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147本书 |《光辉岁月,不说再见:香港音乐时光书》(中国-毛球)

我在缩书,今天约么



光辉岁月,不说再见

香港音乐时光书

《光辉岁月,不说再见》(中国-毛球)

精华解读



□文|啾啾□插图|咕噜□版式|Marko□校对|樱子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毛球,原名苗欣宇,自由撰稿人,乐评人。在各类报刊发布文章近百万字,参与编著、编译图书多种,作品包括《观世音密码》、《传世唐卡》、《仓央嘉措诗传》等。家中珍藏数百张音乐专辑,对香港音乐尤为热爱,是资深发烧友。



作品简介


这是一本记录了香港音乐盛衰史的时光书。知名乐评人毛球以独特的视角,带领我们穿越30年时空,回到香港音乐的黄金岁月,从第一首流行粤语歌的诞生,到张国荣、梅艳芳、谭咏麟的登顶时代,从四大天王的光辉岁月,到落幕的孤注一掷,每一首曾经感动我们的歌背后,都有一段触人心弦的故事,每一段关于港乐的动人故事,都是属于你我的共同回忆。



1983—1987 风起



█ █ 邵逸夫之前是玩影视的,著名的邵氏影业和TVB曾经乃至现在都是香港影视的代名词。他很精明,他的造星手段十分高超,“无线艺员培训班”和“香港小姐竞选”这两大黄金活动,给影视界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演艺人员,随后邵逸夫又将目光放到刚起步的香港流行乐上。


█ █ 1983年第一届“香港十大劲歌金曲”将香港流行音乐带入了一个以电视传媒为主题的时代,也暗示着香港流行乐的春天。


█ █ 1984年是众星云集的一年。梅艳芳起点高,她在日本打出名声,唱片方也为她打造了东方麦当娜的形象,隐约显露出天后的气象;而同时期的叶倩文,因为从小在加拿大长大,完全不懂中文,来到香港后在林子祥的引荐下,依靠音标识歌词唱歌。


█ █ 这一年,还有一位巨星崛起,这便是张国荣。他凭借《Monica》一夜走红,在“香港十大劲歌金曲”颁奖礼上,张国荣虽然唱腔还稍显青涩,但人气十足,许多粉丝在台下尖叫,那个时候的“哥哥”还是“荣少”。


█ █ 这个时候的香港乐坛,大都唱的是“我系我”一类伤春悲秋的情歌,也出现了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病态情歌现象,这激起了词作家卢国沾的不满,他发起了“非情歌运动”。他的词多是一些关于社会和人生的折射和思考,虽然昙花一现,但影响了很多人,非情歌一直存在于Beyond等音乐中。香港民歌运动是“我系我”时代过渡到“滔滔两岸潮”时代的催化剂,香港了流行乐步入商业化轨道。


█ █ 1985年,是香港乐坛波澜不惊的一年。受迪斯科舞曲影响,香港乐坛很多歌曲也偏向4/4拍,结构简单、重复的舞曲风格,以此来迎合年轻人的口味。梅艳芳的《坏女孩》获得了金曲奖,但也成为了禁歌。林子祥见证了香港流行乐黄金期到衰落期,他是少见的创作型艺术家。他的翻唱改编能力除了邓丽君,无人能敌,《成吉思汗》就是他翻唱的德国乐队的一首歌曲。


█ █ 1986年,“无线”办了一场酒会,请来了香港影视歌半壁江山,这场派对是为许冠杰退出歌坛举办的,这一年,许冠杰在红馆开过41场告别演唱会。乐坛有动不动给人封王封后的习惯,但这么多年下来,封“神”的只有两个,一个张学友,一个就是许冠杰。



1988—1992 浪潮



█ █ 在1988年的十大金曲典礼上,温拿乐队得了奖,同时他们也获得香港乐坛公认的最高荣誉奖项——“金针奖”。温拿五虎指的就是谭咏麟、钟镇涛、彭健新、叶智强和陈友,曾经因为组合不景气解散过,后来经过重组,发展很顺利,一直到今天,五个五六十岁的人依旧活跃在舞台上,温拿乐队也被载入香港流行音乐史册上。


█ █ 对于香港流行乐坛,1989年是个值得被纪念的年份。这一年,出现了另一个音乐奖项——“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礼”;这一年,张国荣宣布退出歌坛;这一年,林忆莲凭借《依然》获得她第一个金曲奖;这一年,王菲出道了……香港乐坛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姿态,也出现了“千夕之争”。叱咤奖颁给了陈慧娴的《千千阙歌》,而梅艳芳的《夕阳之歌》传言本是金曲奖内定的,这两首歌曲子一样,原唱是日本歌手近藤真彦,经过两位女歌手的不同演绎,让这支曲子红遍了整个香港,至今两家粉丝都还存在两首歌谁更好听的争论。


