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白茶煮出来感觉都太浓?不,且看浓茶的定义是什么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冬天,天寒地冻的。

这时候,饮食上需要多注意温补调养。

多吃一些煨出来的食物,特别暖身。

过去围炉取暖时,等火熄了后,将红薯、芋头埋在红红的火堆里。

慢慢的煨,最后再拨出来时,喷香四溢,鲜甜粉糯。

红红的火堆,无疑是冬日最好的温暖慰藉。

从烹饪的过程上看,煨,类似于文火慢炖。

过去住的地方,喜欢吃附近一家饭店的砂锅煨菜,特别的鲜香。

点一道家常的白菜煨豆腐,上面的干贝粒,是画龙点睛之笔。

最后煨出来的效果,汤白、汁浓,鲜美而绵软。

白菜,过去的古名叫做菘。

春韭冬菘,是过去人们眼中的美味,果然很有道理!

寒冷的冬日里,除了适合吃砂锅煨菜外,还特别适合煮茶喝。

既风雅,又养生。

最近这些年,煮老白茶成为了茶圈的新风潮。

然而,前些天有位老同学过来喝茶,闲聊说到了煮茶上,他不喜欢煮茶。

“好好的茶拿去煮,煮出来的都是浓茶,喝起来都不健康。”

老白茶煮出来感觉都太浓?这不对吧!

至少得先来聊聊看,浓茶的概念到底是什么?

《2》

浓茶,顾名思义,就是特别浓的茶汤。

这样的茶汤内,茶味物质的释放过多,远远超出了正常值。

于是在喝茶时,由于内部过多的茶多酚和咖啡碱存在,容易喝到极其浓重、苦涩的滋味。

整体的喝茶感受,并不愉悦。

并且,从健康喝茶的角度看,长期喝浓茶,不利于养生。

对肠胃不好的人来说,浓茶内部过高的茶多酚含量,容易刺激胃壁,导致收缩,造成胃痛等不适感。

而在入夜后,一旦过多喝浓茶,里面的咖啡碱物质过量摄入后,会影响入睡,不利睡眠健康。

……

总而言之,从多方面的角度看,过量喝浓茶,实为不妥。

话说回来,将老白茶煮着喝,最后煮出来的一定是浓茶吗?

答案其实,没有这么绝对。

按照正常的煮茶方式,最后煮出来的茶汤肯定是浓淡适宜的。

只有这样的茶汤,才能在唇齿间带给我们莫大的愉悦享受。

可见,煮茶和浓茶之间,没有必然的前后关联。

《3》

让茶汤变得过浓,到底和什么有关?

分析下来,有多方面的综合原因。

其一,投茶量过多,会导致茶汤过浓。

喝茶时,不论是将茶拿去泡,或者煮。

但凡遇上投茶量过多的情况,茶叶多,而注水量少,茶水比例的天平失衡。

这时不论再怎么去调整,最后出来的茶汤,都很容易让滋味过于浓郁。

在喝白茶时,正常的茶水比例建议如下:

100-110ml的标准盖碗,搭配5克干茶,不论新白茶,还是老白茶,都适用这个比例。

而如果是煮茶的方式,在直接煮干茶的情况下,往往300-400ml的水量下,搭配2-2.5克的干茶,就足够了。

而如果是煮盖碗泡开过后的叶底,那么建议把5克原先泡开过的叶底,全部投入进去。

只有在茶与水的比例恰到好处时,最后才能呈现出风采极佳的滋味!

其二,泡茶/煮茶时间过长,会让茶汤变浓。

泡茶时,当茶与水接触的时间过长。

茶叶内部的茶味物质,便会不由自主的过多释放。

一来二去,茶汤滋味自然会过分浓重和苦涩。

所以在盖碗泡茶时,对于内质丰富的好茶,在前5-7冲泡茶时,最好要做到快出汤的方式。

快出水的要求在于从注水开始,到彻底倒出茶汤,整个过程的时间,以控制在7-8秒为宜。

而用茶壶煮茶时,品质足够优异的好茶,煮茶时间同样不需要过长。

稍微沸煮,等到汤色出来后,便可以倒出茶汤。待凉后慢慢品尝。

如果煮茶的时间没有把控好。像是熬中药汤那样,反复熬煮,将三碗水熬成一碗汤。

这样极端的煮茶方式下,最后出来的茶汤,滋味自然不佳。

其三,不恰当的茶具,会容易将茶汤闷浓。

茶汤滋味太浓,很多时候,往往是被闷出来的。

比如,使用了茶水不分离的茶具泡茶,保温杯等。

提起冬天喝茶,保温杯的话题热度很高。

但是,不论从完整品茶还是从健康喝茶的方式看,保温杯都不适合直接泡茶。

直接将干茶投入保温杯后,注入滚烫的沸水。

长时间待在保温杯内的白茶,面临的是极端的、持续高温的环境。

这时,茶叶内部的物质在承受过重压力的情况下,极容易过量释放。

最后再倒出闷了小半天的茶汤时,滋味自然会又浓又苦。

可见,茶汤滋味过重,很多时候不能怪在煮茶的方式上。

寻根究源,找对原因,才能更好解决问题!

