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王国栋主任的主页
中医王国栋主任
10小时前
·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
甲状腺瘤——星夏消瘿汤
处方:生天南星、生半夏、炒白芥子、土贝母、射干、夏枯草、橘核、柴胡、生白芍、炒枳实、生甘草、陈皮、茯苓、生牡蛎。
主治:甲状腺瘤。
方解:此方集二陈汤、导痰汤、四逆散等加味而成。对寒热虚实各型只要稍予增减药量均较适应。取寒热辛苦并用之法,“星夏消瘿汤”意在分消风、寒、湿、热四邪。盖四邪分消,则痰瘀分化,肿瘤速愈。方中生星、夏实脾胜湿,化散经络中之痰瘀;白芥子祛皮里膜外之结痰,配合土贝母、射干、夏枯草、牡蛎软坚散结,降火,化络中之热结;更有四逆散合橘核疏肝解郁,理气化痰,全方寒热兼顾,标本同治,临证屡投即效,多服此方5~10剂即显见效果,诸症大减,瘿瘤明显缩小,一般守服30剂左右,瘿瘤全消,诸症均除,未见复发病例。
谢女士,55岁。右侧颈部甲状腺瘤年余,中西医屡治未效,肿瘤逐渐增大至拳头大,轻压痛,颈下衣服纽扣无法扣上。B超检查右侧颈部包块12cm×10cm,按之软,皮色不变,边缘不清,喉间吞咽时觉有物梗阻,终日呕恶欲吐,胸闷气短乏力,面色少华,心烦易怒。每服中西药更增呕恶,甚或吐清水。更医多处,大同小异,更加忧郁,亲友促其手术摘除,只因邻里同病者数人,术后均于2年内复发,故不敢手术,前来求诊。诊见脉弦滑,舌苔白薄腻,舌胖大有齿痕,眼睑上下暗黑,不思纳食,
处方:生天南星、生半夏、炒白芥子、土贝母、射干、夏枯草、橘核、柴胡、生白芍、炒枳壳、生甘草、陈皮、茯苓、生牡蛎。
日1剂,水煎服,5剂药后,诸症大减,颈部瘿瘤显见缩小,呕恶已除。继投原方10剂,瘿瘤基本消除。于原方加太子参,再服15剂,诸症全消,翌年随访无复发。
瘿瘤之临床症状,按之软,皮色不变,边缘不清,均不能耐受含碘之咸寒药物长期服用,多数患者服后即有恶心或更增咽喉似物阻塞,咽之不下,吐之不出的症状。临床所见之甲状腺瘤,虽有湿热瘀滞之证,但大多属寒湿流痰瘀阻咽喉。“喉中央,甲状腺也”,因督脉阳气亏损,冲任阴血不足致心肝失濡,风阳煽动,筋脉失养,故诸症蜂起,心悸心慌,胸闷气逆,气急,烦躁易怒,焦虑激动,多猜善疑,失眠健忘等迭出。用生天南星、生半夏入煎均不作处理,甚或不切片,用生星夏块子碾成粗末和白芥子、生牡蛎粗末同放一纱布袋入煎,不放生姜,亦不先煎,煎药时间以头煎20~30分钟为宜(水开后算起),2煎时间同。服时稍有麻辣味为好。历代医家有谓星夏有毒,乃指生品吞服而言,如不分生品煮品概指有毒亦逆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之原意。
上述方剂不建议随意使用,大家要遵循专业医师指导!

