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城时光 | 九二火灾记忆(一)

摄影:戴前锋

重庆文化主题书店

第565个故事

“九二”火灾记忆

(一)

作者:立早

图片:戴前锋、部分源自网络

自我有记忆时,就经常从我婆婆、父亲、母亲及几个叔叔及略有记忆的姐姐听到关于'九二”火灾的往事。

“九二”火灾,是重庆1949年9月2号发生的一场大火,重庆东水门——朝天门——千厮门沿长江嘉陵江一带遭此浩劫,我家也未能幸免。   

今年是“九二”火灾70周年,仅以家人记忆的一些口述和在网上看到的资料,拙文记存。

和往常一样,阵阵的鸣笛声催醒了家人,院子里也有了声音。

虽是清晨,因很多天没下雨,九月初的天气仍不凉爽。飘浮着淡淡白雾的嘉陵江上,几艘小汽轮正在靠岸,几条装有少量货物的木船缓缓地离开江岸,码头已没有以往的繁忙。三五成群的力夫立在江边,望着江心,期待今天能找上活干。

厨工邓伯伯早就煮好了稀饭,背着背兜出门了。这段时间物价涨得厉害,东西也比以前少了很多,他希望能多买点便宜的回来。

父亲为操忙石棉厂的事已经赶去望龙门了,五叔在信义街永行五金号当学徒,也跨出大门。

母亲抱着本月底就满一岁的我在走廊上喊着几个姐姐快去吃早饭,紧跟着六叔也搀扶着我婆婆到堂屋吃饭。

饭后,大姐和二姐上学去了,院子里也安静了些。

阳光射进天井一隅,时间不早了。院子里的大人忙着打理家务,没出去的几个姐姐各自玩耍。最忙的是六叔,在他房里准备明天去沙坪坝重庆大学报到的书本、行李等。

午后,天气更热了。

六叔刚刚给在成都的四叔写完信,我堂兄凤章就来了。他是我父亲同父异母大哥的儿子,现在民生公司仓库打短工。由于受战时的影响,往来重庆的货物也少了,中午就收工回家,就约同出去玩玩。正好六叔还要替我父亲送点东西去白象街和寄信到成都,叫上他陪着一起去了。

二点多钟,寄了信,六叔沿大河顺城街、陕西路、经望龙门往白象街走去。从长江边到这一带,错落无序的竹木房和棚户包围了极少的砖瓦房。沿街的小商户生意清淡,破烂的茶馆也没几个客人,休谈国事的标语很是醒目。

刚到道门口,突然看见陕西街靠江边方向一民房上空冒起浓烟,一股火焰猛地窜了出来。“失火了”,有人惊叫起来。

不多久,浓烟越来越大,爆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火势越来越大了。

着火处传来阵阵急促的铜锣声,“快救火!快、快救人”的惊呼彼此起伏。

一群惊慌的人向打铜街、朝天门、望龙门方向跑去,不少人跑向江边。人群中不少是老人、学生,边跑边叫,“快跑”!

火灾发生时,大姐和二姐很早就放学回来了,外出玩耍的三姐也回到家。家里除邓伯外出未回、姑姑还在学校外,院里仍有十几个人在家。

六叔急匆匆跑回家里,告诉家里人,陕西街一带失火了,并越来越大。可大家都认为,火在靠长江那边,烧不到嘉陵江这边来。这时,在陕西街开旅馆的王四表姑婆夫妇提着行李,惊慌地跑来我家避火。

家里的人虽认为火烧不过来,可心里还是有些慌乱,我六叔就建议家里人还是作好准备,就急急忙的跑去我五叔上班的地方叫他回来。

重庆半岛沿长江和嘉陵江岸线,除一些政府基层机构、邮局、银行、学校、商务运输等公司办事处外,都是重庆平民、码头工、逃难来的无房户和穷人聚居地。

几十条街巷象样的屋子不多,基本上都是穿逗木房,或由竹木、竹席梱绑搭成的棚户,码头上的仓库也基本上是砖木结构和木头搭建,遇火很容易燃烧。

时值夏末初秋,天气炎热、干燥,风助火势,烈火很快往陕西街、灯笼巷、石门巷、往下顺着东水门码头、江边棚户区、大河顺城街、过街楼迅速卷了过来。

嘉陵码头,民生公司襄理办公室。

刚刚从货场回来的襄理,喝了一口茶,查看起今天的运调计划。突然,电话铃急促响起,“喂,我是朝天门警署,陕西街那边的火越来越大,你们江边的货物是不是要搬一搬,也希望你们组织人力参与救火”。

