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乘见道必须具足“悟”与“入”


       大乘见道必须具足“悟”与“入”。所谓的悟,是指了知第八识具体的功能;入,则是指入不二法门,也就是说,能够以正智缘于真如,安住于远离一切法相的胜义谛中。有的人能够现观第八识具体的作用,但是却没有办法以正智缘于真如,这种人可以称之为开悟,但是却不具足大乘见道的功德。

学人是否知道第八识具体的作用,是很容易勘验的,因为已悟的人都不会明说,经教当中也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学人若能描述第八识具体的作用,即可认定他已得到现观。但是,学人是否能够以正智缘于真如,却没有那么容易勘验,所以开悟的禅师,虽然令学人口说手呈,有时候仍然不免错判,这时候就可能出现开悟却没有彻底断我见的情形。

临济义玄禅师曾经区别三种开悟的情形:“若第一句中得,与祖佛为师。若第二句中得,与人天为师。若第三句中得,自救不了。”[1]《实证佛教导论》解释:

临济所谓的“与祖佛为师”,是指由第一句悟入的人,能够担任大乘根器者的老师,因为大乘根器(菩萨种姓)者将来能成佛作祖,故称之为祖佛。所谓的“与人天为师”,则是指他们能够担任一般众生(人类或天人)的老师,但不包括大乘根器者。这是因为由第二句悟入的人,不具足大乘见道者应有的正见,所以无法宣讲菩萨法;但是他们却具有二乘解脱道的正见,所以足以教导非大乘根器的人类或天人。

所谓“自救不了”,则是指解脱正见不具足,没有把三缚结(我见、疑见、戒禁取见)彻底断掉,所以不是初果,最多只是初果向[2]。初果向与初果的功德非常悬殊,最懈怠的初果人也可以在人天七返之后究竟苦边,初果向却随时可能退转,没有办法预记何时可以取证无余涅槃,所悟的大乘法也会因此而退失,所以说是“自救不了”─自己尚且还要依止真善知识继续参学,方能渐次解脱,又如何独立荷担弘法的事业?[3]


三种悟入的情形,请参考《实证佛教导论》第456-458页。

实例上发现,有被印证为开悟的人,却未断分别我见,这是因为被印证的人未具足大乘见道的功德,属于临济义玄所说“若第三句中得,自救不了”的情形,这种人不但没有大乘见道的功德,甚至也不具足声闻见道的功德,顶多是初果向。被印证的人如果缺乏自省的能力,往往以为自己已经具足声闻见道和菩萨见道的功德,从而落入增上慢;因为落入增上慢的缘故,道业会在原地踏步,很久都无法进步,严重的时候,还会用凡夫我见替自己的贪瞋辩护,在道场当中搬弄是非、赞自毁他,把道场当成名闻利养的竞技场。

所以,若真具足大乘见道的功德,必然同时具备声闻见道的功德。为什么可以这样呢?因为大乘见道者能够准确地认知第八识(真我)的内涵与外延,既能如此,必然能够知道,五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不落入二十种分别我见:色是我,色异我,色在我,我在色;受是我,受异我,受在我,我在受;想是我,想异我,想在我,我在想;行是我,行异我,行在我,我在行;识是我,识异我,识在我,我在识。

声闻见道有两个主要的内容。一者,能够准确地判别无常法和常住法。依参禅而大乘见道的人,往往无法准确地判别某法是五阴当中的哪一法,但是却可以准确地判别无常法和常住法,他仍然具足声闻见道的功德。二者,能够安住于“生空真如”,也就是人无我的胜义谛之中。参禅者若从第一句或第二句悟入,皆能安住于“生空真如”。从第一句悟入者,还可以进入解行位,修习“法空真如”─法无我的胜义谛。



[1]《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卷1 (CBETA, T47, no. 1985, p. 502, a5-7)

[2]初果向,为解脱道果位之一种,意思是趋向于初果,尚未圆满初果人的解脱功德。“譬如向道、得果异,是二人俱为圣人,而有得、向之异。”《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6 (CBETA, T08, no. 223, p. 411, b23-25)

[3]吕真观《实证佛教导论》,台北:橡树林文化,2010年,第455页。

本文摘自佛学期刊《实证佛教通讯》第四期“回响”

————————


1.推荐电子佛学期刊《实证佛教通讯》 下载地址: https://yunpan.cn/OcqAUcxXn5qjFy (提取码:9528)

2.推荐推荐一本佛学教科书《实证佛教导论》,电子版(部分内容)下载:http://pan.baidu.com/s/1pJN8FLx(用PDF阅读软件打开)

3.推荐修行佛法最应该珍藏的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7c7df8590102wb5e.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头条
《触闻集——佛教对联1200副》(2)
探寻及实证宇宙人生真相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哪个境界高?
解脱道论卷第九
第二十二卷 大宝积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