中医王国栋主任
14小时前
·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
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腺瘤——软坚消瘿汤
处方:柴胡、制香附、夏枯草、黄芪、紫丹参、当归、赤芍、牡蛎(先煎)、海藻、黄药子、茯苓。
主治:调气疏肝,活血通络,软坚化痰。主治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腺瘤。
方解:本方以柴胡、香附调肝理气,夏枯草、牡蛎、黄药子化痰软坚;当归、赤芍、丹参活血通络,配合黄芪益气,使气行血畅,瘿瘤自消。
沈女士,52岁。初诊日期。2014年5月15日。
右颈前肿块2年余,不红,按之不痛,近来缓慢增大,伴喉中有痰,吐之不出,胁胀,神疲气弱。舌质淡红,苔薄腻,脉滑。
处方:柴胡、制香附、夏枯草、黄芪、丹参、当归、赤芍、白芍、牡蛎(先煎),海藻、黄药子、昆布、郁金、制半夏、象贝母。
服药1个月,块物缩小,后再调治3个月余,块消病愈。
诊疗思路:
此案为瘿病之疾。由于患者颈部肿块皮色不变,属气瘿范畴,多与长期情志所伤有关。老年人因郁怒难伸,肝失条达,肝气郁结,若与痰结交阻于颈前,而成瘿瘤之症。故治此证以疏肝为先,多选柴胡、香附、郁金之属;复与海藻、昆布、牡蛎、象贝母、夏枯草、制半夏以化痰软坚散结,则气调瘿消。由于患者病程较长,恐气滞阻络,痰瘀互结,参以丹参、当归、赤白芍、黄芪,以益气活血通络,则气、痰、瘀之邪无可逃遁矣。
上述方剂不建议随意使用,大家要遵循专业医师指导!

中医王国栋主任
19小时前
·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
周女士,39岁,有多年失眠、乳腺增生病史,2018年7月15日,因近来病症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失眠,多梦,心烦,乳房痛如针刺,五心烦热,面色红赤,口淡不渴,舌质暗淡夹瘀紫,苔薄白,脉沉弱涩;辨为心阴阳俱虚证与瘀血证,治当滋补阴阳,活血化瘀,给予炙甘草汤与桂枝茯苓丸合方。
处方:桂枝、白芍、桃仁、茯苓、牡丹皮、生姜、红参、生地黄、阿胶、麦冬、麻仁、大枣、五灵脂、炙甘草;6剂,第1次煎35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次服;
二诊:失眠好转,仍多梦,加大酸枣仁,以前方6剂;
三诊:五心烦热减轻,以前方6剂;
四诊:乳房疼痛减轻,以前方6剂;
五诊:乳房疼痛较前又有减轻,以前方6剂;
六诊:诸证缓解,以前方治疗80余剂;之后,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分3次服。
随访1年,一切尚好。
诊疗思路:
根据五心烦热辨为阴虚,再根据口淡不渴、舌质淡辨为阳虚,因乳房痛如针刺、舌质暗夹瘀紫辨为瘀血,以此辨为心阴阳俱虚证与瘀血证;方以炙甘草汤滋补阴阳,以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加五灵脂活血化瘀止痛。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上述方剂不建议随意使用,大家要遵循专业医师指导!

