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台地茶、平地茶、高山茶、荒野茶,这些概念您分清了吗?

《1》

红楼梦有很多种版本。

有蒙府本。有脂批本。有八十回本。有百二十回本。有百回真本。有甲戌本。 

每种版本,都有所不同。

包括细节,包括情节,包括结局,没有一个是相同的。

小学的时候,暑假被关在家里,百无聊赖之下,把这些版本,都搜出来看了。并反复做了对比。

感觉真的是一项庞大的工程。

各种草蛇灰线伏线千里。各种隐喻,各种不能明写的真事。埋在里面,虽历千年,仍吸引着后人去一探究竟。

难怪有个红学会,拿着粮饷,专门研究红楼梦。

我最关心的,是宝黛钗的结局。而个人认为最贴近真相的,是已经散俟的百回真本。

在百回真本里,宝钗嫁后,早逝。

宝玉成为了北京城的守城人,天天风里来雨里去,从高富帅沦为一个喜欢喝点小酒的小保安。

湘云最后嫁了宝玉,终于实现了她小时候跟袭人许下的愿望:跟袭人共嫁一个郎君。

黛玉也并没有被凤姐掉包——贾母护着,谁敢对宝黛的婚事置喙半句?她和宝玉的婚事是定下来了的,贾母死后,贾府事败,黛玉为奸人所害,说给了北静王做妾室。

林妹妹那风吹就倒的身子和软弱的性子,在刀光剑影的王府里,哪能活得过一集?

不久就投水自尽了——这一情节的引线,埋在祭金钏的那一章节里。

凤姐过生日,宝玉偏要去祭一个死人,他跟凤姐的关系挺好,这么触霉头的事,宝玉为什么要干?

只是因为,祭的这个人,比凤姐跟他的关系还要好,还要亲近。这个人,在他的心目中堪比洛神。

大观园里,谁能在宝玉的心目中堪比洛神的?难道是金钏一个丫头么?

曹子建得不到甄宓,借了个洛神喻她。宝玉得不到黛玉,也借了曹子建的典故来自比。

并且,还要专门找有井水的地方祭奠!生怕读者不晓得黛玉是投水而亡的!

蚊子狱那么可怕的清朝,一生谨慎的曹雪芹,写到黛玉之死时,悲愤再也抑制不住了,照实写下了她的死因。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黛玉终于被自己的诗葬了。

《2》

红楼梦的各种版本,结局不一,让人又新鲜又新奇,只想去探索最真实的故事。

所以,这些各种版本的书,都成为了红学爱好者的最爱。

不惜高价也要买一本回来,过一过瘾。

后来做起了白茶,村姑陈发现,白茶当中也有很多的名词,极容易让人混淆,极容易让人找不着北,糊里糊涂地,就掏钱,买错了东西。

比如,最经常被人问到的,是荒野白茶与台地白茶,有什么区别?

后来又被人问,那平地茶跟荒野茶有什么区别?

最后还要加上一句,那土茶跟菜茶是一回事么?

细想了想,这些概念,在刚入门的白茶爱好者看来,还真的是雾锁重楼般的存在。

雾里看花,是看不清楚的。

只能拔开云雾,才能看见天光。

今天的文章,便共同来探讨一下,关于白茶当中的这些概念。

台地茶,平地茶,高山茶,荒野茶,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它们之间又有哪些差异?

《3》

台地茶。

台地茶,这名字听起来比较拗口。

好像是搭戏台唱戏的。

其实不是。

台地茶三个字,单听很陌生,但若是形象地给它表述一下,解释一下它的生长环境,可能大家就懂了——台地茶,它生活在茶园子里,生活在茶农种植的茶园子里,是的,它就是茶园茶。

看吧,原来是老朋友啊,只是换个专业名字,我们就不认得它了。

台地茶,生活在茶园子里,为什么就要叫台地茶呢?

因为白茶最初,就是在太姥山上垒台筑地而建起来茶园种茶的。

这跟武夷岩茶,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去武夷山,看武夷岩茶,是盆栽式茶园。

盆栽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像家庭种花一样,垒石为栏,培入泥土,建成花园,再在里面种花植树。

盆栽式茶园,就是在选好的山上,依山势,垒石运土而建起来的园子,种上茶树,便叫做了盆栽式茶园。

村姑陈是先去过武夷山,再来太姥山的。

一来,一看到这台地茶园子,便感慨,真是天下大同,种茶的茶园都砌得这么相似。

武夷岩茶和福鼎白茶,在垒石建台的方式上,多么地异曲同工。可见两地的先人,必是有来有往,交流过的。

这种垒石建台种白茶的方式,让白茶在生长时,拥有了众多好的处。

第一个便是,台地茶园大多倚山而建,茶园的方向随着山势的走向,像是围在山上有一条条玉带子,就势随形,不鼓不凸,不致于招致狂风暴雨的袭击,并堪堪躲避了山洪和泥石流的侵袭。

