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买老白茶,看懂3大预警信号,全都是烂茶、做旧茶,别买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有位老茶友感慨,心甘情愿买到做旧老白茶的人,不是因为不懂茶,而是图便宜。

他觉得,市面上有大把一眼就能看穿的做旧茶,非常低级。

因为价格定的便宜,所以还有不错的销量。

网上普遍看到的做旧茶鉴定里,都是这种“一眼假”。

很多人哪怕心底知道,那些黑乎乎的老茶饼十有九假,但依然照喝不误。

更有甚者,从网上听到过不止一例“心很大”的想法。

“反正都是茶,做旧又怎么了?能喝就行。”

当那位相熟多年的老茶友,跟我们分享起他混迹在互联网茶圈的做旧茶见闻录时,心底是认同的。

有些话,话糙理不糙。

那些一看就特别假的做旧老白茶,处处都是槽点。

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扒出它的真面目。

新茶友刚开始喝白茶时,如果你不幸买到了类似款劣质做旧茶。

建议拆开包装,认真多看几眼干茶,将那些黑褐色梗叶特征牢牢认清。

然后,将这饼茶有多远扔多远。

已经做旧的茶,没有好滋味,喝下后对身体无益。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一种勇气。

明知茶有假,硬要泡开喝,是对自我健康的不负责!