中医王国栋主任
昨天18:33
·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
消癖方治疗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常见的乳房非炎症性疾病。发生於青春期妇女,多为乳房小叶增生;发生於哺乳后期者,多为乳腺导管增生;发生於更年期妇女,多为乳房囊性增生。由于乳腺增生病有癌变的可能,在治疗过程中,须每隔3~6个月随诊病人,予以详细的复查,进行动态观察。若肿块位於乳房的外上方,恶变的可能性大,须做病理切片。
凡30-40岁妇女,常伴有月经失调,不孕症或流产史,其双侧乳房内出现大小不一的肿块,质韧.不坚,常同时或相继发生。其形态或圆或扁,分散于乳房,或局限于某一象限。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不与皮肤粘连,推之移动。在月经前3~4天,疼痛加重,肿块肿大。经后疼痛减轻或消失,肿物缩小者可使用消癖方。
处方:当归、香附、女贞子、仙灵脾、白芍、郁金、菟丝子、鸡血藤、柴胡、首乌藤、旱莲草。
功效: 舒肝安神、健脾补肾、养血调经。
主治:肝郁、脾虚、肾亏而引起的乳腺增生及由此导致的月经不调,心神不安。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各一次。
方解:本病致病之因除思虚伤脾,脾虚水湿不运,聚而成核,或恼怒伤肝,肝失条达,气郁为患之外,多与冲任不调有关。故多主张疏肝解郁,理气散结,益阴安神,调理冲任,攻补兼施而取效。方中柴胡、香附、郁金疏肝解郁;利气止痛;鸡血藤、首乌藤养血活血,安神通络;女贞子、旱莲草滋补肝肾之阴;仙灵脾、菟丝子温阳化阴,使阴阳互济,冲任调理。
加减:如肝郁气滞盛者,可酌加元胡、川楝子、青皮、桔核(叶)等;气滞盛者,加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等;痰湿盛者,加白芥子、瓜蒌、夏枯草、半夏等。
具体医案:
刘某,女,28岁,公司职工。初诊:2014年4月13日。
两乳房结块已4年多。开始较小,后逐渐长大,月经来前胀痛,肿块变硬,经净则软。月经不调,量多色紫,且伴有腹痛,有时胸闷胁痛,胃纳不香,大便干。检查:人体瘦,面白颧红,两乳房均有结块约有4×5厘米大小,边界不清,质地不硬,尚光滑无结节,与周围组织不粘连,推之可以活动,苔薄舌红,脉象弦细。适逢经临,乳房胀痛,结块增大,此肝郁失于疏泄,气滞血行不畅,拟疏肝理气为主,活血调经为辅。
处方:柴胡、香附、当归、赤白芍、郁金、瓜蒌、生山楂、红花。五剂,水煎服。
二诊:4月18日。药后胀痛减轻,经行也畅,大便正常,结块变软,唯腰酸肢软,神疲乏力,苔薄舌红,脉濡细,属肝郁脾弱。前方去瓜蒌,加党参、白术。五剂。
三诊:两乳结块依然,已不胀痛,但腰部酸楚,白带增多,纳差,体倦思睡,苔薄舌淡,脉细,肝脾两亏,冲任失调,拟疏肝健脾,调理冲任。
处方:柴胡、当归、赤白芍、党参、白术、仙灵脾、菟丝子、女贞子、旱莲草、鸡血藤、首乌藤、桔叶核。七剂。
嘱其经前服初诊方,经净服三诊方。5个多月结块消失,月经正常,身体亦健壮。
上述方剂不建议随意使用,大家要遵循专业医师指导!
关注@中医王国栋主任,我就是你身边的中医朋友[玫瑰]
中医王国栋主任
昨天14:36
·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
中医瘿病的辨证施治(四)--- 阴虚火郁型。
主证:颈前瘿肿,扪之质硬,心悸烦躁,面部烘热,咽干口苦,手颤失眠,舌苔薄黄,或苔少舌红,脉弦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化痰软坚。
方药:清心软坚方。
处方:夏枯草、北沙参、白芍、生地、天冬、麦冬、川贝、石斛、海藻、昆布、黄药子、僵蚕、地龙、银花、酸枣仁、夜交藤。
加减:口干口渴,苔少加玉竹、芦根;心悸不宁加五味子、莲芯;纳差便溏加白术,茯苓、砂仁;神疲力乏加党参、黄芪。
方解:本方以夏枯草,黄药子,海藻,昆布消瘿软坚以治其本,用沙参、白芍、生地、天冬、麦冬清热滋阴以消其症,更以僵蚕、地龙软坚消散,贝母化痰,银花清热利咽为辅,纳酸枣仁、夜交藤以宁心安神,既针对其病,又兼顾其证,也可适用于甲状腺癌放、化疗后出现阴虚烦热之症。
上述方剂不建议随意使用,大家要遵循专业医师指导!

