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答疑:老白茶泡后再煮,与闷泡有什么区别?哪个对茶叶影响更大?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记不清多久没有好好听过一场雨了。

住在城市的高楼里,窗外没有檐篷,再大的雨,也只能遥遥地看着雨线从落地窗外刷刷而过。

记忆中,雨声本应该是淅沥绵密的。

立春后,天气不算晴朗,阴天是主旋律。

偶尔下场细雨,雨打草木的清新,带着微微的湿润,还有淡淡的浪漫。

朋友来办公室喝茶。

李麻花也在,大方拿出最近的心头好——2017高山有机寿眉。

一边招呼对方坐下,一边坐在那里主泡,实在难得。

或许因为是自己喜欢的、珍重的好茶,所以想亲自与他人分享,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并且超常发挥,没有出错,称茶、注水、出汤,一整个流程下来,行云流水。

于是乎,我们几人沉醉在这香滑细软的茶汤里,整整一下午。

差不多喝到第10冲的时候,天色已渐渐暗了。

还没到晚饭时间,于是拿出煮茶壶,接水,投叶底,开火,应该还能再煮上一两壶。

而朋友惊讶地问道:“你就这样直接把茶叶扔进水里煮,不怕苦吗?”

李麻花似乎有点蒙,回答,这是冲泡后的叶底啊,可以直接煮的。

“不对呀,这不就成了闷泡吗?你平时不是说,好茶不能闷?”

朋友更疑惑了。

看来,这里头存在一些争议和误区。

《2》

我们都知道,白茶的饮用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用盖碗冲泡;另一种,则是用壶煮。

根据经验来看,在早些年,南方人偏爱泡茶,而北方人更喜欢煮茶。

可能是因为气候的原因吧,北方的冬天异常寒冷。

一到冬天,天寒地冻,风雪交加。

这时候,煮上一壶老白茶,暖身又暖心。

恰好煮茶还是一种古老相传的喝茶方式,是有历史渊源的,秉承着这一点,众人对煮茶的热情,也愈发高涨。

到了如今,还是有很多图简单省事的茶友,喜欢煮白茶。

而盖碗泡茶,则广泛出现在福建、广东这样喝功夫茶氛围浓厚的省份。

不过,也有很多北方的茶客喜欢上了盖碗泡白茶,感受其中鲜香醇爽的滋味。

盖碗泡白茶,不宜闷泡,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

闷泡会让茶叶中的茶多酚和咖啡碱过量释放出来,简单来说,一闷泡,白茶就容易苦涩,不好喝。

尤其在前面几冲里,会析出过量的内质,导致茶汤变得异常浓,而后面几冲淡得很快,落差大,不耐泡。

但话又说回来,我们也应该合理看待闷泡。

当白茶处于干茶的状态时,内含物质是极为丰富的,丝毫没有流失。

所以,在泡前几冲的时候,要格外注意出汤速度,避免闷泡带来的苦涩感。

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白茶内的物质缓缓地释放了出去,内部的养分也在渐渐减少。

等到一个临界点后,一般到八九冲后,快出水几乎已经泡不出茶味了。

这时候,先别急着换茶。

适当延长出汤的时间,坐杯一会儿,香气和滋味又会重回巅峰。

由此可见,在白茶一直以快出水的速度冲泡,直到被泡淡,之后便可以合理坐杯。

让剩余的内含物质,多释放一点,以供我们品味。

《3》

同理,泡后再煮的老白茶,也应该随机应变。

已经被泡了10来冲的老白茶,即使是闷泡,也觉得滋味不足。

实际上,还有一些养分被“锁”在了茶叶的深处。

光是用盖碗冲泡,并不足以让这些剩余的内质充分释放出来。

故而,用煮茶作为泡茶的替补,也逐渐成为了喝老白茶的一种不成文规定。

试想一下,如果把泡完的叶底直接扔掉,未免有些太浪费了。

煮叶底,与直接煮干茶不同。

前面也解释过,干茶的内含物质很充足,不管是泡茶还是煮茶,都要控制好时间。

叶底则不同,经历了盖碗数十次的冲泡,早就精疲力竭。

就像是快要到达终点的马拉松运动员,速度明显不如刚开始的时候,如果让他一直冲刺,有违正常人的能力。

除非是吃多了补药,或是打了兴奋剂。

至于为什么泡后再煮,要冷水投茶,也是有迹可循的。

其实,不管是冷水投茶还是热水投茶,茶与水接触后,都会被沸水反复沸腾。

这个过程,有可能是几十秒,也有可能是一分钟,还有可能是两三分钟,甚至更久。

此时,如果茶的内含物质过于丰富,比如选择的是太姥山高山白茶,并且是直接煮干茶。

那么,在这样反复沸腾之后,极有可能让茶汤呈现出苦味和涩味来。

故而,直接煮干茶的时候,我们一般建议先煮水,后投茶。

也就是等到水烧开了,再把干茶放进去煮,再烧开后关火。

这样一来,就能大大缩减茶叶和水接触的时间,煮出浓淡适宜的茶汤。

反之,泡后再煮,煮叶底时,则完全可以冷水投茶。

让叶底在水里,随着水温的升高,慢慢释放养分,等水沸腾了,白茶里剩余的养分就会完全释放到汤里,形成香气浓郁的汤水。

《4》

此外,还延伸出了一个话题:白茶为什么能煮不能闷?

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在于茶水比例不同。

相比盖碗冲泡,煮茶的时候,难以避免茶叶和水较长时间接触。

更重要的是,煮茶时,水温是不断上升,且一直沸腾的。

水温每增一度,对茶叶的压力便增加一分,茶叶所释放到水里的物质,也就多一分。

泡茶时,水温则是在不断下降。

从注水,到出汤,再到沸腾,做完这一整个过程,杯里的茶汤早已不是当初刚烧开的温度了。

所以,为了控制好煮茶时茶汤的浓淡,正常来说,300-400毫升水,投干茶1.5-2.5克即可。

如果煮的是叶底,则全部投入煮茶壶。

而盖碗泡白茶,则是用110毫升的标准盖碗,投茶5克。

不管是白毫银针、白牡丹还是寿眉,皆可按照此比例来控制投茶量。

很明显可以发现,从泡茶到煮茶,投茶量减少了,注水量反倒增加了。

煮茶受到条件限制,茶多,水少,才能适当地降低苦味,让茶汤滋味醇厚,香气馥郁。

相比之下,闷泡,是一种既伤味蕾,又伤身的喝茶行为。

煮茶,是一种健康的饮茶方式。

若非如此,我们的先人也不会一直崇尚煮茶,并且流传至今,为中华茶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5》

泡茶和煮茶,是两个概念,两回事。

泡后再煮和闷泡,同样不可相提并论。

闷泡,是对好茶的摧残,在前几冲就狠狠地闷泡,势必会泡出浓酽苦涩的茶汤。

泡后再煮,则是对老白茶莫大的尊重。

因为知道它的稀有,它的来之不易。

所以,在用盖碗冲泡,细细品味过每一冲的香气和滋味后,即便淡了,依旧舍不得换茶。

于是,不嫌麻烦的,搬出煮茶炉和玻璃壶,继续接水煮茶。

直到彻底淡了,连持续沸腾的水也榨不出什么养分了,才心满意足地去清洗茶具。

这样喝茶,才算是真正的物尽其用,堪称完美。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丽金红的凌霄花
美丽单层白牡丹(摄影音画)
摄影:北国风光----抚顺----【沿途雪景】
摄影:寒冬朝阳而开的白杜鹃美感十足
摄影:南京市园博园之行(30)
摄影:桃花春风撒娇(1)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