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何明明刚焙的岩茶,却喝不到火味?

《1》

收到一泡据说是“慧苑坑水仙”的岩茶。

拆开泡袋,把干茶倒入盖碗。

新出窑的青花盖碗里,影青釉的衬托下,干茶颜色乌褐,闻起来有些面火——感觉焙火并不轻。

沸水,出汤。

茶汤入口,却奇怪的没有炭火的燥感。

香气比较单一,只有粽叶香,兰底基本没有。

又喝了两水,水底有些酸涩,刚好触碰到我最近橙子吃多了有些敏感的牙神经,瞬间感觉牙齿瘫软下去。

粽叶香倒是始终如一,茶汤里有颗粒感,喝起来水感有些粗糙。

四冲之后,拿起桌面上的泡袋,望着慧苑坑三个字,不由得笑了。

慧苑坑,与这款水仙真正的山场,应该差着一条银河系的距离。

粽叶香较为明显,也让茶汤多了几分缠绵和醇厚。但这种香气在水仙这种茶品种里出现,并不会令人惊艳或者是感觉良好。

抛开其对山场的虚构行为,这款所谓的“慧苑坑水仙”,汤感还行。

《2》

想考验一下一起喝茶的小伙伴,遂问请他们断一断这款水仙的年份。

一时众说纷纭,有说放了两三年,也有说是隔年陈。

凭这款水仙喝起来没什么火气,又出了酸,我也觉得应该是去年的茶。

但寄茶过来的朋友揭晓答案,原来竟然就是今年的茶,2023年的,而且刚拿到手,是刚下焙的茶。

哇哦,这下子炸锅了。

大家都不可思议极了。

刚焙出来的岩茶却一点火气都没有,这可能吗?

以这款所谓的“慧苑坑水仙”而论,它的水底已经出现了转化不好才生成的酸味,甚至都有些陈味了;汤感方面,茶汤较为绵软,而刚焙完火的岩茶汤水较为僵硬,不是这个调调。

既如此,为何茶农要忽悠人,称这款茶为刚下焙之作呢?

估计他是担心客人不喜隔年的陈岩茶罢。

《3》

由此小伙伴倒生出疑问,刚焙出来的岩茶,有没有可能喝不到火味呢?

致电武夷山胡一刀,得到的答案是——有可能。

当下的武夷山,焙茶的方式堪称百家齐放(千奇百怪),什么样的都有,什么样的焙法都有人在发明和尝试。

有一些新生代的茶农,知识面比较广,懂得茶叶在制作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也能从生活细节中获取灵感,延伸并运用到做茶上。

他们发明了一种新型焙法,确实能快速消除火味,让刚焙出来的茶喝不到火燥感。

它前后分为三个阶段:刚开始用稍微低些的火温慢焙;中间升温冲刺一小段时间;最后再放低温度烘烤两个小时左右。

关键点在第三阶段。

要利用温度差,让原本还沉浸在高温燎烤中的茶叶因温度下降而回软,茶叶表面的火味被化解掉大半。

就像刚油炸出来的酥脆油饼,放到冰箱里十分钟,很快就潮掉,绵软下来,失去了酥脆感。

这样焙出来的茶,喝起来就是没有火气的。

不过,它实际上仍然是有火的,毕竟刚吃过火。

一旦喝久了,也是会上火的。

《4》

这种走捷径的取巧焙茶法,值得推广么?

并不。

它破坏了岩茶制作过程中的必行之路,用障眼法蒙蔽了喝茶人的味觉。

看似瞒天过海,实则虚头巴脑。

想出这种焙法的人,肯定是为了让刚焙出来的茶立马就能销售,避开长达一至三个月的退火期,抢占市场先机。

但是,标虽去了,本却还在。

茶叶内部的火气,是必然要退出来的。那股火味,味蕾感知不到,身体却能感知得明明白白。

尤其,刚焙出来的岩茶,面火没了,打破了原有的规律,让人无法摸清茶叶在退火期变幻莫测的脾气,会失去对岩茶后期转化的监测和判断。

而购茶者买了这种岩茶,开始喝没有火感,但退火后呢,是如何的表现还是未知数,无形中增加了岩茶品质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

退货率,便由此而产生了。

怎么看,都是个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夷山岩茶,四大名枞,有哪几款?
喝了成千上万的武夷岩茶,不如喝上武夷岩茶老茶一口
武夷水仙的浓度与感官品质的研究
还不知道岩茶怎么泡的,赶紧戳进来!
其实你喝的都不是纯料茶!那又何妨?
大红袍、水仙、肉桂,哪些茶的头道茶能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