中医王国栋主任
前天15:28
·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
中医瘿病的辨证施治(一)---肝郁痰凝型。
主证:情志抑郁,咽部作憋,颈前瘿肿,质柔如胶,光滑圆润,随吞咽上下,胸闷胁胀,舌苔薄白或白腻,舌质淡红,脉弦细滑。治法:理气消瘿,化痰散结。
方药:瘿瘤散结汤。
处方:香附、郁金、青皮、三棱、莪术、山慈姑、白芥子、全瓜蒌、海蛤壳、生牡蛎、八月札、白花蛇舌草。
加减:甲状腺肿块质地较硬,病程较长者,加桃仁、鬼剪羽、石见穿、山甲片、乳香、没药等,或加乌贼骨、煅瓦楞等;大便燥结能行者,可重用瓜蒌;或加用生大黄;年老体弱或服药后出现神倦乏力,面色少华等虚弱症状者,加灸黄芪、党参、当归、黄精等;妇女在经期,去三棱、莪术,改用丹参、赤芍。
方解:方中香附、郁金、青皮舒理郁结之肝气,以除其因;三棱、莪术、软坚消结、山慈姑、生牡蛎是消瘿之要药,再辅以海蛤壳、白花蛇舌草消症抗癌,皆为消蚀甲状腺肿瘤而为之,再佐以自芥子、全瓜蒌化痰,散结,加之八月札既能舒肝理气,又能消瘤化结,故全方既舒理肝气,化痰散结以解其郁又能消瘿抗癌,故药后不仅可使肿瘤缩小,甚至使肿块消失而除病。
上述方剂不建议随意使用,大家要遵循专业医师指导!

中医王国栋主任
前天09:58
·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
加味消瘰丸主治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
处方:太子参、麦冬、五味子、浙贝母、玄参、生牡蛎、白芍、甘草。
功能:益气养阴,化痰散结。
主治: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症见形体消瘦、乏力、多食易饥、畏热多汗、手颤、颈部肿块、精神紧张、惊惕、健忘、失眠、烦躁易怒、多语多动,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
方解:本方系生脉散合消瘰丸加减化裁而成。方中用生脉散益气养阴以治其本;配合消瘰丸(玄参、浙贝、生牡蛎)以祛痰清热,软坚散结;配伍山慈菇祛痰散结之力倍增。白芍、甘草滋阴和中。全方合奏益气养阴、化痰散结之功。
煎服法:水煎,每剂药煎二次,日二服。
禁忌:辛辣、浓茶、咖啡,戒烟酒。
加减:肝气郁结者宜疏肝解郁,加柴胡、枳壳、白芍等;心悸心烦失眠梦多者宜养心安神,加熟枣仁、夜交藤、柏子仁、远志等;烦躁易怒、惊惕健忘者配合用脏躁方麦芽、大枣、甘草等;汗多者加浮小麦、糯稻根等;手颤者重用白芍、甘草或配合养血熄风,用鸡血藤、首乌、钩藤等;突眼者加木贼、白蒺藜、菊花、杞子等;胃阴虚者加石斛、淮山、玉竹等;虚较甚者加黄芪、白术、云苓、五爪龙等;肾虚者合用二至丸(旱莲草、女贞子)或加菟丝子、楮实子、山萸肉、补骨脂等。
对于合并症的处理:甲亢合并肝炎合用慢肝六味饮;甲亢合并贫血者在原方基础上酌加养血之品如首乌、黄精、熟地、阿胶等;合并重症肌无力者则在重用补中益气汤的基础上配伍玄参、浙贝、生牡蛎、山慈菇等祛痰散结之品;合并糖尿病者宜在原方基础上合用六味地黄丸并重用淮山、仙鹤草、玉米须等;合并闭经者在原方基础上选加王不留行、晚蚕砂、牛膝、益母草等通经药。慢性甲亢性肌病见肌肉萎缩者重用北芪、党参、白术、五爪龙、鸡血藤、千斤拔等;甲亢性肢体麻痹者合用桂枝黄芪五物汤或加威灵仙、 莶草、木瓜、老桑枝、桑寄生等;甲亢性心脏病者可辨证选用养心方(人参、麦冬、三七、茯苓、法夏)和暖心方(人参、附子、苡仁、橘红)。
上述方剂不建议随意使用,大家要遵循专业医师指导!