火情紧迫,襄理急忙打电话请示公司,调令两艘拖轮,火速把东水门至沙咀象鼻子码头一线装有货物的驳船往南岸玄坛庙和龙门浩转移,并通知所有在附近的公司船员、职员、工人一律不许离岗,赶往现场参与救火抢险。

1949年9月,解放军已经从湖南、贵州方向攻向重庆。重庆城里的军政官员都忙着准备出逃,各级政府机构已成半瘫痪状态,基层的警署仅有三、五人上班。火情发生后,只有十来名警员和消防人员不紧不忙的赶到现场,加入市民们自发的救火队伍。

失火这一带依坡而建的房屋,除不多办公用房和有点钱的人安装有电灯和自来水外,都是在江上挑水用,照明靠煤油。商铺里多多少少也存放有煤油。

很快,缸里的水就没了,细小的自来水也根本起不了作用。火引燃了煤油,火焰更加猛烈,面对迅速扩散的烈火,仅靠一些简陋的消防设施和为数不多的勇敢者,在火魔面前显得那么弱小无力,救火者也只好各自逃离了。

自火灾发生,市政府已接到多次报告。可近二小时后,才组织起有二、三支人数不多的救火队伍,带着一些灭火工具、器材往着火带跑去,消防队员也推来几台手动压水机,对着火势最大的地方扑去。

可不知为什么,自来水突然停了,灭火的效果大打折扣,加之组织不力,已阻挡不了大火蔓延了。

外面的吵闹声越来越大,跑过来的人多了起来,磨儿石码头、嘉陵码头也冒出浓烟。

正在家人惊慌失措之际,凤章哥跑了回来,大声惊叫着:“婆婆、妈、二妈、娃儿们,不要顾东西,快跑,火烧过来了”。说完就奔向左厢房中,拉着他母亲,叫上他弟弟武章就往外跑。

院子里老老少少立刻慌乱起来,四姐、五姐吓得大哭。

我婆婆只挽着一个包袱,先前放在堂屋准备带走几口箱子也顾不上了,在凤章哥的搀扶下跟着跑了出来,可一双裹过的小脚跌跌撞撞的怎么也跑不快。

奇怪的是,家里人好像有谁暗中指挥,虽然惊恐,却有序的逃离:婆婆之后,母亲左手抱着快一岁的我,右手提着一个皮箱,吃力地向前跑,还回头大喊“快往千厮门跑,跑散了就到夫子池陈老表照相馆等”。

她后面二姐背着个小包、拉着二岁多的五姐跑了出来;紧跟着的是大姐,拉着四姐跑的飞快;王四表姑婆夫妇提着箱子,牵着三姐紧紧追赶着他们;四婆婆和她孙女胡珍紧随其后,很快的消失在人流中。而张四孃一家却不知是什么时候跑得无踪无影了。

