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茶经里的“上者生烂石”是什么意思?高山白茶究竟好在哪里?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春茶季对茶农来说就是“抢金季”。

是跟天气赛跑,和时间赛跑。

采白毫银针茶青的这些天,大家都恨不得多长出几双手。

快点,再快点采茶。

力争能多采几斤茶青,多赚一些收入,从而能为全家人的生计多贡献一分力量。

刚采下来的高山银针茶青,抓一把茶芽捧在手上,带着极清新的花香。

这是好茶青的典型标志。

按照最朴素的制茶原理,(茶青)闻起来不香的,做出来的成品肯定不香。

高山茶园出品的白茶,先天环境优势明显,新鲜茶青自带沁人心脾的茶香。

这是平地白茶永远难以比肩的品质高度。

之前在留言里,看到这样的评论。

“高山云雾出好茶从来都是茶商的骗人说辞,高山茶不过是伪概念!”

此言差矣。

高山白茶的先天优势,从以下5点,可见一斑。

《2》

一、适度低温利于茶味积累。

早在半个月前,就陆续听到不少小道消息。

称,今年的银针要酝酿开采了。

但彼时,高山白毫银针的茶芽,还处在生长积累期。

探听一番后,得知是山下海拔低,气温更暖和。

有部分地方,茶芽一早就发出来了,能做到比高山银针早采好几天。

同样是白毫银针,山上山下采茶时间有别,是正常情况。

白居易写过一句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结合地理常识,海拔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平均下降0.65摄氏度。

到了七百多米的山上,日均温会比山下低四、五度。

茶树若想达到新芽萌发的生长积温,需要再耐心等待,积蓄力量。

这样的和缓生长节奏,更利于茶青内在茶味物质的积累。

慢养出来的猪肉、走地鸡、土鸡蛋等,风味更好。

而山上“慢养”积累茶味的高山白茶,更能产出极佳的鲜醇风味!

《3》

二、柔和的山间漫射光。

阳光轻洒大地,能带来无限生机。

茶树生长过程中,光照是自身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因素。

笼统角度来分析,“光”的分类有很多。

包括光照强弱、日照时长、直射光漫射光等。

不同维度的光照改变,会影响高山茶树生长。

和平地茶园相比,海拔高度适宜的高山茶园,茶树们能享受更柔和的光照。

山间的云层与雾气,能挡住过分强烈的光线。

透过云层缝隙,只会漏下柔和的漫射光,能高效促进茶树内部的光合作用积累。

曾经看过这样的新闻报道,种植抹茶所需原料的茶叶时,会专门为茶树覆膜防晒,避免受到强光刺激,导致产出过分苦涩的茶味。

从中可以窥见高山茶的先天优势,因为云雾就是极好的天然防晒衣。

茶树们沐浴在柔和光线下,更能产出鲜香醇爽的美妙滋味。

反观平地茶园,四周开阔平坦,缺乏遮蔽,少有云雾滋润,阳光直射而下。

强烈的光照刺激,会让茶青鲜叶内部生出过多咖啡碱、茶多酚等苦涩物质。

对天性喜阴喜湿的茶树来说,光照过强,根本不是好事!

另外,高山白茶在生长时,日照时长更适中。

过去盖房子,讲究坐北朝南,让室内获得更充足的光照。

但茶树种植,恰好相反。

比起太阳东升西落,全天候都被阳光晒着。

背靠山谷山坳,依靠山势遮挡;依仗茶园边上的高大树木遮荫;凭借云层调节的高山茶园,更能获得理想的“半阴半晒”日照时长!