中医王国栋主任
3天前
·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
崔女士,33岁:良性甲状腺囊肿。
初诊:颈下结喉部左侧有肿物隆起,约鸭蛋大小,推之可移,按之有弹性,无压痛。心烦急躁,夜寐梦多。诊脉沉精,舌红苔白,气机失畅,血络瘀滞,先用清化方法。
处方:苦桔梗、牛蒡子、山慈菇、夏枯草、益母草、赤芍、丹参、茜草、焦三仙、水红花子、大黄。七付
二诊:药后睡眠好转,精神见好。脉仍弦滑,舌红苔白,仍用前法,佐以咸寒散结。
处方:白芷、防风、苦桔梗、生甘草、牛蒡子、山慈菇、夏枯草、郁金、杏仁、水红花子、焦三仙、海藻、昆布。七付
三诊:上方续服一月,颈下肿物明显见小,触之较软,若核桃大。脉仍弦滑,前法继进。
处方:白芷、防风、苦桔梗、生甘草、山慈菇、夏枯草、浙贝母、郁金、杏仁、焦三仙、水红花子、海藻、昆布。七付
四诊:上方又服一个半月,颈下肿物已消。前法小制其剂,以善其后。更须戒恼怒忧思,宽怀自解,以防复发。
处方:白芷、防风、夏枯草、浙贝母、海藻、昆布、生牡蛎、焦三仙、水红花子。七付
后停药观察,随访未复发。
诊疗思路:
甲状腺囊性肿物,虽为良性,却有迅速增大之可能。中医辨之为痰气交阻,血络瘀滞,故用活血化瘀、调畅气机、咸寒软坚之法。若能持之以恒,必能消之于无形。更须患者调畅情志,增加运动,勿食辛辣及烟酒刺激之物,方可根治。
上述方剂不建议随意使用,大家要遵循专业医师指导!
4
中医王国栋主任
4天前
·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
韩女士,29岁,3年前因外伤引起股骨头缺血性(无菌性)坏死,服用中西药,未能有效控制病情,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髂关节僵硬疼痛,活动障碍,下肢冰冷,肌肉萎缩,因活动及受凉加重,肢体沉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迟弱。
辨为阳虚寒湿证,治当温阳益气,散寒燥湿,给予乌头汤与阳和汤合方。
处方:麻黄、白芍、黄芪、生川乌、熟地黄、肉桂、鹿角胶、白芥子、干姜、生甘草、炙甘草。6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3服。
二诊:髂关节僵硬略有改善,以前方6剂。
三诊:髂关节疼痛减轻,以前方6剂。
四诊:下肢冰冷趋于好转,以前方6剂。
五诊:下肢转温,但仍感怕冷,以前方6剂。
六诊:活动较前灵活,以前方150剂。
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分3服,治疗6个月,诸证悉除。随访半年,一切尚好。
治疗思路:
根据下肢冰冷辨为寒盛,再根据因活动加重辨为气虚,因肢体沉重、苔白腻辨为寒湿,又因僵硬疼痛辨为寒湿阻滞,以此辨为阳虚寒湿证。方以乌头汤温阳益气,散寒止痛,以阳和汤补阳散寒,养血通络。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上述方剂不建议随意使用,大家要遵循专业医师指导!
关注@中医王国栋主任,我就是你身边的中医朋友[心]
#学问分享官##清风计划##股骨头##股骨头坏死治疗#
...
全文
2
6
9
中医王国栋主任
4天前
·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
甲状腺肿大伴甲减治疗方!
处方:肉桂、鹿角胶(烊化)、肉苁蓉、熟地、青皮、浙贝母、海浮石、海藻、夏枯草、白术、茯苓、莪术、红花。
功能:温补脾肾,行气化瘀,化痰软坚,散结消瘿。