五叔不在店里,被老板叫到他江北乡下老家去了。六叔惦记着家里,抄小巷飞快往回跑。还未到门口,就见院子已经冒起了黑烟,跑进大门,院子里已没有人了。

六叔急忙冲进房内,提着箱子就跑。跑过堂屋,看见几个箱子等东西堆在一起,突然想到后屋还堆放有石棉。容不得犹豫,勇敢地搬了几袋,用刀破开,覆盖在上面。

这时,厨房已燃了起来,再不跑就来不及了,急忙提着装满书本的箱子就跑。刚逃出十多米远,回头一看,大门就被大火封了。

下午4点多,火势更加凶猛,直扑朝天门来,人们更加惊恐,开始四面逃散。

不少人认为江边有水,火不易燃,还有船渡江逃离,都往江边跑去。

9月初,两江的水还没有完全消退,江岸较为狭窄,逃到江边的人很快就挤满沿岸。大火迅速的燃烧过来,过江的轮渡和能动的船只见火已燃到江边,都纷纷驶向南岸再不过来了。

好在民生公司的拖船刚完成编队,正准备起航,逃到江边的人争先恐后的往驳船上爬。很快船就满载了,无奈只得鸣着长笛向南岸急驶而去。

很快,沿长江的棚户、货场猛烈燃烧起来。岸边的人又忙不择路的顺岸坡往上跑,还有的拼命的往江边没来得及拖走的囤船上、驳船上爬,不少人被挤掉入江中,很快就被急流冲走。

一艘挤满人的木船被江水冲离岸边,不堪重负,摇晃了几下就翻沉了,落水的人不一会就没了踪影。

几艘困在岸边的囤船和驳船上,人们有的拿着可用的东西扑打火苗,有的不断从江中提水灭火,力图自保。

大火沿着江边,顺着山势,越过城墙,引燃了公路两旁房屋。

很快,朝天门片区靠长江一带就成了火海。

成片的房屋在燃烧,浓烟在空中翻滚,四处是凄惨的呼救声。跑出来的人提着抢出来的东西,扶老携幼慌乱往上半城无火的地方逃散,不少老弱妇幼被挤倒在路上。

靠近失火地带的人也成群的跑出,汇入逃火的人流,到处一遍混乱。

无情的大火迅速向四周扩散,驱赶着人群,大街小巷跑出来的人越来越多,场面更加混乱。

几辆架子车和人力黄包车被抛弃在路中,狭窄的公路更加拥挤,混乱的人群不顾一切的拼命逃窜。道路上到处是散落的箱子、包袱、衣物,也有零星的手饰、银元、金元卷等。

跑散了的孩娃哭叫着爸妈,找不着孩儿的父母声嘶力竭喊叫孩名,地上还躺着被踩踏受伤的人,也有的在艰难地爬行,这一切无人过问,都在各自逃命。

母亲已经跑上炮台街,抱着我,正焦急的盯着慌乱逃来的人群,身边站着大姐和四姐。不久,四婆婆和胡珍他们气喘喘地跑来,二姐拉着惊恐的五姐跟在其后,就是不见三姐。

二姐急忙告诉母亲,他们一起快跑到水巷子路口时,三姐被冲散了,王四表姑婆夫妇去找也没找着!

而五姐在逃跑的途中被人流挤倒在地下,大哭大叫,二姐也吓得不知所措,幸跑来一位爷爷,奋力阻挡了一下,和二姐一起把她拉起来拼命的跑,五姐才幸免于难。

听罢,母亲眼眶就红了,泪水就快掉下来了。她把我交给大姐,箱子交给二姐提着,吩咐我们几姐妹赶快到陈方君照象馆去,不许乱跑。然后就去找三姐去了。

六叔刚跑到盐井巷口,撞见我父亲从上面跑了下来,满脸焦急,逆着人流,还想奋力冲向家里。

六叔死死拉住他,告诉家里人都逃了出来,才和我父亲一道往前追赶婆婆、母亲和家里的人。

他们刚刚跑到河街小学,前面的道路已被堵死,后面的人还在不断的涌来,形成一道人墙。惊慌之中,看见城墙边正好有一消防人梯,他们迅速的顺着人梯滑到城墙边的小道上,立马向前飞跑。