《4》

三、山间多雾气滋润。

在太姥山,经常能遇到大雾。

过了下午六点,天色黑了,夜间驱车下山。

夜雾笼罩时,能见度不足两三米的情况时有发生。

茫茫白雾里,裹挟着大量的细密小水珠,特别细润。

对晒了大半天的茶树来说,山间雾气是极佳的补水利器。

行走在山间的雾,轻轻拂过茶园。

茶树的芽头、嫩叶、老叶、嫩茎、枝干等,方方面面都能得到均衡补水。

植物细胞们能得到充足的水汽保障。

鲜叶们吸饱水分后,每一片嫩叶都是水当当,柔嫩饱满的。

如此水润鲜活的茶青,能积攒更多有益茶味。

未来释放在茶汤内,便是极度稠滑、润泽、细腻的茶味,啜一口茶水,汤水触感美妙极了。

总体上,山间的云雾,能起到调节小气候的作用。

山雾之间的水汽,取之于“山”(山上的泉水、溪流、以及山间植被的水汽蒸发)。

同时,又能用之于“山”(水汽不断积累集结,凝成云雾,再滋润山野)。

云雾类似一层保护调节罩,能让山间的茶树不必发愁水汽来源,对天性喜阴喜湿的茶树来说,更能产出优良茶青!

《5》

四、高山之上,空气更洁净。

高山茶园,海拔高度适中,一年四季里,除了采茶季稍微热闹些,平时少有人烟打扰。

高山上,人少、树多、空气好。

茶树们能够享受着清凉的云雾,大口呼吸洁净空气,自由自在生长。

这样的产区环境,是山下茶园难以相比的。

山下平地四周,要么是挨近马路,要么是紧邻大片民居。

平日里,人来人往,车来车往,喧嚣不断。

种植在路边茶园的茶树,常年忍受着汽车尾气的污染。

两者之间的空气质量,相差甚远。

最终产出来的茶叶,显然是前者更有保障。

至少在整体洁净度、茶香纯粹度、茶味鲜醇度上,清一色更占优势!

《6》

五、茶园土壤符合“上者生烂石”要求。

早在唐朝时,陆羽茶圣就在《茶经》里得出总结:

“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砂壤,下者生黄土。”

这是对茶园土壤的总结。

一流茶园,土壤肯定不能是板结、黏腻、不透气的。

硬性要求是,疏松、透气、多碎石,富含养分。

疏松的土壤,有利于茶树扎根,以及根系扩张。

富含多种微量元素,以及土壤内多天然枯枝落叶鸟粪混合而成的腐殖质,更能为茶树提供天然肥力。

以我们在太姥山观察到的茶园土壤来看。

太姥山作为远古地壳运动时期从海底隆起来的高山,山上碎石多,富含养分。

走在茶园边,能切身感觉到土层很松软。

如果爬山当天穿的鞋底不够防滑,从缓坡走下来时,很容易一脚踩滑。

稍不留神,就在茶园边上摔一跤,几乎是春茶季的家常便饭。

相比高山茶园的土壤,平地茶园的土质土壤,多数不容乐观。

因为海拔低,多黏性土壤汇集。

很多原先是种水稻的黄泥巴田地,被人为改种成茶树后,由于土质不佳,茶树即便能勉强存活,也产不了多少茶,更别提质量要求了!

《7》

高山出好茶,向来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

而是由温度、光照、云雾、空气质量、土壤土质等多方面元素,综合影响。

之前看到这样的争议。

“福鼎那边的高山茶,茶园海拔顶多七、八百米,和XX地方的高山茶没法比,因为那里的平均海拔轻轻松松都能超过一千多米。”

对方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这样的观点。

即,只要产地海拔足够高,就一定能产好茶。

但这样的想法既片面,也不科学。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在高,综合优势有利,才是产出好茶的关键。

不然在高寒地区,气温过低,压根不适宜茶树生长,何谈产出好茶?!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哪个年份的白茶原料好?白茶品质高低,和年份有关系吗?
白茶品质好不好,主要看这五点
春日品茶
白茶一年采春秋两季,所以内质不好?这是白茶被误解最深的一次
?你喝的白茶,到底都是拿什么做的?
白茶寿眉为什么有绿色和褐色之分?从这件事里,我发现了一个秘密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