第二是,台地茶园大多建在山凹处,受山形凹陷的保护,避免了强烈的光照。

第三是,台地茶园大多是梯田式造型,下一级比上一级要宽,要外倾,这便导致了万一遭遇山洪,水流泄下之时,底下一级的茶园能及时承托住一部分的水流,这样层级承托下来,山下的田地庄园,便能最大程度地免遭厄运。

第四是,台地茶,离茶农家,略近一些。这样才方便管理,方便浇水除草,方便采摘,方便及时摊晾。

茶园茶,是茶农们精心呵护出来的茶。

它们,是上帝的宠儿。

《4》

在白茶里,容易与台地茶相混淆的一个名词,是平地茶。

平地白茶,是生指生活在平地茶区内的白茶。

在地理学上,平地是与高山相对应的一组词汇。故而,平地白茶,就是与高山白茶相对应的一种茶。

与高山白茶相比,平地白茶生在平地茶园子里,呼吸着平地的空气,吸收着平地茶园土壤里的养分,它生出了与高山茶所不一样的香气和滋味。

在福鼎白茶里,有一半多,都是平地茶。它们有的也是倚山而建,有的也是植被葱茏。

平地茶有哪些特征呢?

其一,采摘容易。平地茶,生活的地区海拔不高,又是人烟聚集之处,采摘起来,比高山茶,容易多了。故而每年的采摘量,比高山茶多很多。

其二,产量大。平地茶区,海拔低,大多在100-200米左右。这个高度,气温相对略高于高山茶区,按海拔每增加100米,气温下降0.6度的标准来计算,一个海拔100米的平地茶区,会比海拔600米的高山茶区,气温高3摄氏度左右。

气温高了,自然茶树生发得快,抽条长叶快,产量自然就大了。

其三,内质不够丰富。平地产区温度较高,茶树生长得快,这是一个优势,能产出更多的茶青。

但也有个劣势,那就是生发太快,体内的内质耗损太大,导致单个芽头以及单片叶片所能分配到的内质,相对太少,冲泡出来之后,汤水便不够淳和稠滑有浆感。

举个栗子,一株高山白茶树,一天生发30-50个芽头。而一株同年龄的平地白茶树,一天有可能生发60-80个芽头。

量大了,内质需要分摊的芽头和叶片多了,自然就薄了。

其四,呈苦涩味的物质含量略高。

平地茶区,由于地势相对较平坦,日照时间相对较长,且平地由于气温略高,雾气笼罩的时间短,茶树吸收到的直射光就多。

两相夹击之下,茶树体内呈苦味和涩味的物质,含量自然就高了。

这样的茶汤泡出来,自然是稠滑感少,而极容易出苦涩味的,若是工艺到位,尚可解决这苦涩味的味道,但若是工艺欠缺,制茶年份尚浅,便无法扭转乾坤了。

《5》

高山茶。

高山茶,顾名思义,就是生活在高海拔山区的茶树。

在福鼎白茶里,太姥山便是首屈一指的高山茶产区。

高山云雾出好茶。

高山茶区,长年云雾笼罩,早晚有雾在弥漫,但中午的时候,却又阳光灿烂。这种晴雨两相宜的天气,生出了高山茶独有的清新韵味来。

高山茶的特点是哪些呢?

首先,高山茶产量低。由于海拔高,高山茶区的温度比平地茶区,要低上3-5摄氏度左右。

这个温度差,让高山茶树们在春茶季,受到冷空气的影响比较大,茶树们大多凝神抗寒,能抽出来供给发芽的养分是偏少的,故而,产量是极低的。

其次,高山茶内质极为丰富。前文提过,同一季节,高山茶区的温度,要比山下平地茶区低很多。

温度低了,人类要增添衣物以抗寒。而植物则要让叶片变厚,让体内的内质增厚,来抵抗寒冷。

这增厚的内质,便在采下来的茶青中大量保留,并最终留在了茶叶中,释放在茶汤里,给我们喝下去。

再次,高山茶氨基酸含量丰富。我们知道高山云雾出好茶,原理是高山雾多,雾遮挡了大量直射光的照射,让太阳光以漫射光的形式照射下来,保护了茶树不受强烈的光照刺激,有利于茶叶中氨基酸的大量合成。