█ █ 这种“同曲异唱”的现象早已出现,但没有一个像“千夕之争”这么厉害,可能梅艳芳和陈慧娴对这样的争论自己都觉得无奈可笑。这种现象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个歌手用国语、粤语唱两遍,有些国粤语歌词是一样的,有时候是不一样的;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千夕之争”这样,不同歌手用同一个曲子唱的不同歌词,这样容易引起歌迷的比较。


█ █ 香港流行乐坛的市场化操作很强,词作创作时间很紧,没时间让填词人仔细斟酌,比如《千千阙歌》的“阙”其实是错别字,应该是“阕”。粤语填词最难的就是,词比歌难,国语歌一般是先词后曲,而粤语歌一般是先曲后词,这是由于粤语本身的语法特征决定的。粤语有九种音调,“假如”换成“假若”在国语中不明显,但在粤语中,就会变得别扭。


█ █ 人们对乐坛的关注,纠集了大批疯狂的粉丝,“谭张争霸”说的就是谭咏麟和张国荣两家粉丝“打架”。歌迷争斗,无关歌手之间的关系好坏,完全在于歌迷本身。任何一种过度的偶像崇拜,到最后都是失去自我意识,变得极端,处处踩踏别家偶像,抬升自家偶像。对于这样的群体心理状况,黄霑还专门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写了一篇论文。


█ █ 90年代,最受欢迎的香港四大天王,可能是所有“追星族”最想见到的偶像了。四大天王是因为唱歌封王的,但是四个人唱歌的水平其实各有差异。1992年,四大天王依旧火爆,新人很难出头,而此时却出现了一位女歌手,她就是王菲,她特别的嗓音让她成为了香港乐坛天后,甚至有人说,她之后再无天后。





1993—1996 降温



█ █ 这几年香港的颁奖礼很精彩,老中青三代明星齐聚,香港乐坛进入了“中生代”活跃期。 


█ █ 1993年,陈百强和黄家驹去世,这一年的金曲奖“荣誉大奖”颁给了他们,直到现在,还有很多歌迷喜爱这两位音乐人。有人说如果他们还在,香港流行乐坛会不会不走下坡路了呢?虽然答案是否定的,但这也反映出香港流行乐坛巅峰时刻不复存在的事实。


█ █ Beyond最初走的是摇滚路线,但摇滚乐在当时很难存活,于是他们进入日本市场,经过商业操作,风格也是偏“舞曲风”,这样在流行乐坛大红大紫。黄家驹的理想路线是转型纯音乐,但这种想法根本行不通。


█ █ 摇滚乐是否跟“主流流行乐”是完全分开的呢?并不是,摇滚成为过主流音乐,从当时的世界摇滚乐角度讲,玛丽莲·曼森也进了美国“公告牌”排行榜。说起摇滚乐与社会的主题,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爱与和平”、“人性与自由”,而香港的摇滚乐走上了两种极端:一种注重的是实验性,典型代表是OUTLET乐队;另一种则是注重“摇滚精神”,这一类偏小众和另类,典型代表是“黑鸟乐队”。


█ █ 在1994年,巫启贤、周华健都获得了一支金曲奖,这两位被称为“天王杀手”,是少数能冲击四大天王的人,他们都来自台湾,这类歌手也被称为“过江龙”。


█ █ 1996年,张国荣发表了一张重要的专辑《红》。这张专辑由林夕填词、江志仁作曲、梁荣骏监制,这三人堪称香港流行乐顶级制作阵容,这张专辑带有张国荣强烈的个人色彩。事实上那时的香港流行乐颁奖礼基本都是“分猪肉”的局势,有些真正的好音乐、好歌手被拒之门外。


█ █ 张学友在1995年开了100场世界巡回演唱会,作为一张香港名片飞向世界各地,但现实是,他从来没获得过“最受欢迎男歌星”,1996年,无线实在赖不过,张学友才获得了这个奖项。



1997—1999 冷寂



█ █ 平心而论,1997年的金曲奖还是不错的,但传唱度与前几年根本没有可比性。


█ █ 此时,香港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作曲家,但是新秀歌手的表现却不尽人意。歌手更多的是经过“偶像化”包装,唱功如何变得不重要,但我们都知道,漂亮的脸蛋永远代替不了好嗓子。真正做音乐的人,才懂得唱功的重要性,张学友在1997年搞《雪狼湖》,这绝不是某些胸无点墨的偶像歌手能做到的。


█ █ 香港乐坛的金曲奖变得越来越让人看不懂,“黑幕”让大量好歌手退出了舞台。新人们更多的是通过歌手当跳板,过几年就去演戏,不再唱歌。黄霑认为,1997年是香港流行乐的分水岭,此后难见辉煌。事实证明,黄霑的预见是对的,1997年后,香港流行乐呈现断崖式衰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今歌坛红得最持久的十位歌星,你都认识吗?排名你怎么看
关于翻唱“失踪人口”的李健达、以及港乐巨匠黎小田的“私人空间”世纪唱片……
1999年以前世界上最著名的唱片公司宝丽金,为何会从乐坛消失
现在还有香港音乐吗?
听他唱歌,永远都活在25岁~
罗文:一个“不为人知”的音乐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