《4》

聊完上述的几点导致茶汤变浓的因素后。

相信,会有不少的茶友心里在疑惑:

为什么不能拿来闷的白茶,却能够用来煮着喝?

诚然,对于高品质的高山白茶来说,在一开始泡茶的时候,出汤速度一定要快。

熟练掌握快出汤这个妙招,才能泡出浓淡合宜的滋味。

并且,从检验白茶品质的角度来看,能够经得起快出水的考验,才是一款茶实力足够的见证。

只有内质积累足够厚实,足够稳扎稳打的白茶,稍微与水接触,风味物质便会磅礴而发。

而品质不佳的白茶,像哑了的鼓,需要重重敲打,才能发出声响。

由于内质不足,需要用极端闷泡的方式,才能释放出仅有的零星滋味。

这点,不论煮茶和冲泡,都是如此。

那么对于好茶来说,为什么不建议长时间的闷泡,还可以用来煮呢?

背后的原因,正出在泡茶和煮茶的不同上。

泡和煮不同,泡茶的温度,从沸水注入开始,就不断的下降。

煮茶的温度,却是在不断上升的阶段。

在泡和煮两种不同温度的情况下,白茶释放出来的茶味物质是不相同的。

煮茶时,白茶内部的梗与叶,深藏着不少的果胶物和可溶性糖。

这部分深层次的风味物质在平时泡茶时,一时间难以释放出来。

而换作了煮茶的方式,在沸煮的情况下,可以帮助这部分风味物质,更好的展现。

故而,好茶不适合闷,却能拿来煮的原因,正在于此。

《5》

煮好一壶浓淡适中,滋味合宜的茶汤,是有技巧的。

先来从选茶的角度上,并非是所有的白茶,都适合煮着喝。

比如,新白茶就不适合拿来煮。

新白茶,指的是陈化时间不足一年的白茶。

由于没有经过足够的时间历练,新白茶内部的茶味物质,还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不够稳定。

新白茶内部拥有不少没有完全陈化的咖啡碱、茶多酚物质。

以鲜爽清新、清香四溢著称的新白茶,如果直接拿来煮,很容易煮出又苦又涩的滋味,并不好喝。

可见,在煮白茶的选择上,更适合煮上了年份的陈白茶、或者老白茶。

再次,从投茶量的选择上。

上文内容里,提到的煮茶的茶水比例建议。

在煮干茶的情况下,建议300-400ml水,搭配2-2.5克干茶。

这时为了确保投茶精准,预先准备好一把克秤,就特别关键。

如果是随手一抓,或者将茶饼撬了厚厚一块投下去。

那么很容易有投茶过量的风险。

这对好茶而言,实在是浪费。

其三,煮白茶适合冷水投茶,还是沸水投茶呢?

原则上,这两种煮茶方式,都是可行的。

冷水煮茶,指的是在冷水的阶段下,投茶进入壶内去煮。

往往这样的冷水煮茶方式,煮出来的茶汤滋味更饱满,适合偏好浓郁口味的茶友。

而沸水投茶,指的是等到壶内的水烧沸后,再投入干茶进去煮。

这样的选择,更有利于煮茶时间的调节和把控。

到最后煮出来的茶汤滋味,更适合口味偏向淡雅型的朋友。

其四,煮茶时间该如何调整?

为了避免煮出来的茶汤滋味太浓,要避免反复熬煮。

煮茶,不是熬中药,更不是煨白菜,时间不适合过长。

以沸水投茶为例,等到壶内的水烧沸后,达到拨浪鼓那样,连珠涌起时,就可以将一旁预备好的干茶,投入进去。

稍微一煮,等到茶汤表面再次明显沸腾时,等汤色出来后,就可以停止加热了。

这时,可以选择利用电陶炉的余温,继续将壶内的茶汤,温上一会儿。

也可以,将茶壶移置一旁,等壶内的汤水止沸后,再倒出茶汤。

在止沸的过程中,茶汤内部的风味物质,仍在缓慢的释放。

最后煮出的汤色晶莹,像玉碗盛来琥珀光般的,剔透玲珑的曼妙茶汤!

《6》

老白茶,煮出来并不会太浓。

真正让茶汤变浓的,出在煮茶的方法上。

冬夜围炉话茶事,煨几个当地特产的小芋头。

再来煮一壶老白茶。

选一饼三年陈的寿眉饼,撬出一点,煮出来的滋味,分外清甜和顺滑。

配上茶点,慢慢与家人或老友,细品着,慢尝着,惬意无限!

想和村姑陈沟通更多关于白茶的故事,欢迎加入“小陈茶事村姑陈的白茶圈”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cunguchen201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丽的铁线莲
南非-博茨瓦纳见闻-----(7)
摄影:冬阳下的园区景色
摄影:畅游内蒙文化古迹与昭君博物院(6)
摄影:美丽的中国村寨(1)
摄影:木瓜海棠花开(1)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