主治:甲减伴甲状腺肿大,症见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身肿,舌淡暗,脉迟缓。
用法:除鹿角胶烊化外,余药浸泡半小时后,水煎2次,共取汁400ml,早晚餐后各服200ml。
方解:甲减伴甲状腺肿大,属中医学“瘿病”范畴。正气不足,或甲亢过用寒凉,或用西药失治,或外邪直入少阴,致肾阳虚衰;加之忧思恼怒肝气郁结,致使气滞、血瘀、痰凝,肝气横逆挟痰瘀循经上行于喉颈部,凝结壅滞成块为瘿。故本病病机特点是正虚邪实,虚则脾肾阳虚,实则痰血凝滞。治当温补脾肾,尤以温补肾阳为主,行气活血、化痰软坚散结为辅。方中肉桂、鹿角胶、肉苁蓉、熟地,壮阳温肾以生少火元阳,加用熟地者,旨在“阴中求阳”;白术、茯苓健脾益气、淡渗利湿,以复后天运化;青皮、莪术、红花、浙贝母行气血化痰瘀;海浮石、海藻、夏枯草化痰软坚、散结消瘿。诸药合用,温肾健脾治其本,行气活血化痰软坚治其标,标本兼顾,补泻兼施,但总以温补肾阳治本为主。甲减为典型的阳虚证,而阳气生成源于肾,肾为先天之本,内寓元阳真火,是一身阳气之根本,人体五脏之阳皆赖肾中阳气以生发,故甲减之阳虚,其根在肾,其治也在肾,温补肾阳是治疗的关键。
加减:腰背冷凉,心动过缓者,加制附片、麻黄、细辛;肢肿者,加泽兰、泽泻、防己、益母草;甲状腺肿大坚硬者,加蜈蚣、制鳖甲、穿山甲;便溏者,加炮姜、薏苡仁、扁豆。
甲减伴甲状腺肿大,用本方加减,坚持长期服用治疗,多可取得较好疗效,能逐步恢复甲状腺功能,安全有效,无任何毒副作用。若少加优甲乐,其效更佳。
上述方剂不建议随意使用,大家要遵循专业医师指导!
关注@中医王国栋主任,我就是你身边的中医朋友[玫瑰]
#学问分享官##清风计划##甲状腺#
...
全文
3
7
14
中医王国栋主任
4天前
·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
益气清瘿汤治疗甲状腺疾病!
处方:生黄芪、党参、南沙参、白芍、柴胡、夏枯草、蛇舌草、象贝、郁金。
功效:益气养阴,清瘿化痰
主治:结节性甲状腺肿大、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氏甲状腺炎),属瘿痈瘿肿正虚痰热型。症见甲状腺弥漫性或局限性结节性肿大,质地硬韧,或有多枚结节团块,伴有咽炎、咽红、咽肿,咽部痰黏感,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可增高,甲状腺功能可升高或降低,亦可在正常范围。舌苔薄腻或黄腻,舌质红,舌边齿痕,脉弦滑数(伴甲亢)或濡缓(伴甲减)。
方解:方中黄芪、党参、南沙参、白芍等益气健脾,养阴生津;柴胡、夏枯草、蛇舌草、象贝、郁金等疏肝化痰、清瘿消肿。
加减:咽痛明显加黄芩、西青果;咽部有痰加莱菔子、桔梗;疲劳乏力加灵芝、仙灵脾、白术;手抖、心悸、心烦加五味子、丹参、莲芯、龙骨、生石决明、珍珠母;腰膝酸软加杜仲、山萸肉。
本方的组方原则有两个方面,一为扶正:益气健脾养阴生津;二为清瘿:疏肝化痰,清瘿消肿。
上述方剂不建议随意使用,大家要遵循专业医师指导!
关注@中医王国栋主任,我就是你身边的中医朋友[玫瑰]
#学问分享官##清风计划##甲状腺#
...
全文
3
7
3
中医王国栋主任
5天前
·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
孙女士,23岁,就诊于2008年11月。诉:双乳房结肿块,疼痛一年多,以胀痛、隐痛为主,月经前加重,经后减轻,伴有烦躁易怒,经来少腹疼痛,量少,有淤血块,有人流史多次,曾内服逍遥丸、乌鸡白凤丸及中西药数月稍好转。刻诊:情绪低沉,面色憔悴,额颊有黄褐斑片,双乳房外上象限可触及不规则扁平肿块,质地韧而稍硬,挤压痛明显,舌黯红有瘀斑,苔薄黄,脉弦。