白茶圈内,但凡经过做旧伤害的茶,必定会留下马脚。

今天特意找出了一饼“千疮百孔”的典型做旧茶饼,教大家认一认。

名义上是2013年的老寿眉,已经存了11年,实际上假到不得了。

假如你手里的老白茶,外观有以下3种特征,建议趁早扔掉。

不然继续留下来,也是给心底添堵。

《2》

特征一,不舍得用好材料。

这些年经手鉴定出来的做旧茶饼,早已数不清,起码不下一百多饼。

逐一拍照,逐一分析,逐一归类。

将它们的图片和试茶感受,归档在了素材库。

然,见过做旧茶饼数量越多,越能发现这样的共性。

即,绝大多数(超过99%以上)的做旧白茶,它们舍不得用好材料。

将白毫银针拿去做旧的,极其少。

毕竟哪怕是平地的茶青,单是人工采摘成本摆在面前,没人愿意冒风险做旧。

白牡丹、春寿眉做旧的比例,也不高。

基本上市面上看到的低端做旧白茶饼,以夏秋季的材料为主。

采制过程,非常粗糙。

茶芽稀疏,极为稀少。

多数是老叶片、长茶梗,梗叶粗糙。

嫩叶少,老叶多,连好一些的寿眉都算不上。

摸向叶片时,由于内部纤维粗老,手感非常糙。没有半点柔嫩质感。

甚至,连茶梗也是粗老硬梗子居多,模样看着活脱脱就是小木棍。

有一次在试茶时见到一饼黄咖色的做旧茶,看了一眼表面用料后,一时出于好奇,用直尺量了下饼面的几根茶梗。

结果发现,单根超过8、9厘米的茶梗不在少数。

这早已脱离了“茶树嫩梢”的范畴,根本不符合白茶的采摘标准。

哪怕暂时不提做旧的事,这么低端的用料也做不出好茶。

《3》

特征二,黑褐色老茶是渥堆产物。

买老白茶饼,尤其是买寿眉饼,别买叶片单一色系的。

看起来整饼茶黑乎乎的,不是黑色,就是褐色,别买。

拿起一块饼,看着像是加了一层名为“黄昏夕阳”的滤镜,肉眼看着咖啡色明显,叶片黄褐暗沉,也别买。

又或者,整饼茶超过七、八成都是黑褐色,但中间突兀地掺杂着绿色叶片,这种经过伪装的“老白茶”也别买。

话说,这也不买,那也不买,到底是为什么。

逐一说起来,前者是因为重度渥堆做旧。

刚收来的茶青鲜叶, 厚厚堆积在一起后,在没有得到透气与散热前提下,茶叶会被快速沤坏。

渥堆过后,叶片生出闷堆味,同时,叶片快速从绿转褐,从绿转黑。

这种人为速成的渥堆做旧手段,轻则破坏茶叶养分与风味,重则还会引起微生物的滋生。

不论是卫生品质与风味水准,都得不到保证,买来只是坑。

至于黄褐色、咖啡色的老茶,与此类似,它们都不是自然陈化的产物。

而是半渥堆半暴晒,又渥又暴晒等综合手段,让新茶快速沧桑。

比起年份真实、品质出色的优质老茶饼,这些做旧茶的最大不足是干茶看起来颜色太单一。

不仅叶片上看不出任何绿色,整体色系过分单调,没有自然陈化演变痕迹。

哪怕是在做旧茶的基础上,人为掺杂部分年份真实的叶片,企图通过半真半假、真真假假蒙混过关。

也无需担心,仅需认准“色差”就能分清。

用打比方来形容,正常八、九十岁老奶奶,不会半边脸布满皱纹,另外半边脸却是年轻化。

茶亦如此,整体年份真实一致的老白茶,用料一致、颜色一致、均匀协调,不会出现突兀色差!

《4》

特征三,压饼特别硬的茶饼不要买。

今天用于示范的这块2013做旧饼,看到它的第一眼时,被茶饼中间的一团焦黑色吸引了目光。

这太古怪了。

虽说,整饼茶看起来,全部是黑褐暗褐色。

但中间的部位,颜色更深,呈现不自然的焦黑色。

认真说起来,有些近似从地底下冒出来的石油,乌黑发亮的。

横看竖看,都很诡异。

白茶在压饼时,受到压饼模具影响,饼袋中间打结的部位,经历下压后受到的压力比四周重。

最终压出来的茶饼背面,会形成一个凹槽。

这个凹槽,也叫做饼窝,比周边茶叶颜色的叶片色号稍微深一些。

但是不应该出现这种焦黑、炭黑、乌黑的颜色。

若没猜错,这块所谓的2013做旧饼,不仅是渥堆做旧,连压饼技术也很糟。

压饼时,温度过高、时间太长、下压力度过重,受到这三方面可能性因素影响,将茶饼压得特别紧。

尤其是中间那一块,用手指轻敲,硬邦邦的,能敲击出声音。

同时,经过渥堆后,立马开始压饼。

压饼定型后,烘干也很马虎。

导致茶饼内芯深处还藏有没烘透的水汽,就草草打包装箱,对外出售。

这样的茶放不了多久,便是这般可怕的模样。

坚硬如石,又硬又紧。

将这样的茶饼亮相在茶桌上,说是“白茶”没几人会信。

这般乌漆嘛黑的模样,哪有半点好白茶的风采?

《5》

隔着屏幕的鉴茶教学,看干茶是最有效的方法。

魑魅魍魉、美丑妍媸,一看便知差距。

白茶江湖内,那些一眼就能看清真假的“做旧茶”,属于入门级。

它们属于做旧1.0版本。

用料差、工艺粗糙、黑褐单调,槽点多多。

绝大多数人,多看过几遍,也能区分。

而那些做旧伪装手段进一步升级的做旧茶,像是高仿的古董花瓶。

单看外观,连有经验的老茶客也会被蒙骗。

这种时候,大家也别慌。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看外形,只是第一步。

此外,还可以多闻、多看汤色、重点感受茶汤的醇厚度与饱满度。

在茶味方面,做旧与非做旧,差得特别远。

认准优质老白茶的甘香醇厚风味指标,便不会被形形色色的做旧怪味茶欺骗!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未对外公开的老白茶鉴别方法,只需四招,轻松识别老白茶!
关于白茶饼的几个误区(下)
我要收藏白茶,选散茶好还是饼茶好?
【茶知识A00055】白茶压成饼以后,就不会转化了吗?
做旧老白茶里有黄叶片吗?有,今天告诉你鉴别做旧白茶的补充知识
连续喝了十年的老白茶,看完这四点,才发现白茶还是喝错了!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