另外,云雾让红光与黄光得到加强,这增加了茶树芽叶中的氨基酸、叶绿素和水分的增加。

故而,我们喝到的太姥山高山茶,香气悠长,汤水清郁,回甘迅速,活力逼人。

端的是带着高山韵致的好白茶。

《6》

荒野白茶。

荒野白茶,就生于荒郊,长于野外的那些没人管理的白茶。

小孩子都怕没有人爱,这样就会露宿街头。

茶树们呢,没人管的荒野茶树,一样很可怜,露宿街头不说,还三餐不济,四时无着。

冷了没有人给它防风,热了没有人给它喝水。

荒野白茶一向都靠自己,沐风栉雨,巍然屹立。

活下去需要阳光,荒野白茶努力生长,力求长得比周围的植物高,以抢夺阳光。

活下去需要水分,荒野白茶努力把根系发展庞大,把脚下土壤中的水分大量吸走。

炎热的季节,它自己掉叶,脱下消耗养分的旧衣。

寒冷的季节,它不发芽,努力保存实力,以求东山再起。

所以荒野白茶,它的产量低,它的内质丰富,它的白毫厚而密实,像一件鸟羽衣——防水抗风保暖全靠它了。

但是,荒野白茶的产量,是它最大的硬伤。

产量太低,不足以占领市场,它永远便只能活在大多数没有尝过它美好滋味的茶友的想象中。

是的,生活得很辛苦,发出来的芽头自然少。

而生长在极为极为偏僻的荒山野岭,采摘不易,产量自然低下——世人多不愿采荒野白茶,采一天只五六斤茶青,合一斤左右干茶,跟采茶园子里的台地茶比起来,那简直是天壤之别。

单论收入,大家必定会选择去采台地白茶。

故而,荒野白茶是稀世弥珍。

大家收到,是缘份,一定要珍惜才好。

《7》

台地茶,对应的是荒野茶。它们的分别,是生活的环境。

平地茶,对应的是高山茶。它们的分别,是海拔的高低。

台地茶,有可能生于平地,也有可能生于高山。当然平地的台地茶要多一些,而高山的台地茶要少一些。

荒野茶,却相反。平地极少,而高山略多。

这四个概念,看上去有点相似,念起来也差不多,搞混淆,是很平常的事。

就像贾府的四位小姐。

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

名字就差一个字,弄混了,实属正常。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

看完这篇文章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2019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系列文章

2019白茶春茶笔记的结尾:我的山居生活

第37篇:春茶季,我在太姥山做了一个梦

第36篇:茶得微风拂,春逢谷雨晴

第35篇:为什么现阶段的新白茶不能压饼?

第34篇:为什么采摘春寿眉的茶农特别少?

第33篇:贾府四艳,可堪匹配白牡丹的四个等级!

第32篇:从湘云到宝钗,戏说白牡丹和春寿眉的区别

第31篇:我卖了三十年铁观音,所以比你懂白茶!

第30篇:你永远叫不醒那些装睡的茶友

第29篇:你是不是买到名叫“白牡丹”的春寿眉

第28篇:春末的春寿眉迎来主场,汤水淳滑、花香清芬!

第27篇:山岚坐看风吹雨,云卷云舒漫太姥

第26篇:今日太姥山大雾,为何高山云雾出好茶?

第25篇:送走白牡丹,迎来春寿眉

第24篇:春茶季茶农的朋友圈

第23篇:为什么不建议在春茶季的时候上山寻茶

第22篇:挑捡白茶,春茶季必不可少的技术活!

第21篇:两年时光,终于等来清明白牡丹

第20篇:太姥银针诞生记,讲讲白毫银针的分选!

第19篇:萎凋槽出来的白茶,没有收藏价值?

第18篇:白毫银针和白牡丹的毛茶,毫香与花香如何转化?

第17篇面对外省银针的大举入侵,福鼎茶农在想什么

第16篇:教你分辨外省银针和福鼎银针的区别!

第15篇:福鼎茶农的新变化:农残检测机!

第14篇:论小白茶的倒下!

第13篇:荒野白茶采摘正当时!

第12篇:以为买的是白毫银针,其实,它是牡丹王

第11篇:科普:从外观上分辨白毫银针和牡丹王

第10篇:哪来那么多抛荒和荒野白茶饼?

第9篇:路边,你方唱罢我登台的广告牌

第8篇:现阶段就上市的春白茶,慎买!

第7篇:采茶的从来都是老妪,哪来的少女?

第6篇:春茶季,那些关于福鼎白茶的认识误区

第5篇:讲讲白茶的第二级抛荒白茶

第4篇:那个穿茶服在茶园摆拍的,是不是你?

第3篇:你造吗?白茶,也会受原生家庭的影响

第2篇:头采米针缘何成为茶界网红?

第1篇:太姥山春白茶正式拉开序幕

……

喜欢文章就点个赞
作者  | 村姑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茶里,不懂台地茶、高山茶、平地茶、荒野茶?不妨看这篇!
茶友们注意了辨别台地茶,高山茶,荒野茶新知识
新白茶、老白茶应该出现的香味!
分辨荒野白茶、抛荒白茶、台地白茶的三个秘诀
高山白茶真的那么好吗?买茶只看海拔,这种做法对吗?
是高山茶、是白露茶,就一定能陈化出枣香?别太天真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