中医诊断:乳癖气血郁结,冲任失调。

治法:拟活血理气,调理冲任

方药:桃红四物汤合逍遥散加减。

处方:当归、川芎、赤芍、牡丹皮、红花、桃仁、枳壳、柴胡、全栝楼、薄荷、白术、茯苓、甘草、生姜一片,大枣3枚,每日一剂,水煎加红糖10g口服。

连续治疗半月后,乳房疼痛减轻,肿块软小,月经较前量大,少腹痛亦较轻,舌黯红,苔薄白,脉弦。再拟上方加女贞子、大熟地,取药30剂,加工制剂为水打丸,每次6-8g,每日3次口服。

3月后复诊:乳房疼痛消失,未触及明显肿块及挤压痛,月经已正常,来临仅有隐隐腹痛,面部黄褐斑片亦明显消退,乳癖已愈。

患者要求再配置一些药丸调治颜面斑疾。

处方:当归、川芎、白芍、熟地、桃仁、红花、荆芥、防风、蒺藜、何首乌、丹参、黄芪、仙茅、仙灵脾、甘草。

取药30剂,加工制剂为水打丸,每次6-8g,口服。半年后曾来电话诉黄褐斑早已消退。

治疗分析:

此案乳癖虽有烦躁易怒肝气郁结证因,亦当责多次流产惹祸致病。我们在临床上也发现,青年乳腺增生症患者中有人流及多次人流史者很常见,不少人是在人流后出现的乳房疼痛、肿块,且在多次人流后加重。

研究者认为女性怀孕后不能自然顺产,却人为的终止妊娠,骤然地打乱了正常人体生理的自然调节机制,使怀孕后迅速发育增殖的乳腺组织逆转为退化萎缩,加之终止妊娠的行为也必然给孕者带来精神上的苦恼,恐惧不安,情绪低落等心理因素刺激,使下丘脑、垂体、卵巢激素分泌紊乱,以致月经失调、乳腺增殖回复不全而发生乳腺增生病。

该患者病为乳癖,伴有月经不调、面部黄褐斑,究其病因病机不无关系,异病同源,其治亦当异病同治。肝气郁结,冲任失调,理当应用加味逍遥散,疏肝解郁,养血健脾,调理冲任,但从其舌,脉及其经血等症候分析,血淤重于气郁,单用逍遥散唯恐理血之力较弱,故合用桃红四物汤加减,以强化活血祛瘀,通经导滞,理气止痛,调理冲任之力,理气、理血并用,攻邪、固本兼顾,后期加入补血、养血之熟地,滋补肝肾之女贞,调理阴阳,济益精血,荣润颜面。既“消散其气郁,摇动其血郁”,又活血、行血,导滞而调经;既消散乳房之癖块,又兼治颜面之褐斑。
上述方剂不建议随意使用,大家要遵循专业医师指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许斌教授,治疗甲状腺结节经验方: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中医治疗甲状腺腺瘤处方
中医治疗甲状腺结节,常用中药有哪些?花1分钟看看
中医辨证治疗甲亢的优势
肝受气,便长结节?中医分型治疗甲状腺结节,请收藏
甲亢竟和“肝”有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