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夷岩茶同样经历了倒春寒,为什么水仙变稠了,而肉桂却没有?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跨年的这天,毫无意外的降温了。

寒风刺骨,将人冻成寒号鸟。

裹上羽绒服,围上围巾,迎面刮来的冷风,还是无处不入。

跨步回到室内,打开取暖器,换鞋脱帽换外衣。

卸下一身防寒装备,手脚轻便,轻车熟路的泡下午茶。

这么冷的天,还是喝醇醇的水仙吧。

原本打算泡慧苑铁罗汉,但之前带来的那盒茶,在上礼拜已经见了底。

翻开茶样箱,刚好看到两泡刚从武夷山寄下来的老丛水仙。

遂取了它,烫碗烫杯,冲泡出汤。

倒茶入杯,小口浅尝,继而啜一口茶。

一个字,醇!

木质丛香,幽幽兰底,沁凉的薄荷感,搭配极醇的汤感。

岩茶正岩老丛的风采,果然尤为有标志性。

不过昨晚上,刚跟武夷山的朋友通了电话,他倒是提醒了我一点。

“不是说2020年有倒春寒嘛,怎么感觉今年的水仙普遍更醇,但肉桂却没什么变化?”

这点深究起来,大有学问。

《2》

同样经历了倒春寒,为什么水仙变稠了,而肉桂却没有?

对于这个问题,我收集了几个武夷山朋友的说法。

有个科班出身的茶农熟人,他的观点是:

水仙是半乔木型的大叶种茶树,肉桂是灌木型的中小叶种。

寒潮对这两种茶树的影响,并不一样。

紧接着,他发来了一份资料。

据研究认为,气温低于0℃时,乔木型或半乔木型的大叶种茶树会受冻。

而灌木型的中小叶种茶树在-10℃才会出现冻害。

到这里,列位看官们反应过来了么?

1.水仙是半乔木,肉桂是灌木。

2.从今年试茶的整体感受看,水仙的茶汤,确实是更稠了。

包括梅占、铁罗汉、以及大白茶为主体的福鼎白茶。

茶汤的醇厚、饱满、胶质丰沛的汤感,普遍都更上一层楼。

但肉桂,乃至绝大部分的灌木型品种,黄观音、金牡丹、雀舌等,它们的茶汤醇厚度,普遍没有明显变化。

3.倒春寒的天气,春季比往年低出好几度。

对水仙、铁罗汉、梅占、大白茶等,影响明显。

低温寒潮来临,茶树会启动自身的“冷驯化”过程。

茶树鲜叶内部的养分物质,会集中起来,供给少部分生命力顽强的芽叶生长。

叶片内积累的胶质、可溶性糖、诸多风味物质等,积累更加强劲。

为茶汤的醇厚、饱满、浆感明显等特质,奠定下重要基础。

再反观肉桂,它更耐寒。

除非气温持续下降,才会影响到包括肉桂在内的绝大部分灌木型的茶树品种。

如此极致的气温,对咱们的大胡建而言,并不现实。

低温与寒潮来临,肉桂茶树尚且能过得优哉游哉。

常言有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2020年的倒春寒,对肉桂的影响尚未触及深层。

单论茶汤的醇厚饱满度,今年的肉桂和往年,没有明显差距。

《3》

不过在整体晴多雨少的气候大背景下。

今年的岩茶,茶香表现一概均悄悄加了分,确实不假。

不论水仙的兰花香,还是大桂皮的肉桂,或者老丛的木质丛香等,特征都特别明显。

之前在给《罗汉堂》试茶,当时连喝了几泡铁汉柔情,当归香沉沉的名丛一哥铁罗汉后。

当时还在打趣,之前没喝懂铁罗汉品种特征的茶友,一定不要错过今年的茶。

汤感醇,当归药香凸显。

单拎出这两点,表现已经堪当教科书!

再谈回天气对茶树的影响。

2020年的倒春寒+难得的晴多雨少做茶季,已成过去式。

已到深冬,时近岁末,气温比往年低出许多。

多回合的寒潮来临,冷风嗖嗖。

既然今年的冬天这么冷,会不会对来年的岩茶品质造成影响?

在做好茶树越冬措施下,大可安心。

毕竟老祖宗传下来的民谚,瑞雪兆丰年,不无道理。

《4》

茶树该如何御寒过冬?这是门专业活。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多查相关资料,这就不再搬书了。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有介绍到两种说法。

1.排水防冻。

寒潮来临前,要及时将茶园土壤里的积水排干净。

不然,等到冷空气来临,茶树容易冻根。

像是降温天,穿一件干爽的羊绒衫可以防寒。

但要是披了件半干不湿的衣服,反而更容易将人冻感冒。

不过说来,这招“排水防冻”法,适用在洲茶、外山茶等。

正岩区域内,土壤通透,土质疏松,砂砾壤丰富,不易有积水困扰。

哪怕前一天刚下过去,第二天再去走牛栏坑、慧苑、鬼洞、倒水坑等山场,鞋底也不会沾上湿泥巴。

换言之,正岩产区因土壤的透气性,本身就更抗冻。

何况,茶园土壤的氮磷钾等综合养分丰富,也可以增强茶树的“抵抗力”。

哪怕是被冻着了,也能更好的自愈。

这点先天优势,外山茶难以比拟。

2.屏障防冻。

古人建茶园,自有一套学问。

大多是选在山坳处,或是依山势而建。

正岩山场里的盆栽式茶园,正是由此而来。

总之先民们在建茶园前,就会关注方位,不会将茶种在迎风口。

在种茶的同时,也不会将松木、樟木、柏树等林木,一应全砍掉,而是保留在茶园周围。

利用山势与植被,可以构成天然的避风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既防风,又防寒潮,还能防晒。

正岩山场内,这道天然的“屏障”,能抵挡寒潮来袭。

而外山茶则不同。

看下面这组,随手拍的路边茶园图片,就能见分晓。

它们由连绵的山包组成,一眼望去,全是修剪得规整的茶树。

没有天然的山壁掩体,也没有林木遮挡,无遮无拦。

既不防风,又不防晒,还不抗冻。

每年一有寒潮、洪涝等,对密集种植的外山茶而言,都会面临生存大考验。

《5》

从那位科班出身的朋友那,了解到一个冷知识。

原来,比起灌木型的肉桂。

扎根久远,枝叶粗大的水仙,竟然更怕冷。

也难怪,对比正岩产区来说,老丛相对多见。

慧苑坑老丛,水帘洞老丛,鬼洞的老丛,马头岩的老丛……

分布在外山范围内,少有保留成片的老丛级茶树。

从这一年年的风吹日晒,寒风吹,烈日晒的环境下。

能顺利越冬,能做到“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的外山茶树。

这份概率,确实不太高啊!

沧海横流,方知英雄本色。

寒潮来袭,始知“好山场”的优势,可谓兼顾到方方面面!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李麻花,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主笔,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1000多篇原创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丽的铁线莲
花色艳丽的美人蕉(摄影音画)
红艳艳的圣诞花一品红(摄影音画)
摄影:苏浙沪名园画舫种种(4)
摄影:红色的葱莲
2023年立春之日去南京老门东看灯(4)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