阳气,起到温经散寒,祛风化湿,活血通络,扶正祛邪的治疗目的。早在《灵枢·官针》中就记有:“淬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伤寒论》、《千金翼方》、《针灸大成》中也论述了火针的适应证和治疗方法!近代中火针做的最好的就是北京的贺普仁和山西的师怀堂老前辈了,“快如闪电,退若触火”的火针的快速点刺,并没有想象的那样疼痛,刘恩明老师在此基础上改良的毫火针,则疼痛更轻微,结合上述的督脉十三针,火针在温补阳气方面,效果斐然,在临床中,我们最多应用的就是强直性脊柱炎,结合督灸、火针、中药、针刀、手法综合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温针是在毫针柄上或针体部用艾绒燃烧,使热通过针体传入体内,达到治病的目的,有点麻烦,我们现在一般都还用温针电针治疗仪代替,效果同样不错!

督脉在背部是从下往上走的,顺经为补,所以温补阳气针刺方向是从下往上,从上往下那就是泻热了,这点不可不知!刺法上,我们可以扎督脉十三针;也可不分穴位,每个棘突下毫针向上浅刺,有人给起了个靓丽的名字——“盘龙刺”;还可以以长毫针从骶尾部顺经依次 向上刺,针针顺接,直达项后,我甘肃有位邵师兄,采用埋线的方法全督脉贯通,治好了很多精神病、中风后遗症患者,督脉上入络脑,通督脉除了通达阳气,还可以在神志病方面有很大的施展空间!

像这样的针灸大家已经不多了!

温补阳气,除了关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我们还需要关注的就是任脉和足阳明胃经了,王乐亭老前辈总结的“老十针”,即上中下脘、气海、天枢、内关、足三里,就有很好的调补中焦,温阳益气的作用,这其中选用的穴位大多出自任脉和足阳明胃经,上脘为足阳明、手太阳、任脉之会,能开胃腑受纳之门,饮食水谷得以入胃;下脘为足太阳、任脉之会,能温通胃肠,益气降逆;中脘为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又为六腑之会,胃之募穴,所谓“会”是指精气聚会之处。所谓“募”是脏腑经气汇聚于胸腹的腧穴,而中脘是上述四经精气交会之处,因而可以通达四经,调运中州。气海又名丹田,顾名思义为气之海,可生发元气,蒸动气化,又能通调任脉,温固下元;天枢属足阳明胃经,为大肠之募穴,腹气之街,能协同振奋下焦之阳气;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合”者,是经气最后如百川汇合入海之义。足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补足三里有健脾和胃、益气升清之功由于脾胃为后天之本。故王老有“百病莫忘足三里”之说。

脐灸

谈到腹部的温补,就不能忘记“神阙穴”之上的“脐灸”,神阙穴就是我们的肚脐眼,神阙穴连通肠胃,是人体很重要的一个穴位,用艾灸进行温灸,能够使得肠胃得到温补,也能够调补人体中的气血,因此“脐灸”也是一个很好的补益阳气的方法。

“把看病故事化,将治疗通俗化”,我是威海市中医院全科医生宋国政,结合临床生动的案例,用中西医两种思维来分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述,希望能够在中西医融合、健康咨询、医药问答、学术交流、养生保健、心声流露等方面,为同行、朋友、民众提供一点点力所能及的帮助!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关注或关注,如果您的家人朋友也有这方面的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发给需要的他们,谢谢了!

“全科医生讲医事”,下回继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急性腰扭伤的一针疗法
“转筋”的一针疗法
中医针灸的火针治疗法
针所不及
冬天养生要升阳散寒 “火针点刺”升阳效果最强
孙志针灸治疗下腰痛经验撷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