刚跑几步,突然看见一个熟悉的布包袱,仔细一看,正是我婆婆使用的包袱,上面还有几处血迹。

六叔和父亲顿时紧张起来,嘶声力歇的大喊:“妈、妈”,四下找寻着,可根本就站立不住,很快就被人流挾持到路口,直到公路和水巷子连接的石梯边才停住。

六叔和我父亲己被冲散,他就茫然失措的站在那里等着我父亲。

几个手拿铁皮喇叭的人大声吼叫,火往这边来了,大家快点往上跑。

六叔回头望去,我家周围已成火海,黑烟浓罩上空,张牙舞爪的火舌疯狂地追逐着逃跑人群。正跺脚顿首之际,听得一声喊:“老六,还不快跑”。

定睛一看,是邻居李二伯刚刚跑出来。六叔赶紧跟上,顺着崖坡上的狭窄小路爬上棉花街,跑到炮台街。

他突然想起我大婶的娘家就在附近,婆婆有可能逃了出来,就去那里暂避一下,就拎作箱子急急忙忙的跑过去。一进屋,就看见大婶一家人和婆婆都在这里。

我婆婆坐在凳子上,额头、脸上全是血迹,我父亲、大婶正给她处理伤口。

原来,婆婆逃跑中被人流冲挤到城墙边,前面又被堵住,慌乱中就顺着断墙往下梭,刚落地,头上就被滚下的一块石头砸伤了,包袱也不知落在那里了,只好捂着伤口,跌跌撞撞继续往前跑。

跑到崖边,正好碰上回来找她的武章哥,万幸地逃到这里。

也像是老天在指引,被冲散后,父亲沿路寻找我婆婆未果,想到她也许已经逃出火区,会到这里来,就一直跑到了这里。

处理好伤口,六叔留下照顾我婆婆,父亲就急急忙忙往夫子池表叔陈方君那个照相馆赶去。

相馆内挤满家里人和朋友。惊魂末定的老老少少正七嘴八舌讲诉着逃跑的经过。见我父亲来了,大姐和二姐扑了上去,告诉他,五姐被人流踩踏,三姐被逃跑的人冲散不见了,妈妈又出去找去了。

父亲安慰了他们,返身跑出去寻找去了。

七点多,母亲带着三姐回来了,后面还跟着邓伯。说来也巧,当母亲找寻到罗汉寺附近时,看见几个鼠头贼耳的人带着7、8个逃散的小孩从身边走过,我母亲是高度近视,看不清楚人,凭感觉其中就有三姐姐,就反射式叫了一声我三姐的小名,马上就听到应答,一个小孩就跑来抱住了她。

那几个人回头看了一下,也没敢停留,慌忙带着其他的小孩往临江门方向走了。回来的路上,又碰上老邓。尔后,父亲回到相馆,见找着三姐,才安心下来。

十点多钟,五叔在江北看见朝天门上空冲天的浓烟,赶紧回到城里,才知大火已把家烧光,也找到这里。

至此,家里老老少少全都汇集在了安全的地方。

现在的朝天门修建发展正如日中天,不曾经历的时光君若不是因为这篇文章,根本不会知道它曾有着这样惨烈的过去。那么十几年后,又还有多少人记得,多少人知道呢?

城市会伴随时间不断向前,故事需要交给我们传递。

在四年前,时光里独立书店发起众创《故城时光》,动员重庆市民参与记录城市变迁与百姓民生。众志成城之下,一本全城瞩目的城市记忆之书——《故城时光》。

历时一年,一千多篇稿件,最终择选123篇入书——重庆人自己讲自己的百年故事。

这本书《故城时光》,从百岁老人到00后的年轻人,一共125位作者,他们笔下的关于亲情、友情、邻里情的真实、直接、温馨的记忆,直达每个人的内心。

找一找里面有你曾经居住过的街巷、你的同学、邻居吗?

目录

目录

内页

内页

- 更多文章- 

我经历的大灾难--重庆九二火灾

脱口秀|重庆九二火灾

- 征集启事 -

关于重庆的故事,您可以在这里讲述。

我们将您的文字编辑成微信或出版物,如已出版的《故城时光》、《故城》、《典藏重庆》、《青川》......或参加展览,如山城巷影像展......

- 欢迎投递 -

文章 | 视频 | 图片

- 投递方式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连载 ‖马慧萍《三姐夫》(三、四)
哥哥姐姐和我
亲历故事:五子的前半生
爱一直都在(二)
【红楼梦解读】贾母邢夫人的一次完美合作 | 古典名著
【重庆】朝天门码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